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1989年8月21日—9月1日,在土耳其伊士坦布尔召开了25届国际地震和地球内部物理协会(IASPEI)大会。参加人数约500人,大会文摘中拟定宣读的论文550篇,张贴150篇。大会分成15个专题报告会和9个专题研讨会。此外还专门组织讨论了1988年12月7日苏联的Spitak地震。 15个专题报告会的内容为:1.IASPEI现状及计划(本届IASPEI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2.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震动态》2012,(8):42-43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19篇,来自全国各领域从事地壳形变测量的专家与代表约20余人参加了本专题的学术交流,其中6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马瑾院士与李辉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了本专题会议,专题召集人杨少敏主持了会议。本专题会议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3.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19篇,来自全国各领域从事地壳形变测量的专家与代表约20余人参加了本专题的学术交流,其中6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马瑾院士与李辉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了本专题会议,专题召集人杨少敏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钱家栋  陈琪福  傅征祥  李丽  吕培岭 《地震》2000,20(2):94-100
第 2 2届 IUGG(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 )大会于 1 999年 7月 1 9日至 7月 3 0日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举行。其中关于地震预测和地震灾害的研究 ,与以往几届大会一样 ,是地学界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之一 ,有关内容被安排在 IASPEI(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联合会 )会场以及 IASPEI与其他协会联合举办的学术专题中 ,本文汇总了这些会场的有关地震预测研究的基本情况。1 概述  第 2 2届 IUGG会议上 ,IASPEI会场共有 8个子专题 (ST1 -ST7和 SW1 ) ,其中有关地震预测研究主要集中在 ST1和 SW1中 ,它们的主题分别是“震源的性质和…  相似文献   

5.
1979年4月2日至6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了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这是以地震预报为主题的首次世界性大型会议(关于会议概况详见本刊1979年第8期的有关报道)。会议组织委员会评选了16个国家的82篇论文,其中77篇在大会宣读讨论,分为7个专题。在此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于1979年1月31日编印了《提交的论文文摘》专辑,其中属自然科学的三个专题的48篇论文文摘,已选译出27篇刊登在本刊1979年第9期,现再将属社会科学的四个专题(四~七)的33篇论文文摘译载如下(按原文编排顺序):  相似文献   

6.
《国际地震动态》2012,(8):37-39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49篇,考虑到提交论文的参会作者多为青年学者,专题召集人为了让青年学者有更多锻炼和交流的机会,决定分成两个会场,两个分会场共进行了22  相似文献   

7.
地震定量和震源参数测定,在 IUGG 大会里被编在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IASPEI)大组中的 S_2小组。S_2组中,共有20篇论文在大会上宣读,有38篇论文以张贴的形式展出,既宣读又张贴者占4篇。这样共接纳了54篇论文。数量还是相当多的。说明有较多的人在这个领域工作。笔者参加了这个组的讨论。地震定量和震源参数测定的早期工作,大多数是地震定位和震级测定,进而用测得的地震参数联系地质构造、板块构造、发震构造来  相似文献   

8.
“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简称IASPEI)于1985年8月19日至8月30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23届大会。会议共分15个专题,主要有地震危险性评定与地震预报、地震的理论与实践、西北太平洋与远东活动边缘带的结构与组成、构造活动岩浆化及变质的热问题、极地地球物理等等。有关地震预报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第一专题中。第一专题共有91篇报告,其分类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9.
地震学与其他地球物理学信息的传播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的公众教育的当前趋势为第八专题,共收到12篇报告,其中8篇在会上做了口头报告.报告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地震信息与公众教育方面的现状和进展.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会上的一些报告反映了有关国际组织主持的地震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国际合作项目,例如IASPEI观测实践委员会组织的地震分区研究和<地震观测台站实践手册>的编写、IASPEI培训委员会组织的地震观测培训项目,以及UNESCO组织的RADIUS项目等.报告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十九、非线性地震学非线性地震学的研究是近年来地震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届IASPEI大会将其列为第7专题。提交本专题的研究论文共有24篇,其中口头报告12篇,张贴展示12篇。文章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包括非线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9篇)...  相似文献   

11.
地球动力学专题学术报告会是在1980年巴黎召开的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于7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会议由黑尔斯(L.Hales)和鲁塞尔(R.D.Russel)主持。共宣读论文23篇,其中13篇主要讨论地球动力学问题,10篇讨论世界各主要造山带的演化问题。欧美学者多强调岩石圈的水平运动,而苏联学者则强调垂直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大陆开裂、地幔物质重力  相似文献   

12.
地磁学和高空物理学国际协会(IAGA)1979年12月3日~14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了第17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关于震磁方面的文摘共有15篇,其中在构造磁学(震磁效应)小组讨论会上,有震磁文摘12篇,根据该小组召集人苏联的夏皮罗(Shapiro)、美国的约翰斯通(Johnston)和澳大利亚的斯特西(Stacey)的介绍,这部分的主要论题是:(1)由地球岩石圈的现代过程所引起的地磁场变化;(2)地磁长期变化异常及其与构造活动带的关系,地壳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所引起的地磁异常区;(3)震磁效应:观测与解释;(4)构造磁效应的模拟研究,如人工湖实验、核爆炸等;(5)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电磁性质的实验研究。还有3篇震磁文摘安排在一般讨论会上,该讨论会召集人英国的克里尔(Creer)说,这个讨论会的目的是为具有较大科学意义的地球内部磁场的论文提供一个论坛,而这些文章还不适宜归于某一专题讨论会。这3篇文摘是:(1)唐山震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与上地幔高导层的分布;(2)震磁效应的物理基础与野外观测;(3)月球周期、太阳周期的地磁变化与大震的关系。现根据上述的15篇文摘(其中美国5篇,苏联3篇,中国和土耳其各2篇,日本,东德和南斯拉夫各1篇)综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 IASPEI、UNESCO 和 ICL 主办的区域性国际地震学会议于1990年8月22—2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亚、非、欧、美及大洋洲约50个国家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会议上报告的100多篇论文涉及八个专题:第一专题:地震灾害估计和减灾问题有关学者介绍了在地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估计、减灾以及地震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有:研究不同区域的地震与地壳结构、构造条件关系以讨论地震活动性并估计地震危险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9年4月2日至6日在巴黎主持召开了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这是以地震预报为主题的首次世界性大型会议(关于会议概况详见本刊1979年第8期的有关报道)。会议组织委员会评选了16个国家的82篇论文,其中72篇在大会宣读讨论。在此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于1979年1月31日编印了《提交的论文文摘》专辑初稿(编号:SC—79/Conf.801/Col.2),内分七个专题,计:一、“地震前兆”25篇,二、“震源物理过程、实验和理论”11篇,三、“地震预报的方法”12篇,四、“个人和集体的反应”7篇,五、“地震预报的经济意义”10篇,六、“组织机构的作用”11篇,七、“预报和警报的传播”6篇。现从大会讨论过的前三个专题论文,即“自然科学部分”中选译出27篇文摘登在本期(按原文顺序),以后拟再从其余专题,即“社会科学部分”中选译有关文摘,陆续在本刊登载。  相似文献   

15.
正1980年5月,《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研究所九室创刊,我曾作为九室主任,经历了刊物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对该刊物有着深厚的情感,20多年来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共发表论文45篇。其中:《利用速度型数字地震仪记录测定面波震级》发表于1996年第2期,文中提出的面波震级测定方法被IASPEI采纳,  相似文献   

16.
地震运动的地表地质效应联合工作组(IASPEI/IAEE Joint Working Group onEffects of Surface Geology on Seismic Mo-tion,简称 ESG 工作组)是根据1985年在东京召开的 IASPEI 大会上通过的决议与 IAEE(国际地震工程协会)共同组成的。它在1987年的 IUGG 大会上举行了第一次专题讨论会,1988年世界地震工程会议前在东京召开了第二次专题讨论会,目前仍在继续活动。  相似文献   

17.
1984年在印度召开的 IASPEI 地区性会议有三百余人参加,包括中国20人。会议分11个专题进行学术交流,在会上宣读的286篇论文中,有34篇涉及碰撞带的深部过程,这是目前地学界比较感兴趣的专题。而34篇中有20篇论文的注意力更集中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的深部过程。深入开展对喜马拉雅弧和青藏高原演化及其成因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现代地球科学的发展。本文着重对此作了概述。在这次会议上,许多学者都指出了喜马拉雅弧构造形变带在不断向南推进。但要解决碰撞带深部过程的问题,应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并在不同的地区,对不同时期的碰撞带开展综合性的对比研究,才能进一步推动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49篇,考虑到提交论文的参会作者多为青年学者,专题召集人为了让青年学者有更多锻炼和交流的机会,决定分成两个会场,两个分会场共进行了22个口头报告,内容涵盖了中国大陆活动构造、应力场、活火山等,特别是对青藏高原和川滇地区的深部结构、介质各向异性、介质衰减特性、地震定位、地球深部热流及岩石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主持的“地震研究中的模糊数学方法国际讨论会”于1985年9月3—6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模糊数学用于地震研究方面的首次国际性学术会议。来自中、美、日、民主德国和新西兰等国的52个单位9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讨论会。会议交流了大约70篇论文,其中在大会上宣读了52篇,宣读的论文包括以下五个专题:1.综述报告;2.模糊数学在地震工程与土木工程中的应用;3.模糊数学在地震危险性估计和地震预报中的应用;4.应用模糊数学;5.相关研究。本文除对这次讨论会概况和各专题分别扼要介绍外,并述及在讨论会的闭幕式上,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会议程序委员会包括三项建议的倡议书。代表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会前编印了会议的部分论文的论文集,现正在编辑续集,不日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0.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中物理学协会(IASPEI)第25届大会于1989年8月21日-9月1日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国文文化中心(Atatyurk Cultural Center)举行。这次大会组织了15个专题讨论会,包括:IASPEI的科学领域;活动陆缘的细结构和过程;俯冲块体动力与地球深部;大地动力过程:定量模型与新的地球物理约束;岩石圈中不连续界面的物理学与岩石学性质;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及其它造山带的地震构造;震源模拟;用数字地震图确定震源参数;地震预报下前兆现象;板缘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定;大地震场地地面运动的估计;在二维和三维结构中地震波场的计算与解释;地震波的散射与衰减;地热模拟的正演与反演技术;地热与其它参数的关系。及9个研讨会,包括,走时表与地震定位问题;区域资料中心;发展中国家的仪器与数据分析;岩石圈的综合编图;地壳形变;地震危险性评定技术;地震统计与时间可变 的危险性;国际地震观测期(3年);非洲地震学与有关科学。另外还专门组织了一次1988年12月7日苏联斯皮塔-克地震的学术报告会。在这次大会上宣读的论文近600篇,另约有150篇论文以张贴图文的方式进行了展览公式。各国注册的地震学家以美国最多,有62人。日本次之,44人。再其次是西德、英国。我国与会人数有20人,其中有国家地震局派出的一个由12人组成的代表团。下面将分别概述有关的专题讨论会和研讨会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