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子生  贺梅 《山地学报》1999,17(A05):65-74
分析了本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利用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土地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本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土地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河西地区二十一世纪初水土资源开发战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肖洪浪  高前兆 《中国沙漠》1995,15(3):256-260
在分析河西近40年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产力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源利用趋势与开发潜力。水土利用现已接近资源的极限,畜牧业的发展具有超载增长的特征,逐步缓解水土矛盾、畜草矛盾、人田矛盾将是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的艰巨任务,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决定着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套灌区地下水资源非常宝贵,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地下水合理开发有助于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文中通过对灌区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适宜开采量以及整个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进行分析,提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模式。由于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国家对黄河水资源实行全流域统一管理,河套灌区未来引黄水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减少20%,灌区用水矛盾将更加突出。灌区地下水位浅,有限的地下水日益受到重视,地下水合理开发将对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灌区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适宜开采量以及整个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进行分析,提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区域水土资源的潜力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方法过程首先考虑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组合与匹配,并根据作物发育过程对水土资源的需求规律,进行优化模型的建立是水土资源开发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本文根据这一思想,对陕西关中灌区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主要作物在不同灌区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甘肃榆中县水土资源利用系统的建模与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系统论,生态学、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榆中县水地资源利用系统的结构特点,认为节水改土是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土地资源生产率的关键;提出了走开源节流、节水改土、水旱并举的道路,建设引水改土型水土资源利用系统,农业节水改土先行的设想;给出了榆中县区域水土资源利用系统的模型。最后,从用新技术节水改土的战略思想出发,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节水改土对策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平潭县土地利用现状与合理开发利用方祖光(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总体规划的中心环节。为了搞好土地总体规划工作,必须掌握现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对目前的土地利用状况做出分析评价,指出现有利用方式是否合理,分析其经济效益,然后根据...  相似文献   

8.
姚华荣  郑度  吴绍洪 《地理研究》2002,21(5):531-542
以怀来县为例 ,在分析该县水土资源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发现水土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是 :水资源难以满足土地利用的需求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 ;利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 ,进行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 ,得出了不同节水条件、不同生态经济目标下 ,9种典型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为首都圈防沙治沙和水土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北干旱区退耕还林(草)后水土资源开发的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在综合分析以往水土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退耕还林后西北干旱区水土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以土地利用、植被变化对地下水影响为主线的数据模型,并预测了在水土资源开发的现状模式下,流域水土资源的变化。所建模型概念明确,形式简单,所需资料容易获得。以民勤绿洲为例,把土地利用的影响作为源汇项处理,根据土地利用模式对地下水时空变化影响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两方面效益,以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矛盾最小为核心目标的水土资源开发模式。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把植被变化的影响作为源汇项处理,根据植被变化对地下水时空变化影响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两方面效益,以重点调控绿洲内部垂向水分消耗、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为核心目标的水土资源开发模式。上述研究范例,从理论上解决了水利和水文地质部门长期以来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到底如何开始才算合理的争论,也证实了上述水土资源开发模式不但在经济上合理,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河流域属于典型的环境脆弱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土地退化问题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黑河流域水土资源状况进行了概要性论述,分析了水土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水土资源的承载力。基于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潜力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城市土地潜力是城市建设者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的基础。该文利用GIS对土地、规划、环保、人口等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建立测算最低经济容积率的模型,求得每块城市土地的经济容积率;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最低经济容积率,并用地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数据对结果进行修正,得出南京市城市土地潜力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用地争夺的焦点区域和城市扩张的前沿阵地,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促进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对保障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至关重要。但由于城乡结合部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开发建设活动频繁,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难点。通过分析传统的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在城乡结合部应用的弊端,提出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重点在于考虑规划目标的土地利用潜力挖掘,进而构建"规土融合"的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结合城市规划边界、规划管理单元和规划地块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单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提出包括人口、经济和生态承载力在内的评价体系。通过"规土融合"思想在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的融入,达到以评价促规划、以规划管控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促进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开展。该文分析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论述了国内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存在缺乏理论研究、规划内容不统一、规划基础资料不足及缺少规划实施后评价等问题。小尺度研究将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总体趋势,未来应加大试点村的规划编制,深化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布局优化,推进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的完善和成熟,促成国家制定统一的规划规程。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面积较多,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根据国土资源部《“十五”西部国十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西部地区拥有耕地72690万亩、林地179679万亩、牧草地387222万亩;人均占用耕地、林地、牧草地分别是2.1亩、5.1亩、10.9亩(按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计算),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1.9倍和3.6倍;未利用土地占仝国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86.7%,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东胜区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动态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核心,根据鄂尔多斯市未利用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成熟经验,提出了东胜区未利用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分析发现:东胜区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常常被忽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在用地政策上,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标准,且优惠政策少,规划管理依据不足。使用土地的相关价款及税费等优惠政策力度不够,无法弥补未利用地相对于耕地的开发成本差额,致使用地者开发利用未利用地的积极性不高。在今后利用过程中需加强未利用地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缡制规划、研制标准,规范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规模、程序及时序,达到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6.
横断山区水土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匹配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立  邓伟  谭静  林磊 《地理学报》2020,75(9):1996-2008
水土资源不仅是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投入要素。本文以横断山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尼系数法评估水土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匹配状况,同时基于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建立拓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实现了经济增长对水土要素的敏感性分析,引入经济增长阻尼模型定量测算了水土资源对横断山区经济发展的制约程度。结果表明:① 2006—2015年横断山区水资源、土地资源与GDP的区域基尼系数波动范围分别为0.260~0.298和0.389~0.424,水资源对不同产业的满足程度相对合理,而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经济发展较不匹配,尤其是第二、三产业;② 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横断山区土地资源的产出弹性是水资源2倍左右,土地资源的累计贡献率明显高于水资源,土地资源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大于水资源要素。③ 水土资源增长阻尼平均水平分别为0.012和0.022,说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对横断山区经济发展均产生明显的约束作用,且受土地资源的限制较大。研究表明中国山区发展需要更加重视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增长需求的匹配,充分挖掘水土资源的利用潜力提高供给可以降低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程度。  相似文献   

17.
鲁西北地区土地资源条件与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从分析鲁西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入手,讨论了该地区土地需求、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以及水土资源条件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本文还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和农业持续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实现土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伟  沈镭  钟帅 《地理研究》2022,41(3):917-930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要形成新格局,解决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要提高西部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计算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水土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贡献情况,对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策略支撑西部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从水土资源承载压力和水土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贡献两个方面构建西部水土资源评估体系,选取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水土资源匹配度评价和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评价方法,评估西部13个省份的水土资源承载压力、水土资源匹配度、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状态和潜力。结果显示西部水土资源压力指数在0.44~0.98之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土资源匹配度指数为1.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全国,西部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指数为0.49,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趋势向好,整体存在很大潜力,但不同省市内部差异较大,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水平。西部整体评估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西部各省份水土资源状况评估结果可对西部水土资源利用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50a来黑河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82,自引:17,他引:65  
王根绪  程国栋 《中国沙漠》1998,18(3):233-238
利用详实资料,对比分析了4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黑河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并对不同时期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及出山径流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本世纪40年代以来,流域中游地区地表水利用量增加了19倍,灌溉绿洲扩大了89.5%,使流域33条支流相继断流,干流下游水量减少了51%,终端湖泊干涸,水质恶化,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在全流域发展,沙漠化土地面积自1949年以来增加了4%~11%。人类对流域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是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艾比湖流域水土开发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近年来随着水土开发活动的加剧,艾比湖流域已经成为我国干旱区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地区之一。水土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是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直接关系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艾比湖流域水土开发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平均达到75.99%;但水土资源有效利用率偏低.有效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分值只有0.316;水土资源开发处于低级及过渡阶段,工农业及经济属于耗水型.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低,但同时也说明水资源开发具有很大潜力。以评价结论为依据,给出了流域可持续发展水土资源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