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模型分解技术,将大降深薄层潜水系统的数学模型分解成一系列子模型,从而求出非线性响应函数,然后再利用重复迭代线性响应矩阵法求得非线性响应矩阵的解。  相似文献   

2.
含水系统的水位响应矩阵在哈尔滨市地下水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哈尔滨市地下水管理中,把自特征数值法求得的响应矩阵和由此响应矩阵联系的水位降深、开采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组)作为约束条件,把满足供水要求条件下的水位降深最小作为管理目标、建立管理模型,解决了具有大量约束条件的区域性地下水开采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1980年5期发表的《用非稳定流混合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一文(以下简称《方法》),作者应用非稳定流定降深抽水试验的理论,推导了非稳定流定降深混合抽水试验求各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若干公式。但对混合抽水试验过程中,各含水层的水头降深是否能同时保持恒定的实质问题未予证明。本文拟就这个实质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传统的Theis配线法在求参过程中无法利用全部抽水试验数据、手动配线效率较低、求参过程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利用抽水试验数据,以Theis公式和叠加原理为理论基础,以理论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的Nach-Sutcliffe效率系数值达到最大为目标函数,基于Matlab软件编程,再利用遍历搜索算法对导水系数(T)、贮水系数(S)在其对应范围内进行遍历,实现了水文地质参数的自动精确求解。将遍历搜索算法应用于2个抽水试验实例的水文地质参数求解,并与传统求参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遍历搜索算法求参的计算结果与传统求参方法的计算结果相近,表明利用遍历搜索算法求解水文地质参数有效可靠;2个抽水实例利用遍历搜索算法得到的参数对应的理论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的Nach-Sutcliffe效率系数值分别为0.996 5、0.970 8,且相比传统的求参方法而言更接近1.000 0,说明其拟合程度更好。  相似文献   

5.
BP神经网络在BOULTON法确定潜水含水层参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具有迟后排水的N.S.Boulton第二潜水井流模型解析解的基础上,利用复合高斯求积法和学习速率、动量因子自适应的BP神经网络相结合对该模型数值求解,提出了确定潜水含水层系统参数的Boulton BP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用Boulton BP法求得参数正演出的降深—时间过程与抽水试验所得降深—时间过程拟合很好。该方法简单,快速,不需要将抽水试验所得降深—时间过程分为前、后两段分别求参,不仅简化潜水含水层的求参过程,而且有良好的求参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目标函数的线性化出发,采用奇异值分解法求广义逆矩阵并适当加阻尼,用迭代法直接解超定方程实现改进广义逆矩阵反演。进一步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阐明改进广义逆矩阵反演法的灵活、稳定,它涵盖了多种反演方法的优点,又具有自身特点,在实际应中适应性强,并能提供一些辅助信息,可更好地评价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流模型识别问题是综合的水文地质分析与计算过程,但常常被片面理解为反求水文地质参数问题,这种片面的认识大大妨碍了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及对水文地质过程的理解,并由此导致一些不应有的错误结论。简要论述了地下水流模型识别的概念及问题类型,利用模型分解的方法指出地下水流模型的识别可分2步完成:一是利用附加水头场(或附加降深场)求参数;二是利用初始水头场确定边界条件及源汇项。除参数外,源汇项、初始条件、边界条件也是地下水流模型识别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结合坑内减压降水的墙-井系统可有效减小坑内降水量或坑外水头降深。将基坑按面积相等等效为井壁进水的大直径承压水非完整井,幵令流入井内的水量等于止水帷幕内坑底承压水含水层内的竖直向渗流量,以此建立坑内减压抽水量与坑外承压水头降深的关系式。该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在止水帷幕插入比大于0.6且基坑半径与承压含水层厚度之比小于2.0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因未考虑渗流方向变化时的水头损失,数值计算结果和工程案例实测数据均表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偏大。利用参数分析研究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各向异性、基坑平面面积、止水帷幕插入长度等因素对减压降水的影响规律。坑内减压抽水量或坑外水头降深与墙-井系统三维渗流场有关,渗流场越接近竖向渗流,坑外水头降深越小,水位接近初始状态。相比数值分析,理论公式简便直观,可用于减压降水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值的非稳定流求参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多段降深单孔抽水试验观测值的非稳定流求参方法.在刘庄西区风井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求参精度较高,而且还可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的观测值定性地评价含水层的储量性质,因此比常用的非稳定流求参法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流量测井的基本理论,涡轮流量计的结构和响应特性,重点分析、讨论利用二次混合抽水二次降深所测得的流量测井曲线,求取含水层渗透系数和静止水位的方法,并以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流量测井的基本理论,涡轮流量计的结构和响应特性,重点分析,讨论利用二次混合抽水二次降深所测得的流量测井曲线,求取含水层渗透系数和静止水位的方法,并以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分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国 《地下水》1997,19(3):121-123,129
本文将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分析法分为水位回升值法和剩余降深值法,并结合实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论述,大大提高了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观测资料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响应矩阵法所形成的约束条件矩阵较嵌入法要小的多,加之直接实现管理决策目标,是管理模型建立及求解的有效方法。重点单值法对奇点的处理和时域上拉普拉斯变换解法,使边界元法较其他数值法更适于求解响应函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只适用于线性地下水系统资源管理的响应矩阵方法推广到非线性地下水系统之中.讨论了非线性多层含水系统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原理,编制了程序软件并进行了理论检验.对于把潜水系统用承压水系统近似代替进行水资源管理这一作法的不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由于非线性地下水系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单井抽水资料的处理及精度评价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井损的基本特征,着重讨论了单位涌水量、涌水量曲线方程及参数获取三个方面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推举一种计算井损及校正降深的有效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裘布依渗透系数与泰斯渗透系数间的理论相对误差关系同客观实际相吻合。由理论误差分析式结合实例进一步说明所推举的校正降深方法之理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实际抽水试验暴露出了环状承压含水层的特点,本文依据作者1987年提出的扇环承压含水层扇顶井流模型,以及1988年提如的非均质效应假定,通过数学推导得出了在不同抽水阶段的降深解析式,又通过数值模拟归纳出了其三种s_1——lgt过渡曲线类型,最后以此s_1——lgt曲线特点及非均质效应临界降深(s_c),建立了环状非均质含水层的s_1——lgt求参方法,并应用它较好地解决了海泉含水层的实际求参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数值Laplace逆变换算法,分析了传统的定流量抽水问题。分别求出了考虑井孔半径及井孔贮存情况下的数值解,并与Theis解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井孔半径较大、含水层贮水系数较小、导水性较弱时,Theis公式不能确切地描述井孔及其邻近含水层中的降深。在井壁处的数值解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抽水井降深资料求含水层参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为快速处理时域航空电磁响应数据,可将数据从时域变换到τ域,并提取数据的极点和留数信息,它们是与目标地质体的几何属性和物性相关的参数。基于矩阵束法,将感应电动势理论响应数据表示成矩阵形式,并分解构造矩阵束,通过奇异值分解和最小二乘法来进行参数估计。进行了正演模拟,重构理论响应数据和去噪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有限个极点及其留数能够较好体现瞬态响应的主要特征,并对随机干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为快速处理解释时域航空数据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完整孔定流量抽水时,为克服用人工插值法对地下水位降深曲线分析所产生的误差,本文介绍一种降深曲线自动分析,即采用自动处理,在试验水位降深值和非线性理论计算值间寻找最小差值。  相似文献   

20.
杜慧丽 《地下水》2007,29(3):25-27
针对解析方法求解半无限含水层井流问题,对直线补给边界附近的井流采用数值方法进行模拟计算,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存在补给边界时,抽水一定时间以后降深能达到稳定,但仅仅代表观测点处降深达到稳定,而整个渗流场并未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