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在浅析延吉市三峰区域地质特征及勘查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在勘查区内水文地质钻孔钻探结束后,利用水源井三次降深的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采用Q s曲线推断法估算泉水水源井的允许开采量,确定了评价区年允许开采量可控制在11.46×104 m3/a之内.储量估算范围内地下水的补给量能够满足允许开采量的需求,可保证矿泉水的稳定开...  相似文献   

2.
曹兴山  赫明林等 《甘肃地质》2001,10(2):81-88,80
依据玉门镇拟选供水水源地干扰抽水试验资料 ,用水力削减法对供水井群进行干扰涌水量计算 ,在开采期内开采量不变条件下对各开采井水位下降值进行预报 ,并依据计算结果评价其允许开采量。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1—1998年在寿阳一带进行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成果,及任家店矿泉水水源地稳定流抽水试验成果,对矿泉水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进行评价,保护地下水资源环境,在开采期间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为寿阳任家店奥灰矿泉水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低的空白区—河南省商城县金刚台一带为矿泉水靶区,通过综合水文地质调查、采样测试、物探与化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综合手段,以达到查明区内矿泉水资源量的目的。分析控水构造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矿泉水成因。以动态长观结果分析评价地下水动态特征和稳定性,以水样测试结果分析评价矿泉水合格程度,并以抽水试验结果参数计算评价允许资源开采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存在低矿化锶·硅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日最大开采量为600 m3,规模为小型,研究程度基本达到详查精度。  相似文献   

5.
唐石山  徐玲俊 《地下水》2012,34(5):59-61
永城市神火工业园备用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主要是对中深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与评价,采用均衡法、解析法和开采抽水试验法进行评价中深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差别较小,按水源地拟定的开采量开采是可行的。在现有开采条件下,水源地开采20 a中心井的最大井壁动水位埋深97.88 m,位于含水层顶板之上,故在规划年限内开采1.80×104m3/d是可行的。因此,该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是完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郑志忠 《地下水》2011,33(5):24-26
分析抽水试验观测记录数据,计算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判断地下水补给来源、影响范围、含水层富水性和矿区地下水运动变化规律,为矿山生产建设科学发展形成技术依据要求。应用永定东中石灰石矿区抽水工作实例,为正确分析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并建立合适的Q-S曲线方程以预测未来水平矿坑涌水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长远  张东起 《地下水》2002,24(3):134-135
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的应用,保证了水源地允许开采量的计算精度,为水源地建设设计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向永  李清明 《地下水》1989,(3):180-181,143
一、概述:在本文以前,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的判别方法共有四种:作图法、曲度法、差分法和相对误差法。由于作图法和曲度法一般精度较低,可靠性较差,通常不再使用。在文献[4]中提出这样的结论:1、将差分法中的拟合误差作为类型判别标准是不正确的。2、方程的精度应以相对误差或标准差来衡量,相对误差的公式为: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5,(5)
在充分研究邓马营湖开发区已有水文地质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水文物探、地下水动态观测及抽水试验等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基底形态、地下水的埋藏与分布及补径排条件,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计算和允许开采量评价,得出允许开采量为4317.61万m3/a,占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87.05%,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78.07%,不会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将其作为评价区允许开采量是合理可行的。为邓马营湖开发区的农业开发与农田供水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热井回灌中,明确回灌压力(p,回灌压力水头)与回灌量(Q)的关系对区域地热绿色可持续开发极为关键。 为明确这个关系,以关中西部眉县城区G102井回灌试验先期有关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优化处理,确定3组数据。依据该数据绘制Q-p曲线图,基于压水试验5类曲线特征,判断曲线图可能为抛物线型、对数型及幂函数型。由此,绘制了3类曲线图,差分法判断曲线类型。在判断结果的基础上,应用均衡误差法获得对应方程的参数,并依据先期回灌量数据平均值的最大偏差,确定回灌量允许最大绝对误差范围,最后经过后期实例验证及误差分析。结果表明:(1) 在研究区域,此方法所推得方程计算结果与实际相比未超出回灌量允许的绝对误差范围,且相对误差偏差小,可以满足回灌试验中对回灌量的评估。(2) 相对误差具有先逐渐变小后变大的特征,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与储层的饱和度、压力及非均质岩体等因素有关,超出了方程所包含的约束。(3) 结合研究区其他回灌井试验情况,确定该区域主要回灌地层为中元古界宽坪群时,Q-p曲线图为幂函数类型。该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该区域地热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抽水试验确定承压含水层参数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需要对地下含水层组参数进行分析确定。本文结合鲁北地区两个地下水水源地采用抽水试验确定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实践,探讨定流量(单孔或多孔)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可行性,并对定降深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时,需要用单位涌水量来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以口径91mm、抽水水位降深10m时的单位涌水量为评价依据,不一致的,需进行换算。以亭南矿区的三个钻孔抽水试验为例,利用excel趋势线模块功能判定抽水试验Q-S曲线类型,利用Fortran编程计算影响半径R,较快速较准确地进行钻孔单位涌水量的换算。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吐鲁番市大草湖水源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地下水含水层特征、补径排条件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矿泉水的水质进行评价,并通过泉水流量衰减方程计算大草湖水源地允许开采量,结果可知:研究区内含水层主要为单一结构的孔隙潜水含水层,区内东北部小范围含水层富水性为丰富,单井涌水量在1 000~5 000 m~3/d,其余区域含水层富水性为中等,单井涌水量在100~1 000 m~3/d;矿泉水中锶的含量在0.41~0.44 mg/L之间,含量较稳定,水温在12℃~14℃,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要求,可定名为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计算出的大草湖水源地保证程度大于95%的流量为2 710×10~4 m~3/a,而矿泉水厂年取水量10×10~4 m~3/a(273.97 m~3/d)只占剩余水量的1.19%,不会对现状用水户造成影响,保证程度高,可作为矿泉水开发的允许开采量。研究结果为区域后期矿泉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漯河市温热水资源分布于地下600~1 200 m,水温40℃~60℃。为探明地热水储量,进行了抽水试验。通过四组抽水试验获得相关参数后,采用均衡计算法求出了工作区的允许开采量。通过计算得出:漯河市温热水允许开采量为9 933 m3/d。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五沟煤矿第四含水层下正常开采及提高回采上限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根据伸直法原理,在建立参数模型和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判别出1016-1孔第四含水层抽水试验Q-S曲线类型,建立了抛物线方程,换算出井径为91mm、10m降深时的q值,精准地评价了第四含水层富水性,消除了野外施工中机械设备、降深等一些因素对抽水试验获取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可靠度分析在确定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宏展 《地下水》2002,24(2):103-104
基于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超过允许开采量时将引起不良环境地质问题的前提,利用水均衡原则建立有限状态方程,并应用改进一次二阶矩法进行可靠度分析,确定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结果表明,用可靠度分析确定的地下水可开采量要比传统方法确定的更精确和符合实际情况,可靠度分析为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平凉太统山岩溶水地处两大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地质作用强烈,构造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资源评价难度很大,运用开采性抽水试验就成为最有效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之一.该法用于平凉太统山岩溶水水源地的勘查,不但能确定可靠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而且可为岩溶水水文地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5,(5)
以河北沧县地区2011-2014年地下水埋深和开采量资料为依据,建立相关曲线,通过相关系数和整个曲线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以及拟合优度的判定,给出回归模型的预测,为预测将来沧县地区开采量数值提供了依据,也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全程曲线拟合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含水层参数的确定是地下水资源评价、数值模拟、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抽水试验法是确定含水层参数的主要方法。根据含水层抽水试验的泰斯(Theis)公式,运用优化理论,结合计算机技术,提出利用抽水试验数据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全程曲线拟合法。该方法充分考虑抽水过程中水位快速下降段、水位缓慢下降段和水位恢复段的观测资料,满足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之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计算的水位过程线与抽水过程的实测曲线最佳拟合。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求参结果最优,既适用于承压含水层求参,又可推广到潜水含水层求参。  相似文献   

20.
孙桂明  史猛 《地质学报》2019,93(S1):197-205
于家汤地热田因地热流体的大量开采已出现水位、水温下降的现象,如何准确评价其可采资源量是地热田可持续开发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于家汤地热田2006~2016年的水位、水温、水质、水量等长期动态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计算得出该地热田在温度不低于38℃时的最大允许水位埋深为19 m;利用Lumpfit集中参数模型模拟得出地热田在保持现有平均开采量不变的条件下,水位最大埋深可达14. 5 m;反演计算水位埋深降至19 m时的可采资源量为1523 m3/d,同时通过地热田多观测孔抽水试验解析法计算地热田可采资源量与之对比,充分证明本次研究采用方法的可靠性,从而为于家汤地热田的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