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朗地处大国利益交汇和碰撞的中东腹地,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对伊朗崛起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大国环伺下,"双核一强"与"一盟"并存是这一地区地缘政治环境的典型格局。大国运用"离岸平衡手"阻挠伊朗崛起,这是伊朗崛起较为不利的影响因素;而中东国家内部之间的相互依赖、竞争与互补则将为伊朗崛起创造良好的条件。尽管伊朗已成为中东变局的重要赢家,但崛起道路依然困难重重,所以伊朗要善于利用中东地缘政治结构中的利好因素,方能实现国家崛起之愿望。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5,(4):47-47
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快报显示,2004年日本对华贸易总额(包括香港)高达22.2005万亿日元(约合2138亿美元),而同期日本对美国的贸易总额为20.4795万亿日元(约合1973亿美元),自1947年日本有该项统计数据以来,中国首度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该报告同时指出,正是在对华贸易的带动下,2004年日本对亚洲的进出口贸易均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3.
《西部资源》2012,(4):40
肯尼亚环境与矿产资源部长赤拉姆瓦奎雷近日表示,政府将投资150亿先令(1美元约合82.9肯尼亚先令)用于矿产资源开发。这是该国上月底宣布发现石油后,力图将矿业资源作为新经济发展领域的重大举措。近日,肯尼亚总统齐贝吉宣布,在该国西北部的图尔卡纳湖地区发现石油。这是肯尼亚首次发现石油,是一次"重要的突破"。但从发现石油到生产石油至少需要3年时间,因此肯尼亚距离生产石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现石油的塔洛石油公司表示,在图尔卡纳地区发现的含油层达20米,成分几乎与6年前在乌干达发现的轻质含蜡原油相同。随着在图尔卡纳地  相似文献   

4.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分布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探明储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文章对1980年以来不同区域尺度,包括全球、各大区以及国家层面的石油探明储量变化、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世界石油探明储量自1980年以来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增长的态势,基本每十年出现一次储量跃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平稳。储采比一直稳定在40年以上,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大区尺度的石油探明储量分布不均衡,且探明储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中东一直是石油探明储量最大的地区,其次为中南美洲地区。中东、北美占世界比重先升后降。非洲和中南美洲稳步提升,亚太地区持续下滑。(3)国家层面的石油探明储量呈现明显的集中分布。储量前4的国家占世界储量的53.75%,储量超过10亿吨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世界石油开发的基本格局。从各国演变来看,世界石油储量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从中东、北美向中亚、俄罗斯和中南美洲等转移。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10,(11):60-60
富产石油的中东地区水资源稀缺,说水贵如油一点都不夸张。沙特阿拉伯《中东报》日前报道,阿拉伯国家的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9%,水资源却只占全球水资源的0.7%,加上沙漠气候降雨稀少,其中大部分地区常年为干旱所困。另据中东媒体报道,全球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3万吨,阿拉伯国家人均只有1750吨,预计25年后阿拉伯国家人13达到6亿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降为不足700吨。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03年日本石油消费约2.5亿吨,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占世界6.8%。但日本却是一个石油资源的小国,国内几乎没有具有经济意义的能源资源可言,因此,所需的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中对外依赖最严重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概括了中国与伊朗建交以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两国间商品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政治、文化宗教等领域的关系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中伊关系对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大国话语权、能源安全战略、经贸和投资战略、对伊斯兰世界影响力和中美关系博弈的重要影响,最后从特殊重要性国家、石油贸易伙伴关系国等方面对中伊关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战略定位分析.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7,(1):48
英国海岸线长11071英里(约合1.77万公里),分布有300多个商业港口。英国进口货物的95%和出口货物的75%依靠海运。英国内陆能够通航的河口、河道总计约2000英里(约合3200公里)。  相似文献   

9.
《西部资源》2014,(2):60-60
<正>分析专家认为,虽然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仍是最大原铝生产商,但印度和中东即将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印度和中东地区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能源成本低,更容易获取原材料。因发达国家电力成本较高,利润低,生产商选择关闭位于发达国家的工厂。相反,印度和中东地区却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中东地区主要生产商的铝能源成本为每吨255-368美元。在印度,能源成本为每吨514-904美元。巴克莱分析师GayleBerry称,对  相似文献   

10.
《西部资源》2015,(2):69
<正>澳大利亚公司Fortescue Metals Group Ltd.(FMG)的创始人兼董事长Andrew Forrest昨日呼吁业内一致限制生产。上周铁矿石价格创七年新低,投行一再下调这类大宗商品的价格预期,连全球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FMG也坐不住了。近两年铁矿石需求大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而全球铁矿石供应量持续攀升,去年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已暴跌47%,今年以来跌幅已超过20%,本月18日甚至跌破每吨55美元,跌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谷。上周,由于铁矿石价  相似文献   

11.
马六甲海峡毗邻中国,是中国的南大门和重要的能源供应航线。中国石油进口多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的五分之四左右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目前,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成是中国船只。可见,马六甲海峡已经与中国的经济安全息息相关。而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面对多国角逐的战略要地,中国的海上石油运输线的安全怎么得到保障?现有的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关系是否足以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2.
里海的石油     
王飞 《地理教学》1999,(3):10-11
里海地区石油量十分丰富,有人估计相当于北海油田储量的2倍,价值约达数万亿美元。被认为是21世纪仅次于中东的世界第二大石油供应地。预测今后十年其油气生产量将相当于今天的北海。目前沿岸国家对其海域的法律地位经多轮谈判后已取得共识,唯管道走向问题仍难协调。角逐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13.
湖北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深层地下卤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潜江凹陷是我国东部的一较大型油盐沉积盆地.凹陷内的Q组(渐新统)含盐系地层是一套内陆盐湖相沉积,其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固体盐类,而且卤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卤水为高矿化度、高SO含量、低Ca(2+)、Mg(2+)含量的硫酸盐型陆相古盐湖沉积卤水.卤水的pH值平均为5.66,总矿化度平均为283.25克/升.水盐体系主要为Na,K//Cl,SO4-H2O,古卤水水化学类型为Na2SO4亚型.卤水中含近28种化学成分,SO的平均含量达9665.8毫克/升,Ca(2+)和Mg(2+)的平均含量才分别为899.4毫克/升和173.8毫克/升.K、B、Li、Br、I等的含量较大,K、B、Li的含量随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r、I的含量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随SO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卤水中绝大多数离子的含量在沉积盆地浓缩中心区大,在理深较大的第四、五、六水层高.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08,(4):46-46
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显示,我国四大海区中除黄海外污染程度都继续增加,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比2006年减少约0.4万平方公里。近海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状态。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相似文献   

15.
简论21世纪初美国中东战略中的美国-伊朗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对伊朗战略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朗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变化将引起中东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9.11事件以后,美国中东战略的焦点转变为“反恐”:军事上以打击恐怖主义组织和活动、占领中东的战略要地为目标,在中东大力传播美国的“民主、人权”意识,在重建伊拉克、阿富汗、推进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口号下“改造中东”,经济上控制中东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扩张美国在中东的市场,实施“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构想,弱化中东和平进程的意义,千方百计使美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美国-伊朗关系,始终围绕着两国国家利益这一核心展开。本文简略地分析了21世纪初期以来美国-伊朗关系的特征及其变化、影响当今美国-伊朗关系的重大障碍,预测了美国的伊朗政策走势,结论是:21世纪初期美国-伊朗关系根本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正>"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我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稀土输出地。在国务院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稀土企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查处违规生产案件46起,吊销稀土企业经营执照160家,重点支持高端应用技术产业化等项目300多个,初步建立起统一规范高效的稀土行业管理体系。业界认为,只有在重点应用领域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国外专利壁垒,提升装备自动化水平,我国才能由稀土大国转为稀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国一地区的石油生产,首先着眼的是它的储产比.即每年的石油储量和产量之比。我国1996年底的原油剩余探明储量为32.7亿吨.占世界第9位。该年产量为1.57亿吨,占世界第5位,储产比约为21:1。当年新增石油可采储量亦达1.5亿吨以上.实现了当年资源平衡。随着今后石抽勘探技术的提高和投入资金的增多.我国未来石油生产的前景必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法西斯对被侵略国的财宝大肆抢掠,贪得无厌。纳粹德国每占领一个国家。它的财政人员马上便夺取这个国家(的黄金和外国证券、外汇等。接着还向这些国家征收数目惊人的“占领费”,到战争结束时,单单“占领费”的收入就有600亿马克(约合150亿美元)。德国法西斯还用种种理由迫使占领国支付“罚金”、“贡金”。据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处的统计,共榨取金额达1040亿马克(约合2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国际石油储备建设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石油贸易价格频频攀升,因石油而发生的双边间,或多边间的摩擦此起彼伏,牵制着世界和各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着世界石油生产和贸易。本文借鉴同行对石油安全问题进行的广泛地讨论,在对世界油气资源状况与生产、消费发展态势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石油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比较经济大国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对中国油气安全的战略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俄两国石油合作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储、产和出口大国之一,石油工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2002年探明储量为82亿吨,居世界第七位。原油产量在苏联时代的1985—1990年间年产5亿吨以上,为世界最大的产油国。90年代以来产量起伏不定,1991—1993年,石油产量从4.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