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几年,伴随着地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盾构机已经成为地铁隧道施工的主力军。目前,国内地铁建设中使用的盾构机品牌也比较多,国内国外的都有,自动测量系统也各具特色。笔者现就日本演算工房enzan自动测量系统在三菱盾构机上的应用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测量隧道断面并进行椭圆拟合,可得到断面中心坐标和收敛数据,进一步指导施工.隧道施工现场具有干扰多、遮挡多的特点,导致测量数据易出现粗差和数据缺失,进而影响椭圆拟合的准确性.针对隧道断面拟合的难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参数约束的抗差拟合方法:通过最小平方中值方法剔除数据粗差,再利用附带参数约束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进行计算.本文以模拟数据和上海14号线地铁项目数据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解决了隧道断面拟合计算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砂卵石地层大直径盾构近距下穿既有地铁运营隧道施工工程中的沉降变形问题,提出了有效控制既有地铁隧道沉降变形的既有线超前加固措施及盾构穿越期间的施工控制方法。结合既有线地铁隧道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获取的实时监测数据,重点分析了盾构掘进进度对既有线运营隧道造成的沉降变形规律。总结的施工控制方法、自动化监测方法以及得到的变形规律,可为类似盾构穿越既有线施工项目的既有线沉降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盾构能否通过地裂缝是西安地铁建设中的难题,结构的适应性与应对措施是关键。以西安市唯一的市域环线——地铁8号线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调查、资料收集、InSAR监测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讨论了西安地裂缝活动趋势与地铁沿线地裂缝的活动性分级,分析了不同管片拼装方式和断面尺寸的盾构隧道在地裂缝场地的适应性,提出了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二次衬砌与暗梁、钢管片、注浆加固、手孔局部加固等应对措施,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地裂缝活动性弱的Ⅳ级场地可采用盾构隧道,错缝拼装优于通缝拼装,且盾构最优直径D=6.2 m;盾构隧道的纵向设防长度为距地裂缝带0.75D~1.50D的范围,并与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角度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结构设计与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的分析,提出在地裂缝活动时,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特征:一是作用于隧道的荷载发生改变;二是在隧道底部产生脱空现象。这种脱空现象无论在整体式隧道还是盾构隧道中都会出现。造成隧道在界面上与土体脱空的原因是隧道和周围地层的变形不协调。脱空区域的大小对地铁隧道的变形与内力计算会产生明显影响。在对隧道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隧道变形的4种计算模型:对于整体式长隧道,可以采用一端固定而另一端简支,或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定向支承的计算模型;对于整体式短隧道,可以采用外伸梁模型;对于盾构隧道,可以采用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定向支承的计算模型。最后,对脱空条件下隧道数值分析的建模问题进行了讨论。算例分析表明:在数值计算中,对于隧道与土体接触面的界面处理非常关键,否则将造成计算结果的重大误差。  相似文献   

6.
分析城市地铁建设第三方监测的管理模式,认为应根据地铁沿线周边环境和地质情况确定需要开展第三方监测的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将第三方监测项目分为主要项目和辅助项目,且第三方监测频率的确定取决于变形大小、变形的速度和变形监测的目的。各监测项的警戒值则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并结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确定,而预警值通常按警戒值大小的70%选取。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地铁在我国的陆续兴建,浅埋暗挖法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地铁隧道埋置浅,随着地层物质被挖出,自洞室临空面向地层深处一定范围内,地层应力场将发生调整,宏观表现为地层物质的移动,施工引起的地层变位将波及地表,产生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8.
根据日本阪神地震中神户地铁的震害特征,对地铁车站、铁道区间隧道、明挖隧道和盾构隧道的震害特点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失稳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混凝土中柱震害主要有3个因素: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和弯剪联合作用破坏;地下铁道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围岩失稳,且浅埋结构比深埋结构更易受地震破坏。  相似文献   

9.
地铁隧道沉降监测系统主要用于自动、实时、连续的监测隧道沉降.通过振动干扰导入,利用环境模拟方法对系统进行了响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干扰在系统监测允许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铁隧道穿越饱和软黄土地段的地表沉降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康复路站区段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期现场地表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了在饱和软黄土特殊地层条件下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该区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表沉降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饱和软黄土隧道开挖时,随着掌子面的推进,隧道顶地表沉降可分为沉降微小阶段、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单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18.89mm,双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36.4mm;已开挖隧道对围岩土体的扰动作用使得后开挖隧道的地表沉降发展较大;双线隧道的地表沉降槽宽度接近单线隧道沉降槽宽度的2倍,因此可以将其近似为单线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与双线隧道轴线中点距离之和;单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8.4~9.3m,双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16.2~17.5m;隧道开挖施工的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435~0.467,单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0.765%~1.324%,双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1.231%~2.200%。  相似文献   

11.
地震动力作用下土-地铁隧道模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地铁建设中典型的马蹄形断面隧道建立比例尺为1∶20的分析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马蹄形隧道处于单一土层及工程所处区域典型的成层土体中时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一土层中由于土体的约束作用,结构产生的位移以整体沉降为主,在成层土体中除产生一定的整体变形外还伴随一定的扭转变形.在两种地层情况下马蹄形地铁隧道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加速度响应、竖向位移均在拱顶处产生最大值,其中在单一土层中的加速度响应最大值为结构中部加速度的2.29倍.结构在顶部和侧板处所产生的动应力响应值也较大.研究表明,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顶板、侧板均为受力较大部位,在设计和施工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无论是控制测量、导线测量、地形测量、还是道路测量、隧道测量、航空摄影测量等,均需要测定高程位置,因此,高程测量成为测量中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贯通的精度,为保证隧道在允许精度内贯通,我们首先要对洞内控制测量进行设计,在未贯通前对已施测的测量成果要进行相应的精度估算,下面就这几方面进行相应的探析。  相似文献   

14.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贯通的精度,为保证隧道在允许精度内贯通,我们首先要对洞内控制测量进行设计,在未贯通前对已施测的测量成果要进行相应的精度估算,下面就这几方面进行相应的探析。  相似文献   

15.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竖井联系测量占据重要的位置。其定向精度的好坏制约着工程的质量与进度。针对竖井钢丝投点联系三角形测量定向精度不高、占用井筒时间长、操作繁杂及受条件限制等。在此将介绍一种作业简单、占用井筒时间短、精度高及实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全站仪定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南宁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正处于城市地铁修建及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南宁位于复杂地质水文条件的南宁盆地中西部,地铁施工及运行有可能引发地表沉降等潜在风险,但关于南宁地铁修建区的沉降规律系统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利用永久性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Permanent Scatterers InSAR,PS-InSAR)处理54景Sentinel-1A影像,监测了2017年4月-2018年12月南宁市区地表沉降信息。结果表明,监测期内南宁地表形变速率为-23.8~9.0 mm/a,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稳定,沉降点分布零星;4个重点沉降区位于蒲庙镇、九曲湾农场、江南地铁站及北湖-万秀村-虎丘一带;重点沉降区形变曲线总体上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均匀下降;沉降成因可能与膨胀土膨胀特性、弃土滑坡、施工作业、列车流量过大及地下水位下降有关。5条地铁沉降值均属于安全范围。研究表明,南宁雨季降水丰富,地铁修建区表土以松散的第四系覆盖层为主,下伏基岩以工程力学性质存在一定不稳定性的第三系膨胀土为主,建议利用PS-InSAR技术对沉降重点区域及地铁沿线开展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7.
对西康铁路大瓢沟隧道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和观测技术进行了讨论,较准确地估算隧道的贯通误差,得出该隧道的平面施工控制网的测量成果,并详细探讨了精密工程控制网的等级划分、网形、点位、边长和角度。  相似文献   

18.
青海高原机场建设中磁偏角的测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高原地貌、地质结构、地下金属矿、地震、气象、及机场周边的电线、通信设施、仪器附近的金属、日变和太阳黑子活动等引起的磁场变化,都严重影响磁偏角测量。而磁偏角测量的数据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飞行的安全、航海的导向、隧道的对接贯通以及军事上精准打击等。  相似文献   

19.
《青海国土经略》2005,(3):i0001
青海省地矿测绘院是一支具有四十余年悠久历史.享有盛誉的专业测绘队伍,经过几十年的精心图治,现己发展为集测绘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具有“甲级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精良,生产工艺先进。具备承担平面及高程控型测量、地藉测量、地形测量、线路工程、矿山、变形观测、水利工程、地下管线、精密工程、桥梁隧道、房产,竣工等测量.中小比例尺航测内外业及专题地图的编绘和制印能力.且有很强的数字化信息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以青岛地铁3号线地表变形横向观测线实测数据为例,开展小波去噪及时序组合预测模型的研究。首先,采用小波理论对观测值进行粗差剔除与去噪处理,根据均方误差最低、信噪比最高的原则,证实dmey小波1层分解、rigrsure软阈值小波去噪方法是最优的。其次,给出地铁隧道地表变形灰色-时序组合预测模型表达式,选用等维新息GM(1,1)模型和残差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地表变形叠合预测。最后,通过小波去噪后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小波去噪前灰色-时序组合预测模型、小波去噪后灰色-时序组合预测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去噪后灰色-时序组合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并分析了各模型预测精度差别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