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凤滩水电站扩建工程进水口边坡为厚层反倾结构边坡,岩体完整性好,由于边坡及进水口段洞室开挖未及时支护,导致进水口段上部边坡岩体产生轻微倾倒变形。本文描述了该进水口部位的地质条件,分析了进水口隧洞上部厚层反倾岩体稳定性。研究了施工过程中岩体发生轻微倾倒变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处理方案,通过现场监测证明处理后边坡岩体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58-161
勘查区分别在场地东、南、西侧形成4段人工边坡。通过对勘查区地质环境条件的研究,同时对该区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场区拟开挖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其高边坡岩体类型以Ⅲ类较完整岩体为主,目前高边坡较稳定。但边坡在雨季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坡面表层松散土体易发生溜滑现象,易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因此对勘查区内各段边坡必须进行永久性边坡防护。  相似文献   

3.
改进的水电边坡岩体稳定性分级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克服现有基于边坡岩体分级SMR法的修正分级法存在的缺陷,采用较为合理的修正模型,结合36个水电工程边坡,提出了改进的水电边坡岩体分级M-CSMR法。该法使用边坡类型系数替代开挖修正得分,同时考虑了开挖、水流冲刷及掏蚀作用的影响;将坡高对边坡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引入分级中,给出坡高分级及评分原则;对SMR法中各指标权值重新进行调整。与岩体分级RMR法、边坡岩体分级SMR法及水电边坡岩体分级CSMR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CSMR分级法与经验评分最为接近,预测结果最好,最大绝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及剩余标准差均最小,因此M-CSMR是一种更优的水电边坡岩体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4.
常吉高速公路湘西段地形起伏大, 地质条件复杂, 路堑边坡数量众多, 边坡稳定性问题突出。本文根据岩体产状与边坡坡面的关系研究, 认为常吉高速湘西段路堑边坡主要包括顺向坡、正交坡与反向坡, 其中顺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与它的物质组成、岩体结构合风化程度等有关。分析、总结了路堑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 提出并实施了针对不同边坡结构类型与变形破坏模式的边坡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岩石边坡,尤其是裂隙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应考虑岩体中结构面的产状、性质和发育程度。对随机发育的岩体结构面,赤平极射投影是确定优势结构面及分析边坡潜在破坏模式的基础。以某电厂高100m以上岩石高边坡为例,介绍了采用赤平投影图解法及极限平衡法,进行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南阳膨胀土渠道滑坡破坏特征与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河南南阳地区膨胀土渠道边坡滑坡机制,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19个滑坡的现场调研统计结果,选取南阳段TS105+400处右岸滑坡为典型实例,开挖探槽揭露滑坡内部结构,对该区膨胀土渠道滑坡的破坏特征及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滑坡多发生在 地层;边坡的稳定性受中上部土体中的垂直节理及坡脚充填强膨胀土的缓倾长大裂隙共同控制,滑动面由后缘陡倾裂隙及前缘缓倾长大裂隙组成。开挖卸荷导致垂直节理张开,垂直节理向下可延伸3 m以上,破坏边坡土体整体性,且充当水分出入边坡的主要通道;坡面以下深度4~8 m存在一个高湿度带,带内土体强度小,发育滑动面。气候造成的胀缩循环、开挖卸荷导致边坡垂直节理张开并向深部发展,对边坡土体的强度衰减作用明显,当垂直裂隙与前缘缓倾裂隙贯通后,发生强(久)降雨,裂隙充水软化,即诱发边坡失稳。  相似文献   

7.
黄兰姬 《福建地质》2010,29(3):279-282
通过南平某商住小区高边坡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实例,分析研究其边坡稳定性,认为该边坡土体整体超过临界稳定状态而处于不稳定状态,边坡岩体当存在外倾结构面时处于不稳定状态,特别是在连续降雨或暴雨条件下,边坡可能失稳。根据边坡特征和不同工程情况,提出了边坡的支护结构类型和采取削坡减载、排水及坡面防护的综合治理方案,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Goodman-Shi的块体理论和A.R.Yarahmadi Bafghi的关键块体群理论,提出确定危岩边坡关键块体和关键块体系统的几何分析法和矢量分析法,建立边坡危岩的地质模型和力学模型,分析危岩体破坏机理,针对不同变形破坏机理的关键块体系统提出合理、安全和经济的危岩边坡加固新方法--关键块体系统锚固法(KSA法)。通过建立集丹公路K49+790 m-K55+550 m段危岩边坡的地质模型和力学模型,结合其坡体及岩体结构特征,分析边坡危岩体变形破坏机理和锚固机理,提出顶部危岩清除、碎裂结构坡面喷射混凝土、块裂结构坡面挂网和块状岩体锚固的清-喷-网-锚联合锚固的系统锚固方案,加固该段危岩体。运用该法锚固方案较传统方法节省锚杆35%、SNS网32%及腰梁19%。  相似文献   

9.
多层软弱夹层边坡岩体破坏机制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社荣  谭尧升  王超  王宽 《岩土力学》2014,35(6):1695-1702
以大量的实际工程为基础,基于Sarma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探讨层状岩质边坡在不同岩层倾角θ、边坡坡角β、结构面间距h条件下的安全系数与破坏面位置的变化规律,揭示复杂多层软弱夹层边坡岩体的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θ条件下边坡岩体失稳机制和破坏面位置不同,随着θ的增大,破坏机制表现为滑移破坏→滑劈破坏→崩塌破坏→倾倒破坏→滑移破坏;当β、h一定时,直立层状边坡的稳定性略大于水平层状边坡,反倾向边坡的稳定性明显大于顺层边坡;β直接影响边坡岩体破坏特征,当β由30°增大至60°时,顺层边坡的安全系数约降低53%;反倾向层状边坡的安全系数约降低40%;h对边坡岩体破坏机制的影响较小,但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建议工程实践中加强密集结构面岩质边坡的监测和加固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以三峡库区巴东县沿江路云沱段狮子包边坡为例,综合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体结构特征及边坡前期交形破坏迹象,基于Monte-Carlo法得到边坡稳定的破坏概率及安全系数,进而用可靠性理论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通过Monte-Carlo法得到的狮子包边坡安全系数为0.857,而用传统安全系数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大干1。实际上,该边坡在2003年曾经产生过滑动,因此,基于Monte-Carlo法的可靠性理论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1.
库水位升降会对边坡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库水位升降这一边界条件改变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实际工程意义。本文总结了涉及库岸边坡研究范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库水位升降条件下坡内渗流场、库水位升降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库岸边坡的破坏失稳机理,三者之间关系为:库水作用改变渗流场-渗流场改变边坡稳定性-渗流场改变边坡破坏失稳模式及机理。着重评论了传统的分析稳定性方法或其他新方法在分析库岸边坡应用上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依托元江至蔓耗高速公路(红河段)项目,对红河县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深挖路堑高边坡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路堑高边坡工点现场调研及理论分析,得出了路堑高边坡破坏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对路堑高边坡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且取得了很好的防护效果。其工程经验可对类似路堑高边坡破坏分析及防护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境内曲孜卡乡和盐井乡交界的澜沧江河段,由于复杂的地质背景,形成了一系列物理、化学特征各异的温泉及盐泉。研究区域热水系统主要以盐泉泉群和中低矿化温泉的形式分散出露,根据地质地热结构以及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将区内热水系统划分为盐井系统、右岸曲孜卡系统、左岸玄武岩系统以及外围温泉。通过工程区区域地质背景及周边热水同位素特征,结合工程区及周边热水系统的热储温度、热储深度计算,研究各热水系统的循环演化机制对工程区的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云南省永胜县期纳镇三道河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危害对象,并对该地区泥石流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对物源区物源条件等局部滑坡崩塌情况进行分析。描述并分析了泥石流诱发因素及形成机制。提出三道河泥石流以"拦固排护结合,以拦排为主"的治理方案,以保护三道河流域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点云空洞修补是三维激光扫描(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技术运用于山地测绘中的一个重要数据处理环节。本文构建了一套基于山谷、山脊和河滩三种地形特征的针对山地测绘的TLS点云空洞修补精度分析方法。并对Geomagic Studio提供的修补算法对不同地形特征下点云空洞中的修补精度进行评价。此外,还通过对比分析实验证明了点云空洞范围内地形特征线的位置与空洞的修补效果之间有密切联系。这为山地区域地面点云空洞修补方法的精度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也可以在后期针对复杂地形的点云空洞算法的研究中作为精度验证与评价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变形的影响范围,采用GTS-NX有限元软件,针对土质基坑以及土、岩二元结构基坑,分别改变开挖基坑与既有邻近建筑的水平距离、基坑开挖与邻近既有建筑物基础的相对埋深,从而得到不同工况下基坑邻近建筑结构的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土质、土、岩二元结构基坑在开挖过程中,随着基坑侧壁与既有建筑结构水平距离的增大,建筑结构的变形沉降量逐渐减小,沉降形式由最初明显的差异沉降逐渐转变成近乎均匀沉降;建筑结构的沉降量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加;同一开挖条件下,土质基坑的开挖对既有邻近建筑结构造成的影响显著大于土、岩二元结构基坑。  相似文献   

17.
滑坡是一种分布广泛、多发性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各项社会活动以及资源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滑坡稳定性和治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西寺村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勘查钻探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GEO5软件,运用毕肖普法对3-3′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出天然、暴雨、地震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在利用MIDAS软件对滑坡的3种工况进行验算,并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该滑坡在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存在再次滑动失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元谋县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了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为了研究境内地质灾害区的地貌特征,以GIS为平台,结合DEM数据提取了研究区高程、坡度信息,并计算了地表粗糙度及地形起伏度。并利用研究区灾害调查资料,探讨了高程、坡度、地表粗糙度、地形起伏度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相关性。最终结果表明地质灾害分布受地貌特征制约,地质灾害点分布的区域地貌主要表现为高程1500~2000m的次中山、坡度为25°~73°的险坡,地形起伏度为75~200m的小起伏和地表粗糙度为1.3~1.5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言志信  龙哲  屈文瑞  张森  江平 《岩土力学》2019,(7):2882-2890
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及其演化。研究发现: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远比锚杆-砂浆界面上的小,并均以锚杆上的中性点为界方向相反,分布很不均匀,且均在中性点附近发生突变;随边坡地震响应增强危岩中的锚固界面率先脱黏,基岩中的锚固界面紧随脱黏,且脱黏分别向锚头和锚根发展,直至拉拔段或锚固段全部脱黏锚固破坏。获得了地震波作用下边坡两锚固界面上剪应力及其分布和脱黏破坏过程,揭示了锚固界面上的剪切相互作用和锚固破坏机制,并得到了试验印证,为边坡锚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就是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拟建或已有水库大坝工程及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及系统安全的过程。本文在对云南某水库大坝现场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室内试验土工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该评估区的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对大坝坝基、坝肩、坝体现状进行安全性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