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含水率大、承载能力低的软土地基上,利用充灌砂袋进行挤淤置换的方法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处理效果明显,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建造围埝和修筑道路中。充灌袋下沉到一定深度后,其重量与地基承载力相等,从而达到极限平衡状态。充灌袋挤淤所达到的深度与其高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工程中确定此关系十分重要。通过3组不同宽度的挤淤模型试验,得到充灌袋下沉量与充灌袋高度的曲线关系、淤泥的位移特性及隆起量。利用ABAQUS中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法(CEL法),将充灌袋和淤泥分别用拉格朗日体和欧拉体描述,模拟充灌袋挤淤下沉的过程,将模拟得到的充灌袋下沉深度和高度的关系、淤泥的位移特点与试验结果以及理论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EL法模拟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理论解具有很好的吻合性,说明利用CEL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充灌袋的挤淤问题。  相似文献   

2.
闫澍旺  陈静  孙立强  陈浩  林澍 《岩土力学》2015,36(Z1):43-48
在含水率大、抗剪强度低的淤泥中采用抛石挤淤的办法加固地基或建造围埝,处理效果好且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抛石在软弱地基中下沉,直至其重力与地基承载力平衡为止。挤淤所形成截面的形状及抛石下沉深度的计算是此项研究的重点,基于抛石截面为倒梯形和矩形两种形状的假定,考虑淤泥表面隆起对承载力的影响,利用土体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抛石挤淤深度与抛石高度的关系。通过抛石挤淤的模型试验和现场挤淤的数据,分析比较两种假定下挤淤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试验结果与公式吻合性很好,该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闫玥  闫澍旺  邱长林  楚剑 《岩土力学》2010,31(1):327-330
用土工织物充灌袋堆积成围埝已经在围海造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土工编织袋通常用砂、粉土或其他渗透性较大的土搅拌成泥浆来充填。在整个充填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泵送压力、控制适当的充填高度以保证土工编织袋所受到张力小于编织袋材料的拉伸强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尺度的冲灌袋,在冲灌施工期间呈扁平状,即中间为平面、两侧为曲面。国外已有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顶部形状为曲面的冲灌袋的受力分析,但对扁平的充灌袋的受力计算则不适用。本文通过对现有的设计方法的扩展和改进,编制了新的设计计算程序,用以计算扁平充灌袋的形状、尺寸、泵送压力、泥浆重度和拉应力的关系。这些成果可以帮助围埝设计者选择合理的充灌袋材料、几何形状和尺寸。  相似文献   

4.
在淤泥地基上建造高耸输电铁塔,必须考虑地基的承载力与沉降变形.本文介绍了在含水量ω=76~82%的淤泥地基上,采用大板为基础建造铁塔,通过原型试验结果证明,选用此方案是可行的,不仅使地基达到了稳定,沉降均匀,确保了上部建筑的安全;而且施工简便,经济可靠,为在软土地基上建造这类高耸建筑物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上高填方刚性涵洞地基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保国  骆瑞萍  徐颖 《岩土力学》2013,34(2):353-358
山区沟谷软土地基上高填方刚性涵洞的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现有的计算理论对该类条件下涵洞地基承载力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对地基承载力提出过高的要求,反而为结构带来了不利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手段对涵洞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基础埋深、宽度及软土固结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基础埋深系数 5时,涵洞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随着基础埋深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加,当 5时,基础埋深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影响逐渐减小;但基础宽度对软土地基上刚性涵洞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影响甚小,实际工程中可不予考虑。此外,试验结果表明,固结度和固结压力对软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有复合影响,固结度较大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固结度和固结压力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比对黏聚力的影响要大。高填方涵洞地基极限承载力随着软土固结度的增大而提高,当固结度达到90%时,地基极限承载力通常可提高36%以上;地基极限承载力随固结压力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其提高的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郭慧 《地下水》2020,(1):265-266
以延安黄河引水工程管道基础处理施工为例,对抛石挤淤施工技术的施工原理、适用范围和施工方法进行研究可知:抛石挤淤施工技术适用于含水量大、孔隙比大、透水性弱、抗剪强度低的流塑状软土地基,通过实施该技术的实施,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加速地基固结,具有施工简便、工艺简单、地基加强效果明显的工程特点,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值得在类似地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淤泥堆场人工硬壳层地基极限承载力室内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淤泥堆场利用淤泥固化技术制作的人工硬壳层(MMC)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问题,利用模型试验研究了人工硬壳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厚度以及淤泥的不排水强度对这种人工硬壳层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淤泥上覆人工硬壳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随人工硬壳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加的趋势,随硬壳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炼厂工程地基处理的复杂性,开展了振冲碎石桩的现场试验。利用静力触探试验检测桩体密实度和判别饱和砂土液化。基于旁压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分析了施工前后地基承载力和土体工程特性变化情况。以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验证了桩间土、单桩及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振冲碎石桩对桩长范围的砂土具有明显的挤密效应,工程特性和场地的均匀性在处理后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有效地消除了桩长范围内砂土的液化可能性。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能达到设计要求;振冲碎石桩对砂土层下卧黏性土层的加固作用不明显,部分深度范围内土体强度降低;当地面以下10 m内不存在厚度大于5 m的软土夹层时,较薄的软土夹层状对挤密加固其余深度的砂土未产生明显影响,对地基承载力影响亦较小。  相似文献   

9.
孟庆山  汪稔  王吉利 《岩土力学》2004,25(Z2):482-486
介绍了利用重锤夯实法加固表层填土与排水固结法加固深层软土联合处理库内层状软土地基的方法,在填土静荷载和塑料排水板作用下淤泥质软土很快完成主固结沉降,重锤夯实法使表层填土受到动力压密,软土和填土强度得以提高.试验结果表明,排水固结过程中填土层的单位沉降量远小于淤泥质软土,重锤夯实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可以达到地表下3.5 m,影响深度可达6.0 m.联合采用两种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层状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深圳地区滨海软土具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承载力低以及结构性强等工程特性。通过对固结沉降理论分析,提出软土固结沉降计算应注意参数选取、超载量的确定、差异沉降等问题。针对深圳地区大面积软土工程具体条件,采用堆载预压法、抛石挤淤法以及复合地基法等技术措施进行软土加固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湛川  高文龙  周旭荣  孙晓明  赵剑涛 《岩土力学》2006,27(12):2273-2276
软土地区地基真空预压处理后静力触探经验公式在国内未见报道。经过多年在黄骅港湾地区真空预压处理后地基的静力触探实践,通过11个场地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与地基土真空预压处理后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的相关分析研究,得出了一套地基真空预压处理后静力触探经验公式,对沿海软土区划分地层,计算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不排水抗剪强度、桩极限侧阻力,预压处理层性质的评价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光华 《岩土力学》2006,27(Z2):463-468
珠江三角洲的软土分布广泛,水利建设中正在遇到大量在软土地基上的堤围加固,穿堤涵闸的建设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难题是软基处理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建设中遇到的软土地基承载力的合理确定问题及涵闸地基处理、软土地基的变形问题、填土速率的控制问题、旧堤加固及软土参数取值问题、侧向土压力问题、复合地基的应用问题、软土施工顺序的影响等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因为这些问题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是目前工程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光华  黄致兴  姜燕  张玉成 《岩土力学》2016,37(Z2):232-242
分析了目前规范确定承载力的方法,认为其不足之处是没有对应明确的安全系数和沉降变形值,实际应用中存在硬土或低压缩性地基的承载力偏保守,而软土或高压缩性地基以及大尺寸基础的承载力会因沉降变形过大而存在风险。建议地基的承载力应由岩土的强度参数和变形参数对具体的基础进行地基的强度和变形计算,按强度和变形双控的原则确定其最大地基承载力,可以获得地基承载力明确的安全系数和沉降值,获得更为科学合理的地基承载力,能更充分地利用地基的承载力进行地基设计,同时安全也更具有保障性,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建议现场压板载荷试验用于反算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而不是用于直接确定承载力,现场压板试验没有进行到极限状态时建议用最大试验载荷值确定土的强度参数,土的变形参数则对试验曲线采用双曲线拟合确定。文中还建议了简易的双控确定方法,便于应用,通过案例对方法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的静力触探、标准贯入、扁铲和十字板等原位试验数据,采用已有的经验公式预测了宁波地区各典型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然后,根据K-S检验法提出了各经验公式预测结果的分布概型及数字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宁波地区地基承载力经验值对比,提出宁波地区典型土层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研究结果可对宁波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碎石桩作为处理软弱地基土的一种有效手段,往往需要对其试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碎石桩处理后复合地基的性状是否达到地基处理考核指标,并提出可能调整的方案。论文以四川九寨一黄龙机场高填方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介绍了碎石桩法加固软弱土层的现场试验,并对碎石桩处理后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检测分析。包括碎石桩体检测和桩间土检测,最后综合室内土工试验、动力触探测试及载荷试验检测结果得出,碎石桩对本工程软弱地基的处理能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其复合地基承载力高于设计要求,具良好的导水性,能有效排出地基中地下水。目前,该试验成果已用于指导机场地基处理与高填方填筑体施工。同时,它对于其它类似工程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朝煊  袁文喜  胡国杰 《岩土力学》2021,(1):113-124,134
目前通过对软土地基预加固处理来提高桩基水平承载力已被工程界认可,但如何在工程前期设计过程中估算软土地基预处理后桩基水平承载力提高值仍是技术难点。基于此,参考Bowles[1]的地基土水平抗力计算式,同时考虑成层软土地基预排水固结处理影响,通过数学推导,推求出根据原状软土室内土工试验抗剪强度指标及预加固处理时间,估算软土地基预处理后桩基水平承载力提高值的实用计算方法。考虑桩侧土弹塑性屈服影响,推导出成层软土中水平受荷桩弹塑性解析解及塑性区深度的计算式,给出了桩顶水平位移、桩身最大弯矩的无量纲计算式及相关计算源代码。依托于浙江省某水闸桩基工程案例,根据提出的计算方法对桩基水平承载力、桩顶水平位移及桩身最大弯矩等性状进行预估计算,并与地基预处理前、后现场试桩检测值进行验证对比,认为桩基水平承载力、桩顶水平位移及桩身最大弯矩等预估计算成果与工程现场试桩的检测值较接近,对类似工程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深厚软土地区采用Prandlt公式计算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常常不满足规范要求,给基坑支护设计带来较大困惑。本文在分析基坑开挖与Prandlt公式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力学边界条件差异的基础上,指出采用Prandlt计算式、临界宽度法和计入基坑内侧土体抗剪强度等改进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同时考虑基坑支护体内外两侧土体抗剪作用的改进计算公式。通过对4个计算公式各参数的敏感度分析,发现内摩擦角是影响基坑墙底抗隆起稳定性的首要因素,基坑挖深和支护体插入深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土体黏聚力是次要影响因素,土体重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软土内摩擦角较小,在基坑挖深一定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加大支护体插入深度才能保证基坑墙底抗隆起稳定性,因此,考虑基坑支护体内外两侧土体抗剪强度的有利作用可合理优化基坑支护设计。本文通过工程实例研究,验证了计入基坑支护体内外两侧土体抗剪强度作用的合理性;同时,根据浙江软土地区多项工程墙底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指出目前规范取值标准偏高,在软土地区不尽合理,建议在积累工程经验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规范计算方法的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