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曾勇  王茵  陈松 《地层学杂志》2008,32(1):85-90
重庆北碚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地层出露良好,剖面位于北碚代家沟东北部,经过详细调查研究,在厚度为110.5m的长兴组石灰岩地层中发现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共有28属46种。按照识别与划分化石群落的5个基本条件,本区长兴期腕足动物可以划分为3个化石群落,本区长兴期生态地层建立3个化石群落带,自上而下为:Uncinunellina-Peltichia带、Haydenella-Perigeyerella带、Oldhamina-Meekella带。从而将本区长兴期地层三分。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西藏南部札达盆地新生代沉积地层中获得了丰富的介形类化石,根据介形类动物群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两个介形类组合带:(1)Ilyocypris bradyi-Cyclocypris orum-Leucocythere dorsotuberosa组合带;(2)Leucocytherella-Candoniella zadaensis-Leucocythere mirabilis组合带。通过对研究区介形类组合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同层位的介形类组合对比研究,将札达盆地托林组的时代厘定为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最晚期。根据介形类动物群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建立了7个介形类群落:Candona-Candoniella群落;Ilyocypris-Cyclocypris群落;Leucocythere-Candona群落;Ilyocypris-Leucocythere群落;Leucocythere-Leucocytherella-Candona群落;Leucocythere mirabilis-Candona群落和Ilyocypris-Leucocytherella群落。通过对介形类群落详细...  相似文献   

3.
江西信江盆地石溪组生物群及其时代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石溪组以不整合覆盖在鹅湖岭组之上,其上为周家店组所覆盖的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上部。近年来,在石溪组中发现大量昆虫化石。对正确划分对比中国南北方陆相中生代地层有重要意义。根据发现的丰富化石及同位素年龄资料,石溪组应属早白垩世早期,但不排除该组下部有部分属晚侏罗世晚期。  相似文献   

4.
江汉盆地早寒武世生态地层及生物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6个地区早寒武世地层剖面古生态研究,建立了23个化石群落,通过群落生境型的分析,揭示了江汉盆地早寒武世海平面及地理特征的演变,并将研究区早寒武世生态体系的演化划分8个阶段。通过对江汉盆地早寒武世生态地层的研究,本文建立了该盆地生态地层系统,其中包括23个群落带和11个群落组的分布,组成,生态环境特征和顶底界线以及各群落组与油气的关系。古生物地理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西南缘石门杨家坪  相似文献   

5.
袁金良  李越 《地层学杂志》2000,24(4):283-289
详细介绍了我国石炭纪三叶虫属的地层分布情况 ,首次提出了我国石炭纪 9个三叶虫组合带及其与其他门类化石带的对比关系 ,并扼要地介绍了我国石炭纪 4种不同相区的三叶虫生态群落 ,对深入研究石炭系及建立全球石炭纪年代地层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辽西建昌县喇嘛洞镇肖台子地区出露一套沉积地层,富含介形类、脊椎动物及大量植物化石.经区域地层研究,结合1:2000地质剖面实测以及对该剖面各层化石的采集,并对植物化石进行重点研究,确定了此套地层位于义县组之上,属于九佛堂组.生物化石组合面貌与“热河生物群”晚期群落特征一致,其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7.
实测描绘了安徽萧县白土镇石炭纪—早二叠世的地层剖面,对剖面中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磨片,并在偏光显微镜下对磨片进行了系统鉴定,共鉴定出9科16属34种,且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建立了有孔虫化石组合带Tetratax-is-Nodosaria-Palaeotextularia组合带,为晚石炭世晚期(C22)。将研究区内的有孔虫化石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有孔虫化石组合带进行了对比,探讨了石炭纪—早二叠世有孔虫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有孔虫化石对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作用,认为有孔虫化石对于石炭—二叠纪的地层界线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兵  王建坡 《沉积学报》2004,22(1):47-53
根据生态地层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法,将区内观雾山组划分为五个古生物群落,即Amboglossa-Emanuella群落,Septascolipora-Frachastraea群落,Variatrypa-Ypsilorhynchus群落,Stringocephalus群落及Zhonghuacoelia-Leiorhynchus群落,并讨论了各群落的生物组成、相对丰富度、生态环境及群落时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观雾山期生态地层格架.重新认识了龙门山区Ypsilorhynchus的时限.研究表明,生态地层能提高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及古生物化石的地层价值,为认识古环境及沉积盆地演化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吉林南部晚寒武世凤山期地层出露良好,三叶虫化石丰富,是进行化石群落古生态研究的理想地区。通过埋藏学分析、化石形态功能分析、围岩沉积学研究,在本区建立了六个底栖三叶虫化石群落,自下而上为Ptychaspis-Tsinania群落,Quadraticephalus群落,Changia群落,Calvinela群落,Mictosaukia群落,Richardsonela群落,结合化石群落及其赋存岩性特征,分析本区凤山期沉积环境由前滨-近滨相带渐变为浅海陆棚相带,海水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0.
杨铁汾  赵江天 《地球科学》1994,19(4):421-426,T001
在甘肃合作地区早三叠世地层中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共属3种,共文描述了2个新属3个新种。它们位于斜坡脚-盆地的深海沉积环境中,与早三叠世早期双壳类Claraia共生,其下部有具早三叠世面貌的孢粉组合。经能谱成成分分析,这些化石为钙质。这些钙质微化石的发现使钙质超微化石的时代分布的可靠记录延至早三叠世。为今后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及钙质超微化石的演化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资料。文中依据所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对沉  相似文献   

11.
生态地层填图方法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兵  吴山  王大可 《地质通报》2000,19(4):422-429
通过 1∶5万生态地层填图试点 ,总结了生态地层剖面测制、生态地层基本填图单元———群落的建立以及生态地层填图的具体步骤和工作方法。将研究区内作为生态地层填图试验的以泥盆系为主的沉积地层划分为 12个古生物群落 ,通过填图查明了各群落空间展布及时限 ,提高了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扬子台地及其南缘早奥陶世道保湾期生态地层的研究,划分出了7个生态相域,即:Batostoma-Calathium群落台地生物礁生态相域、Calathium-Archaeoscyphia群落台地生物礁生态相域、Sinorthis群落内陆棚生态相域、Cameroceras群落中一外陆棚生态相域、Endoceras群落深水斜坡生态相域、Tatragraptus群落盆地边缘生态相域、Didymograptus群落深水盆地生态相域。根据生态相域的组合特征,建立了4个生态相区和1个生态相体系。生态地层研究的结果揭示了中扬子台地及其南缘道保湾期的生态特征、古生物地理和古构造及沉积古地理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冀北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的对接及我国东部濒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交叉点上,加上中生代中国东部岩石圈深部地幔柱隆升的联合作用,导致这里成为内生有色金属成矿的天然有利场所,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尤其是在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体内部及其边缘和构造动力学机制转换的地带是找矿预测的最为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崇礼—赤城地区的红旗营子(岩)群主要由变质表壳岩、晚古生代的闪长质—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变质岩残片或残块组成。利用SHRIMP和LA-ICPMS法对红旗营子(岩)群变质表壳岩的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变质表壳岩样品中除大量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锆石年龄信息外,还有许多中元古代—晚古生代的锆石,且均有晚古生代甚至早中生代的多阶段变质作用的记录。这些证据表明红旗营子(岩)群并非早前寒武纪岩石建造,而是一套晚古生代的变质杂岩。红旗营子(岩)群周围侵入体的锆石U-Pb测年表明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它们与中亚造山带多阶段的俯冲、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事件相关。由于红旗营子杂岩中含有晚古生代退变榴辉岩和变质方辉橄榄岩,这可能意味着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北地块在晚古生代早期曾经从华北克拉通上裂开,在中亚造山带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下又重新拼合,红旗营子杂岩代表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北地块与华北克拉通在晚古生代重新拼合的俯冲碰撞拼贴带。  相似文献   

15.
The Permian section situated northwest of Tabas in the Halvan Mountains is studied and fusulinids occurring in the section are described. The Chili, Sartakht, and Hermez formations distinguished in the section are separated by horizons of bauxitic laterite and belong to the Khan Group formerly ranked as a synonymous formation. Fusulinids occur at two levels in the section. The lower one confined to the Chili Formation yields the so-called Kalaktash fusulinid assemblage of the late Sakmarian age. The second late Asselian assemblage has been discovered in pebbles from conglomerate-breccia in the basal laterite of the Sartakht Formation. A brief characterization of fusulinids is presented and three new species are described. The new Benshiella genus is discriminated from the Rugosofusulinidae family. As Skinner and Wilde (1965, 1966) changed the original diagnosis of the Pseudofusulina genus, we suggest, regarding all species, which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this genus but do not satisfy the new diagnosis, as representing the new Nonpseudofusulina genus.  相似文献   

16.
兰姆角石属是山东中部中奥陶统八陡组中重要的带化石,以往未曾在华北其它地区找见过,因此分布于河北南部和山西东南部的峰峰组与八陡组的对比问题,仅限于推论,并未解决。笔者等先后在河北峰峰、山西昔阳二地峰峰组中发现的兰姆角石,不仅为峰峰组与八陡组的对比提供可靠的化石依据,井且扩大了该属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也具有生物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叶肢介化石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系统研究了采自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剖面大北沟组(J3d)的叶肢介化石4属22种(包括11个新种)。其中,Nestoria属占绝对优势,并贯穿整个大北沟组,故大北沟组可称为Nestoria群。在该剖面大北沟组首次发现了Jibeilim-nadia属和Keratestheria属,分别产于该组下部和上部,可将Nestoria群进一步划分为下部Nestoria-Jibeilimnadi组合(带)和上部Nestoria-Keratestheria组合(带)。另外,在张家沟剖面大北沟组上部首次发现了中侏罗统土城子组中的重要分子cf.Pseudograpta属,进一步证明了大北沟组的叶肢介动物群与土城子组的叶肢介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周缘金属矿床成因类型、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的柴达木盆地周缘地区,是一个具有复杂构造演化历史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区.同时,该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极富潜力的金属成矿带.在综合分析以往多年工作成果基础之上,较系统总结研究了区域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区域构造演化、主要矿床类型、区域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结果表明:该区地质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形成、早古生代造山、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造山和中新生代叠复造山等4个构造旋回.其中,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旋回与区内金属成矿关系密切;总结出6个主要矿床成因类型,分属于拉伸裂解构造背景的喷气-沉积矿床组合(包括VMS型、SEDEX型)和与造山过程有关的造山矿床组合(包括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造山带型金矿等);该区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矿种和多类型的特点,初步总结划分出5个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即与新元古代—寒武纪裂解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奥陶—志留纪裂解有关的铜钴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晚加里东陆-陆碰撞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晚古生代裂解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晚华力西—印支期造山有关的铁铜铅锌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9.
闫永福 《地质通报》2000,19(2):192-197
冀北晚更新世地层划分为迁安组与马兰组。迁安组形成于整个晚更新世 ,以河流相沉积为主 ,早期为温暖气候环境 ,晚期为寒冷气候环境 ,可划分为两个生物组合类型。马兰组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 ,为寒冷干旱气候环境下多种成因形成的一套堆积物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台北缘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部位钼(铜)矿床的分布受区域EW向、NE向、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成矿带东端辽西地区以钼矿为主,西端冀北地区以铜(钼)矿为主。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多产于花岗斑岩体之中或内外接触带中,矿床类型以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矽卡岩型为主。同位素研究表明,钼(铜)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与太古代结晶基底有关的花岗岩;钼矿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富硅、富钾质花岗岩有关,而与铜矿成因有关的花岗岩酸碱度相对较低。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燕辽钼(铜)成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于180Ma左右和140Ma左右2个时期,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后碰撞造山阶段和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