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文缆道无线测流利用牵引索和大地作为信号的传输回路,对这种传输回路要求传输两种信号互相不干扰,易于分辨。本文推荐一种用于无线测流的信号装置,原理可靠,结构简单易行,经使用,效果良好。无线测流的测深信号(水面、河底信号)、测速信号,通常采用直流正负脉冲型和交直流脉冲型。直流正负脉冲型,由于存在牵引索对地静电位的影响以及水面极板极化等问题,抗干扰能力差一些,同时还必须设置两组水下电池,增加了水下部分的装置。这里介绍的装置采用交直流脉冲型,交流信号振荡器采用音频振荡器,交直流信号只使用一组水下电池。水  相似文献   

2.
简易测流放大器是我站自制的讯号器。把它装在缆道上进行“无线”测流时,通过转换开关可以分别指示流速仪、水面和河底讯号。其主要技术性能和工作原理如下。一、主要技术性能1.输入灵敏度:1)交流(BG_1基流)≤100μA,2)直流(BG_3基流)>1MA;2.电源:直流6伏(一号干电池4节);3.缆道循环索对地电阻>200Ω。二、工作原理放大器线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多数水文缆道是用“无线法”测流(即通过缆索—水—大地—二次仪表形成回路)。由于缆道有一定的跨度和高度,相当于一条很长的架空线,在上面势必要感应各种干扰信号,特别是在电台附近,干扰更为明显;测深时的水面、河底信号多是凭听觉,用手动控制;流速信号凭心记,伴随着一定的人为影响。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研制了一套水文缆道防干扰、半自动测深测速信号简易装置,经在我省通化水文站使用,效果较为理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水文缆道测量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以致不能正常操作运用,或使用效率不高。本文拟就目前缆道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供各地在改进缆道测量工作中的参考。一、缆道信号可靠传输问题在缆道测流中大多采用缆道钢绳—水—大地作为信号传输回路即所谓“无线传输”。如下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水文缆道信号包括水面、河底、流速以及取样控制等。信号问题包括由“发生”、“接收”、“传输”三部分。前二部分可纳入电子技术,有单元电路可借鉴应用,本文不予赘述。而“传输”则是目前信号问题的关键。水文缆道信号传输多利用缆道与水体构成通道,即水文测流工作中习称的“无线测流”。常以缆道中的一条被处理成同地相对绝缘的索道兼作信号索用(以下称信号索),另一条线路以水体、大地、接地装置引入操作室(下称地线)。所谓传输的技术处理,即在信号线的组件上应用绝缘材料以提高其绝缘度;同时做好接地装置以降低接地电阻,确保信号可靠稳定,提高缆道信号的传输效率。一、信号线的技术处理1.信号索的选择横跨测流断面的缆道中,最上面为承重主索,其下为循回索、起重索。在没有专门设置防雷索的测站上,承重索宜优先作防雷用,将主索二端经支架接地。在这种情况下,循回索则兼作信号索。为便于说  相似文献   

6.
JLC-I 型积时式缆道采样器是重庆水文仪器厂为测站实现测流取沙缆道化而设计生产的一种水文测验仪器。该仪器工作效率高,调压性能好,操作简便。但在使用中除受地质、水质和化学电位影响外,仪器本身800H_2交流讯号也会发生干扰,还有外来电讯号的干扰,致使仪器口门经常自动开启,无法正常工作。为此,我站对该仪器作了适当改进,成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控制。改装后不影响原仪器的特性和使用范围,经两年来的比测和使用,测速、测深  相似文献   

7.
目前水文缆道普遍使用以缆索、水、大地形成信号传输回路,即所谓“无线测流”的方式。这种方式受到气候、水和地的化学电位、滑轮与副索接触电阻,缆索各部位绝缘处理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致使信号传输效率低而不稳定,且易遭雷击,不安全。为了消除上述弊端,我们研制的LGX-821型缆道测流信号器,是应用高频电磁辐射原理,将流量测验时的各种动作信号,通过以缆索作为天线,向空间  相似文献   

8.
权威  汪隆德  王非非 《水文》2014,34(4):68-70
传统水文缆道使用"有线"或"无线"回路进行流速信号传输,但是这两种回路都存在结构复杂、电参数不稳定等固有缺点,所以造成传输不稳定、故障排查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测流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提出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使用无线数传电台建立传输信道来进行流速信号传输,经过实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传统的浮标测流的准确性,解放劳动力,提出了一种基于GPS定位技术以及ZigBee无线传输技术的自动化浮标测流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浮标的结构设计,软硬件设计。用全微分来计算了装置的理论定位误差,经试验证明实际定位误差与理论计算的一致;速度的计算算法采用在一定数据量下多次计算速度再求平均值的方法,能有效消除定位误差。经仿真以及试验验证,该装置的测速精度能满足水文测流的需求,为浮标自动化测流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问与答     
《水文》1988,(2)
问我国正在试用动船法测流的有哪些站?情况如何? 答动船法测流是一项新技术,我国结合制订规范已试用了几年。部标“动船法测流”已颁发,自1987年1月已开始执行。已试用动船法测流的测站有长江干流的大通站、汉口站,广东北江三水站,辽宁鸭绿江荒沟站,广西西江柳州站,安徽淮河蚌埠站等。此外长江河口浏河实验站及珠江河口地区等受潮汐影响的,也开始用动船法测流。  相似文献   

11.
“晶体管音响器”常用作测定水位。当用流速仪测流时,也常用“晶体管音响器”计算转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晶体管音响器”稍加改动,使之既能作钻孔水位观测之用,又可用于流速仪作音响计数,做到了一物两用,效果良好。改进后的电路如图1。  相似文献   

12.
林云峰 《水文》1989,(6):57-57
一、问题提出缆道测流信号的传输一般有有线和无线法两种。有线法费用高,维修养护不便,而且经常出现断线现象;而无线法要求绝缘程度高,部件加工和维修困难,还因多数采用电子放大线路和振荡电路,故障率高。为此,笔者经过多次试验,研制成功一种简单可  相似文献   

13.
李克先 《水文》2006,26(6):60-62
现行相应水位的计算误差影响了高洪条件下多线多点测流方法的实施,主要根源在于计算方法中为求简单的公式形式而采用了有可能与实际偏离过甚的概化。本文提出一种相应水位计算的新方法——“流速改正法”,将一次测流中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测速值统一改正成某一“瞬时水位”的垂线平均流速,并通过对其相应“瞬时流量”的计算辨识相应水位值。结合实例的计算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很好地适应高洪测流的水位变化,同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良好的误差特性,是一种较为适用的相应水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文》1958,(4)
一、試騐情况縮短测流歷时,保証测流成果質量,除在测流設备、劳动力組合等方面積極改進外,同志們根据巴利察斯“論大河上用積分法测量流量的方法”的啓示,还提出了改積点法为積分法測流的建議,开展了積分法测流的試騐,采用55型旋杯式流速仪,用湼瓦式絞关控制提放速度。測流时先用積点法施測,测完后將流速仪提放置  相似文献   

15.
王子臣 《水文》2000,20(5):45-47
动车积宽测流法是“流速-面积”法流量模型积分法的一种,它的原理是流速仪沿垂直水流方向匀速移动,测定表层(或水面以下等深)水流与流速仪移动的合速度,据以推求断面平均流速,计算断面流量。指出了这种测流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改水上作业为桥上作业,保下测验安全,大幅度缩短测流历时,从而提高水文信息时效性,一套测流设备可取代多处水文站常规设备,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是开展站队结合和巡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宽滩河流的滩地流量在全断面中占较大比重,因此,滩地测流精度的高低对总流量有一定影响,不能忽视.目前在滩地测流中,由于测流条件差,设备又比较落后,测流操作比较困难,思想上又往往不够重视,因而测速垂线位置随意变动,主观测定死水范围以及漏测等现象经常发生,因此流量误差较大.本文介绍一种滩地流量资料的审查方法——“历年滩地流量对比图”.通过对历次大水测验成果的对比分析,找出滩地流量沿宽度的分配规律,以改正误差较大的  相似文献   

17.
一、动船测流法简介动船测流法是美国地质调查局于1966年提出的一项测流新技术,近年来不断发展、完善,并在大河、河口地区的流量测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际“明渠水流测量技术委员会”(简称 ISO-TC113)于1977年制定了国际标准 ISO-4369,对动船测流法的原理、使用范围和场所、设备和测量操作程序以及流量计算方法、测量精度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与说明。在 ISO-4369中提出了两种实用的动船测流方法和所需的仪器设备。但我们通过实践和研究,又提出了另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下面简称为方法3),即是用与 ISO-4369中的方  相似文献   

18.
在洪水期间,因受设备条件、流速仪性能和漂浮物影响等原因,不能用流速仪法测流时,水面浮标法是施测大洪水、高流速的重要测流方法。本文介绍的“牡丹江712型浮标投放器”,经在东北三省数十处水文站多年使用的实践表明:这种浮标投放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放迅速、准确,坚固耐用,造价低廉等优点,缩短了测流历时,保证了测验精度。最大净跨可达600余米。  相似文献   

19.
张章新 《水文》1996,(6):63-64,51
单电源极板式交直流水下信号器张章新(福建省水文总站)水深、流速测量是测流工作的两项基本内容。缆道测流是远距离操作,测流中必须把垂线水深和测点流速转化为电信号即水深信号和流速信号,然后通过工作索和铅鱼、水体、大地形成的信号回路传送到室内信号接收器。由于...  相似文献   

20.
极座标摄影浮标测流法(简称“摄影浮标法”)是一种新的浮标测流法。这种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测验迅速、操作安全等优点,但由于一些技术指标的限制(比照规范),还不是所有测站都可以应用。为了扩大摄影浮标法的应用范围,1980和1981年汛期,我们又做了一些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扩大这种测流方法应用范围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对于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一、极座标摄影点高度摄影浮标法摄影点的高度(水面至相机镜头的垂直距离)是扩大这种测流方法应用范围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规范规定,当采用极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