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88年就有迹象表明,1964至1987年间南太平洋区振荡指数(SOI)五个极小值跟南纬20°至40°沿东太平洋洋脊(EPR)的间歇性地震活动相关。这个地区是地球上扩张最快的众多洋脊之一(图1),该处巨大能量通过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释放出来。现在另一次厄尔尼诺(南部振荡)期可能快要结束,此刻正是补充检验地震活动及南太平洋区振荡指数值的时侯。观察到的巧合往往是发现(新事物)的前提,并促使我们加倍注意对可用资料的再检查。尽管厄尔尼诺和震群这两类不同现象各自的复现期和持续时间均不规则,  相似文献   

2.
引言里弗拉海洋地震试验(Rivera Ocean Sei-smic Experiment,简称 ROSE)是多个院校利用一个大的海底地震仪(OBS)和海底水中检波器(OBH)台网研究年轻的海洋地壳和地幔结构上的演化以及活动转换断层的结构和构造的。ROSE 计划的野外工作由1979年1月至3月的两个阶段组成。在第1阶段,使一些地震折射线沿着与北纬11°至13°的东太平洋隆起附近的海底的0至400万年的等年龄线相平行和  相似文献   

3.
应用“八五”攻关推广的有关震群参数计算的软件 ,对华北地区 (33°~ 43°N,1 1 4°~ 1 2 4°E)自 1 970年以来所发生的 40次震群事件的各项参数 (b,U,H,K,F,ρ等值 )进行了计算 ,旨在依据前兆震群的判定指标 ,寻找前兆震群与中强以上地震 (MS≥ 434)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 ,无论是单项指标或综合指标的报准率均在 65%左右 ,仅有个别达到 75%以上 ,并且有约30 %具有前兆意义的震群属于漏报和虚报。所以 ,如何判定前兆震群和充分利用前兆震群预报地震和监视未来地震活动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利用Weibull分布研究华北地区前兆震群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研究了华北震群序列中的地震时间间隔τ的统计分布,并经过统计检验认为它服从Weibull分布:f(τ)=μτ~(ρ-1)exp(-μτ~ρ/ρ)。这里μ、ρ为待定参数,ρ还可称为地震发生方式参数。在此基础上文章研究了1970—1983年期间华北地区(北纬30°—43°,东经105°—125°)发生的33个震群序列,得出可将ρ值作为判断前兆震群的指标,即发生低ρ值震群(ρ<0.5)之后,往往会有中强以上地震发生;而高ρ值(ρ≥0.5)震群之后,则不易发生中强以上地震。文中还就ρ值与实际震群序列的关系、ρ值计算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震活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9年以来长白山火山观测站记录到的火山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西北太平洋5.0级以上中深源地震发生前后,均有火山地震活动发生变化。我们统计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深源地震发生后火山地震随之增强;第二种是火山震群活动结束后发生中深源地震;第三种是深源地震前后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在火山地震活动较少时发生中深源地震。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长白山火山地震活动与西北太平洋俯冲板块的中、深源地震关系以及火山玄武岩地幔性质和长白山地热活动等资料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长白山地幔柱模型,对长白山火山地震活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朱兆才 《地震研究》1993,16(1):13-24
本文认为华北地震是印度板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俯冲联合作用下形成的。以我国东部大陆应力场近似幅射中心Q(λ_o=100°E、ψ_o=35°N)做印度板块碰撞影响下青海块体对华北俯冲作用代表、以东北M≥6深震近似重心S(λ_o=131.5°E、ψ_0=42.5°N、h=-575千米)做太平洋板块对华北俯冲作用代表,本世纪米华北M≥6地震呈现距此简化力源由近及远成串有序地发生,各活动期起始分别与青藏地震活动高潮和东北深震活动高潮相关的图象。据此建立了华北M≥6地震预测模型Q和模型S,历史地震预测实验表明两模型可以为华北M≥6地震预测提供线索。本文还对华北地震活动图象做了初步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陈强  董旭光 《内陆地震》1992,6(2):167-173
选取山东地区(φ_N34°—39°,λ_E114°—123°)1970年以来的地震(M_L≥4.0),应用模糊信息检索法对山东地区未来一年(1990.6—1991.5)内发生的最大地震强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为Ⅱ类;对比分析其结果认为,该区地震最大活动强度不会超过4.8级。实际本区1991年3月14日在长岛东北海中(φ_N37°54′,λ_E121°06′)发生了以4.7级为主震的震群,其能量相当于一个4.8级地震。 本文还给出了各类地震的从属函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此可估计出未来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1986年11月15日05时19分在台湾省花莲海外(24.1°N,121.7°E)发生了M_s7.6级地震及其随后的一系列震群。这次地震是1972年以来发生于台湾地震带内的最强的地震。这次地震,福州及沿海地区强烈有感,局部地区造成了少量的灾害。这次地震前后,在闽赣地下水位观测井网(以下简称闽赣井网)观测到了一系列水位异常动态。  相似文献   

9.
1999年11月29日的岫岩5.4级地震,发生在一直被列为年度重点地震危险区的北侧,此次地震是1979年以来该区发生的最大、具有前震性质的震群型地震。5.4级地震的发生,是该区地震危险程度的缓解,还是标志着地震危险性继续增强,或者说是标志着该区地震活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选取渤海、北黄海及附近地区(36°~41°N,119°~124.5°E)为研究区,以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制的中国地震目录和日报目录以历史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中国地震简目汇编组,1988),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研究。1 与渤海、黄海及附近地区地震趋势关系1.1 历史地震活动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华东地区震群活动的基本特征,得出近十几年来发生的两次中强地震(6.0.6.2)与该区北西西和北东东两个条带内震群活动有联系,总结出两次地震前的三个前兆异常阶段:1.地震应变能释放率缓慢性的加速或者震群活动频繁:2.长时期的平静.在平静期的始点有一个中等地震(中期信号震)发生:3.平静期的末尾部发生1-2次震群事件,此类震群是人震前的短期"信号震群."中强地震前的震群活动的研究,已有不少的论著.近十几年来,华东地区及黄海海域发生了两次中强地震,那么该区发生的一系列震群事件是否与其有联系,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找到这两次中强地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山东及邻区丰富的P波和S波到时数据反演获得了研究区内高精度的三维纵横波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异常分布形态。结果表明:2020年济南长清MS4.1地震震中位于P波、S波高低速异常和高低泊松比异常过渡带,可能是区域构造应力下长清断裂发生左旋走滑运动的结果;2003年青岛崂山ML4.1地震、崂山震群、乳山震群和长岛震群等的发生可能都受到流体的强烈影响,流体沿已有的较大断裂或相对完整岩体内的裂隙侵入,诱发断裂活动或裂隙破裂,从而导致中强地震或震群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外地震学者对地震活动图象的研究产生了新的兴趣,特别是地震异常活动图象之一“地震活动空区”的探讨更为活跃。1970年1月5日通海发生7.7(Ms)级地震之前,中强震活动的时空图象出现了有趣的变化。 分析通海地区(北纬23.5°-24.5°,东经102°-103.1°,图1)1910年以来历史地震的时空分布,发现有如下规律:1913年峨山大震后到1939年6月,共发生(M_s≥4.7)地震6次,平均发生0.23次/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由于应力的集中、积累,导致岩石介质磁性发生变化,即产生震磁效应。研究表明地磁短周期变化与地震发生前后出现的地磁扰动关系密切,不同频率的电磁感应场,携有不同频率电磁波穿透深度地层的介质信息。对地磁扰动场信息进行提取,计算,分析,可以获得与其相关的地震前后地磁场的变化特征。1997年1月21至4月16日,新疆伽师地区(76.6°~77.2°E,39.3°~39.8°N)发生了强震群活动,6级以上地震7次,5级以上地震4次。随后在5月17日,6月24日又分别发生两次5级地震。该震群活动6级地震时间间隔短、分布范围小,仅在3个月的时间内,连…  相似文献   

14.
2002年8月20日长白山天池火山小震震群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2002年7~9月,采用15台宽频带流动地震仪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进行了近3个月的地震观测,记录到大量发生在天池火山附近的地震和多次小震群。对2002年8月20日的小震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发生在长白山天池内的西南部,震源深度距离天池水面一般小于4km深,震群的震中位置呈北西向线性分布。地震记录的频谱分析表明,该震群为典型的火山构造类型地震。在观测中发现HSZ和DZD台的地震记录低频成份丰富,这可能与台站附近的局部介质变化或低速的断层带有关。我们认为震群可能是由火山深部活动诱发的局部断裂活动所引起。  相似文献   

15.
周至小震群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2年6月28日至30日,陕西关中周至县南面发生了一次小震群活动,共发生小震和微震77次,释放的地震波总能量为1.11×10~(13)尔格,相当于一个M_L=3.5级地震。1.小震群活动的主要特征(1)这次小震群中包括M_L>2.0级地震6次(其中M_L=2.9级地震2次);M_L=1.0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模式识别方法的原理及其在综合地震预测中的实用性与可行性。文中以华北和西北地区为例,提取了中强地震前的前兆与地震活动异常特征,根据计算结果估计,未来两年内在西北甘青交界武威—西宁以西(37°—38°N,101°—102°E)范围内可能发生6级地震的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17.
1996年12月一1997年1月在青海省东北部的龙羊峡地区发生了一次显著的震群活动,其中最大震级为1996年12月19日17时52分48.9秒,36°20′N,101°03′E的Ms4.4。其后于1997年2月9日19时28分18.3秒,36°00′N,95°56′E发生了Ms5.4级地震。震后收集了1996年12月-1997年1月青海台站的P波初动符号及龙羊峡主震4.4级,格尔木东南5.4级地震在全国基准台、甘肃、宁夏及青海台站的P波初动符号,作出震源机制及其参数,见图表。龙羊峡震群及4.4级主震格尔木东南5.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都昌庭$青海省地震局!西宁,810001震源机制;;龙羊峡震群…  相似文献   

18.
1989年不市以东近海海底火山喷发之后,1990 ̄1992年间,日本中部豆半岛东部地区没有观测到显著的震群活动。但1993年1月观测到了1次小的震群活动,并于1993年5 ̄6月又再次观测到了1次引人注目的震群活动。在此次震群活动平静之后几个月,1993年9月 ̄1994年2月,在伊豆半岛内陆地区观测到剧烈的地壳运动变化。当伊豆半岛发生这次地壳运动异常变化时,在一些连续的地磁观测点,几乎同时观测到了具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震群活动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和2003年夏季流动地震观测揭示,天池火山口附近存在大量的微震活动和一系列震群活动.地震定位结果表明地震主要发生在火山口附近,以震群形式发生的地震全部集中在天池火山口西南部,东北部地震密集区没有观测到震群活动.在夏季以外的其他季节,天池火山区只有一个固定地震台站(CBS)用于地震监测.利用CBS台不同时间的观测纪录,通过波形相关分析发现其他季节的主要震群活动仍然集中在天池西南部.震群的高精度相对定位揭示震源位置沿北西-南东向分布,倾向西南,倾角约80°. 2003年7月13日的震群发生期间,地震震源位置出现从深到浅的迁移现象,同时震源深度较大的地震在不同台站的地震波初动方向几乎全部向上,表明震源具有明显的膨胀分量.考虑到长白山天池火山2002年以来出现明显的地表形变、地球化学异常和谐频地震等现象,我们认为震群活动可能与5 km深度附近存在岩浆热液活动和岩浆增压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运城震群活动自1986年11月7日起,截止到1987年1月31目,共记录到地震780多次,所释放的总应变能2.25×10~6焦耳,相当于1个M_s=5.3地震,其中最大地震为11月21日05时40分50.7秒M_L=4.7地震,震中位置λ_E=111°03′,N=30°15′。 该震群活动发生在运城盆地东缘的中条山前,主要沿北东向的鸣条岗断裂和北西向的陶村隐伏断裂活动。震中分布的空间范围,北北东向长轴为11公里,短轴为4.5公里。主震后的部分小震活动是沿北西向的陶村隐伏断裂分布的。两组活动方向与构造相一致,反映出地震活动是受两组构造的共同影响。 根据运城震群活动情况,利用山西南部近两年来的流动地磁测量结果作了初步分析,认为测区内部分测点的地磁场随时间、空间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这种变化规律可能是震群效应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