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8,(7):5-5
海底有很多天然的二氧化碳喷口,从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后会使海水变酸。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部分多余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导致全球海洋出现酸化。  相似文献   

2.
正英国南极考察处日前发布的研究显示,他们的南极科考站6月份监测到南极地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百万分之400(400PPM),意味着人类活动带来的碳排放上升已逐步影响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据南极考察处介绍,北半球人口相对密集,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不断推高碳排放量。相对来说,南半球人类活动较少,而南极洲更是人烟稀少,科学家此前曾  相似文献   

3.
日本海洋与地球科技研究社的稻垣文夫(Fumio Inagaki)发现,在台湾附近海域的海底下面有一个巨大的液体二氧化碳构成的湖泊。这一发现震惊了地球科学家,而且有希望提出新的对策来处理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全球变暖问题。根据经验,这样一个湖泊的存在有利于蓝天计划的实施:将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注入深海海底,强大的压力可以使二氧化碳以液态形式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4.
苏光陆 《海洋世界》2005,(10):27-29
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65亿吨二氧化碳,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正逐年加重。全世界的科学家每时每刻都在为此难题寻找对策。一项大胆的科学设想,一个拯救地球生态的绝妙尝试,将多余的二氧化碳埋进深海。虽说试验、论证尚在进行之中,也有科学家提出异议,即使实践证明是暂不可行的,但作为一项科学设想也是了不起的,甚至是划时代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100多年来,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微量气体(N_2O,CH_4,CFCS)迅速增加。据测,198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约1/4,从而使世界平均气温升高。据1986年世界气象组织计算,最近100年来,世界平均气温已增加了0.3—0.7℃。估计到2050—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5—4.5℃。全球气温升高,将引起世界海平面上升。最近100年(1880—1980)来,世界海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7,(10):5-5
美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并不是大气中唯一使海水酸性增加、危及珊瑚礁及海洋浮游生物的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空气中的氮和硫也会使某些海域的pH值下降,并且比人们预想的还要严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矿物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_2)不断增加,引起增温效应,致使地球增温,极地冰川融化,海面上升。那么,CO_2含量增加率究竟为多少呢?由此而产生的增温效应又为多大呢?关于这方面的评论和估价众说不一。但最近由于测定和模拟计算精确度的提高,正渐趋统一。 据1958年以来夏威夷马乌纳罗的观测结果表明,大气中CO_2含量1981年已超过340ppm,增加率为2.40%,相当于每年增加1.3ppm。据R.M.Rotty计算表明,目前每  相似文献   

8.
"给我半罐铁,我将给地球带来下一个冰河期。"大气中逐渐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全球变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海洋作为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的"汇",其主要吸收途径是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这种无机碳的固定、  相似文献   

9.
海洋前沿     
1南大洋的碳吸收能力超出预期在南极洲周围的南大洋,深层海水上升到表层时可以吸收大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携带这些二氧化碳再次沉入海底,直到几百年后再次上升。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密切关注南大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早期直接测量海水含碳量的研究认为,南大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占所有海洋吸收量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英国《新科学家》报道,随着大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与海水发生反应,产生大量重碳酸盐和氢离子,导致表层海水的酸度增加。在上一个冰川时代,地球海洋的pH值为8.3,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大量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称,海水虽然会自然调控它的氧气含量,但是升温会使海水难以吸收和分散氧气。而且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继续以目前的方式进行的话,人为产生的升温很可能导致大片海洋区域的氧气含量降低。研究人员推断,在北极和热带大西洋等部分环境中,温度的上升速度大约是其他地区的2倍,而且在这些地区氧气耗尽的过程已经开始。到2030年,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域很可能出现大片的氧气减少现  相似文献   

12.
石莉 《海洋信息》1998,(6):14-15
一、空气和水 大气和海洋都包含有气,同时又都包含有水,它们又都围绕地球循环,将太阳热量由赤道带向两极。大气和海洋保持着氧、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的平衡,共同维护着地球上的生命。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大气和海洋是如何紧密联系并形成世界天气形势的。最近,人们刚刚弄清楚洋流循环所携带的热量几乎与大气循环  相似文献   

13.
吴溪 《海洋世界》2008,(4):35-36
海水正变得越来越“酸”——要是你住在海里面,绝不是什么好事儿。 阳光背后总有乌云。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海洋每小时吸收100万吨二氧化碳。无可否认,这个吸收量仅是人类燃烧石化燃料后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的1/3。海洋的这种吸收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全球变暖效应。然而,大气的“福祉”变成了对海洋的“诅咒”——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  相似文献   

14.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矿石燃料的使用使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研究全球二氧化碳的循环对于更好地理解增高的二氧化碳程度对未来气候和海平面波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被认为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  相似文献   

15.
来自太空的有关图像可以提供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方面的资料。随着人们对全球变暖的日益关注,探索海洋对二氧化碳吸收的定量测量方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确定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助于解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问题。在进行光合作用期间,漂浮在海洋上层的单细胞浮游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一直在警告人们,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总有一天将会引起温室效应。那时,世界上的冰川将开始融化。有些迹象表明,这一过程可能已经开始了。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学家肯尼思·埃默里认为,海面正在上升,而且速度似乎也在不断加快。他说在大部分温度适中及热带地区,海平面现在每年大约上升四分之一英寸。四十年前,共上升的速率约为现在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碳吸收池",用来吸收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然而科学家不能肯定大自然对人类的拯救会一直持续下去。事实上,碳吸收池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极区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和反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与极区海洋的相互作用;集成极区快速变暖促使极区海洋出现快速变化的各种现象,如海冰快速变薄和退缩,格陵兰冰盖严重融化,北冰洋和南大洋碳池的固碳能力下降以及极地海洋酸化等.研究提出:北冰洋夏季海冰覆盖面积快速退缩,海冰覆盖面积在2012年8月26日呈现了记录以来的最低值,有模型预测到2035年北冰洋夏季将会见不到海冰.格陵兰冰盖的消融对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和大洋环流均会产生影响,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将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7 m.通过近10 a的观测发现极地海域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不升反降,海水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趋向饱和,南大洋和西北冰洋碳吸收能力变弱.有模式预测,到21世纪末,北冰洋表层海水pH值将会降低0.23~0.45,成为全球海洋酸化最严重的海区,而南大洋的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在21世纪下半叶或将超过600μatm的水平,极地海洋酸化对海洋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成为不可逆转的损害.这些极区海洋的快速变化将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发展,大气二氧化碳大量增加,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气温普遍增高,两极海冰过多溶化,造成世界海平面上升。当然,地壳缓慢变化也是海平面升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人民的生存和沿海经济发展构成很大威胁。因此,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是当今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各沿海国家普遍重视。我国在这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日本政府推出了一个“有效阻止全球气候变暖工作纲要”。纲要提出了在2010年前必须采取的应急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利用海洋隔离二氧化碳。全球大气中有7500亿吨二氧化碳,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是这一数量的50倍,高达39万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