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组64年在某矿区,应用偶极电剖面法找断层,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找到了新断层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该方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偶极电剖面法异常复杂,主要由虚异常造成,因此,认识了虚异  相似文献   

2.
赤道偶极剖面法在探测路基岩溶洞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瑞林 《物探与化探》2003,27(2):155-157
阐述了赤道偶极剖面法在探测铁路路基岩溶洞穴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正演理论计算和物理模拟实验,说明该法的异常明显、可靠,反演解释准确,并给出了选择最佳极距的原则.应用实例表明该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室内模拟实验和野外已知矿点的接触带上的测量结果,阐述了应用不同供电极距的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解决了连山关岩体南部接触带的产状,圈出了找矿的有利地段。经钻孔验证,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杨立功 《地质与勘探》2013,49(2):330-336
论述了在植被发育和地形恶劣的李子地区利用双频激电轴向偶极装置快速寻找金矿的应用成果,总结了岩矿石电性参数特征和工作方案及工作装置。认为双频激电法仪及其工作时使用的轴向偶极装置在北秦岭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天水段高山林区寻找金属硫化物金矿床具有轻便、快速、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的优点。结合扫面异常规模,多极距剖面测量数据的有限元最优化法幅频率数字反演,可有效的获得激电异常的半定量解释。异常查证结果表明,激电异常体与金矿体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文中轻便激电的工作方案在地面工作条件困难的地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激电测深由于工作效率低,仅在重点异常剖面布置几个测深点,未能在工区更多剖面发挥出应有作用。为了提高激电测深野外数据采集工作效率,先后引进梯度电测深及借线遥控电极,并且自制"多极距中梯测深电极集中器",组合成一种新的遥控梯度电测深采集装置。该装置在小极距时采用对称四极(亚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在极距较大的情况下更换成中间梯度测深装置,组合完成激电测深剖面观测。通过遥控电极阵列方式代替传统测深"渐进式"的扩大电极极距方式,提高了电测深的观测效率和解释能力。将这种新的中间梯度激电测深装置应用在构造、地层复杂的金矿勘查区,结果表明,它能大大提高激电测深效率,取得较好勘查效果。  相似文献   

6.
相位激电测深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激发极化方法一直是有色金属矿产勘查的主要手段,国内大多使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较少。相位激电法采用选频测量,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强,近些年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一直使用相位激电测深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在使用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偶极-偶极或单极-偶极测量装置,其中偶极-偶极测量装置主要用于普查阶段,单极-偶极装置采用常规高密度电法的布极方式,主要用于详查阶段。这里以具有代表性的高阻高极化、低阻高极化矿体上的应用结果为例,说明偶极-偶极和单极-偶极装置相位激发极化测深的应用效果,以及在实际找矿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阿龙山地区森林浅覆盖区1:25万地质调查为例,介绍了共偏移距地震和电磁偶极剖面法的仪器设备、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对比分析了2种方法的处理结果,并结合利用基岩地质剖面图以及岩石标本的纵波速度和电阻率,讨论了2种方法在浅覆盖区地质调查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前言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导电的脉状矿体上进行了直流电阻率剖面法的理论研究、模型实验以及野外实际测量.结果表明:与其它电极系统(包括焦聚的电极排列)相比,最简单的两极装置在极距较小的情况下产生大而简单的明显异常.这篇短文介绍了激发极化剖面法中各种电陂装置特性的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了异常体的形态、异常体和围岩的电性差异、供电极和接收极测量误差、供电电流误差、仪器测量精度,以及外界干扰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电位异常来描述电阻率剖面法中探测深度的定义。通过编程,计算得到各向同性均匀半空间中球体异常,在电阻率剖面法中的电位异常,得出在特定条件下的探测深度。定量分析了联合剖面法中探测深度与电极距AO、供电电流和外界干扰的关系。制作并完成了软件的各种正演计算,可以为电阻率剖面法野外施工前的电极距大小、供电电流的设计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电法勘探中的联合剖面法,是利用两个三极装置,由点电源电场供电。由于供电电极(场源)随同测量电极一起沿测线移动,从不同方向对地质体进行极化,因而产生不同方向的偶极场。对测线上某一观测点,所测得的ρ_s,不但与ρ_(MN)有关,还与移动的点源 A 极、B 极所处位置有关。联合剖面法较其它电法装置,往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可以提供较为丰富的地质信息,从两条曲线的分布特征来研究,分析确定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产状,有时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联合剖面法装置本身虽有独到之处,但在野外条件下因受地形、电性不均匀等多方面较复杂的综合因素影响,使联合剖面法曲线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变。正因为存在着这种不足,  相似文献   

11.
Land subsidence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Indian coalfields due to old underground mine workings. Unfortunately, most of these are uncharted as no mine plans are available. The hidden galleries, goafs, shafts etc. may pose great threat for future min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The mine workings should be charted to undertake an effective preventive ac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2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ERT)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detect underground mine workings, mainly air or water filled galleries. Initially, the whole exercise has been executed through a synthetic model study. Gaussian random noise of 5mV/A has been added with synthetic data to demonstrate field condition which provides realistic results. ERT survey was conducted over a part of Jogidih coal mine of Jharia coal field in India for a first time. Four electrode configurations, Wenner, Schlumberger, dipole-dipole and gradient were considered for this stud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sub-surface water and air filled cavity due to high resistivity contrast with surroundings.  相似文献   

12.
At the Stringfellow Class I waste-disposal site near Riverside, California, the influence of variations in groundwater chemistry and saturation on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made from the surface was tested Spontaneous potential, D C electrical sounding, dipole-dipole resistivity profiles, and mise-a-la-masse measurements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sub-surface migration of the acidic fluids deposited in this site between 1956 and 1972 Mise-a-la-masse exploration conducted at the downstream edge of the site detected a major anomaly which, on excavation, proved to be the signature of a previously unsuspected leak from the surface disposal ponds on the site Downstream from the site, a dipole-dipole profile and electrical soundings correlate well wit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groundwater obtained from monitoring well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geophysical methods may be used to search for and map leaks from toxic chemical waste dumps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规直流电测深的应用情况,改革布极方式,研究提出梯度测深剖面法。该法能简化布极工序,可用多台接收机或多通道电测仪在多个电测深点上同时(连续)观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装置有三极测深、四极测深和中梯测深等,其观测剖面上由于采用供电极稀设方式,能很好地适应二维正反演计算网格,宜于获得带地形的电阻率、极化率断面,实现电测深数据的层折成像。目前,该梯度测深方法已应用于金属矿勘查和工程勘察之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四平辽源地区利用电法寻找地下水为例,论述了电法异常曲线特征与地下水之间关系,总结了利用电阻率联合剖面法、激电法在地下水探测中的应用效果;指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地下水赋存的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电法在探测隐伏断裂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原理及工作方法,并应用高密度电法对龙门山断裂区的隐伏断裂带进行了勘测。实验结果表明了高密度电法,是探测隐伏断裂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于氧化程度较深的(铅)锌矿体,由于矿石结构、物性发生较大变化,激电效应大为减弱,常规激电中梯无ηs异常,sρ虽有异常反映,但由于中梯装置取得的sρ值精度较差,往往不能满足推断解释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缅甸卡拉沃锌矿区找矿方法试验研究,总结出使用偶极剖面法-对称四极电剖面-电测深等综合电阻率方法确定矿体(脉)位置及空间分布形态,取得了较好找矿效果,并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沉积物内甲烷气泄漏过程有效监测,设计了一种海床基原位电学监测方法。为界定该方法对不同模式泄露甲烷气的探测能力,以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为研究区,构建相应地质及电阻率模型,模拟利用设计电学系统对其进行监测,计算得到不同采集参数的电阻率剖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层会在探测剖面上某深度区间内形成层状低阻异常带,对该深度区间有效电信号形成压制。将该异常带顶界深度定义为系统有效探测深度后,发现该深度受电极距直接影响,10 m极距偶极装置有效探测深度约为50 m。电学探测剖面对有效探测深度内分布的层状和团状甲烷气聚集区、慢速甲烷气泄露区、沿断层泄露的甲烷气区具有良好反映能力,数据处理得到的相对电阻率剖面与电学探测剖面相比能更好地反映甲烷气聚集区边界。该监测方法能够实时监测含气区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时间域中梯装置激发极化、偶极—偶极装置相位激电测深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内蒙古乌尼克吐铅锌矿试验结果为例,验证综合电法在寻找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中的作用及找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发极化普查测量中应注意供电电极与异常体之间相互关系,否则会产生虚假异常;在勘查区岩矿石电性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激发极化面积测量基本能够反映出异常源平面分布情况。在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电阻率差异不明显的条件下,较相位激电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基本能够推断出矿体的空间赋存位置。所以,时间域中梯装置激发极化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的电法组合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秦岭山前截洪引渗条件,以及涝河冲洪积扇截洪引渗方式与方案及其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截洪引渗与地下水库调蓄的协同效应。得出涝河冲洪积扇采取有水库、有引渗方案,实施截洪引渗工程与地下水库调蓄的联动,平水年可增补地下水0.45×108m3/a,丰水年可削减洪峰90%以上,增开状态的地下水位与泉流量仍可持续恢复。秦岭山截洪引渗条件和地下水库调蓄功能优越,实施截洪引渗工程对调节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储蓄南水北调水量,缓解关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减轻洪灾等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位噪声是影响高密度数据采集质量进而影响反演成像解释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模拟四种不同水平电位噪声并获得噪声数据,对比分析四种装置(温纳装置、三极装置、偶极装置、温纳-施伦贝谢装置),在噪声条件下的反演模型电阻率差异,并评估各装置对噪声响应的灵敏程度以及不同噪声水平对反演模型分辨率和各装置的勘探深度的影响。将反演模型分辨率和各装置勘探深度进行了量化,定量分析模型分辨率和不同装置勘探深度在各噪声水平下的变化规律,综合评估噪声对四种装置反演模型分辨率和勘探深度的影响得出:①偶极和三极装置对噪声灵敏程度较高,而温纳和温施装置对噪声灵敏程度相对较低;②噪声对深层地电模型分辨率影响较大,在有效分辨地电模型的深度范围内,温纳和温施装置的模型分辨率降低2/5,三极装置降低一半,偶极装置降低3/5左右;③勘探深度在噪声影响下均有所减小,温纳和温施装置减小约1/4,偶极和三极装置减小约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