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4、2010、2015年Landsat-5 TM、Landset-80LI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解译数据,分析了江油市近11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同时,利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了2020年江油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4 ~ 2015年期间,江油市耕地、草地、水域面积总体减少,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2015 ~2020年期间,江油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快,与上一个五年相比,建设用地、耕地和草地面积将有所增加,林地面积有所减少,水域面积基本不变;建设用地从原有基础往外围耕地扩张,耕地面积则主要由林地转入.  相似文献   

2.
生态保护用地是生态空间的自然主体和重要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其重要性已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土地利用的主体功能,生态保护用地包括林地、草地、湿地、城市绿地及其他地类。本文将生态用地的保护管理与我国土地管理实践相衔接,选取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计算分析了我国生态保护用地的资源情况,研究了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用地的利用形势,为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生态保护用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武汉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状态指数两个方面分析了武汉市2000—2019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①武汉市水域面积直线下降,下降速度较稳定,平均年缩减率为1.76%;而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由市中心向四周呈"辐射式"扩张,增速逐渐减缓;②耕地和林地的状态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都在2005—2010年达到峰值0.4左右;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状态指数变化整体比较稳定,分别在0.2、-0.2处波动变化,这表明建设用地呈扩张的趋势,而水域则呈缩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互联网数据、POI数据、政府挂牌供地数据等,采用基于城市活力度分析的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改良的最大经济容积率模型,实现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分类提取以及对储备用地的潜力预测模拟分析,其效率与精度均优于传统的土地利用评价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趋势分析——以琼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频繁,而这些变化受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以琼海市为研究区,分别对2006、2010、2014年的Landsat影像采取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土地利用趋势。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预测出2018和2020年的用地数量和结构。研究成果能为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和优化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四川广元市青川县是国家生态试点县和退耕还林实施县,查明该区土地利用/覆被现状及其时空动态变化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应用RS和GIS技术,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个时相的陆地卫星TM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获得了该区3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川县近10 a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过程,查明了引起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最后,对该区2015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覆被的面积比例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青川县2000—2005年间,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005—2010年间,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两段时期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减幅减小,林地面积持续增加,增幅减小,建设用地持续增加且增幅增大,水域和未利用地先减后增,草地先增后减。究其原因,认为政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经过预测,在相关政策不变且没有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2015年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比例将由2010年的58.57%增长为59.01%,到2020年将继续增长为59.44%,耕地面积比例到2020年将减少至29.13%,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继续增加至0.22%。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科学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的政策法规,切实把节约每一寸土地放在国土资源工作的首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2002年以来,全市通过盘活土地资产,挖掘土地潜力,节约农用地转增建设用地指标822公顷,占2002年以来农用地可转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35%以上,实现了土地资源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一、坚持宏观调控,将建设用地的敞开供应转变为适度从紧的限额供地为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使每一寸土地都用“刀刃”…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的一种方法。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不仅为土地调查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等提供了现势资料,还可准确掌握建设用地的变化趋势、布局及规模,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Markov-CA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集成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提出基于Markov(马尔柯夫)模型和CA(元胞自动机)模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式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是:从1987年到2013年,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总体态势是:城镇用地、林地、耕地和灌丛的面积逐渐增加,其增加速率依次减小;水体、草地、沙地和裸砒砂岩面积逐渐减小,其中水体缩减的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31号文件的配套措施,新修订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第7页)出台。新的《办法》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包括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实际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的依据。以改变以往计划注重对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控制、缺乏对实际用地总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现状。按照修订后的《办法》,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包括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在计划监管考核方面,修订后的《办法》从两个方面对原《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一是强调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监测数据作为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的唯一依据,严格执行超计划用地惩罚措施;二是完善对计划执行情况的过程监管,对计划台账管理、中期考核检查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