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江西省核学会铀矿地质委员会和江西省地质学会放射性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及矿床成因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0月26日-28日在我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我院、科研所及生产单位等50余位代表。会议回顾了我国火山岩型铀矿地质所走过的历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提出了对策。代表们就该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2.
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于1990年5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铀成矿省技术委员会会议是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规模空前的一次盛会,也是近数年来世界铀矿地质领域较大的一次国际技术交流活动。这次国际会议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提请中国政府代为主办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指定地质局负责具体筹备和组织工作,外事局、矿治局和办公厅等部门协助。地质局为举办好这次会议,组成了以局长王陞学为首的筹备委员会。筹委会对中方参会的论文,采取  相似文献   

3.
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铀矿资源遥感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3月20—2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0人,大会宣读学术论文19篇。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核工业部地质局、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刘兴忠、曾卓荣同志代表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贵金属矿床专业组、中国黄金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和河北省黄金局联合举办的中国岩金矿床新类型研讨会于1991年6月20日至24日在张家口召开。 来自地质矿产部、国家黄金管理局、黄金指挥部、冶金部地质局、中国有色总公司地质局、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中国科学院和大专院校等系统的6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包括贵金属矿床专业组成员13人、黄金地质学术委员会成员11人、特邀代表3人。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其中26篇大会交流,论文议题涉及岩金新类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1963年3月11日-4月15日,中国第一次铀矿床会议在北京香山召开。4月2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彭真、陈毅、谭震林、李富春、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与会代表并一起合影。  相似文献   

6.
1989年9月12日至16日在高原古城西宁市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这届全国矿床会议是在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下,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有色金属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及青海省、甘肃省地质学会、冶金地质学会联合筹办的。出席这届会议的代表共305人,其中既有老一辈地质科学工作者,也有中年科技骨干和崭露头角、年青有为的青年地质工作者。青海省宋瑞祥省长、吴承志副省长、地质矿产部夏国治副部长以及省政府有关领导光临会议。夏国治副  相似文献   

7.
(一) 应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邀请,俄罗斯共和国著名物探专家A.C.谢雷赫于1992年12月11日来华讲学,历时1个月。A.C.谢雷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早在50年代就在我国初建的航测队(湖南、江西等)工作过。他讲学的主要题目有:铀矿勘查中的物探科研工作;铀矿床的普查分类;物探方法有效评价;主要铀矿类型(内生矿床、层状氧化带矿床、高品位富矿等)的物理-地质模式;测井工作方法和仪器;放射性方法勘查非放射性矿,  相似文献   

8.
1978年12月1日至10日铀矿地质科技情报网在韶关召开了花岗岩型铀矿床成因学术讨论会。目的是交流科研成果,探索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活跃学术空气,促进铀矿地质事业发展。会议代表共七十余人,都是在花岗岩地区工作多年的地质工作者,还邀请了贵阳地化所、南大地质系、成都地院三系、抚州地院、705队和755队的代表莅临指导。会议上对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1.岩浆热液说,根据矿田中花岗岩体的演化及成岩与成矿的时、空连续性(一般谈岩矿时差大都是指主体侵入期与成矿时差,实际上主侵入期后  相似文献   

9.
2月28日至29日,局2008年工作会在南昌召开。副省长洪礼和致信向会议表示祝贺(洪礼和贺信另发),省国防科工办副主任刘星出席会议并讲话。 洪礼和在贺信中对我局铀矿地质工作和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以了充分肯定,对做好今年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要求:洪礼和指出,省核工业地质局成立近50年来,坚持地质立局方针,积极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仅在江西境内便探明铀矿床84个,提交铀矿储量约占全国探明储量三分之一,奠定了江西铀资源大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将于今年十一月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1.与花岗岩及火山岩有关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2.中国东部环太平洋矿带区域成矿规律;3.层控矿床和斑岩矿床。会议筹备组已发出1、2、3号通知,要求论文摘要(不超过1500字)于五月底前寄筹备组。会议期间将举行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及专业组工作会议,研究今后学术活动计划,建全组织机构,并开展某些专业的专题讨论。会议具体时间及地点将另行通知。会议筹备工作由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组负责(地址:北京阜外百万庄路26号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内)。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于一九八四年四月三十日至五月七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参加这届矿床会议的正式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和工作人员共计四百八十六人,还有近百名在川工作的地质同行到会听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2.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召开的《铀矿勘查、资源,生产和需求新发展技术委员会会议》于1991年8月26日至2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国际中心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捷克和斯洛伐克、埃及、芬兰、法国、德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日本、巴基斯坦、葡萄牙、罗马尼亚、南非、瑞典、英国、美国、苏联、越南等26个国家的58名代表。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宣读和书面发表论文共32篇。作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代表,地质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沈锋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华南下庄铀矿田地质特征及其新发展》的论文。主要介绍了花岗岩型铀矿床(中国重要铀矿床类型之一)的一个典型矿例——下庄铀矿田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及其矿床勘查的发展过程。论文宣读后,并解答了代表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许多代表的热烈欢迎,他们都迎上  相似文献   

13.
铀矿地质事业后继有人──记第二届青年铀矿地质学术会议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于1994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青年铀矿地质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关领导、专家和来自各地勘局、研究院(所)、地质大队的青年代表共计43人,会议由核学会铀矿地质...  相似文献   

14.
由江西省核学会铀矿地质委员会、江西省地质学会放射性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及矿床成因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0月26日至28日在华东地质学院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来自江西省地质学会、江西省核学会、华东地勘局及其所属的矿山,华东地质学院以及华南地勘局的294,295大队和290研究所的代表,共计48人。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具有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4篇,在大会上宣读的有18篇。这些论文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1.在成因上,过去认为是层状成矿的矿床,这次认为有些是由火山口引爆角砾岩而形成; 2.在成矿机理上,过去认为是浅成的矿床,现在认为是深成的,其物质来源于地幔物质,且与构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砂岩型铀矿的新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地质学家А.Б.哈列佐夫博士于2002年1月14-25日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讲学和交流,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近年来在铀矿地质领域,特别是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普查、钻探、预测工作和地浸矿床开采工艺上的一系列研究进展,并以达尔马托夫矿床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古河谷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和赋存特征,地浸方法开采的地质工艺特性;最后,前瞻性地预测了俄罗斯渗入型铀矿成矿前景。我国北方与俄罗斯相邻,有些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成矿地质特征与俄罗斯相似,介绍这些内容可为我们进行新一轮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找矿勘探工作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斯特列里措夫超大型矿床是世界知名的火山岩型铀矿床,位于中俄蒙边境的蒙古-额尔古纳铀-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对该矿床区域背景、矿床地质和成矿特征的归纳总结,分析了在与斯特列里措夫铀矿成矿地质环境相似情况下,该成矿带中国境内有利火山岩型铀矿形成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第五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93年10月22-25日在北京亚运村召开。筹办这次会议的单位为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地质学会、北京市地矿局和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参加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共计201人,分别来自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冶金部、化工部、核工业总公司、国家建材局、武警黄金指挥部和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北京科技大学等19所大专院校以及中国地质学会、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等部门和单位。  相似文献   

18.
<正>副主编:李子颖,男,1964年出生,1996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获地学博士学位,现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博士生导师,铀矿地质学科带头人,国家863重点项目首席专家,国际原子能机构铀矿专家组专家,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铀矿地质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矿床成因联合会(IAGOD)副主席。他先后主持和参加省部级、国家级及国际合作项目20多项,现为国家级项目负责人,研究领域主要是铀矿床、地球化学和区域成矿规律。他曾获  相似文献   

19.
杨树庄 《地质论评》2005,51(2):173,180,218-173180218
“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2004年12月5~10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边沿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南京大学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主办。《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增刊刊出会议论文摘要160篇,参会单位46个,代表155人,其中科研单位91人,教学单位48人,地勘单位8人,其余8人来自期刊,学会、协会。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于4月30日至5月7日在成都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特邀代表、正式代表、列席代表和工作人员共计486人,还有近百名在川工作的地质同行到会听了学术报告.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相当广泛,他们分别来自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部、化工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