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方明 《高原地震》2009,21(2):28-31
地应力观测是目前我国进行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通过分析,获得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的异常特征,解释了汶川地震的震源机制。对现有地震预测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李世林 《地震研究》1993,16(4):374-378
观测应力场的变化是预报地震较直接的途径之一。由于地下岩石介质力学性质及元件受力状态的复杂性,压磁式地应力测试系统能否测到地下应力的变化,是这种测量方法的核心问题之一。涉及到它在地震探索中的观测研究价值。嵩明台电感地应力观测装置,能感受到距测孔100米处抽水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电感应力观测装置在满足规范要求时,能测到地应力场的变化,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最后给出了消除抽水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动态观测井映震灵敏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车用太 《中国地震》1990,6(4):67-73
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及华北、西南和首都圈等区域井网观测井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井孔结构、观测项目与方式等对地震前兆反映能力的影响,并通过马17井地应力场的物理与数学模拟、多种条件下的水动力学模型试验及深油井压裂试验观测等进一步论证了分析结果。根据得到的认识,提出了评定观测井映震灵敏性条件的半定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壳应力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要介绍了全球地壳应力观测与研究的新进展,重点阐述了深部地应力测量研究的现状和测试方法以及用于地震观测和工程监测的地应力测量新技术,并分析了我国地应力测量及研究工作与国际上存在的差距,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整理喀左地震台地应力观测资料,并结合历史震例,对发生地震的时间、方位、震级与喀左地震台地应力异常特征的关系作出初步分析判断,认为喀左地震台土体应力观测对辽西及周边地区小震及中强震有很好的异常反应,有较好的映震效能,并对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深震有一定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6.
电感地应力存不存在年变化?它的特点如何?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随着电感地应力台站的增多,并经过这些年的观测、预报实践,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已经发现电感地应力存在着年变化。这个年变化对于我们识别地震异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分析研究地应力的年变化,不仅对于多震区的台站,就是对于少震或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统计确定相对地应力测量观测值动态基线的基础上,分析了附加应力参数的测算精度,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尝试研究了电感法相对地应力测量在地震预报中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用观测地壳中应力的变化来探寻地震前兆异常已得到国内外地震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国内主要进行的是电感法地应力相对测量,RYC2—70压磁应力仪就是专为这种测量研制的一种自动记录仪器。从1971年开始该仪器已进行了八年多的观测试验,现就观测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温度对电感地应力测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温度的升降会引起元件电感值同步反向变化。这一现象早为人们所熟知。为了消除其影响,己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应力观测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是最早开展地应力连续观测并将其用于地震预报的国家,回顾4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国际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地应力监测与地震预报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汞观测中干扰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水中汞量测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进行了有关试验和讨论,提出了使用的浓硫酸试剂是干扰因素的主要来源,进行水样的空白测定的消除综合干扰,提高观测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钻孔对初始应力场扰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应力测量是获得初始地应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地应力测量打钻的过程中初始地应力会遭到扰动,岩体在打钻后出现卸载现象,初始地应力重新分布,使得测量值与实际初始地应力值有差别.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对钻孔地应力测量过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岩体的性质、边界应力、断裂在钻孔过程中对初始地应力变化的影响,并总结影响初始地应力变化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体应变仪观测值突跳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梅  曲同磊  孔向阳 《地震》2002,22(1):111-114
山东长清台数字化体应变仪观测曲线自1999年以来出现几次形态类似的大幅度突跳,为正确认识这类现象,在长清台做了交直流切换对观测值影响试验,并对水位、气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位、气压、电源切换等因素不会引起体应变仪观测曲线的突跳。对比其他类似观测分析推测,这类突跳可能与“慢地震”事件或“岩孔崩落”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李国斌 《高原地震》2005,17(2):33-37
采用形变观测资料分析方法中比较常用的形态法、差分法、消除潮汐改正和零漂法,处理了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发现在印尼8.7级地震前出现了一些短临异常情况,并对异常的变化特征做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富珍  任天翔  张怀  石耀霖 《地震》2023,(1):185-197
随着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的积累和观测可靠性的提升,提高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可视效率是当前钻孔应变观测研究的重要任务。钻孔应变观测数据在超宽频带内具有高分辨率,使得钻孔应变观测对地震和地震预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正应力花瓣图表示法来显示地应力的变化,不仅有助于定性分析台站所处地点的相对地应力变化,也可以定量读取在某时刻任一方向上观测到的正应力。本文通过这种方法与数据可视化技术结合,以图表数据结合地图展示作为平台主体,搭建了基于B/S体系结构的四分量钻孔应变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该平台可以直观展示钻孔应变仪记录的地应力时空变化,实现钻孔应变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与多用户共享访问。  相似文献   

16.
上海综合深井项目建设第一阶段完成,作为国内第一个建成的综合深井地震观测站在建设初期开展了许多有关地球物理基础数据的收集,其中在张江综合深井进行了用孔底解除法对深井原地应力的测量。经过综合分析,给出试验区地应力的赋存规律和基本特征,为上海市地震局浦东地震监测中心地震综合观测深井综合观测仪器安装提供地应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7.
祁连综合观测台于1990年5月3日建成并正式投入观测。该台设有大地电场、大气电场、电磁幅射和地应力等观测项目,是河西重点监视区内唯一的综合观测台。  相似文献   

18.
夏田 《山西地震》1991,(2):35-37
叙述了1989年12月25日侯马市发生4.9Ms地震前距震中约100km的赵城观测站地应力出现的异常情况,指出只要埋设环境、安装方法、观测程序符合规范要求,简易地应力对一定范围内的较大地震是有监测能力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长清地震台20多年地应力观测资料的总结,分析研究了雷电干扰的形态、机理、途径,进而采取了防雷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引言 用地下水氡资料对一定区域内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时,主要依据区内各水点水氡观测结果是否出现趋势变化,以及变化持续的时间和幅度。因此,正确判断水氡的变化是属于地震蕴育过程中地应力场变化的结果(地震前兆异常),还是非地震因素的影响(即正常动态),并从变化的观测资料中提取真正的地震信息,是取得良好预报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