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我国铀矿地质勘查领域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砂岩型、热液型铀矿的找矿思路、找矿方向,引领、支撑了系列找矿重大突破,重塑了铀矿勘查新格局。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20余年来铀矿地质科研布局的总体思路与演进方向;然后总结了铀矿重大基础地质与成矿理论研究进展,系统凝练了地质、物化探、遥感、钻探工艺、分析测试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及核心勘查装备研制成果,梳理了铀资源预测评价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成效;最后,在重大基础前沿和成矿理论、先进铀矿勘查技术研发、非常规核能裂变资源勘查技术研究、数字铀矿勘查技术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未来10~15年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出在“双碳”目标和核能大发展对铀资源保障需求背景下,必须继续坚持并加强铀矿地质科技创新,高质量引领和推动“新区、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铀矿地质勘查主要成果及"十一五"的总体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五”期间,随着国家核电发展目标的明确,铀资源不断得到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5年来,我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的铀矿勘查、区域预测评价及铀成矿理论和勘查方法研究等都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和重要的成果。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理论和方法技术的提升,大大提高了铀资源勘查效率,促进了我国铀矿勘查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最后还简要阐述了“十一五”铀矿地质勘查部署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铀矿资源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为摸清其资源潜力,科学规划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铀矿与其他25个重要矿种一同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评估工作全面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成果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完成了共49个铀成矿(远景)区带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并对各区带潜力评价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评价了我国铀资源潜力,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和核能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天然铀是重要的军民两用战略资源,其稳定可靠的供给是确保实现中长期核电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世界及中国铀资源现状,根据中国核电发展规划,结合世界及中国铀资源供需分析,提出了中国铀资源保障的六大举措:立足国内,加大勘查投资;坚持对外开放,建立新型海外铀供应体制;重视开展国际间的技术服务和科研合作;重视自然生态,建立绿色铀矿地质;狠抓科技创新,争取铀矿地质勘查取得新突破;建设新型核电站,通过技术进步提高铀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铀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作为26个重要矿种之一完成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及成矿系列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本文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现状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铀成矿规律,进而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20个铀~多金属成矿系列。上述研究成果与进展有利于综合分析区域铀成矿规律,以期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核工业"重点战略任务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国铀业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的"数字铀矿山"工作也在稳步进行。数字铀矿山建设包括数字铀矿勘查和数字铀矿采冶两部分,其中数字化勘查业务依托于铀矿地质云平台,总体目标是实现从野外数据采集到数据入库管理、从数据分析到三维成矿预测、从预测评价专题图件到地质勘查精准部署的流程化。铀矿地质云平台应用示范系统以数字化铀矿勘查为服务对象,集成二连盆地主要研究区地质勘查成果资料,采用符合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简称OGC)标准的开源技术,实现铀矿多元信息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和共享。通过开展铀矿地质云平台数据建设,研究铀矿大数据采集、汇聚、清洗与分析挖掘技术,建立天然铀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为未来全面构建核工业铀矿地质云平台,实现数字铀矿山的高效共享和精准服务,做好前期技术及功能的探索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的主要进展,包括铀矿成矿理论创新、铀成矿类型和成矿区带划分、全国铀资源潜力评价、主要工业铀矿类型研究评价、相山科学深钻、零价态金属铀的发现及新矿物发现等;论述了砂岩型铀矿快速评价、热液型铀矿攻深找盲、大数据找矿、遥感高光谱、钻探工艺及分析测试等技术创新成果;概述了依据理论创新及技术方法集成创新在国内外铀矿找矿领域的重大突破;展望了铀矿地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相山铀矿田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在新一轮的地质找矿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铀资源量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铀矿资源找矿大基地之一。依据相山铀矿田成矿规律为指导,认真分析了以往及近期相山北部找矿成果,选取相山北部游坊地区作为找矿远景区,详细阐述了该区成矿地质特征、铀成矿地质条件和铀资源找矿潜力,对今后在该区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以来,我国铀矿勘查明显复苏,新探明了一定规模的铀资源储量,有近100万km2提高了铀矿地质调查程度,大型铀矿资源基地、老的铀矿田和重点远景区勘查都取得重要进展,新探明了数个中大型至特大型铀矿床,首次提交了超大型铀矿床。铀矿勘查能力和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实施了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四大类型"铀矿研究、铀矿基地扩大研究、铀矿地质应用基础研究、勘查方法技术研究、技术标准研制等取得了丰硕成果,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十二五"提出了"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的基本方针、"基础先行、着力基地、系统勘查、整体评价"的铀矿找矿思路和建设铀矿大基地的战略,并提出实施铀矿大基地勘查、铀矿大普查、铀资源潜力区域评价和铀矿地质科技创新等4项地质找矿工程(计划);坚持树立"大铀矿体系"的理念,坚持与属地地勘队伍开展"大联合",与国内外高校等地质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共同为提高我国铀资源保障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系统地整理华东地区铀矿地质勘查成果,总结地质找矿经验,深化对铀成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分析铀成矿远景,提出下步地质找矿的战略选区。为今后开展铀矿地质工作提供重要依据.2002年5月。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决定由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和核工业270研究所共同组织编写《华东铀矿地质志》。  相似文献   

11.
结合机械九院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经验,分别从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创新建筑工程技术与构建新型工业厂房完整体系、设计手段创新和建设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证了具体做法,对今后的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薛蔚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5):70-70,F003
在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给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培训的理念、模式、机制、内容等都提出了薪的要求。企业的培训工作要主动适应企业提高持续竞争力的需求,自觉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知才、用才、育才体系,保证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相层系油气地质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之钧  蔡立国 《地质学报》2007,81(8):1017-1024
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分布面积广,残余厚度大,油气显示多。由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复杂性和勘探难度大的客观条件,制约了对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潜力的认识。陆相生油理论的建立以及陆相盆地的成功勘探,使我国的石油工业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经历了几多兴奋,几多困惑,勘探实践表明,随着理论认识的升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发现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是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中国东部的陆相油气勘探理论及国外海相油气勘探理论均不能有效的指导我国海相层系的油气勘探,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必须在继承陆相与国外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基本要素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适用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特点的油气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创新地勘设备管理的手段,提出要强化人员的学习培训,设备维护要科学化,引进条码技术,实行设备的电子化管理和动态管理,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15.
地球深部探测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深部探测技术装备为实施国家地壳探测工程战略计划、揭示地球深部奥秘提供技术保障,其发展水平将决定在辽阔的国土和海洋区域大面积、大深度获取数据和信息的能力。瞄准国际前沿装备技术,从国家高科技发展战略出发,针对复杂地质环境的探测能力和效率,自主研发深部探测仪器装备。基于研究现状和基础,从6个关键技术开展工作,分阶段落实探测工程战略计划,迅速提升整体技术水平。通过跨部门联合建设研发基地、汇集优秀人才、培训人员,引进、消化、吸收国外高端产品技术,加速完善自主创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迅速改变我国深探仪器装备长期依赖进口局面,在较短时期内完成从起步到成熟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工作假说(Working Hypothesis)是科学创新的基础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6,26(5):673-677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50年来,第四纪科学已进于一个新的后第四纪研究时代了。显著的特点是研究工作由描述性向理念性,由区域性向全球性,由学科性向系统科学性迈进。在此过程中"科学工作假说"的不断出现,是促进其生长的动力。在1950年代对中国黄土成因的许多不同的假说促进了后来中国黄土研究的发展。当前中国第四纪研究的许多关于全球变化问题的科学假说,将开辟一个第四纪研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变革一切不合理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的方式,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清除和防治各个环节造成浪费的痼疾,最大优化资源利用;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自我管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创造绿色业绩。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之道,精益求精,乃希望之路,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8.
刘韵之 《岩矿测试》2001,20(2):159-160
介绍利用数显时间继电器实现了WPF-2交流电弧发生器的自动化改造。,  相似文献   

19.
管理创新对于加强和改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机关管理创新的视角出发,对垦利县国土资源局实施管理体系认证和创建机关服务品牌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深入分析,提出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依法、公正、及时地做好土地权属争议的调查处理工作,以大量土地权属争议案例为基础,结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建立了以"重在调解、重心下移、部门联动、健全网络"为内容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新机制。达到了提高调处效率、降低社会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