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桂西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的重要进展。阐述了桂西晚古生代深水沉积的分布特征 ,简介了深水相地层序列并对桂西晚古生代的构造沉积背景作了新的解释。对长期以来认为是侵入岩的广泛分布于桂西晚古生代地层中之基性岩浆岩 ,认为应属火山岩 ;文章还对右江海盆晚生古代以来的地质发展史提出了与“右江再生地槽”理论完全不同的观点 ,并对桂西地区特殊的地质观象———“化石脉”的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广西象州大乐泥盆系剖面沉积序列特征的分析,将该剖面大乐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并分别将其
与区域上的典型剖面进行了对比,特别与黔南独山同期地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一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对区域上的沉积序列
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SQ2高位体系域所沉积的生物礁序列为海退背景下的进积序列,这一研究成果为油气地质调查中生物礁
储层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钦州—防城一带的钦防褶皱带,是中国南方唯一的海西褶皱带,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三个阶段。晚加里东阶段,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不完整拼合,造成具有地槽型沉积特点的钦防残余海槽,与泥盆系为整合关系。海西期,它成为华南海侵的主要通道,随着哀牢山洋盆的打开与华南大陆边缘北西向裂谷系的形成,与右江盆地融为一体,成为它们的东部边界。东吴运动后,在滨太平洋构造影响下,钦防海槽褶皱成山,西侧形成上思前陆盆地并逐渐向西迁移,造成迭置的沉积棱柱体,从而使前期的右江盆地解体为构造性质不同的东西两部份。印支期后,右江盆地和上思前陆盆地同时消失。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通天庙地区主要见有三种类型铁锰矿床:风化淋滤型、沉积型及铁帽型。它们分别受控于不同地质条件:风化淋滤型主要受第四系地层或构造盆地控制;沉积型主要受二叠系、石炭系和泥盆系地层控制;铁帽型主要受泥盆系地层和构造控制,因此,在本区内寻找以上三种类型的铁锰矿床,特别注意在第四系、二叠系、泥盆系地层中和构造盆地叠加部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广西1∶5万界首镇幅、石塘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对台地相区地层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初步建立了湘桂两省交界一带台地相区地层序列,进而对湘桂台地相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中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积为研究区域构造、沉积环境演变与古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地质记录,但目前对新生界地层划分和第四纪下限问题仍存在争论。基于钻孔和剖面资料,结合古地磁和生物地层,对关中盆地新生界地层进行了梳理和修订,就第四纪下限和新生界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进行了探讨。岩性地层、磁性地层、生物地层证据以及气候变化特征等都支持将第四纪下限定在传统三门组的黄三门与绿三门的交界处或风成黄土与红黏土的界线之处,即松山负极性向高斯正极性转换处(M/G),古地磁年龄为2.6 Ma。基于关中盆地钻孔和剖面的古地磁数据及前人资料,划分了新生界地层,重新厘定了各沉积地层的沉积年代,将新近纪和第四纪沉积分为风成相和河湖相两套同期异相沉积地层序列,风成红黏土的年代延伸到中中新世,建议将中新世的风成堆积命名为段家坡组。这对关中盆地沉积环境形成演化与古气候变化研究、盆地资源开发以及地质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羊盆地西缘断裂是辽西一系列北东向逆冲推覆构造的典型代表,对金-羊盆地的形成演化和盆内沉积地层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有关资料,论述了该断裂的构造特征、演化历史和对其东侧金-羊盆地形成发展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蒙甘青地区白垩纪原型盆地分布特征及盆山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前人资料,对蒙甘青地区白垩纪原型盆地沉积特征及盆山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纪时期,因受北侧西伯利亚板块、东侧太平洋板块和西南印度板块共同影响,研究区由晚侏罗世的挤压和抬升作用进入松弛拉张裂陷阶段,早白垩世盆地沉降中心较侏罗纪向北迁移,发育了以坳陷和断陷为主的8个大小不一的沉积盆地群。晚白垩世本区受西南部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碰撞对接的强烈影响,沉积盆地逐渐消失,此时沉积中心转移到祁连山东部及阿拉善一带,主要发育了2个沉积盆地群。早白垩世为本区烃源岩形成时期,研究该区白垩纪盆山构造发育及原型盆地沉积特征对寻找以白垩系为烃源岩的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1∶50 000陕西镇巴—高川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发现镇巴地区和高川地区二叠系具有完全不同的岩石组合特征及生物化石,前者主要为一套稳定的碳酸盐岩相沉积,后者主要为一套较深水相黑色岩系沉积。经对典型地区实测剖面、古生物及岩石组合特征详细对比研究,发现二者虽然时代相同,但是不能横向对比,应为同期异相的产物。在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探讨上述二叠系所表征的区域构造意义。两套二叠系岩相的差异性说明镇巴地区和高川地区当时曾分处在不同的沉积-构造环境:镇巴周缘以米仓山和星子山地层小区为代表的物质建造与扬子地块整体升降和海水的频繁进退密切相关,而高川周缘以褚河地层小区为代表的物质建造则更可能与早期地壳隆升、晚期地壳张裂成盆和海水贯入有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认为,高川地区地层系统与勉略带地层系统相似,表明其早期与勉略带有着大致相同的构造演化史,也表明高川盆地曾经是晚古生代勉略裂谷—有限洋的一部分,只是被后期构造改造而残存于现今高川一隅。  相似文献   

10.
华南加里东运动包含了郁南运动、北流运动(崇余运动)和广西运动,具多幕陆内造山特点。其影响范围包括扬子板块
东缘“江南隆起”以东、以南广大地区。华南加里东构造带总体呈东西向展布,南部桂西右江盆地-粤南地区泥盆系不整合于下伏
的寒武系之上,中部桂东-粤中-闽西-赣南-湘南地区泥盆系不整合于奥陶系之上,靠近“江南隆起”的湘中-浙西地区泥盆系
不整合于志留系之上,但钦防盆地志留系与泥盆系整合接触。寒武系-志留系为同造山盆地的复理石沉积。从寒武纪-志留纪
同造山盆地由南向北迁移,盆地展布、物源供给等显示“南山北盆”的盆山格局和造山带“由南向北”挤压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增生楔是主动大陆边缘“沟-弧-盆”构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由于其处于板块俯冲前缘,增生楔地质背景复杂,构造改造强烈,同时大规模推覆构造导致地层多期重叠,沉积发育复杂,给增生楔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研究带来难度。以缅甸增生楔为例,通过选取代表性的区域地质剖面,结合相关地层资料,对增生楔地区构造变形、沉积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生楔形成初期,由于构造运动强烈,增生楔盆地处于发育初期,整体勘探潜力较小。到了中期,增生楔盆地由于地层沉积厚度较大,新地层受构造改造作用影响较小,为勘探有利区,而增生楔斜坡虽然沉积厚度较大,但由于其构造作用强烈,不利于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在增生楔发育后期,海沟盆地下部发育海相地层,而上部处于滨浅海环境,地层沉积厚度较大,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同样,在发育成熟的增生楔盆地,由于其沉积厚度及盆地面积较大,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1:250 000天水幅区域地质调查,在礼县鲁班石、郭家坪、青林寺、大南岔沟、固城一带的石炭系地层中相继新发现了丰富的珊瑚、腕足、蜓及非蜓有孔虫、牙形刺及古植物化石,为该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和时代归属提供了重要证据.经过区域对比,发现原划地层单元的名称和时代归属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根据新发现的化石及其组合特征,重新厘定了本区石炭纪地层的地层序列和岩石地层单元名称.  相似文献   

13.
根据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成果,将林西组划分为5个岩性段,原林西组六段划分为老龙头组,并揭示出林西组官地剖面的地层褶皱重复多次,而非前人的单斜地层序列。根 据 古 植物、双壳类和孢粉等生物地层确定林西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老龙头组地质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基 于 古 生物、沉积构造、碳酸盐岩微相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多方面证据确定出林西地区林西组和老龙头组为陆相河湖沉积,
其沉积演化序列为河流→浅湖→深湖→浅滨湖,与天山-兴蒙地区二叠纪主要的陆相盆地沉积演化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最近,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在海南省进行1:5万区调过程中,在该省西部坝王岭地区牙迫村一带首次发现了类化石,经李家骧鉴定有:Robustoschwagerina,Nankinella和Schwagerina等属。该地区前人曾对其地层划为泥盆系(石碌群)。Robustoschwagerina(壮希瓦格)是苏联学者M·—Maclay  相似文献   

15.
基于萨利莫斯盆地基础地质条件,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盆地的生储盖条件及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因素
叠合的方法对盆地潜在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萨利莫斯盆地是新元古代末期克拉通内断陷基础上形成的克拉通盆地,形
成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两套沉积充填序列。盆地内主力烃源岩和储盖层均发育在古生界序列中。泥盆系然迪亚图巴组页岩是盆
地中的主力烃源岩;石炭系朱鲁尔组砂岩和泥盆系俄勒组砂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层段,与石炭系卡让利组、朱鲁尔组的蒸发岩和页
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受岩浆侵入的影响,烃源岩的生排烃分为岩浆侵入前和侵入后两个阶段,并以第二阶段为主生排烃阶
段;受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最后一期成藏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盆地勘探经验表明,油气田往往位
于断裂带周围,并受烃源岩的发育位置控制。因此,认为盆地中烃源岩发育区内的断裂带周围是油气田,特别是气田的有利勘探
领域。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元古代处于拉张期,发育多裂谷系.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调查、物探和钻井等资料,划分沉积相剖面,研究沉积演化及相类型.结果表明:盆地南缘中元古代沉积陆相三角洲至海陆过渡相的长城系与滨浅海至深海盆地相的蓟县系,并于蓟县系中发现液化底劈构造、震褶岩、震裂岩、震浊积岩、津浪丘状层和风暴岩等震积岩序列单元;沉积水体逐渐加深,为裂谷非补偿型沉积,蓟县系中存在震积岩序列,反映该区中元古代盆地南缘处于裂谷带内,受裂陷作用持续影响.通过沉积相及震积岩序列划分耦合裂谷说,为区域构造研究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7.
广西岑溪地区志留系为半深、深海笔石相—滨浅海腕足相的碎屑岩地层序列,属地槽型沉积产物;泥盆系为滨岸碎屑岩相—台地碳酸盐岩相—槽盆硅质岩相的地层序列,富含鱼、腕足等多门类化石,具地台型沉积特征。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表明广西运动在本区表现为整体抬升遭受剥蚀而非强烈的造山运动,其集中暴发时间在早泥盆世早期,前奏可追溯到中志留世。由于这一运动,结束了本区早古生代地槽的发展历史,此后进入准地台发展阶段,导致钦州地槽博白—玉林拗陷未能延至本区。  相似文献   

18.
广西泥盆系发育完好、地层类型齐全、矿产丰富,曾吸引了许多学者前来调查研究,但仅限于地层古生物、生物礁、矿产、沉积相古地理等方面的探讨。对于诸如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的研究,虽然时有提及,但论述多不详细。为此本文试从晚泥盆世的沉积建造与构造活动这一侧面来探讨广西晚泥盆世构造环境及其活动特征。 沉积建造是在一定的大地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石组合体。大地构造控制着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以南黄海盆地为研究区,以海相中—古生代地层为研究目的层,采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综合解释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结合地层发育特征,划分地震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T8、T9、T10、T11、T12、T13、Tg等7个反射界面;自上而下将基底反射界面以上的海相地层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地震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地层速度、重磁震联合反演和区域地质,确定地层属性分别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根据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分布稳定,残留厚度较大,存在4套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油气地质条件.该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南黄海盆地地层结构和地质演化特征提供基础资料,对其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华北国土资源》2012,(5):42-42
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辽宁接壤,西与唐山毗邻,面积650平方公里.秦皇岛国家地质公园以柳江盆地的古生物化石、地层遗迹、岩溶地貌和花岗岩地质地貌为特色.其核心部分一一柳江盆地,有240平方公里,包含了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面积小而内容丰富,为国内罕见.其内三套地层及三大岩类分布广泛,均为自然露头,地层完整,界限清楚,岩类齐全,化石丰富,沉积构造发育,被公认为"天然地质博物馆".不同规模的褶皱、不同级别的断裂以及揉皱、牵引、裂隙、岩脉充填等宏观、微观构造发育,形迹清晰.多种类型的构造形迹对研究区域地壳运动发展史及其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提供了一幅幅典型的构造图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