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地质构造与沉积体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安盆地是其东侧万安走滑断裂发生右旋走滑所派生的扭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个走滑拉张盆地。NE、NEE和SN向的断裂是盆内最主要的断裂,它们在盆内局部形成"三隆四坳"的格局。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形成、初始裂谷作用、裂谷发育(第一阶段裂谷作用)、裂谷后早期(第二阶段裂谷作用)、构造反转和裂后期(区域沉降阶段)等几个阶段。根据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中叠加速度建立的时-深关系,在该盆地可划分出4个巨层序界面:MB1,声波基底的顶部(前古近纪);MB2,渐新世顶部(24Ma);MB3,晚中新世(8Ma);MB4,早上新世(4Ma)。每一个巨层序界面(MB)之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巨层序(MS),从老到新依次为MS1—MS4。盆地晚始新世—渐新世以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晚中新世时经历了非海相-海陆交互相-陆架沉积体系的过渡;中新世—早上新世为碳酸盐岩-浅海陆架-三角洲沉积体系;早上新世—第四纪为陆架-陆坡-深海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地区发育100多个新生代沉积盆地,这些沉积盆地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裂谷作用。为了指导东南亚油气勘探,通过对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东南亚地区盆地油气成藏组合的要素特征,并探讨了裂谷作用对油气成藏组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东南亚地区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同生裂谷早期、同生裂谷晚期、后裂谷早期和后裂谷晚期4个裂谷作用阶段。根据裂谷作用阶段和在相应裂谷作用阶段形成的储层类型,从深到浅划分出4套油气成藏组合:深部成藏组合、下部成藏组合、中部成藏组合和上部成藏组合。深部成藏组合发育同生裂谷早期湖相浊积砂岩、湖相冲积扇储层,下部成藏组合发育同生裂谷晚期海进时期河流-三角洲砂岩储层,中部成藏组合发育后裂谷早期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上部成藏组合发育后裂谷晚期海退时期河流-三角洲砂岩储层。其中,中部成藏组合发育的后裂谷早期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勘探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3.
东海新生代沉积盆地的类型和成盆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东海新生代沉积厚度最大可达10km。分为三个发展时期。第一阶段从晚白垩世至中始新世,由于中国大陆向东濡散和掀斜断块作用,在大陆边缘由陆缘裂谷盆地转化为浅海沉积盆地。第二阶段从晚始新世至中中新世,由于喜马拉雅陆缘造山带的形成和中国大陆边缘的隆升联合作用结果,在大陆边缘由环绕大陆分布的带状地堑转化为前陆盆地。第三阶段从晚中新世至第四纪,由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形成弧后断陷及弧前坳陷。从横向上看,不同性质和时代的沉积,由西向东,由老到新,依次排列。从盆地性质上看,由老到新,张性盆地和压性盆地交替形成,叠置在一起。因此不同时代和性质的盆地,具有不同的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4.
南海曾母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母盆地沉积发育过程中被两个区域性不整合将地层分为Q-E3、E2-E1和前第三系三套构造层。渐新世前该盆地为南沙古陆南沿拗陷区,以南为古洋盆。随着洋壳向东南消减,始新世晚期南沙与加里曼丹两个微陆块发生碰撞,盆地大部一度上升成陆。此后南沙古陆块断解体,与曾母盆地一起逐渐沉降,古地形由北陆南海转化为北海南陆。该盆地面积大,沉积巨厚,生储盖层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5.
Taranaki盆地是新西兰国家唯一在产油气的盆地。其勘探活动和油气发现主要在陆上和浅水区,深水区目前勘探程度极低,是近年来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关注的重要新领域之一,但存在构造沉积演化不清、勘探潜力不明的问题。从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背景入手,追溯新西兰板块漂离冈瓦纳古陆东缘之前的沉积环境及特征,结合地震地层层序的识别,划分深水区地层层序;同时运用地质类比评价方法和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了深水区烃源岩生烃潜力、储盖组合类型、圈闭条件以及可能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及其勘探方向。指出:①盆地深水构造-沉积演化与目前研究认识程度较高的陆上及浅水区有差异,其地层系统及地层沉积充填格架可划分为4个层序;②深水区存在比盆地陆上及浅水区更老的新含油气系统,其沉积充填了裂谷期陆相煤系和裂后期海侵泥岩2套烃源层系,且具有"裂谷期生气、裂后期生油"的成烃特点,生烃潜力较大;③深水油气藏主要勘探目的层为三角洲砂岩及晚白垩世浅海相滨岸砂岩,而东部隆起之上的火山披覆构造圈闭为该区的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中生代的古地理、古气候有了新的演变。全球构造活动性增加,陆地面积继续扩大,中期联合古陆达到了鼎盛时期,陆相地层广泛发育;晚期联合古陆进入分裂解体阶段。在亚洲中、东部海侵未曾到达,以大陆环境为主,大陆上湖盆发育,气候温暖潮湿,植物茂盛,成为地史上又一个重要成煤期。三叠纪,开始于2.5亿年前,是中生代的第一个地质时代,于2亿年前结束。三叠纪的名称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冯·阿尔伯提起的,他将在中欧普遍存在的位于白色的石灰岩和黑色的页岩之间的红色的三层岩石层统称为三叠纪。泛古陆(亦称之为盘古大  相似文献   

7.
与岩石圈拉伸有关的盆地的形成机理、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岩石圈拉伸有关的盆地可以出现在威尔逊旋回的各个阶段和各种不同的板块构造环境中。两种主要的拉伸盆地(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世界的油气资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概括了拉伸盆地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成藏特征。指出裂谷盆地能够形成大量油气藏的主要原因在于:裂谷阶段产生的封闭环境及高热流有利于烃源岩的发育和成熟,是成藏的物质基础;拉张作用形成的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很少遭受较大的后期改造作用,油气保存条件良好,也是这些地区富集油气的一个重要原因。低位域砂体是世界级储层和今后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青岛前海沉积物运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2005年在研究区所获取的23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测量以及水动力等有关资料,对青岛前海的动力作用和物质运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动力作用下,青岛前海可区分出5种沉积类型;从胶州湾口到东部的拦门沙坝外侧,为一套以退潮流为主体的泛平原沉积体;潮流侧向运移结果形成潮道两侧的(南北)沙脊;沿岸各海湾海滩中部和沿岸波基面附近则是波浪作用的含砾砂质沉积体。本区的动力作用主要是潮流和波浪,潮流主要对纵向和侧向滚动旋转的物质运移起作用,波浪和局部沿岸流则对沿岸各海湾沙滩提供物质并对沉积物分选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泰国湾区域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裂后期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裂谷盆地。泰国湾区域东北部在渐新世经历了一次明显构造反转,较泰国湾区域大部分地区强烈。通过对比区内钻井,结合地震解释,对该区的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次反转构造导致了反转构造带上构造、沉积特征与邻区有较大的不同。由于这次反转构造,泰国湾东北部在新层系发育新类型的油气系统,即深部的始新统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中始新统湖相泥岩,储层为上始新统-渐新统三角洲相砂岩,盖层为下中新统三角洲前缘相泥岩和上中新统以上的海相泥岩。该油气成藏系统已被钻井钻遇油气显示,是本区有效油气成藏系统。  相似文献   

10.
塞内加尔盆地是位于西北非大西洋沿岸的一个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叠合型盆地,其中的北部次盆在非洲的大西洋沿岸盆地中,其以陆坡地貌多变、碳酸盐岩发育而盐构造相对欠发育为特征。本文通过地震、钻井资料解释与构造沉积学分析,研究北部次盆南段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期的陆坡地貌与沉积充填演化特征,明确其主控因素,为系统揭示塞内加尔盆地发育特征、西北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规律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表明,研究区在白垩纪经历了台地边缘斜坡、同沉积断坡、宽缓沉积斜坡等陆坡地貌阶段,发育了早白垩世Neocomian-Aptian期的碳酸盐岩台地建设期、Albian-Santonian期的断坡-碎屑岩陆坡内外分离式沉积期、Campanian-Maastrichtian期的碎屑岩缓坡沉积期等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沉积格局。全球海平面变化与陆源碎屑供给相对欠发育是造就研究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沉积充填特征的首要因素;区域构造运动对该区陆坡地貌的演化、不整合的发生、物源的进退有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古气候与物源区条件则间接影响着盆内沉积物的类型、规模与格局。  相似文献   

11.
墨西哥湾盆地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中生代被动边缘盆地的例子.它构成了泛大陆裂谷和拉伸作用(包括之后的解体、海底扩张和热冷却)的一部分.其西部与太平洋板块向北美板块下面俯冲有关的构造事件影响了北美西部内陆(包括墨西哥)的很大一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2.
西非纳米贝(Namibe)盆地是世界上极少数没有油气勘探的地区,以收集到的西非纳米贝盆地区域基础地质和相邻含油气盆地资料为依据,运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研究分析认为,纳米贝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前裂谷阶段(P-J2)、裂谷阶段(J3-K1巴雷姆期)、过渡阶段(K1阿普特期)和被动陆缘期(K1阿普特晚期-现今)4大阶段...  相似文献   

13.
马里亚纳海槽是一个正在扩张的弧后盆地。文章分析中国和联邦德国合作考察马里亚纳海槽两个沉积岩心的一般沉积特征、物质来源及其影响因素。两岩心沉积物均以砂质粉砂、粉砂和粘土质粉砂为主,含较多黑色火山灰层和黑色纹理,岩性分析表明,物质以火山碎屑为主。由于两岩心所处具体构造位置不同,导致岩性、构造和物质来源不同。61KL岩心有4或5个递变层序,为典型的浊流沉积,物质主要来自东部活动的马里亚纳火山弧,由浊流搬运而沉积。57KL岩心物质主要来自海槽扩张裂谷本身的火山喷发。两岩心均为半远洋沉积物。  相似文献   

14.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的时空差异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和分析了冲绳海槽内不同区域的33个站位柱状样的测年资料,计算了不同时段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内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有较大的时空差异,在空间上,由北向南有沉积速率增加的趋势,而靠近海槽西坡的站位沉积速率要大于东坡;在时间上,晚更新世期间的沉积速率要明显大于全新世。冲绳海槽内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段沉积速率的差异反映了海槽内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的复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是由不同区域沉积作用和物源供应变化的结果引起,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古海洋环境的变化、黑潮的摆动等因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事件沉积(如火山—热液作用和浊流沉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东为许多重要沉积盆地的地层资料,介绍东南亚第三纪构造与地层演化的一个新模式,这一模式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第Ⅰ阶段(50-43.5Ma);在这个阶段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开始并延续,同时在欧亚板块的南缘发生洋壳俯冲。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使印度洋大洋扩张速度放慢,从而使沿着巽它孤俯冲带的会聚速度降低,且使毗连的弧前和弧后处于拉伸期。弧前和东爪哇地区孤立裂谷盆地下面充填了海浸沉积物,上覆为开  相似文献   

16.
辽东湾北部河口区现代沉积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该区所处地质构造单元为中朝准地台华北断坳下辽河断陷带,该断陷是沿郑庐断裂系于中、新生代形成的大陆裂谷型断陷盆地.该区自第三纪以来一直沉降,并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地层,表层为现代沉积.  相似文献   

17.
潮流沉积学大会每4年举办一次,汇集了国际潮流沉积研究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2008年,中国第一次成功举办第七届国际潮流沉积学大会。会议以现代和古代潮流沉积层序、潮流沉积水动力学、潮流沉积体系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潮流沉积环境的监测和模拟为中心议题,详尽介绍了有"陆架潮流沉积地貌博物馆"之称的中国浅而宽的大陆架上的6个主要潮流沉积体系;集中关注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潮控三角洲的发展变迁;对于潮流沉积层序的辨别和分析不仅表明了沉积的物质来源,还揭示了潮流和沉积物行为模式的动力学机制;潮流沉积的环境效应是区域性的,同时更是对于全球变化的明显响应。在此背景下,对其监测与物理、数值模拟在认识高、低纬度地区的潮流沉积体系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对潮流沉积体系的改造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南黄海冷涡沉积和通道沉积的发现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为解决南黄海及东海北部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问题,1992年5月对黄海和济州岛西南的泥质沉积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和研究,发现济州岛西南、南黄海中部和北黄海西部泥质沉积区,分别与那里的冷涡活动区相对应。因此,这些泥质沉积应属于“冷涡沉积“;而在冷涡之间又出现连接它们的“通道“,形成了具有特殊结构的“通道沉积“,它分布于黄海暖流之下,呈南北向延伸。表明冷涡沉积和通道沉积是受控于冷涡、黄海暖流及其相关的环流体  相似文献   

19.
南极半岛是南极洲西部最大的区域,在研究冈瓦纳大陆解体历史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在冈瓦纳大陆解体之前,南极半岛是南美洲安地斯山系最南端的部分。冈瓦纳大陆解体之后至今,西南极洲以及邻近的Bellinsghausen海、Drake海道是研究诸如大洋岩石圈扩张与俯冲、与近来岩浆一火山作用相关的大陆边缘裂谷作用等现在正在进行着的构造作用过程的独特的地球动力学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Albert湖盆作为东非裂谷系重要的裂谷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前期资料匮乏,制约着Albert盆地的研究进展,目前仍存在着构造活动背景下沉积物响应特征不明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录井、测井及地震地质资料,结合Google Earth对该区盆地结构、湖盆断裂体系和沉积体系开展研究,并深入探讨构造对沉积物分配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Albert湖盆发育非对称式地堑结构,盆地两侧以正断层发育为主,西侧陡,东侧缓;主要为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湖泊包括滨浅湖及深湖亚相。不同裂谷演化时期,构造对沉积物分配控制作用明显。低扩张阶段南侧断层活动强烈,沉积物主要从北侧入湖,主要发育河流及正常三角洲;初始断裂阶段西北侧断层活动强烈,沉积物从东南侧入湖,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第2断裂阶段断裂活动基本终止,沉积物从东南、东北两方向入湖,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河流相。湖盆内主要发育同向叠置型和相向平行型2类构造调节带,断层组合样式形成的构造低部位,作为沉积物搬运的有利通道,对沉积物的分配起到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