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固载杂多酸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富马酸与甲醇为原料,固载杂多酸PW12/C为催化剂合成了富马酸二甲酯。详细探讨了影响酯化反应的各种因素,得出了富马酸与甲醇反应的最佳条件,即m(催化剂)∶m(富马酸)8∶100,n(富马酸)∶n(甲醇)=1∶8,回流搅拌反应3h。在该条件下,酯化产率为91.6%。结果表明,此法催化剂用量少,催化活性高,反应时间短,酯收率高,反应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复合型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率合成醋酸正丁酯,探讨了酯化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制作工艺对酯产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型固体超强酸(SO^2-4/ZrO2-Al2O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醌产率可达96%,产品质量符合国标要求,该工艺操作简便,条件易控制,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Fenton均相亚铁盐催化剂处理染料废水,具有难以避免的二次污染和亚铁离子流失问题。分子筛催化剂相比传统催化剂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在催化氧化染料废水领域有着良好的前景。本文通过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ZSM-5非均相分子筛催化剂,替代传统的亚铁盐催化剂,应用X射线衍射对制备的Fe-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表征,表明随离子交换次数的增加,Fe-ZSM-5催化剂负载的铁量上升,且较好地保持了分子筛结构,有利于提高亚铁离子的催化能力。通过实验确定了Fe-ZSM-5催化剂催化反应的最佳温度、pH值、Fe-ZSM-5的用量、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比较了Fe-ZSM-5催化剂和传统Fenton均相催化剂降解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废水中铁离子的残留量,结果表明Fe-ZSM-5的脱色率达到98.5%,相比于Fenton均相催化剂的脱色率提升约3%;两种催化剂的铁离子残留量差别显著,Fe-ZSM-5催化剂处理的废水中只产生微量的Fe离子,可以认为Fe-ZSM-5非均相分子筛催化剂有效地解决了催化剂损耗和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孔树脂催化合成增塑剂DBP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以功能树脂DOOX为催化剂,邻苯二甲酸酐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新方法。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工艺流程简单、催化剂易回收并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酯产率可达90%以上。本方法无环境污染,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高能球磨法是一种新的膨润土保水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浙江安吉钙基膨润土为原料,考察了高能球磨法制备工艺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工艺参数,利用XRD、IR对所得产品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膨润土复合保水剂的作用机理,最后对膨润土多功能复合保水剂在瓦克化学的薄涂灰泥测试配方中的应用性能进行研究。实验得出的高能球磨法制备膨润土复合保水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钠化土用量30g、淀粉用量10g、丙烯酸用量10ml、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0.01g、过硫酸铵用量0.05g。  相似文献   

6.
膨润土/聚丙烯酸钠盐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以膨润土和丙烯酸为原料,用溶液法交联共聚合成复合高吸水性树脂,了加入膨润土的聚丙烯酸盐高吸水性复合树脂合成中单体中和度、膨润土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影响吸水率的主要因素。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结果表明,用溶液法聚合合成膨润土/聚丙烯酸酸钠盐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膨润土在树脂中分散均匀,产物具有高的吸水能力。  相似文献   

7.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柠檬酸、正乙醇、乙酸酐为原料,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经酯化、酰化反应,我毒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影响产率的多种因素,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以工业KCI和NH4HCO3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法(国产732钠型树脂)生产K2CO3的工艺。小试验的结果:以20%KCI溶液上柱,以分段交换率在50%以前为穿漏点、流速为0.033(ml/min.ml树脂)时,总交换率达83.3%,工作交换容量达2.24(毫摩尔钾/ml树脂);当以饱和NH4HCO3溶液进行解脱、流速在0.033(ml/min.ml树脂)时,解脱率达91.8%,产品的含量为98.2%。  相似文献   

9.
以氯乙酸、乙二醇为原料,活性炭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合成了氯乙酸乙二醇双酯,并根据酸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带水剂苯加入量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测定了产物的熔点,用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磷钨酸是合成氯乙酸乙二醇双酯的良好催化剂,且可重复利用多次。  相似文献   

10.
黄汉嘉  李占春 《铀矿地质》2007,23(3):187-192
本文以上马架子火山热液铀钼类型矿石堆浸采铀开发为例,对离子交换技术回收浸出液中铀的工艺原理、条件和应用进行论述,对两种淋洗剂进行简要的论述和比较,并简要介绍了树脂钼中毒的机理及处理方法,对开发该类型矿床(点)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杂多酸催化合成醋酸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以磷钼杂多酸为催化剂,以无水氯化钙为吸水剂催化合成醋酸丁酯,并探讨了酸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磷钼杂多酸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最佳条件下,酯产率可达96%,产品质量符合国标要求,该方法操作简便,条件容易控制,无污染。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钛白副产硫酸亚铁和氯化钾为原料,采用钾石膏法,经过共沉淀、酸化、加热转化生成硫酸钾的新工艺。该工艺流程简捷,反应时间短,操作控制方便,无二次污染,产品质量符合国标要求。该方法既能处置钛白粉厂的副产硫酸亚铁,又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是处理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的一种效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地质流体自然类型与成矿流体类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水是地球上特征的地质流体 ,大部分矿床是在水热流体参与下形成的 ,但并不是所有流体都参与成矿。根据水的主要存在环境把水分为地质流体和成矿流体类型。各种环境广泛存在的水所构成的地质流体 ,又可细分为大气降水、盆地建造水、海水、岩浆水和变质水各种类型。研究认为成矿流体的形成主要与地质作用有关 ,是地质流体在特定环境特定演化阶段形成的特征产物。成矿流体则可划分为高温硅钾卤水、中温碳酸盐卤水及低温硫酸盐卤水。高温硅钾卤水中硅钾组分含量与温度、盐度成正相关关系 ,并且其中富含F-、B2 O3组分。这些特征与成矿作用中的高温钾化、硅化、萤石化及电气石化蚀变及热水沉积特征是一致的 ,高温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依次可以演变为中温或低温成矿流体。中温成矿流体以碳酸盐型流体为主 ,以富含Mn2 +,Fe2 +,Mg2 +的碳酸盐化合物为特征。低温成矿流体一般为硫酸盐型卤水 ,主要是Ba2 +,Sr2 +,Ca2 +的硫酸盐化合物 ,在海陆相各环境中广泛存在。大洋底部成矿流体是特殊环境下的地质流体类型 ,具有更广泛的温度区间 ,可以是从高温到中低温的系列流体类型 ,并且具有特殊地球化学组成。一般形成高温硅钾卤水与岩浆作用或变质作用有关 ,由于充分的水岩交代作用 ,可以获得较高的温度及足够的溶质组分 ;  相似文献   

14.
15.
GRANITOIDS AND TETONIC EVOLUTION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  相似文献   

16.
多年冻土地区L型挡土墙土压力(冻胀力)的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适应多年冻土区土体冻胀过程所产生的较大变形的特性, 缩短施工进程, 减少扰动时间, 在青藏铁路格拉段选择了一个试验工点进行了L型悬臂挡墙的初步验证性试验研究. 通过对L型挡墙的受力模式分析, 确定了对粗颗粒填料不考虑冻胀力的土压力设计控制值. 通过与现场实测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对比, 探讨了土压力与冻胀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陶器资源——江西红土岩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江西红土岩物质组成特征及与宜兴紫砂土的相似性,对江西红土岩进行了较系统的陶器实验与研究。江西红土岩系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及工艺特征适合陶器要求。按其分布规律和物质组成特征可分成两类:酸性红土岩和碱性红土岩。在详细分析两类岩系工艺性质的基础上,对江西红土岩这一陶器资源进行了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报导钨锰矿和铀矿物在空间上叠生的现象。这种叠生现象出现在一种很特别类型的矿床中,与传统的铀钨伴生理论有悖,这种铀、钨叠生矿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也会拓展铀、乌伴生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富钴结壳生长过程中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钴结壳的矿物学研究是一个难点,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结合X射线衍射和矿相显微镜观察的综合方法对富钴结壳中的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及其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富钴结壳是从与胶状粘土类混合共沉积开始生长的,结壳内部的韵律层和柱状构造也是始于粘土层终于粘土层的;铁锰团粒的核心一般是较纯的水羟凶国矿小核心,可能是在生物媒介作用下在水体中形成后沉降叠积的,FM、FPE海山结壳的中层存在一较纯水羟锰矿层,但该层中Co含量FM15比FPE06低得多,可能反映了FM15在该层形成时Co通量较低,而该层在FN12中不存在,反映了区域环境的较大差异,在FN12火焰状构造亚带存在Mn氧化物和Fe氧化物的极度分异现象,可能反映了结壳形成环境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