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管桩(简称PCC桩)技术在南京大厂区高坡土市政道路软基加固中的应用。对该新型桩基开展了一系列现场试验和检测,以其结果验证了该桩型的适用性,桩基承载力和复合地基变形满足了设计要求;通过低应变测试分析可知,所检测桩桩身质量是完整的。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是高等级公路软基加固中的高效、经济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现浇薄壁管桩在威-乌高速公路软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云东  刘汉龙  李明生  熊文胜  贺海 《岩土力学》2005,26(10):1671-1674
刚性疏桩复合地基是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作为刚性疏桩复合地基其中的一种得到越来越多地运用,但相关研究开展的较少。结合现浇薄壁管桩在威-乌高速公路软基加固中的应用,对该技术的设计计算、施工、检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检测结果表明,现浇薄壁管桩桩体质量好、桩芯土体具有一定的闭塞效应,承载力高,经济性优越。  相似文献   

3.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CC桩)技术是河海大学自主开发研制的用于地基加固处理的新技术,它是一种适合于软土地区的新型高效优质桩型。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PCC桩的荷载传递机理,考虑了桩土接触面的滑移、脱开和土的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荷载-沉降曲线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相当接近,并揭示了内外侧摩阻力的分布、端阻力的发挥、土塞的作用等一些目前无法由现场试验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现浇薄壁管桩是一种处理大面积软土地基的专利技术,研究历史相对较短。结合现浇薄壁管桩在盐通高速公路及上海北环高速公路中的应用,通过现场试验对现浇薄壁管桩沉桩拔管速度、混凝土材料塌落度、沉桩过程对场地土性影响及沉桩挤土效应进行的研究,得出了优化的工艺技术参数;沉桩观测表明,现浇薄壁管桩存在一定的挤土效应,但在目前的设计间距下不会对邻桩构成影响,该研究成果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云东  彭贵  刘汉龙  杨寿松 《岩土力学》2005,26(Z1):237-240
结合现浇薄壁管桩(PCC)在盐通高速公路桥头软基加固中的应用,通过一系列现场试验观测对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的桩土荷载分担、沉降、桩土差异沉降、路堤稳定性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观测表明,PCC技术可显著减小地基的沉降量,使用该技术加固后地基具有沉降收敛快、工后沉降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路堤下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工作特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费康  刘汉龙  高玉峰 《岩土力学》2004,25(9):1390-1396
现浇薄壁管桩和土工格栅加筋碎石垫层所组成的复合地基加固软弱路基具有经济合理,施工时间短,承载力高,沉降减小明显等优点。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对路堤荷载作用下的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路堤填土材料中的拱效应、土工格栅的拉膜效应或加筋垫层的刚性垫层效应、桩土间刚度差异引起的应力集中效应保证了大部分荷载由桩承担,有效地减小了总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同时对荷载传递机理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周云东  朱小春 《岩土力学》2007,28(Z1):719-723
针对目前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分析中二维计算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刚度原理的简化模型。基于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开发的二维动力有限元计算程序,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这种新型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复合地基在地震作用下,与原天然地基相比,地表水平向绝对加速度增大,竖直向绝对加速度显著减小;地基内部水平向受力的整体性较好,而竖直向较差。从地基的动剪应力计算结果可知,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复合地基对抗震有利。  相似文献   

8.
PCC桩加固铁路软土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汉龙  周密  陈育民  谢松兵  孙宏林 《岩土力学》2012,33(11):3201-3207
铁路相对于公路对承载力和沉降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PCC桩)技术首次在南京南站联络线铁路工程中应用,为了研究PCC桩加固铁路路基的工作特性,开展了PCC桩加固铁路软土地基的现场检测与监测试验研究。现场检测包含静载试验、低应变检测和开挖检测。现场监测内容为:桩土应力、地基和路堤水平位移、表面沉降、分层沉降、土工格栅张力、孔隙水压力等。质量检测结果表明,PCC桩施工质量良好,承载力达到铁路地基设计要求。现场监测表明,地基沉降在填土结束后3个月稳定,最大水平位移为13 mm,路基沉降稳定快,水平位移小,路堤稳定性高,能满足铁路严格控制沉降和快速施工的要求。研究成果对PCC桩复合地基加固铁路地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通州区某场地地基土层基本不满足建筑要求.鉴于场地土具有承载力低和中等液化性,利用了二元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加固,其中振动沉管碎石桩用于处理液化问题,而夯实水泥土桩则用于提高低地基土承载力.具体设计时,通过优化设计参数确保了施工进行.经施工检测,用该方法处理的地基均达到结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两种成桩工艺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两栋楼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检测实践 ,对采用两种不同成桩工艺的素混凝土桩桩身质量问题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大小进行了对比分析 ,说明在西安这一类型场地 ,对于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而言 ,采用螺旋钻机成孔工艺成桩要优于采用锤击沉管成孔工艺  相似文献   

11.
PCC桩负摩阻力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负摩阻力问题广泛存在于桩基工程中。PCC桩(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技术是河海大学自主研发的新型地基加固处理技术,而目前对PCC桩负摩阻力研究成果较少。结合以往研究实心桩的成果和PCC桩自身的特点,基于太沙基固结理论,探讨了PCC桩负摩阻力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PCC桩内部不产生负摩阻力,可以用原有方法计算外部负摩阻力,推导出其将在今后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现浇薄壁管桩是处理大面积软土地基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已在沿海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其产生的时间较短,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Plaxis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对现浇薄壁管桩(PCC桩)的工作特性、荷载传递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加固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桩外壁摩阻力随桩深近乎呈线性分布,桩内壁摩擦力只在桩下端一定长度内有所发挥,桩芯土体具有较好的闭塞效应,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刚性荷载下现浇X形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亚茹  丁选明  孙甲  孔纲强 《岩土力学》2012,33(9):2691-2696
现浇X形桩是通过等截面周边扩大原理,将圆形截面的正拱变为反拱而成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异型截面桩,目前对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仍采用规范中建议的经验公式。结合南京桥北污水处理厂地基处理工程的现场静载荷试验,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刚性荷载下现浇X形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模型,模拟不同桩身模量、桩周土模量、桩长、褥垫层厚度和模量等参数下现浇X形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关系,从而得出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现浇X形桩单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比等截面面积的圆形桩单桩复合地基增大20%以上,X形桩4桩梅花形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比等截面面积的圆形桩大12.35%。极限承载力随桩身模量、褥垫层模量、桩周土体模量或者桩长的增大而增大,而且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桩周土体模量对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曹妃甸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项目为依托,根据工程特点,选用振冲碎石桩加固储罐地基。由于水压振冲扰动等原因,部分桩土复合地基检测沉降较大,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采用了沉管碎石桩加密处理的加固措施。实践证明,采用沉管碎石桩补强加固地基的处理方法,能消除原地基固结承载力不足,是一种经济合理的地基补强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管桩—水泥土搅拌桩组合法加固软土地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水泥土搅拌桩及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是由桩和桩间土共同分担的。通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实现对桩问土的挤密加固,可充分发挥和利用地基土的承载潜力,有效地解决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多种试验测试方法对这类复合地基进行检测和分析,表明:在一定地质条件下,混凝土管桩-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不失为一种节约投资、行之有效的软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京津塘(沽)高速公路某立交桥地段,为软土地基,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作地基处理。通过对碎石桩的检测及其成果分析,最后表明,用重(2)型动力触深试验击数来判别碎石桩的密度,并据之估算出单桩的容许承载力,是一咱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钻孔夯扩挤密复合桩地基和预测钢筋混凝土桩基方案及振动沉管、长螺旋压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施工、工期等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勇 《福建地质》2012,31(1):100-105
根据多年公路软基处理工程经验,以CFG桩加固软弱地基的机理为基础,分析CFG桩施工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原因,总结振动沉管法施工CFG桩的主要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钻孔夯扩挤密复合桩地基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基方案及振动沉管、长螺旋压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施工、工期等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汉龙  张波 《岩土力学》2008,29(8):2077-2080
桩土应力比是复合地基设计计算中一个重要参数。基于盐―通高速公路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褥垫层模量和厚度、桩体模量、桩长、基础刚度等影响因素对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褥垫层模量增大或厚度减小导致桩土应力比增大,桩体模量、桩长和基础刚度的增加可使桩土应力比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