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 言 我国目前进行的水资源评价,应当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部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工作,水利部门和地质部门正在紧张地进行,且有些已经获得了成果。目前做降水资源评价的还较少,而评价的方法还很不成熟。然而降水不仅是水资源的重要部分,而且与地表水、地下水有密切关系,是评价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要参考条件。因此研究降水的区域分布、年际年内分配规律和降水资源的丰歉情况等,在当前是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短缺是个全球性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解决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一是开源,另一是节流。由于开源有许多限制条件,使得节流在近期内成为主要的水资源对策。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城市水资源进行系统管理正是出于上述考虑的。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内部为层 次结构,即一个系统往往又是另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见图1)。将系统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Ⅰ,Ⅱ,Ⅲ三级,用水户、水源或水厂为Ⅲ级,用水系统和资源系统为Ⅱ级,城市总协调级为Ⅰ级,这三级的关系为金字塔式的(见图2)。Ⅰ级控制Ⅱ级,Ⅱ级控制Ⅲ级。同时,下级的信息可反馈给上级。  相似文献   

3.
开拓北京水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历来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命脉所系,一直受到极大重视。新时期,面对水资源紧缺和供给困难的严峻局面,不失时机地开拓新水源成为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森林分布不连续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多时间尺度特征的定量评价问题,根据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特点,提出了反映森林斑块空间分布的水文响应单元划分方法,以及基于水量平衡法的森林不连续分布流域森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以东南沿海的晋江流域为例,构建了2006年土地利用条件下的日时间步长SWAT模型,统计分析了2002—2010年降水条件下森林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构建的晋江流域SWAT模型精度较高,面积阈值为零生成的水文响应单元比较准确地反映流域森林斑块分布,提出的森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适用于森林空间分布不连续流域森林水源涵养量的多时间尺度分析,为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② 晋江流域森林水源年涵养量271.41~565.25 mm;月涵养量-29.15~154.59 mm;日尺度的极端降水期皆为正值,极端枯水期都为负值。表明年际之间不存在森林水源涵养的蓄丰补枯调节作用,但在年内的部分月份得到体现,而日尺度的森林蓄丰补枯功能充分发挥。从而揭示了不同时间尺度森林水源涵养量及其蓄丰补枯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分析淮河流域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不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管理,强化节水措施,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洪涝灾害,防治水体污染,保证水源,持续发展灌溉,供水,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张明斗  翁爱华 《地理学报》2022,77(9):2353-2373
探讨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可为实现区域用水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新的政策视角。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首先,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算出其2009—2018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基于此构建其空间关联矩阵,继而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结构、个体结构及其空间聚类方式,最后采用二次指派程序法探讨网络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 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但研究期内提升显著,空间关联网络格局显现,且整体网络可达性较强,几乎不存在非对称性可达的联系对,仍存在关联不紧密、网络结构稳定性欠佳等问题;② 上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发挥着中心行动者、中介沟通者的重要作用,呈现“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特征;③ 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板块可划分为净溢出、主受益和双向溢出板块,各板块成员组成符合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分布特征;④ 城市间地理邻近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差异等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关联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水资源人口压力、生态压力、经济发展压力和技术压力4个方面,构建绿洲城市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探讨了乌鲁木齐市1995-2012年的水资源压力指数变化,并分析了水资源短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压力由1995年的0.32增长为2012年的1.08,呈快速增长趋势,水资源条件、人口快速增长及与发达地区用水定额的差距拉大是主要原因。(2)乌鲁木齐市人均水资源量持续减少,由1995年的729.54 m3/人减少为2012年的377.8 m3/人,减少了近48.21%,已由中度—重度缺水转为极度缺水区域,2009年以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甚至超过100%,水资源短缺很大程度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与规模。(3)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跨流域调水,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加大节水力度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压力、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杨勤业 《地理研究》2003,22(6):808-808
水资源、人口、能源与环境已经成为当代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四大问题。其中全球水资源问题尤其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总量尚属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居世界第88位,按照世界标准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大部分地区缺水,多数城市又供水不足,而洪涝灾害和水污染问题还非常严重。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自宜昌至湖口的长江中游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而年径流量却占全国年径流量的16.6%。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利用,但是,降水和径流过分集中在汛期,区内和上游若发生连续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9.
阿克苏河地表径流过程与绿洲耗水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使流域灌溉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冰川消融增强,雪线升高和冰储量减少,尽管冰川融水量近期有所增加,但长期会造成对河川径流调节能力减弱;加上对降水影响,使河流洪枯水量悬殊,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平原地区干旱加剧、消耗水量增加;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及水质恶化的问题,是制约流域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为了保障流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必须长期坚持对塔里木河流域以节约、保护、合理配置水资源和盐碱化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表饮用水源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城市水资源短缺和地表饮有水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的重大问题和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城市地表饮用水源的保护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研究应该在城市地表饮用水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国内外地表饮用水源保护研究现状和地表饮用水源保护现状进行综述,同时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城市地表饮用水源保护的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08年宁夏气温、降水资料,计算水资源各分量,并结合PRECIS模式模拟结果,对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和1991─2008年各量的模拟值和观测值进行对比检验,并着重分析了SRES A2和B2情景下21世纪各量的变化。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虽然量值上有一定的模拟偏差,但模式对各量的基本气候态和局地特征模拟的较为准确。各量的变化表明,21世纪宁夏区域年平均蒸发增加趋势较降水更明显,可利用降水的减少主要来自于夏季南部山区;与气候基准时段相比,夏季可利用降水的增加主要在21世纪前半叶,引黄灌区增幅最大达120%左右,21世纪后半叶南部山区减少最明显为20%~60%;相较2011—2040年,2070—2100年夏季可利用降水呈全域性减少;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没有改变各量的分布型,但对量级的影响较大,且可利用降水的变化远大于降水的变化;A2情景下各量的变化较B2情景更明显。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宁夏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南部山区。  相似文献   

12.
金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提出水资源承载力是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支撑能力。指出目前金华市的水荒不是水源型缺水,而是水质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根据20多年的历史数据和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利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仿真研究了金华市未来政策实施后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指出,对于金华市来说,单方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高方案和把环境保护作为首要目标、经济慢速发展的低方案都是不可取的,只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兼顾的中方案才是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过去30年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水源涵养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河源区高寒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基于改进的LPJ动态植被模型,模拟研究1981-2010年中国黄河源区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探讨气候要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黄河源区水源涵养量整体略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1.15 mm/a,区域差异特征体现为大部分地区以减少趋势为主,特别是黄河源区东南部。过去30年黄河源区降水量以及大气水分需求能力的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增减的主要气候因素。随着干湿条件不同,两者影响程度各异,降水减少和潜在蒸散增加共同导致黄河源区东南部半湿润地区水源涵养量减少,而降水增加则是北部半干旱地区水源涵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杜湘红  张涛 《地理科学》2015,(9):1109-1115
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引入灰色关联度算法测度耦合状况,结合GM(1,1)模型预测演化趋势,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表明:2004~2013年生态经济区水资源环境优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但水资源条件对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约束作用较为明显,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危机正在进入潜伏期;10 a间系统耦合度较高,处于较为协调发展的磨合耦合阶段,耦合度呈现大幅攀升后回落趋势,进一步对2014~2023年状况预测证实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环境呈现越来越显著的胁迫效应。研究表明,应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缓解水资源经济系统矛盾,实现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水资源需求平衡方程,对青岛市1999年城市水资源供需处于基本平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预测2005年和2010年水资源需求量为4.37亿t和6.02亿t,增长较快,但水资源的供给能力有限,缺口较大。最后,对水资源的利用提出了应统一规划和加强管理,使可持续用水与保护相结合,大力推广节水技术,进一步完善法规等对策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引入灰色关联度算法测度耦合状况,结合GM(1,1)模型预测演化趋势,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表明:2004~2013年生态经济区水资源环境优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但水资源条件对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约束作用较为明显,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危机正在进入潜伏期;10 a间系统耦合度较高,处于较为协调发展的磨合耦合阶段,耦合度呈现大幅攀升后回落趋势,进一步对2014~2023年状况预测证实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环境呈现越来越显著的胁迫效应。研究表明,应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缓解水资源经济系统矛盾,实现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设置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协调研究刍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牟海省  刘昌明 《地理学报》1994,49(4):338-344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缺水的基本原因,提出我国城市设置应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的原则。指出对此应当探索的几个问题是:①我国城市宏观布局与区域水资源条件协调的关系;②在水资源承载力限制下我国城市体系的宏观布局;③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设置水资源的标准;④城市水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城市用水的指标体系与预测方法、我国可设置的城市与规模等。  相似文献   

18.
 由独山子区、奎屯市和乌苏市组成的“金三角”地区,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独山子区将利用中亚和克拉玛依原油资源,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但该地区由于资源性缺水,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在实施外流域调水工程之前,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应急水源配置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在分析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奎屯河流域“金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近、远期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根据奎屯河流域水资源禀赋条件,奎屯河流域近期可向“金三角”地区提供水量为1.65×108 m3,经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认为要满足“金三角”地区近期2020年的发展需要还缺水1.95×108 m3,为此提出了近期解决“金三角”地区供水水源和水资源配置方案,并针对行政、经济一体化管理、水资源统一管理、水权与利益补偿、应急工程建设规模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奎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将随着灌区配套工程建设、田间及渠系渗漏补给量的减少会有所减少,而且该区域地下水位已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应当谨慎评估地下水的可供水量;“金三角”地区应急供水方案需压减奎屯河流域灌溉面积2.33×104 hm2,至少涉及10×104涉农人口的安置和补偿问题,而且工程投资大,最佳的方案还是加快外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对于加速“金三角”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各分量从该区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呈南多北少特征,其中该区东南侧的陕南、陇南、六盘山区及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在500、200和200 mm以上,年降水可利用率在30%~5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达80~110 mm,而该区西部的河西走廊和青海西部的年降水量不足50 mm、年可利用降水量不到10 mm,年降水可利用率不足1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在20 mm以下;各分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5~9月是该区主要降水和可利用降水的集中期;降水在水资源各分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降水的小幅变化导致可利用降水的大幅变化是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但气温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西北地区东部5~9月可利用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常出现陇南、河东、高原、河西走廊等4种异常分布特征。近50 a来,区内可利用降水总体呈东部减少(六盘山区及陇南区尤甚),西部增加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20.
山地资源型城市地理条件复杂,近现代人类活动强烈,环境破坏严重,生态脆弱,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下水资源配置与利用失衡而引发水安全问题。我国西南山区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暖影响极端干旱灾害频发,加之资源型城市地区长期存在水污染问题,区内居民水安全风险较大。本研究以昆明市东川区为例,分析其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量变化趋势;并对不同海拔梯度自然村进行农村饮水、灌溉用水问卷调查;对区内主要河流进行水质采样、以分析东川现存水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结果显示,东川区近年来水资源量有减少趋势,农业发展增速缓慢;同时区内存在水量、水质两类水安全问题;干旱期,中、高山区以山泉作为主要水源、及雨水作为主要灌溉用水的自然村常存在用水量短缺问题;大部分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河流水资源难以利用;河谷区人畜饮水及灌溉用水受河流水质恶化影响较重。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对中高山等水源涵养区进行生态修复;严格控制重金属排放,恢复河流水质;以及加强小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东川是典型的西南山地资源型城市,其水安全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可为上述地区水土资源耦合调控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