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云贵高原碳酸盐岩地区修建机场.岩溶地基稳定性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地表地质测绘、物探及钻探,对贵州某拟建机场地基的岩溶分布进行研究,描述场区岩溶的位置、范围、深度和形态特征,分析岩溶发育因素,评价岩溶地基稳定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六盘山东麓地区岩溶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六盘山东麓地区岩溶具有我国北方岩溶的基本特点,地表岩溶形态以常态山和干谷为主,地下岩溶以溶隙为主。该区岩溶发育程度除受岩性条件决定外,同时还受构造因素和水动力条件的控制。在分析影响岩溶发育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岩溶在区域上的分布规律,同时划分了岩溶含水岩组,并论述了各岩组的富水性。  相似文献   

3.
清江半峡地区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其旅游资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半峡是清江流域岩溶洞穴集中发育的地区之一,本文着重介绍该区岩溶洞穴发育的地质背景条件、主要特征及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色,旨在为该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焰新 《矿物岩石》1992,12(1):80-88
古岩溶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是鄂东南多金属成矿带沉积学和矿床学工作的较薄弱环节之一。作者依据大量野外观测资料,提出识别该区古岩溶岩系的地层、构造、形态和岩石学等四种标志及其古岩溶岩系的成因分类方案,对古岩溶在时间、空间上发育之强度、多期性及其优先发育部位亦作了分析,并阐述岩浆活动对该区古岩溶发育的影响。最后对古岩溶岩系的生成环境,形成作用和时间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带发育强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周宁  刘波 《中国岩溶》2009,28(1):1-6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个体形态复杂多样,表层岩溶带发育与鄂西南地区岩溶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发育演变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因此,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收集"沪蓉西"高速公路勘察资料.采用系统工程地质分析为主的方法,研究了表层岩溶带在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地层岩性、地形地貌部位及深部岩溶水补径排区的发育强度及其变化规律.详细论述了表层岩溶带的空间发育强度.首次定量界定了该区表层岩溶带的最大发育深度为56.54m,最浅为4.5m,阐明了表层岩溶带从山顶、山脊到山脚、沟谷由弱到强的总体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古城墟隆起西端发现了多层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深入分析其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该研究区内岩心和测井资料,对该区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区存在多种储层类型.结合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和岩溶系统的分析,并通过与塔河地区的储层进行对比认为储层的原生孔隙、裂缝是次生孔隙和形成的基础条件,而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是促进岩溶发育、控制储集体发育的关键因素,而古城墟隆起西端内幕岩溶型储层主要发育在6300 m以下.进一步应用振幅变化率、相干体分析等技术,有效预测了古城墟隆起西端的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7.
洞坪水库岩溶发育规律及水库渗漏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洞坪水电站左岸河间地块是由一套滨— 浅海相的碳酸盐岩地层组成。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发育有呈串珠状、平行于忠建河展布的岩溶洼地,并直抵清江,其下是否存在贯通的地下岩溶管道? 水库蓄水后会不会形成自库尾向清江的岩溶管道式渗漏? 这是该工程急待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在该区岩溶发育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岩溶水系统的特征及岩溶水流动子系统的空间展布规律,为水库渗漏问题的勘察和评价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储层特征及古岩溶发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古岩溶发育,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本次利用岩石化学分析、岩芯钻井、地震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对岩溶储层发育规律及岩溶缝洞发育模式进行研究。认为:鹰一段和鹰二段发育质纯厚层灰岩地层,属强岩溶层组,溶蚀孔,溶蚀裂缝及溶洞均发育,后期古岩溶作用是该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垂向岩溶缝洞系统主要发育在鹰山组顶面以下0~50 m及80~180 m范围。同时,溶洞在该区发育,洞穴型岩溶是该区优质岩溶储层,钻井过程常伴有放空、水漏失现象。结合古地貌特征,建立了ZG18~ZG22井区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模式,为岩溶储层预测及勘探开发井位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西景德镇城区岩溶塌陷地质特征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5万区域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利用物探、钻探等手段研究江西景德镇城区岩溶塌陷地质特征及其发育规律。景德镇城区覆盖型碳酸盐岩基岩面起伏大,浅部岩溶发育,土洞较多,第四系岩性结构复杂,覆盖层厚度一般20m,地下水埋藏浅。通过分析该区岩溶塌陷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和诱发控制因素,确定抽排地下水是该区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在预测岩溶塌陷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岩溶塌陷的区域进行初步预测,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保护和防治措施,为城市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轮南奥陶系潜山表层岩溶储层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轮南古潜山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中部地区,主要岩溶层位是奥陶系鹰山组与一间房组,轮南古潜山的形成条件和表生岩溶作用时间与中国南方的桂林岩溶存在极其相似之处。本文通过研究轮南地区古风化壳表层岩溶带发育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影响因素,认为:表层岩溶带主要分布于距古风化面以下0~40m范围内,此带范围内岩溶缝洞系统相对比较发育,岩溶缝洞系统具有一定连通性,属岩溶储层较为发育的部位,岩溶储层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是溶蚀孔洞、小规模溶洞和溶蚀裂缝;表层岩溶带发育与古岩溶地貌及古水动力条件具有密切关系,岩溶地貌类型或水动力条件不同,表层岩溶带发育厚度、岩溶形态与岩溶缝洞系统发育规模、岩溶缝洞系统充填特征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螺髻山核心区地质结构复杂、气象条件不稳定、基础资料缺乏。工作组建立以野外地面调查工作为基础,结合探采结合井、物探、水文试验、长期观测站等多钟工作方式相互组合的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评价方法,重点研究该区地下水类型、化学特征、含水层分布,补径排条件、动态变化特征及开发利用状态。通过对该区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选择具有供水意义的地下水富集块段进行开发,从而实现以供水安全为目标的精准扶贫,为研究乌蒙山重点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康定至炉霍公路走廊沿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展布,断层活动造成区域地形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地震频发、山地灾害多发,路线方案的合理布设事关项目成败。本文通过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前人成果,研究论述了区域宏观构造格架、鲜水河断裂带及活动性、山地灾害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特征及相关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裂活动对路线方案的影响与控制作用,提出了路线方案的宏观思路见解和地震、地质灾害的专题研究建议。为路线方案设计及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西部输电线路工程的快速发展,杆塔基础抗拔问题日益突出,岩体的破坏模式、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岩体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桩身轴力分布和桩侧摩阻力曲线。基于试验结果对岩体破坏形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拟合,得到了统一的函数描述形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推导出上覆土嵌岩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对该计算方法作了简化分析,将积分计算值和简化计算值分别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土嵌岩扩底桩的软质岩破坏模式为喇叭型曲面,可用统一的幂函数形式进行描述。简化计算方法的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提出的新方法对西部山区杆塔基础的抗拔设计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斑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机制,对该铜矿带南段日曲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件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8.2±0.2)Ma、(38.8±0.2)Ma,为喜马拉雅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斑岩具有C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未经明显的地壳混染;源区残留相主要由角闪石、石榴子石、金红石组成,并经历了较弱的壳幔混合作用。研究表明,日曲岩体的形成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诱发妥坝-芒康左行走滑断裂活动有关,下地壳部分熔融及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使斑岩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初步探讨锆石铀含量在花岗岩型铀矿远景区预测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勘探研究程度较高的诸广南部花岗岩为样本,经花岗岩类样品概率统计显示产铀岩体锆石平均铀含量略大于贫铀岩体,总体差别不明显;样品分期次、岩性对比分析表明产铀岩体锆石平均铀含量也并非普遍高于贫铀岩体,印支期产铀岩体二云母花岗岩锆石平均铀含量甚至低于贫铀岩体;统计发现产铀岩体花岗岩岩脉中具有超高的锆石铀含量(平均铀含量3000×10-6以上)。初步分析认为依据花岗岩类锆石铀含量暂不能有效判别诸广山复式岩体成矿能力;岩脉锆石铀含量超高可能是铀矿找矿的重要标志,因而具超高锆石铀含量的花岗岩岩脉是否发育可能是该区域寻找工业铀矿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对六枝电厂场地内有关建筑物地段展开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厂区的地质条件、岩溶及水文地质条件和场地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与分析,揭示了场地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工程地质条件对电厂后续施工及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1)场地覆盖层内孔隙潜水含水层水量较小,但对深基坑的设计和施工会产生影响,场地为岩溶强烈发育区,但溶洞规模不大且分布在深层,对场地地基稳定性无影响; 2)考虑实际施工情况,可将场地按工程地质问题分为一般岩土体变形区、超挖深基坑区、软弱岩土地面沉降区、岩溶发育区和地下水引起基坑边坡失稳区等5个区域; 3)在分区基础上详细评价场地中的基坑边坡工程,对场地最典型的#1运煤转运站深基坑边坡工程按不同放坡比和降雨条件做稳定性分析,结合施工场地放坡条件,认为该边坡需按照1∶1. 75的放坡比放坡,同时应进行专门的基坑支护设计,开挖时需尽量避开雨季并同时进行降排水,避免在基坑顶部附近堆砌弃土和建材设施导致基坑边坡上部荷载增加而出现边坡失稳现象。  相似文献   

17.
冯君  王洋  吴红刚  赖冰  谢先当 《岩土力学》2019,(7):2563-2573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锚杆与传统钢锚杆相比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强、与围岩协调变形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锚杆,在边坡加固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通过BFRP锚杆加固黄土边坡的现场拉拔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BFRP锚固体系在不同锚杆直径、锚固长度下的工作性能,并通过现场开挖式剖析,分析了BFRP锚固体系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破坏模式受控于锚固系统诸界面的相对强度,φ12mm和φ16mm锚杆体系为锚杆与灌浆体界面(第1界面)剪切破坏,φ25 mm锚杆体系为灌浆体与土层界面(第2界面)滑移破坏;一定锚固条件下,增大锚杆直径可显著提高锚固体系的极限抗拔力;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极限抗拔力并非始终线性增大,而是增幅逐渐减弱,存在临界锚固长度;第1界面和第2界面平均黏结强度均随锚固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并给出了诸界面平均黏结强度的建议值,可供实际工程设计使用;杆体轴力沿锚固深度逐渐衰减,分布形态与受拉荷载大小、锚杆直径和锚固长度等有关;锚杆界面摩阻力分布服从随锚固深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形态,峰值多出现在锚固前端0.5 m范围内,同样受锚固长度和直径影响。建议今后进一步改善BFRP材料的抗剪性能以及BFRP锚杆表面形态设计和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8.
姜丽丽  尹恒  马宇 《地下水》2018,(6):46-49
本文根据在珙县某危险废物填埋场开展的野外调查工作和试坑入渗试验,结合前人在区内进行的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划分了研究区的含水层岩组与地下水类型,阐述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等水文地质特征,并结合入渗试验测的渗透系数对包气带防污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类,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动态随降雨变化明显,水量一般较少至中等,红层承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向深部运动,通过机井揭露排泄,水量较丰富;利用双环试坑渗水试验可知,场址区粉质粘土层的渗透系数为0.011~0.013 m/d,渗透性等级为弱透水,防污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缓倾红层软岩地区某新建高速公路路堑开挖滑坡为例,通过对该滑坡形成过程、致灾因素及变形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缘开挖临空条件、大气降雨是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高边坡开挖形成临空面,降雨使岩体处于饱水状态,在裂缝扩张力及静水压力作用下,形成垂直裂隙并向岩体深部发展,剪断岩层局部层面结构面,最后贯通形成滑面滑动致灾。滑坡前缘反压堆载、后缘裂缝遮盖防雨,坡面截排水、位移监控等应急措施止滑效果较好,推荐采用支挡工程+清方方案处治滑坡。建议缓倾红层软岩边坡加固设计贯彻分级支挡思路,以提高边坡稳定性及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红层泥岩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岩土体,在该类地层中进行抗浮锚杆施工时,因红层泥岩具有遇水软化强度降低、破碎后在锚孔内易形成含水量较高的塑性泥土、泥浆附着于孔壁影响锚固体强度、进入大气形成扬尘污染环境等不良特性,常导致地基土承载力受到扰动、锚固体抗拔承载力不足、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恶劣等问题。针对以上难题,秉承因地制宜、绿色环保的原则对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改进工艺的可行性,改进后的抗浮锚杆施工工艺具有极好的推广价值,能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