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笔者于六十年代研制的QZY—Ⅳ触发式强震仪,曾布设在京、津、唐地区和云南省等多震、强震区,得到过一些强震的加速度记录。但把加速度仪放置在一般台站上作连续观测,这则是笔者对强震观测工作的继续和发展。1984年我们研制了台站用加速度计,放在浙江黄湖地震台上。1985年2月15日12点14分南黄海的3.7级地震,仪器记录的波形,成为国内首次在一般台站上得到的连续记录的加速度参数。  相似文献   

2.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布设在四川、甘肃、陕西、宁夏的66个强震台获得主震加速度记录。本文首先对198条三分向强震记录进行常规处理,计算出近场强震记录的加速度峰值随震中距的分布情况;再根据2个典型台站的加速度时程记录,通过计算其加速度反应谱并与设计反应谱比较,分析本次地震的基本特征;然后将实际观测数据与意大利新一代地震动衰减公式对比,分析峰值加速度(PGA)及谱加速度的衰减关系;最后结合已有的工程场地钻探资料,采用H/V谱比法对2个不同类别的典型台站进行地场地效应分析,发现该方法能很好地反映实际台站场地的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3.
伽师强震群地震动特点与震源机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1至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境内发生了7次6级以上强震群。在此期间布设了由4个临时台站组成的地面加速度观测台网,共得到6级以上强震记录57条。本文给出这次强震群的烈度分布图和震源机制,研究了这批强震记录的相关谱特性及其与震源机制的关系。此外,还研究了这些地震的地震动与宏观烈度的对应关系以及地震动随震中距的衰减曲线。  相似文献   

4.
根据云南强震动台网的设计并实现了云南强震动通信自控系统.该系统基于先进成熟的J2EE技术,具有自动扫描、扫描结果查询和权限管理等功能,及时跟踪云南省270余个强震台站设备通信状况,节约了强震台网维护和保养成本,提高了强震台站运行率,实现了对云南强震动台网通信设备多层次的检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新疆强震台站的加速度传感器极性检测和方位角校正工作,发现新疆强震台站加速度传感器方位角最大误差为83.7°。按照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强震台站加速度传感器安装规范,加速度传感器方位角误差应该严格控制在2°以内,经过校正后,新疆区内全部强震台站的加速度传感器方位角误差都控制在1°以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新疆强震动台网的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李西  崔建文  郭君 《地震研究》2007,30(2):201-204
以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MapX标准控件作为基本开发组件、Delphi语言作为集成开发环境,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了云南省数字强震台站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该平台可将全省所有强震台站的图、文、表格、幻灯、声音、影像等资料融合起来,从而实现对强震台站的综合管理及数据的查询、更新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具有显著影响,是确定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地面运动(地震动)是震源特征、路径特性和场地特征三方面因素的体现,其直接、客观地反映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因此是研究场地条件影响机制的重要数据基础。虽然目前全球强震记录较为丰富,但是受限于强震台站场地资料的完整性,大量已获取的强震记录无法应用,进而严重制约了对场地条件影响的研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通过强震记录及部分台站的剪切波速数据估计缺乏勘测试验数据、或钻孔深度小于30 m的强震台站的场地条件参数V_(S30),利用日本、美国加州等地区强震资料对方法的效果进行检验。将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地区,估计了部分强震台站的场地参数V_(S30)。在确定中国西部地区台站场地V_(S30)的前提下,以其为变量建立了定量估计场地放大系数的经验模型。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通过广义反演技术获取了强震台站的场地放大,再利用均方根阻抗比方法,建立了不同强震台站的场地1/4波长深度内等效剪切波速间的关系,根据剪切波速已知的台站,确定了缺乏剪切波速数据的台站的场地V_(S30)。利用日本、美国加州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强震资料验证了估计方法的效果。将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地区,确定了部分强震台站的场地V_(S30)。(2)基于台站场地的浅层(深度小于30 m)土体剪切波速以及单台场地放大曲线,提出了确定钻孔深度小于30 m的台站的场地V_(S30)的方法。利用日本、美国加州等地区的强震资料验证了估计方法的效果。该方法避免了估计V_(S30)时对速度梯度延拓模型的依赖。将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地区,确定了部分钻孔深度小于30 m的台站的场地V_(S30)。(3)以中国西部地区强震台站的场地资料和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场地卓越周期T0与场地V_(S30)的关系,建立了两者的经验模型。利用经验模型确定了中国西部地区缺乏剪切波速、且不满足广义反演前提的台站的场地V_(S30)。将经验模型与其他方法估计结果相比较表明:经验模型估计值在表征场地放大方面具有优势,其与场地放大系数之间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利用其估计场地放大系数的离散性更小。(4)以中国西部地区实际钻孔资料为基础,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土体非线性特性对场地放大系数的影响规律,结合强震记录建立了考虑土体非线性效应的场地放大系数模型。对模型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模型符合中国西部地区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利用包含这一场地放大系数模型的衰减关系计算了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衰减关系能够反映土体非线性反应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5日攀枝花市发生3.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Ⅴ度,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监测研究所初步确定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26.5°,东经101.85°.布设在攀枝花地区9个固定台站的强震仪记录到该次地震的主震振动加速度值,其中,金江台仪器记录到的结果为:水平加速度峰值东西向135.203 cm/s2,南北向126.8 cm/s2,垂直向22.93 cm/s2,并且根据这些数据分析了这次地震的振动特性是以右旋为主的.  相似文献   

9.
张红才  金星  王士成  李军 《地震学报》2017,39(2):273-285
以2015年河北昌黎ML4.5地震中测震、强震及烈度仪台站记录到的事件波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挑选的两组观测台站的记录波形以及不同台站的噪声记录特征,获得了烈度仪台站观测记录能力及特点的认识.结果表明:烈度仪台站产出的记录在部分频段 (1—10 Hz) 与传统强震台站、测震台站均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中长周期部分存在较大差异;在相同观测频带 (0.1—10 Hz) 下,由烈度仪台站记录积分得到的速度时程、位移时程也与强震台站、测震台站的观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烈度仪台站产出的加速度记录具有一定的可积分性;烈度仪台站记录的噪声水平远超出强震台站和测震台站,基本为仪器自噪声,不包含天然地脉动成分.此外,由于本研究所用的烈度仪采用了16位的A/D转换器,对震相到时的精确拾取产生了不利影响.综上,本文认为烈度仪台站较适用于中强地震的近场观测.   相似文献   

10.
<正>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不同,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鄂尔多斯地块至今仍保留着古老克拉通的特性,但鄂尔多斯周缘断裂活动剧烈,地震活动频繁。本研究综合利用全国固定台站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近期在鄂尔多斯西缘布设的喜马拉雅二期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反演获得了该区域的深部速度结构,进而对鄂尔多斯地块的稳定及其周缘断裂强震活动的内在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研究采用Zhao(1992,1994)发展的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一维速度模型计算P波理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月21日,云南省盈江县北部发生M_S5.9地震.架设在周边的数字强震动同定台和3个地震应急流动台获得了这次地震的记录.根据这些记求计算了各观测点的谱烈度,并与宏观烈度进行了比较,讨论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江苏省数字强震动台网布局、强震动仪器观测环境及技术系统组成,并阐述强震动台网运行以及运行设备存在的常见故障和解决措施。江苏省数字强震动台网布局合理、性能稳定、动态范围大,地震记录信息完整可靠,丰富并充实了江苏省强震动数据库,为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及地震工程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从多年的资料分析及山西跨断层形变测量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沿山西地震带布设的短水准测量台点的布设情况,指出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各断陷盆地的活动情况,应在盆地两侧断层上布点;就某一场地而言,短水准线路的布设应达到水准点自检的效果、应采用多种形变手段结合的方法监测断层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At present, dense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network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Japan. One of the important findings based on these networks is that strong ground motions are quite site-dependent. Characteristics of observed ground motions at nearby stations can exhibit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even when the stations are within several hundreds of meters. These observations raise one important question; if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ground motions exhibit large variations even for smaller regions, we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observed or predicted ground motion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tructures. In particular, if ground-motion parameters such as PGA, PGV, Spectral Intensity, etc., exhibit large variations for smaller regions, their use for the seismic design and practice will be subject to restriction. In other words, the evaluation of varia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is an important issue. From such a point of view,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variation of observed ground motions within a very small distance in this study. First of all, fifteen couples of adjacent strong motion stations in Japan, where the distance is within 100 m, were listed up based on our field reconnaissance. Then, microtremor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each of the station pairs. Next, variation of recorded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for the station pairs was examined based on various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and response spectra. Moreover, we investigated the key factor which is affecting the variation of observed ground motions.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综合深井项目第2阶段将建设9—10个综合深井观测站。利用蠕变方程,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分析,模拟上海市9个观测点在当前地壳运动水平下的形变信息,为综合深井第2阶段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The great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has been the most destructive earthquake since 1949 in China.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no more than half a year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Network System (NSMONS) of China; what is more, the epicenter was located in the area with dense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stations so that a large number of strong motion records of the main shock were obtained. In this paper, 501 strong motion records from 167 observation stations are utilized to...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山东省强震观测台站在十五期间的建设情况,通过汶川8.0级地震的检验,表明山东强震观测台站的观测仪器运行良好,强震台站的场地条件与强震动参数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强震动的土层放大效应非常明显,其影响对结构第一周期在1s-8s左右的建筑物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脉动噪声计算方法,以呼伦贝尔市地震台网8个台站连续波形资料为基础,对地震观测台网监测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开展台网优化和科学布局研究。通过累计的历史噪声数据,用来评估台站观测环境的变迁,及时掌握地震监测能力的变化。该成果将为地震速报、重点地震危险区震情跟踪、强震后现场应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Simulation of Ground Motions Using Envelope Summa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technique of Midorikawa (1993) has been modified to obtain a resultant envelope function at the observation point by placing the rupture causing an earthquake in a layered earth model. The method and its dependency on various modelling parameters a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complete study shows that the generated resultant envelope follows important strong moti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irectivity and attenuation effects. The simulated resultant envelope is further used for generating synthetic accelerograms by multiplying filtered white noise with the envelope of accelerogram at a particular observation point. Filters through which white noise passes include the effects of geometrical spreading, anelastic attenuation and near-site attenuation at high frequencies.¶Uttarkashi earthquake is among few Indian earthquakes for which strong motion data are available at thirteen different stations. Using the technique presented in this work, envelope function as well as complete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 during Uttarkashi earthquake has been simulated at these observation points. Comparison of peak acceleration, duration and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confirms the utility and efficacy of the approach.  相似文献   

20.
傅磊  李小军  荣棉水  陈苏  周越 《地震学报》2018,40(3):374-386
基于2008—2015年龙门山地区的强震动记录,采用广义线性反演法计算了龙门山地区的震源参数、品质因子以及83个强震动台站的局部场地放大系数。结果显示:芦山地震发生之前,汶川地震余震的应力降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芦山地震发生之后,龙门山断裂带上余震的应力降明显减小,并在之后随时间呈缓慢增大的趋势;部分MS≥4.7余震事件的加速度震源谱中出现明显的高频衰减现象。通过对应力降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认为,这种高频衰减现象可能与震级大小和震源破裂滑动的最大速率有关。此外,反演得到了山区和盆地地区的品质因子分别为Q( f )=264 f 0.75和Q( f )=223 f 1.01;同时获取了龙门山地区83个强震动台站的局部场地放大系数,并计算了基于NGA场地分类标准的A类、 B类和C类场地的平均场地放大系数。结果显示,以上3类场地的平均场地放大系数具有相似的峰值,但是随着场地趋于软弱,峰值平台区向低频部分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