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藏族州门源县(37.77°N,101.26°E)发生M6.9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波及到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国家地震灾害三级应急响应。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连夜派出工作组赴现场协助地方开展灾害调查、地震趋势研判、烈度评定等工作。青海省和甘肃省立即启动联防联控机制,迅速开展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本文就此次地震的应急响应、灾情调查和烈度评定情况进行详细梳理,为今后高效应对此类大震提供经验积累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 ,由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陈建民带领的中国地震紧急救援队机动分队 1 1月 8日晚在厦门与当地救援队联合进行了一场成功的“震后现场应急演习”。在由拆迁爆破造成的 3座倒塌楼房前 ,来自地震、消防、民政等部门的应急人员按照当地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进行了实况模拟演练。中国地震局救援办公室主任徐德诗说 ,这是中国地震救援队首次派出救援小分队与地方救援队伍进行联合演练。他透露 ,目前 ,中国地震局正在加紧打造遍及全国范围的地震紧急救援体系。“这个体系分为 4级 :国家地震救援队、省救援队、地方救援队和志愿者队伍”。目…  相似文献   

3.
伊兹米特地震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耳其伊兹米特Ms7.4地震后,中国地震局于1999年8月25日派出了以张国民教授为团长的由7人组成的赴土耳其地震现场考察专家组。他们到地震现场进行了考察,从该震中得到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简讯     
山西省洪洞县甘亭发生 5 .0级地震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高度重视2 0 0 3年 11月 2 5日 13时 4 0分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甘亭镇发生 ML5 .0地震。地震发生后 ,山西省地震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应急人员及时到岗 ,2 0 min内派出现场工作队 ,赶赴地震现场。山西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紧急会商 ,提出地震趋势判断意见 ,局有关部门迅速将震情、灾情报告中国地震局、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及山西省有关厅局 ,并向媒体公布震情、灾情信息 ,解答群众来人、来电提出的问题 ,平定了群众的恐慌心理。山西省临汾市地震局、运城市地震局也启动震时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响应信息服务平台是国家级震后各类应急产品汇聚与共享平台。平台为各级应急指挥人员提供全链条地震应急响应业务信息,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平台具有地震应急服务响应等级信息服务、地震应急产品汇聚、现场灾情汇聚和应急响应工作资料支撑等功能。平台用户涉及中国地震局下属各单位,信息服务内容涉及指挥中心、地震速报、震情研判、灾情快报和现场应急。平台通过用户分组和任务分工实现业务管理和业务工作的无缝衔接,充分发挥整个地震局系统各单位的业务优势,实现各单位应急协同和业务联动,在多次重大破坏性地震应急期间迅速完成了信息的汇聚与共享,为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6.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杨乐  曾薇  谭颖 《震灾防御技术》2012,7(1):100-109
地震应急通信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络的组成及规模、站点配置、组网方式、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切换、通信方式、卫星信道规划、业务应用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十五”期间建设并投入运行的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以及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地震现场通信通畅,保障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中国地震局建设了一套基于卫星的应急通信网络,并为各省局配备了相关的便携设备。由于地震现场卫星集成箱系统在实际的使用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河北省地震局对其进行了集成改造,将便携站的全部设备安装于应急通信车内,并对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所需各项业务进行系统集成。主要介绍了地震现场应急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并对应用中出现的情况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应韩国气象厅气象研究所的邀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郑需要研究员和郑秀芬博士于2005年12月18日至23日期间,赴韩国济州岛参加了由韩国气象厅气象研究所主办的第五届中、日、美、韩“地震减灾国际研讨会”(THE 5 TH INTERNATIONALW ORK-SHOP ON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地震现场应急通信系统是一个集现场通信与传输、信息获取与处理、现场指挥、后勤保障于一体的地震现场流动应急指挥系统.在中国地震局的统一部署下,经过“福建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该系统已经成为“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车改进与完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中国地震局为满足地震应急现场通信的需要,为各省地震局配备了卫星通信便携站.青海省地震局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车是在原有箱式卫星便携站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便携站的全套设备安装于改装后的依维柯厢式货车内,天线部分做了车顶安装.经过上述处理后,该车具备了移动通信车的优点,有力提升了地震现场应急的通信保障及指挥协调能力.在简述应急卫星通信车通信系统的功能基础上,详细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将来应急通信车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田丰  罗建明  田力  王建芳  王松 《地震》2001,21(4):80-87
扩频微波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是目前发展宽带网络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扩频微波方式组网在地震系统还尚属首次。“京区扩频微波高速链路建设”是采用2-3Mbp/s速率扩频微波技术将中国地震局京区主要直属单位及北京市地震局的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构成中国地震局北京城区计算机网络互联的计算机广域网扩频微波网络平台及中国地震局北京城区计算机网络信道骨干网。同时利用扩频微波建立了与中国科技网相连的信道,将京区各单位和全国各省(市)地震局的计算机网络接入因特网。  相似文献   

12.
郝记川 《地震学报》2000,22(1):110-110
庆祝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于1999年12月29日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会、中国地震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局京区各有关单位、中国地震学会会员单位和各有关全国性学会的代表约250位来宾参加了大会.参加大会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曾庆存院士、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同志、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院士、中国地震学会前任理事长丁国瑜院士、秦馨菱院士、曾融生院士、马宗晋院士、陈颙院士、马瑾院士、许绍燮院士等.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邹其嘉在…  相似文献   

13.
0 前言 1991年2月25日,新疆柯坪县南发生6.5级地震。震后第二天,自治区副主席毛德华率领慰问组立即奔赴现场对灾区各族人民进行慰问。新疆地震局及所属阿克苏中心台、阿克苏地震办公室以及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在震后即派出人员赴现场进行监视预报、宏观调查,并编写了“柯坪6.5级地震工作总结报告”。本文即为此报告部分章节缩写而成。  相似文献   

14.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地震应急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我国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内容,包括系统的目标、总体框架、内容和工作流程。该系统以全国地震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支撑环境,以GIS软件为应用开发平台,可以实现对破坏性地震的短临预测信息跟踪与处理,对大震速报信息进行快速响应,并可进行灾害损失快速评估、震后地震活动趋势判断、防震减灾应急对策信息服务、应急指挥综合信息显示等。该系统作为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局考察团于2000年5月23日至6月5日赴新西兰进行考察。考察团由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规划财务司、国家计委投资司等单位一行11人组成。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孙柏涛研究员也是这个考察团的一个成员。考察团参观了新西兰议会大厦隔震技术、新西兰博物馆的地震科普展览、新西兰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新西兰应急管理部国家操作中心、惠灵顿大区应急管理中心和惠灵顿应急管理办公室。这次考察的重点是了解新西兰地质和核科学研究所所从事的地震防灾研究工作以及与新西兰从事地震保险、生命线地震工程发展、地震时卫生…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烈度遥感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发生后,在灾区应急获取了多种高分辨率航空和无人机遥感影像,并快速解译提取了灾区建筑物震害信息.采用地震烈度遥感定量评估方法,利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等震后震害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研究确定的经验震害遥感定量评估模型,获得了芦山地震灾区126个主要居民点的地震烈度遥感评估结果,并据此圈画了地震烈度分布遥感评估图.结果显示,本次地震Ⅸ度区面积约150km2,Ⅷ度区面积约900km2.该结果在第一时间(4月21日晚)提供给了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对比分析显示,地震烈度遥感快速评估结果与中国地震局4月25日公布的地震烈度图,以及与笔者在现场实地进行的建筑物震害详细调查结果基础上评定的地震烈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强烈地震发生后,借助于快速获取的灾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快速估计地震烈度分布,对地震灾区灾情估计和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0月18日上午10时,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成立大会在中国地震局隆重举行。中国地震局机关各部门的领导、在京院士、京区各单位领导、台网中心的部分职工以及其他来宾、记者共200余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8.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工作是防震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震现场各种信息获取与传输是其重要内容, 有关灾情的资料是政府部门防震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 “十五”期间, 将建设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其体系结构、 关键构成、 设计和实现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文中根据“九五”的建设过程, 对该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初步设计方案和技术框架, 并就今后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5月 ,由中法科学家联合组成的考察组赴青海昆仑山 8 1级地震现场进行了考察。此次考察是根据中法地震科技合作协议项目安排的。考察组成员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等 3位中方科学家和法国宇宙科学院波尔·塔波尼尔等 5位法方科学家组成。     青海昆仑山 8 1级地震现场位于青藏高原无人区和国家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为保证考察的成功 ,考察组在人员、物资、装备和车辆等方面进行了仔细的部署和准备 ,青海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派出车辆和人员予以了大力…  相似文献   

20.
前言在中国地震局与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九五”期间安徽省地震局完成了合肥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蒙城区域有人值守数字地震台、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合肥台的建设 ,现投入正式观测运行 ,并取代了原模拟观测。但是监测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仅占全省地震台网的2 7% ,合肥数字地震台监控 ML 2 .5地震范围仅为全省地域面积的 1 / 3 ,而皖南、皖北地区台站仍为模拟观测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安徽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需求 ,因此 ,在“十五”期间将建设省级数字地震台网。图 1是“九五”期间安徽省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概况。1 “十五”安徽省级数字地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