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实时动态测量RTK(Real Time Kinematic)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地籍测量是精确测定士地权属界址点的位置,测绘出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并量算士地面积。应用GPSRTK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完全能够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规划的需要。RTK(Real—Time Kinemaitc)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实施定位测量时可在数秒的时间里得到高精度的位置信息,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相似文献   

3.
地形图测绘中RTK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TK(Real Time Kinematics)技术即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点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定位技术。载波相位差分方法分两类:一类是修正法,即将基准点的载波相位修正值直接发给流动站,改正流动站接收到的载波相位,然后求解流动站的实时坐标,该方法初始化速度慢,定位精度稍差,称准RTK技术;第二类是差分法,即求解起始相位整周模糊度,又称RTK初始化,然后再进行实时差分,是真正的RTK技术。差分法要求基准站GPS接受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GPS接受机,流动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在观测到5颗或以上卫星后,可实时求解出厘米级的流动站位置。由此可见,GPS RTK测量除应具备GPS信号接收系统外,还依赖两项关键技术:数据传输和数据实时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GPS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北斗二代的实施,GPS/BDS组合导航系统在各个行业领域和亚太地区各个国家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国际海运事业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增加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星历电文并支持BDS载波相位差分应用使得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更加重要。本文介绍相对定位基本模型,单基站实时运态(RTK)与多基站RTK基本原理以及虚拟参考站(VRS)定位方法,通过采集GPS/BDS观测值,分析单基站RTK与多基站定位结果。结果表明,若流动站与基准站距离较短,多基站与单基站定位精度均能得到厘米级定位结果;在流动站与基准站距离较长时,GPS/BDS双频多基站RTK的定位精度能达到厘米级定位结果,可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利用单频接收机的C/A码伪距和LI载波相位观测值,采用星间和站间双差数学模删,消除卫星相关误差、接收机相关误差,削弱信号传播误差,利用LAMBDA算法高效快速地固定整周模糊度,从而实现高精度载波实时相对定位,对于短基线,可以获得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虚拟参考站VRS(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技术是GPS网络RTK中一种比较成熟的、可实时提供厘米级精度导航定位信息的技术.它主要利用网络内所有基准站原始观测数据,在流动站附近实时模拟一组参考站数据(包括参考站坐标和GPS载波相位观测值).其基准站综合误差粗差对定位结果有直接的影响.这里从粗差的偶然性和孤立性出发,提出了基于未确知有理数的粗差探测与修复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滤波原理及参数取值原则,解决了传统粗差判别中定位不明确和遮蔽的问题.通过求未确知期望值实现粗差修正,不会造成有效信息的丢失.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基于未确知有理数滤波法能够有效地实现粗差修正与数据平滑处理.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相对传统GPS静态、快速静态定位,需要较长时间观测并事后进行数据处理,其测量定位效率大大提高,并能够满足一般城市测量的要求。利用GPS TRK技术可进行低等级控制点加密、工程放样、碎部点采集等测量任务。以下就本院使用Trimble 5700 1+2双频GPS RTK接收系统在商丘城市测量中的应用情况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8.
广域实时精密定位技术可以极大地满足高精度用户的需求,其基准站的布局对该系统最终实现的服务性能指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通过对基准站布局要求和服务区域特性的分析,设计了满足广域实时精密定位技术与示范系统性能指标的基准站布局方案,并借助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28个监测站的数据,对设计的15个基准站的布局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布局能够满足广域实时精密定位技术与示范系统精度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苏六井气田3维地震勘探中RTK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时动态GPS测量技术RTK,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3维定位成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加上轻便、精度高、全球性、全天候、实时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在苏六井气田3维地震勘探测量中得到很好的应用。RTK测量得到的厘米级精度,满足苏六井气田3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测量的要求,大大推动石油物探行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当基准站采样率低于流动站时,不能用常规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后处理方法得到流动站所有历元坐标。针对此问题,给出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模型构造基准站非采样点上虚拟观测值的方法。该方法将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天顶湿延迟从观测值误差中分离出来,同消电离层模糊度一起进行估计,利用基准站真实坐标获得卫地距,在此基础上计算相邻两个观测历元的残差进而拟合历元间非采样点残差,与卫地距、各项估计误差一起生成虚拟观测值。该方法保持了虚拟观测值的误差特性,尤其是基准站与流动站间的共性误差。该方法仅加密基准站数据,对流动站没有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基准站在采样间隔30 s范围内,使用该方法加密的虚拟观测值与真实值有较好的一致性,采样间隔分别为30 s、15 s、5 s的虚拟测码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偏差的标准中误差分别在0.2 m和1.2周左右、0.1 m和0.7周左右、0.05 m和0.2周左右;在30 s采样间隔情况下,按照该方法处理后仍能满足厘米级定位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连续运行多功能差分示范基准站的建设与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差分GPS定位技术包括了米级精度常规差分实时导航定位(CDGPS),厘米级精度实时动态定位(RTK),广域差分实时动态定位(WADGPS)等技术,综合以上的多功能差分基准站是国内外目前GPS研究和重点之一。本文就武汉多功能差分示范站的建立,简述了多功能参考站的技术背景,介绍了示范站的整体结构,组成和功能,并利用自行开发研制的用户系统在武汉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初步展示了这一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DGPS技术能大大改善单机GPS定位精度,但这种改善依赖于用户和参考站之间的距离(空间相关)、差分改正的潜在因素(时间相关性)以及差分改正的质量。因此,如何正确地求得差分改正值及其精度是DGPS定位技术的关键之一。本文提出一个解算差分GPS改正数的新算法,该算法直接利用卡尔曼滤波观测值模型中的码和载波观测值,因此可以利用简单的随机观测值,因此可以利用简单的随机观测值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的标准算法。该算  相似文献   

13.
连续运行多功能差分示范基准站的建设与实验(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差分GPS定位技术包括了米级精度常规差分实时导航定位(CDGPS)、厘米级精度实时动态定位(RTK),广域差分实时动态定们(WADGPS)等技术,综合以上技术的多功能差分基准站是国内外目前GPS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就武汉多功能差分示范站的建立,简述了多功能参考站的技术背景,介绍了示范站的整体结构,组成和功能,并利用自行开发研制的用户系统在武汉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初步展示了这一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GPS应用的深入以及处理技术的发展,实时差分RTD(Real-timeDifferential)和实时动态RTK(Real-timeKinematic)测量已在一些部门和行业得到应用,实时GPS测量RTD和RTK技术由于实时性强、精度好而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实时GPS测量涉及到基准站、流动站及数据通讯链等方面因素,要想做好实时GPS测量并非易事,本文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对实时GPS测量中的坐标系统、基准站架设、数据链、流动站定位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移动基准站DGPS整周模糊度快速求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移动基准站GPS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关键,研究了其确定整周模糊度的方法,设计了检验该技术精度的试验方案,实现了厘米级的相对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 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将GPS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实时解算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秒的时间里得到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常规的GPS测量方法,如静态、快速静态和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Real time kinematic)方法,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GPS广域差分系统中,参考站需要进行高精度导航信号监测接收,并获得良好的伪距观测数据。载波相位测量由于其测量精度高且观测噪声小,因此在伪距观测数据处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载波相位测量在高精度导航监测接收的伪距观测数据处理方面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三频电离层残差和裁波相位变化率,来实时可靠地检验并修复周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舰船系统试验基准数据处理利用GNSS定位数据通过固定基准站差分解算后再获得相对关系解算的不足,分析该方法面临的难题及难以满足远距离大航区试验的现实问题,提出基于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处理的移动基准站解算方法。在研究GNSS差分定位原理基础上,结合经典载波相位双差方法,通过单历元实时差分,建立无固定基准站的相对数据解算模型。基于采集的实测数据,分析基线解算精度,验证所提出方法在舰船系统试验基准数据处理中的可行性和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锋  郝金明  肖凡 《四川测绘》2010,33(2):51-54
基于载波相位差分的网络RTK技术能够提供厘米级实时定位,但首先必须正确确定参考站间模糊度,并建立流动站误差改正模型。基于数天的历史观测数据获得的先验大气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VRS参考站间模糊度解算方法。本方法主要是利用大气误差的时间相关性,提取先验大气信息,对当前GPS观测值的大气误差进行改正,然后再确定模糊度。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参考站网络间模糊度解算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常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PP)精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该文采用附加基准站改正信息的精密单点定位算法,开展了基准站辅助的区域实时PPP应用研究.依托山东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应用服务系统(SDCORS),采用IGU预报星历和钟差产品获取实时卫星轨道和钟差改正,探讨站间距、不同基准站、单/双基准站等对区域实时PP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事后PPP单天解坐标为参考,基准站辅助的流动站实时PPP坐标分量和点位平均精度均可达到厘米级水平;流动站实时PPP定位精度与站间距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基准站的选择对区域实时PPP结果略有影响,附加双基准站改正的PPP相比于单基准站改正PPP的结果更优,点位精度平均提升约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