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北干流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冲突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黄河北干流晋陕蒙接壤地区在全国能源工业发展和能源基地建设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 由于富足的能矿资源与干旱、风沙、严重的水土流失等脆弱生态环境并存, 且呈异向关系, 历来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 随着区内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和能源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环境冲突,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对研究区的环境脆弱形势和环境冲突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缓解环境冲突,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晋陕蒙接壤区(简称接壤区)煤炭,电力,天然气的开发规模,不仅取决于资源数量的多少,特别是煤炭的开发规模,还受到需求量,转换和交通条件的制约,目前,煤炭运输十分紧张,今后10多年交通运输仍然是制约煤炭开发规模的重要因素,煤炭,电力大规模开发刚刚起步建设,天然气勘探已取重大突破,即将进入边勘探,边开发阶段,石油资源量不多,预计今后的发展潜力不会很大,因此,本文在完成对这一地区能源资源评价之后,进一步对  相似文献   

3.
楼惠新 《自然资源》1995,(5):58-62,45
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资源重点开发区之一,随着区内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区内人口将聚增,劳动力资源将不断转移。人们发展和劳动力资源转移是研究该地区资源开发和环境整重大课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晋陕蒙接壤区人口和劳动力的历史发展,转移规模及转移类型。  相似文献   

4.
晋陕蒙接壤区基本农田占总耕地面积的21.8%,基本农田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67.54%,因此,应采取有力措施,搞好基本农田建设,才能保证本区粮食稳产与增产。  相似文献   

5.
川滇黔接壤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开发其意义和效益超过各省分割开发。着眼未来,接壤区有可能建设成大西南的经济中心区,成为长江产业带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国资源型产业发达区和少数民族区的示范区。当前,该区存在几大矛盾或反差:区位中心与边远山区,丰富资源与落后经济;大量投资需求与财政拮据;资源开发与环境退化,现代化进程与人才和意识贫困;对外开放与环境退化,现代化进程与人才和意识贫困;对外开放与内陆封闭背景等。制定该区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强化产品深加工,坚持对外开放,发展通讯、交通,优化开发项目和投资,对该区实行优惠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铝品需求与晋陕蒙接壤区铝工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铝工业中几种主要产品的需求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晋陕蒙接壤区铝工业的发展方向,铝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布局,并就铝工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新兴能源化工基地,但由于该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瓶颈。2006年,自治区政府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议定,共同投资5000万元,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现已探明,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能源基地区域地下水补给资源总量每年为55.55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每年为27.00亿立方米。专家认为,该项成果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强,为内蒙古能源基地规划建设提供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川滇黔接壤地区是中国自然灾害极易发区,高频度、高强度的自然灾害已经给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川滇黔接壤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构建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洪涝、干旱、冰雹和低温冷害等7个主要灾种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取研究区自然灾害危险度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川滇黔接壤地区自然灾害表现出“两线一区”的基本格局,即小江-安宁河深大断裂、金沙江沿线和乌蒙山区3个自然灾害高危险区。宏观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是控制川滇黔接壤地区自然灾害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高度危险和极度危险区威胁的国土总面积、总人口、GDP总量都占到研究区的一半以上,防灾减灾成为该地区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研究也发现自然灾害对农村区域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在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中,特别是乌蒙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中要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晋陕蒙接壤区土地退化类型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的典型地区,表现出土地退化类型复杂多样,分布重叠。为此,设计了土地退化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本区16个县(旗、市)的土地退化状况和程度。  相似文献   

10.
川滇黔接壤地区是中国自然灾害极易发区,高频度、高强度的自然灾害已经给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川滇黔接壤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构建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洪涝、干旱、冰雹和低温冷害等7个主要灾种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取研究区自然灾害危险度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川滇黔接壤地区自然灾害表现出“两线一区”的基本格局,即小江—安宁河深大断裂、金沙江沿线和乌蒙山区3个自然灾害高危险区。宏观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是控制川滇黔接壤地区自然灾害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高度危险和极度危险区威胁的国土总面积、总人口、GDP总量都占到研究区的一半以上,防灾减灾成为该地区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研究也发现自然灾害对农村区域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在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中,特别是乌蒙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中要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接壤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陕甘宁接壤区具有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资源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认为基地建设应当实施“大规模、高技术、新机制、抓转化、组建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总体战略 ,着眼于培养产业竞争优势 ,及早延伸产业链 ,积极培育多元化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后提出建立跨省区开发管理委员会、培育矿业权市场并增加给地方的资源划分、促使企业外部负面效应内部化、建立金融支持体系以及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等一系列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境代际公平判别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环境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之一。本文根据代际公平概念建立环境代际公平判断模型 ,定义了环境代际公平度和环境代际冲突度的概念。把该模型运用到晋陕蒙接壤区 ,判断该区域污染环境代际公平状况 ,结果表明从 1 980年以来 ,接壤区污染环境越来越差 ,1 990年与 1 980年的代际公平系数为 0 .2 89,冲突度为 0 .71 1 ;2 0 0 0年与 1 990年的代际公平系数为 0 .2 1 8,冲突度为 0 .782。它们都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环境不公平 ,而且代际冲突度越来越大。最后提出设立代际环境补偿基金是达到代际环境公平的一种基本思路 ,并针对接壤区提出一些达到代际环境公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信宝 《中国沙漠》1995,15(3):207-209
黄土高原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时期,冬季风强盛,马兰黄土堆积;全新世以来的间冰期时期,夏季风强盛,降水较丰,侵蚀强烈。晚更新世以来的中国东部海岸线40°N 一带变化最大,同纬度晋陕蒙接壤区是黄土高原季风气候变化最剧烈的地区,致使该区成为黄土高原沙黄土区中现代降水最多的地区。沙黄土和较多降水的组合,使晋陕蒙接壤区成为黄土高原现代侵蚀最剧烈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目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穆从如  王景华 《地理学报》1995,50(6):534-541
本文对晋陕蒙接壤区三角地带13个市县(旗)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评析,按照21世纪能源供需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就该区的环境发展趋势和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作出预测,并提出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5.
渝鄂湘黔接壤区正逐步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农林牧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该区商贸业,可促进大批量农林牧产品出口和第三产业发展,刺激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当前,对接壤区的产品应按不同市场剪影,分门别类采取不同措施,组织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促进产品对外倾销,拓展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6.
杨良琳 《自然资源》1995,(5):83-84,82
根据晋陕蒙接壤区的水,土,农牧,能源,环境,人口等篇论文的阐述,认识到该地区的区位与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为此,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志刚 《地理科学》2000,20(2):139-143
陕甘宁接壤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但区域经济十分落后,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生态严重失调.本区发展战略,要贯彻"国家目标、区域利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多元化发展,城市化和地理建设先行,外力助推"等战略思想,实施"以启动市场为导向的协调一倾斜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利用泥沙自身携带的核信息,定量研究黄土高原晋陕蒙接壤区泥沙侵蚀量及其来源组成。结论为该地区侵蚀泥沙主要来自基岩,其量占侵蚀泥沙总量的55.0-76.5%.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能源工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出发,探讨了能源工业发展与布局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能源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建设布局重点。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与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呼伦贝尔重要资源和能源基地建设。按照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发挥各自资源、技术、资金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着力实现探矿、采矿、选矿、冶炼及矿产品深加工等"链条式"运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双方将联合建设大型金、铜冶炼企业。呼伦贝尔市政府负责对辖区内金、铜矿资源进行资源整合,提供资源保障;内蒙古地矿局对呼伦贝尔市境内多金属矿产勘查项目和找矿潜力较大的空白区进行筛选,确定重点勘查靶区,实现有色金属资源的整装勘查和集中突破。双方还就呼伦贝尔市地质矿产勘查信息交流、其他多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