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2015—2019年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测算,归纳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旅游集聚现状特征,并在地理权重矩阵的基础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各县域人均GDP的区域分异规律,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县域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河北省长城沿线县域的旅游集聚差异整体上呈现收敛态势;(2)人均GDP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空间集聚度大体呈现稳中有降,且逐渐向均衡态势发展;(3)县域间人均GDP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旅游集聚正向效应显著,是影响人均GDP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相应建议,有利于县域间旅游经济活动的合作与竞争,对于长城的保护与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分析了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正处于空间集聚过程,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通过建立模型对河南省经济空间集聚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表明,总体上河南省县域间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不显著。只有在高水平县域集聚区,县域经济增长与相邻县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出区域之间的经济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系统刻画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并探讨其城乡融合效应,对于凝聚旅游经济发展合力和扩大其对城乡融合的网络溢出效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论文综合运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等,在勾勒2010—2021年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及城乡融合水平演变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探索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城乡融合效应。研究发现:(1)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复杂化、多线程的网络结构形态,武陵源区、永定区、凤凰县、恩施市等县域在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2)武陵山片区城乡融合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呈缓慢提升态势,但城乡融合水平的区域差距有所扩大,在空间上城乡融合水平较高的县域向外溢出形成高水平集聚区。(3)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中心性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城乡融合,且这种正向外部性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原国家级贫困县网络中心性的城乡融合赋能效应更加突出,而省际交界区的县域网络中心性对城乡融合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4)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中心性对城乡融合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外溢具有边界效应,外溢系数在110 km处达到峰值,此后随...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网络结构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扶贫合作是强化旅游益贫效应的重要环节之一。运用基于产出导向的SBM模型测算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旅游扶贫效率,并借助社会网络方法探析区域旅游扶贫效率网络结构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不断优化,但区域差异有待进一步平衡;(2)各县域间旅游扶贫联系强度不断增大,网络密度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但上升态势显著,各县域之间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3)武陵山片区县域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区间差值敛缩态势显著,而接近中心度区间差值渐趋扩大,受行政隶属关系的影响,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存在较为显著的行政派系结构,周边县市缺乏旅游扶贫合作与交流;(4) QAP分析表明片区协作机制、交通工具革新机制、经济要素集聚与扩散机制和旅游发展机制共同驱动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空间网络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交通服务功能模型和旅游效率评价指标基础上,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法、Bootstrap-DEA模型、双变量LISA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2000-2016年云南省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解析交通服务功能对旅游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云南省交通服务功能整体呈上升态势,呈现典型“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旅游效率总体水平呈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格局。2)云南省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效率总体呈现空间集聚和依赖特征,双变量局部Moran散点主体落点呈现“高—高”和“低—低”空间聚类模式,表明评价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效率关系时不能忽略空间效应。3)云南省交通服务功能对旅游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佐证了交通是区域旅游效率增长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本地交通服务功能每提升1%,将会带动本地和邻近地区旅游效率分别增长0.2752%和0.1456%。4)经济实力、信息化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市场规模和对外开放度对本地旅游效率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经济实力、信息化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对外开放度对邻近地区旅游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县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文以浙江省65个县域单元为例,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了2004—2016年浙江省县域旅游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 研究期内浙江省县域旅游经济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局部空间关联类型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高—高集聚区主要位于中心市区,低—低集聚区主要位于浙西和浙南等地。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表明考察其演化路径时不可忽视空间效应的存在。② 浙江省县域入境和国内旅游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入境和国内旅游经济每增长1%,将会带动邻近县域入境和国内旅游经济分别增长0.192%和0.249%。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和区位交通条件等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忽视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将会高估这些因素的作用强度。③ 驱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影响路径存在显著差异,未来应充分关注入境和国内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特征,将驱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各因素齐抓并举,方可实现县域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岩  程钰  王亚平 《地理研究》2023,(4):917-935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制造业发展的配套行业,逐渐发展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减少能源消耗、提升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基于2004—2019年黄河流域地级市的相关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构建SDM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GTFP的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流域GTFP区域差异显著,“两极分化”特征明显,黄河流域中部地区的GTFP显著低于其他区域;(2)黄河流域GTFP具有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能够对GTFP产生正向影响;(3)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的空间溢出边界较专业化集聚范围更远;(4)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出显著的行业异质性特征,相比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研究从推动产业转型,分区分类实施相关产业政策,优化资源要素的流动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对于黄河流域依托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格局、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绿色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新越  芦雪静 《地理科学》2020,40(7):1160-1170
利用2001—2018年中国省域旅游产业与旅游经济相关数据,综合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方法,研究中国31个省(区、市)旅游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集聚程度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多样化集聚程度则表现为东高西低;② 专业化集聚指数热点区集中于西部省份,冷点区以华东和华中省份为主;多样化集聚指数热点区位于中国沿海各省份,冷点区则主要包括新疆、西藏;③ SDM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多样化集聚能够促进旅游经济的提高,专业化集聚产生抑制效应,不同区域影响效应具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以旅游产业多样化集聚带动旅游经济,中部地区多样化集聚的正向效应尚未显现,而西部地区专业化集聚对旅游经济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传统统计分析与GeoDa、GI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2000-2009年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及空间作用类型。研究表明: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县域经济的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县域经济集聚性呈波动衰退趋势,甘肃段内部差异是区域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经济发展较高水平县域集中分布在天山北坡地区以及河西地区西段,呈现出区段内集聚的特性;而较低水平县域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地区、河西地区东段以及青海东部地区,较高增长性县域呈现出向天山南北坡地区集聚的趋势。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较弱,总体呈现西高东低态势,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以及天山南坡产业带发展势头良好,而以兰州和西宁为中心的甘肃中部地区和青海东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0.
张淑文  陈勤昌  王凯 《热带地理》2020,40(1):154-163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综合考察2001—2017年中国30个省区(不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继而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着重解析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集聚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且区域间差距日渐缩小;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局域空间分布以“H-H”和“L-L”类型为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能力是推动本省区及邻近省区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产业集聚显著促进本省区旅游经济增长,对邻近省区则是负向影响,而交通设施条件对本省区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负向抑制效应,对邻近省区影响不明显,地区开放程度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旅游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昀  刘海猛  马勇  刘军  张瑞 《地理学报》2021,76(10):2504-2521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针对旅游经济绿色产业外部性及其空间溢出的科学认识缺乏,论证中国旅游经济能否促进绿色发展并揭示其空间溢出特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作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融合多源数据并利用EBM-GML模型测算并分解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2005—2016年GTFP;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地市尺度下GTFP时空格局及聚类情况;依托空间杜宾模型揭示旅游经济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城市GTFP年度均值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但“中部塌陷”特征明显;地市尺度中国GTFP格局与经济版图存在空间错位。② 旅游经济具有良好的绿色发展效应,能够同时促进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进而驱动目的地本地GTFP增长。③ 旅游经济对GTFP存在不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但对绿色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④ 政策上应加强区域内旅游经济联动发展,构建旅游目的地创新溢出机制,推动旅游目的地与邻地产业分工协同发展,打造旅游业深度参与的区域产业生态圈和综合体等,以期强化中国旅游经济对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12.
在亟待增进民生福祉的背景下,揭示旅游产业集聚对民生福利的影响,对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厘清旅游产业集聚对民生福利的作用机理,利用区位商测度旅游产业集聚,构建民生福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湘西地区24个区县2006—2020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对旅游产业集聚的民生福利效应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1)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略微下降,呈现波动发展趋势;民生福利水平大致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仅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较大出现下降。(2)旅游产业集聚与民生福利的空间错位特征显著,前者较为突出的是永定区、武陵源区和凤凰县,而后者较高的是鹤城区、吉首市、永定区、慈利县、沅陵县和溆浦县。(3)民生福利各维度的障碍度排序整体为:社会有序>文化繁荣>经济宽裕>政府有为>生态文明;而各区县存在一定差异,尤以鹤城区政府有为对民生福利的作用显著。(4)总体上旅游产业集聚对民生福利具有负向作用,但其存在区域与时间异质性。区域上,怀化市旅游产业集聚对民生福利提升具有正向效应;时间上,2016—2020年旅游产业集聚对民生福利的影响转为正向。湘西地区应推动旅游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3.
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选取2007—2016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分析高铁开通对广东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对广东地区经济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高铁开通不仅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对广东各城市经济的融合与协同发展、优化经济增长的空间布局具有积极作用。广东地区间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本形成、工业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反映出虽然广东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地区间具有较好的经济、产业协作与联动,有助于广东整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学波  陈思宇  廖聪  宋金平 《地理研究》2016,35(9):1753-1766
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将修正的Conley-Ligon模型与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法相结合,探讨了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溢出效应空间格局及其对经济水平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在空间上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空间距离紧密相关的具有梯次性特征的核心-外围结构,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出正向溢出效应的同时也获取了正向溢出效应,但总体上县域溢出效应的类型以负向溢出为主;受溢出效应的空间格局和以负向溢出为主要类型的影响,京津冀县域经济水平类型发生转变的概率较小,经济水平较低的县域难以发生类型的转移,经济水平类型发生转移的县域多分布在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的邻接地带;在邻接县域间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下,相邻县域的经济水平类型的转移具有显著的同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为旅游发展提供支撑,其韧性水平对区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论文利用长三角城市群各地区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在定量测算城市韧性的基础上,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揭示城市韧性对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长三角各地区城市韧性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但总体上韧性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城市韧性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城市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ρ=0.444,P<0.01)。其中,城市经济韧性和城市生态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城市社会韧性和城市工程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负向溢出效应。未来城市旅游发展需要关注城市韧性水平,注重城市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避免虹吸效应,同时还需要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区域间交流合作,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视角,结合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旅游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数字经济与旅游发展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其中,数字经济的热点区被“空间锁定”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位于中西部的冷点区则大幅收缩;旅游发展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和滇桂黔渝,冷点区位于山东半岛中西部并逐步向南延伸。2)中国情境下,数字经济既能助力本地旅游发展,同时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区域异质性看,直接效应虽在各地均显著为正,但在东部地区的作用强度明显大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得到完全彰显,在中部和东北地区表现为部分显著,西部地区则存在“数字隔离”现象。3)数字经济对旅游发展的正向外溢在300 km处达到最优,此后呈地理距离衰减态势,在800 km处到达有效外溢临界点,1 500 km处达到最大衰减边界。4)数字经济各维度中,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均能显著驱动本地旅游发展,但仅数字普惠金融的正向溢出有效突破了行政边界,其余二者均表现出不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信息化将重塑区域间旅游产业的互动和关联。既有研究虽然对信息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之关系有所探讨,但多数研究忽视了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因而难以准确测量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贡献。采用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区域关联的视角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测算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影响。结果表明:① 信息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传统的计量模型因未考虑个体间的空间交互作用而误估了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产出弹性;② 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消费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路径存在差异,单纯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不一定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过度的规模竞争反而会陷入“索洛生产率悖论”;而信息技术消费的提升虽有助于正向的空间溢出,但其空间重构的潜力仍有待释放;③ 固定资产投入、劳动力和旅游接待规模等都是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多维要素,但在信息化的交互影响下,资本和劳动力的空间溢出均不明显,而资源禀赋、环境质量、服务经济占比和产业集聚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8.
高燕  孙根年 《地理科学》2024,(2):309-318
以西北地区为例,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异质性空间自回归模型,对高级别景区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和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及其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城市旅游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合作应成为旅游发展的核心策略;(2)短期来看高级别景区增加有助于本地旅游人次上涨,但会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长期来看对本地和邻近城市旅游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本地旅游拉动更大;(3)高级别景区组合供给是提升西北地区城市旅游效应和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的充分条件,仅依靠5A级景区的带动效用有限;(4)西北地区城市的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具有异质性,84.31%的城市与邻近城市为旅游空间合作关系,空间竞争型城市主要位于新疆北部和西北地区东部局地;(5)西北旅游发展稳态城市呈散点、随机分布,具有经济优势的城市更易从旅游合作中获益并成长为区域旅游增长极。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选取2005年~2014年全国31省份的数据作为样本,分别使用DEA法测算旅游业效率、运用区位熵法衡量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其次基于面板数据对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业效率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如下:(1)中国旅游业效率、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整体上呈现递增趋势,但是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旅游产业集聚对提升旅游业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对全国旅游业效率的提升产生正向效应,而单一的旅行社、旅游饭店的数量增长对提升全国旅游业效率表现为负向效应;(3)从各区域看,旅游产业集聚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旅游业效率都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并且对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一;(4)进一步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集聚对促进旅游业技术效率、旅游业规模效率的提升都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对推动旅游业规模效率的发展效果明显优于对旅游业技术效率的作用,表明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业效率的提升主要是通过促进旅游业规模效率值的提高这一途径来实现。根据以上结论从旅游企业、政府两个角度提出提升旅游业效率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理权重矩阵和经济权重矩阵,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2002~2010年中国30个省域旅游能源消耗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联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空间权重下,中国旅游能源消耗与旅游经济增长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旅游能源消耗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空间和经济传导机制对邻近区域的旅游经济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中国省域旅游能源消耗对旅游经济增长影响中,相对地理位置的影响大于经济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