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缓倾软硬岩互层边坡变形破坏机制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巴高速公路沿途彭家湾软硬岩互层边坡为工程依托,依据地质分析及相似理论建立缓倾软硬岩互层边坡室内模型,采用开挖试验及和注水软化试验来模拟实际中的工程开挖(或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软化过程,研究缓倾软硬岩互层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在开挖及雨水软化两种工况下,该类软硬岩互层边坡的变形模式都是前期的滑移拉裂变形和后期的整体蠕滑变形,破坏模式是以深部软层为滑动面的整体滑移;硬岩层与软岩层的变形情况略有不同,硬岩层以整体蠕滑变形为主,而软岩层以滑移拉裂变形为主;深部软岩层的状态变化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影响非常关键;工程开挖(河谷下切)及雨水入渗都会对该类缓倾软硬岩互层边坡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开挖导致的临空面及微裂隙是滑坡发生的基础,水是滑坡发生的条件和诱因。  相似文献   

2.
南阳膨胀土渠道滑坡破坏特征与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河南南阳地区膨胀土渠道边坡滑坡机制,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19个滑坡的现场调研统计结果,选取南阳段TS105+400处右岸滑坡为典型实例,开挖探槽揭露滑坡内部结构,对该区膨胀土渠道滑坡的破坏特征及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滑坡多发生在 地层;边坡的稳定性受中上部土体中的垂直节理及坡脚充填强膨胀土的缓倾长大裂隙共同控制,滑动面由后缘陡倾裂隙及前缘缓倾长大裂隙组成。开挖卸荷导致垂直节理张开,垂直节理向下可延伸3 m以上,破坏边坡土体整体性,且充当水分出入边坡的主要通道;坡面以下深度4~8 m存在一个高湿度带,带内土体强度小,发育滑动面。气候造成的胀缩循环、开挖卸荷导致边坡垂直节理张开并向深部发展,对边坡土体的强度衰减作用明显,当垂直裂隙与前缘缓倾裂隙贯通后,发生强(久)降雨,裂隙充水软化,即诱发边坡失稳。  相似文献   

3.
近水平红层开挖边坡变形破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程强  周永江  黄绍槟 《岩土力学》2004,25(8):1311-1314
通过对四川盆地近水平红层公路建设中路堑边坡开挖病害的调查分析,归纳出近水平红层边坡开挖引起的主要变形破坏型式是堆积层滑坡、顺层座滑型滑坡、边坡拉裂变形、边坡岩体倾倒破坏,总结了近水平红层边坡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提出边坡变形破坏的过程一般经历开挖卸荷变形、陡倾节理发展扩大、变形破坏形成三个阶段,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徐碧学校滑坡处于沉积碎屑岩与侵入岩接触带上,属中层中型土质滑坡,由工程开挖形成高陡临空面、持续降雨诱发,表现出较明显的牵引式滑坡特征。为消除滑坡隐患,对滑坡进行了勘察、设计及工程治理。滑坡工程治理设计主要依据滑坡特征及破坏模式,结合在建徐碧学校规划设计,滑坡前缘采取抗滑桩支挡措施,中后部采取削方减载形成宽平台,后缘采取放坡+坡面防护+排水综合治理方案,滑坡治理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福建省相关类型滑坡防治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5.
以延安北连接线黄土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实地地质调查、地质分析以及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滑坡的孕育、发展变形机制进行分析,其中模型试验分不同阶段开挖、注水的方式来模拟现实情况的路基开挖及降雨工况。通过各工况综合分析以及工况单独影响权重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由坡脚开挖以及降雨综合影响的滑坡变形机制可大体归纳为:原始地貌-开挖卸荷-卸荷裂缝-降雨及地表水入渗-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土体软化形成滑带-坡体滑塌;(2)坡脚开挖为坡体致滑的潜在影响因素,坡体开挖形成的临空面高度对坡体稳定性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3)水是致使坡体发生滑动的直接影响因素,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因此,无论是对原边坡的工程扰动还是人为填方形成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边坡,修建引排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采用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地表变形监测和岩土试验等手段,对朱家店滑坡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此滑坡是一古滑坡复活形成的中型黄土滑坡,其诱发因素包括,堆放废弃矿渣和煤矸石,井口开挖形成临空面,及降雨汇集下渗.位移监测查明的滑动方向受控因素, 一是西侧坡脚开挖形成的临空面,二是基岩面产状.  相似文献   

7.
软岩高边坡开挖变形规律的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软岩边坡失稳破坏与卸荷应力引起的坡体变形、蠕变与降雨有关,正确确定其对坡体变形的影响是合理设置加固支挡结构的关键。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软岩高边坡在开挖及降雨时坡体的稳定性及变形变化规律,分析支挡结构对边坡变形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开挖过程中及时地施加支挡结构,可以减小施工期间坡体的变形;同时,支挡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坡体的蠕变变形,特别对坡体中下部的蠕变变形抑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环境耦合诱发的地质灾害事件频发,而耦合作用机制还待深入研究。文中以开挖和降雨耦合诱发的四川万源前进广场滑坡为例,结合前进广场滑坡地表位移及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和降雨数据分析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1)前缘基坑的开挖是导致老滑坡复活最主要的原因,降雨起到了激发和加速作用;(2)前缘基坑开挖一方面为滑坡提供了良好的临空面条件,另一方面导致后方土体失去支撑,导致滑坡由前至后产生多级台坎状拉裂下错变形;(3)基坑开挖后,研究区长时间强-中降雨,地表水通过开挖导致的张拉裂缝进入坡体内部,一方面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雨补给,导致部分非饱和土变为饱和土、承压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下降,另一方面,部分地下水可能到达滑带,驱动变形发展。最终文中提出了由于斜坡前缘基坑开挖与降雨耦合导致滑坡的“基坑开挖-斜坡多级拉裂-集中降雨-滑带弱化-加速变形”演化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环境耦合诱发的地质灾害事件频发,而耦合作用机制还待深入研究。文中以开挖和降雨耦合诱发的四川万源前进广场滑坡为例,结合前进广场滑坡地表位移及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和降雨数据分析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1)前缘基坑的开挖是导致老滑坡复活最主要的原因,降雨起到了激发和加速作用;(2)前缘基坑开挖一方面为滑坡提供了良好的临空面条件,另一方面导致后方土体失去支撑,导致滑坡由前至后产生多级台坎状拉裂下错变形;(3)基坑开挖后,研究区长时间强-中降雨,地表水通过开挖导致的张拉裂缝进入坡体内部,一方面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雨补给,导致部分非饱和土变为饱和土、承压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下降,另一方面,部分地下水可能到达滑带,驱动变形发展。最终文中提出了由于斜坡前缘基坑开挖与降雨耦合导致滑坡的“基坑开挖-斜坡多级拉裂-集中降雨-滑带弱化-加速变形”演化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环境耦合诱发的地质灾害事件频发,而耦合作用机制还待深入研究。文中以开挖和降雨耦合诱发的四川万源前进广场滑坡为例,结合前进广场滑坡地表位移及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和降雨数据分析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1)前缘基坑的开挖是导致老滑坡复活最主要的原因,降雨起到了激发和加速作用;(2)前缘基坑开挖一方面为滑坡提供了良好的临空面条件,另一方面导致后方土体失去支撑,导致滑坡由前至后产生多级台坎状拉裂下错变形;(3)基坑开挖后,研究区长时间强-中降雨,地表水通过开挖导致的张拉裂缝进入坡体内部,一方面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雨补给,导致部分非饱和土变为饱和土、承压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下降,另一方面,部分地下水可能到达滑带,驱动变形发展。最终文中提出了由于斜坡前缘基坑开挖与降雨耦合导致滑坡的“基坑开挖-斜坡多级拉裂-集中降雨-滑带弱化-加速变形”演化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11.
拟建的某二级公路所在地区岩溶工程地质发育。通过分析该区岩溶发育的主要条件,调查各种岩溶形态的分布及发育特点,岩溶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来研究其岩溶发育特征,并对拟建公路的岩溶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和建议。研究表明,该区各种岩溶形态发育,针对某些岩溶病害,工程建设中应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小其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预制裂隙的厚度和宽度对节理岩体的力学特性的影响,对人工制作的单节理裂隙岩体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节理面的倾角β、节理面的厚度d、节理面的长度l对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节理面长度和厚度相同时,随着β随着由0°增加到90°时,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当节理面的倾角β和厚度相同时,随着节理面长度的增加,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2)当节理面的倾角β和长度相同时,随着节理面厚度的增加,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研究康定二道桥至榆林宫地下热水出露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热水均沿断裂和水系分布,从二道桥至榆林宫出露约有42个泉点及泉群和12个地热井。(2)研究区天然温泉的温度范围为21℃~89℃,地热井为42℃~125℃;天然出露温泉的矿化度范围为445.9~2 297 mg/l,地热井为899~3 583 mg/l。(3)研究区天然温泉Y30温度最高(89℃),Y10的矿化度最高(2 297 mg/l),两者分别出露于大雪山-农戈山断裂西部的第四系砂砾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中。地热井ZK12温度(125℃)和矿化度(3 583 mg/l)皆为最高,出露于二台子断裂南部的燕山期花岗岩中。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境内曲孜卡乡和盐井乡交界的澜沧江河段,由于复杂的地质背景,形成了一系列物理、化学特征各异的温泉及盐泉。研究区域热水系统主要以盐泉泉群和中低矿化温泉的形式分散出露,根据地质地热结构以及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将区内热水系统划分为盐井系统、右岸曲孜卡系统、左岸玄武岩系统以及外围温泉。通过工程区区域地质背景及周边热水同位素特征,结合工程区及周边热水系统的热储温度、热储深度计算,研究各热水系统的循环演化机制对工程区的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州某公路边坡在雨季产生滑动,坡体后缘的裂缝呈放射状,这一现象较为特殊。通过现场调查、岩土体实验,对该公路滑坡变形破坏机制、放射状裂缝形成机制及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形及物质组成是滑坡发生的地质基础,连续的强降雨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坡体后缘先破坏滑动,推动挤压前缘土体鼓胀变形,滑移类型为推移式;滑坡处于山区公路弯道外凸弧形斜坡地形,这是后缘放射状张拉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滑坡在天然状态下稳定,在强降雨状态下欠稳定,需要采取防治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就是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拟建或已有水库大坝工程及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及系统安全的过程。本文在对云南某水库大坝现场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室内试验土工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该评估区的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对大坝坝基、坝肩、坝体现状进行安全性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也论成都粘土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成都粘土的成因机制,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分析成都粘土的分布、结构、矿物组成等特征入手,客观地展示了成都粘 本质,进而将其与我国北方的马兰黄土和长江中下游的下蜀粘土之间的特性进行比较以及对龙门山和成都平原第四纪晚更新世的古环境的分析,最终得出典型的成都粘土的成因是属于风成“黄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成都经济区天然放射性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区域化探数据预测地空界面天然放射性水平的基本原理和成都经济区1∶25万土壤化探数据中铀、钍、钾的含量数据,首次对成都经济区的天然放射性地质环境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成都经济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表出露岩层与研究区的放射性环境有较大关系。在研究区的大部分范围内,40K比活度高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值,238U的比活度远低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值,232Th的比活度与全国平均值相当,但明显高于世界平均值。除龙门山褶皱带和峨眉山—瓦山断褶带的小部分地区外,成都经济区的各项辐射评价参数均在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控制式的范围之内。该文可为合理、有效的利用成都经济区的国土资源提供支持,也可对加速成都经济区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康定至炉霍公路走廊沿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展布,断层活动造成区域地形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地震频发、山地灾害多发,路线方案的合理布设事关项目成败。本文通过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前人成果,研究论述了区域宏观构造格架、鲜水河断裂带及活动性、山地灾害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特征及相关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裂活动对路线方案的影响与控制作用,提出了路线方案的宏观思路见解和地震、地质灾害的专题研究建议。为路线方案设计及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西部输电线路工程的快速发展,杆塔基础抗拔问题日益突出,岩体的破坏模式、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岩体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桩身轴力分布和桩侧摩阻力曲线。基于试验结果对岩体破坏形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拟合,得到了统一的函数描述形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推导出上覆土嵌岩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对该计算方法作了简化分析,将积分计算值和简化计算值分别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土嵌岩扩底桩的软质岩破坏模式为喇叭型曲面,可用统一的幂函数形式进行描述。简化计算方法的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提出的新方法对西部山区杆塔基础的抗拔设计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