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00年9月,作者赴荷兰国际空间观测与地球科学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erospace Survey and Earth Science,简称ITC)学习自然资源规划。现将国外自然资源规划方法作一简要介绍,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1 自然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资源的概念在不断深化。联合国粮农组织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土地资源包括土地及附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述了数字地形模型的在线和离线生产方式,简介了自动影象相关的历史。随后,详细地讲述了荷兰国际航测与地学学院(ITC)的自动离线生产数字地形模型方法。作者编写了ITC方法的FORTRAN程序,重点在于采用多级法进行数字化影象的匹配。在采用真实数据和模拟数据进行了大量试验之后,文中对ITC方法和通用的相关系数法进行了比较,同时还探讨了若干有影响的参数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荷兰国际航测地学学院(简称ITC),充分利用蒙版技术,较为满意地解决了一些地图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下面仅介绍在我国现有设备和条件下可以借鉴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理信息科学是现代地理学与计算机信息科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其主要理论、方法来源于这两门学科。随着地理信息科学自身的发展,"虚拟地球"的理念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虚拟地球"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集成了其它各学科的专题数据,大大地拓展了地理信息科学本学科的研究范围,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投入到其中进行各类相关研究,产生大...  相似文献   

5.
高俊教授1933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56年毕业于北京测绘学院,1957年底至1959年在武汉测绘学院进修和协助工作,1980年至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荷兰国际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ITC)进修。他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批地图学专家之一。自1956年留校任教以来,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地图学博士生导师,1984年起担任郑州测绘学院副院长,现任院长。  相似文献   

6.
很小的时候迷上了地图,迷上了地球仪,那时候,还不识字,总把荷兰和河南听成是一个地方,心里总觉得好奇怪的,明明是不同的两个地方,连样子都不一样,为什么又成了一个地方呢,大人们已经是不耐烦地无数次告诉幼时的我,一个是独立的国家,一个是中国的行政省。一头雾水,还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个童年生活中的小遗憾是第一次的荷兰印象。  相似文献   

7.
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从战略上大力研究地理信息。本文阐述并比较了澳大利亚、美国、荷兰和英国等 4个国家的地理信息政策。  相似文献   

8.
<正> 在国际航测与地学学院(ITC)的全部教学课程中,最热门的新课程是土地信息系统(LIS)的研究生课程。是一个依照法律和行政管理区划进行经济决策和规划管理的工具。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某指定区域中与土地有关的空间数据库系统和收集、更新、处理及划分这些数据的程序和技术。这个新课程是ITC各系和代尔夫特(Delft)技术大学的专家与教师广泛协作的成果,他们花了多年时间进行设计,并正在荷兰和其它国家实施土地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
王任享,1933年10月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58年毕业于郑州测绘学院航测系,1980年至1982年在荷兰国际航空航天测量与地球科学院(ITC)进修。曾任西安测绘研究所所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及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为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0.
杨凯教授是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和数字化测绘工程管理与应用方面的知名专家,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杨凯教授1965年大学毕业后至1986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摄影测量与遥感系助教、讲师、教授和系主任;期间于1980年至1982年作为访问学者曾赴荷兰国际航空航天测量与地球科学学院(ITC)进修;1986年至2002年调到国家测绘局任总工程师、副局长和党组副书记:2001年至今任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及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国委员.70年代末,他致力于解析摄影测量区域网平差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研制了我国首例"TQ-16机航带网法区域网平差计算机程序",成功地在测绘生产中推广使用、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基于SOA的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决异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间不同格式的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与互操作问题,本文对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方法,使不同厂商、不同平台、不同数据结构的地理信息数据能够有机地整合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我们通过对密云县政务地理空间数据库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实例应用研究,可以看到采用基于SOA的Web Service技术来整合异构的地理信息数据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前言本文是中国赴荷兰国际航测与地学学院(ITC)进修的林宗坚、马李荣、王任享、熊允太和杨凯等同志,在主讲教师Molenaar博士和辅导教师Bouloucos先生的指导下,于1981年2月间所完成的一篇课题试验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测绘》2014,(3):1-1
<正>毫无疑问,我们正在大步迈向地理信息大显身手的新时代。卫星、通讯、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理信息更便捷地服务于公众,公众对地理信息的需求与依赖也日益彰显。需求就是市场。而市场则是企业家张扬自我的最佳战场。于是,各互联网巨头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向测绘地理信息抛出了橄榄枝。异常激烈的竞争大戏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市场一时间硝烟弥漫,变幻莫测。并购、补贴、重组,演出可谓一场接着一场,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建华 《遥感学报》2009,13(S1):195-202
论述了从地理信息系统到地理信息科学发展的相关概念、活动, 以及近年发生的重要事例。讨论地理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发展阶段特征与趋势, 认为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思想、核心框架理论与学科定位等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 仍需要在地理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等的大框架下, 基于天地人机网络一体化信息系统, 以数字地球与虚拟地理环境建设为目标, 结合实验遥感、实验地理学等来构建与发展。从地球表层系统的人-地关系视角, 提出了发展面向“人”地理信息科学的科学问题。最后, 对于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信息)科学的集成与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邓敏  刘启亮 《测绘通报》2023,(8):178-181
由“大数据”向“大知识”的转变是地理信息科学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也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大知识”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特点,立足中南大学工科与地球科学群的专业特色,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建设及教学理念改革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可为推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把地球搬回家我理解,我们的测绘就是把地球搬回家。我说的是把地球表面的东西搬回家。我们人类活动都在地球表面进行,要对地面进行勘测,施行一些工程之后还要进行一些管理,所以一定要对地表面进行测绘。很多部门都要用测绘成果,比如水利部门、铁路部门、军事等等各个部门都要用到。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从诞生至普及,虽不过短短几十载,但对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等各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当你开启电脑,跃动指掌,就可轻松真切地在各类门户网站中触摸到世界的脉动.偌大的地球顷刻间浓缩为一个小村落,因为互联网,世界与我们近在咫尺. 在繁花似锦、异彩纷呈、数不胜数的网站门户中,天地图横空出世!这是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0年绘就的一朵网络地图奇葩,覆盖全球地理信息数据,标志着国人实现自主拥有网络地图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国家、关于民族和关于自己的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我们每一个栉风沐雨、经天纬地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心中,还有一个测绘梦. 测绘梦,是我们闭上双眼、轻点鼠标,美丽的地球尽收眼底,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和诧异的旅程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学、三维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二维电子地图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承载在互联网上的三维地图正成为电子地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期专题中《开启全新虚拟现实之门》《把美丽真实地球搬回家》《从"智慧地球"到"三维地球"》和《大有可为,街景地图引领位置服务新方向》四篇文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介绍近年来三维地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虚拟地球集成共享平台GeoGlob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管理覆盖全球多尺度PB级海量地理信息,构建三维虚拟地球,并进行高效传输与实时可视化以及与专业GIS的集成是我国空间信息技术面临的巨大挑战。对此,本文重点介绍了网络三维虚拟地球中多源、多尺度、多时相海量地理信息管理、网络传输、共享集成与可视化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开放式虚拟地球集成共享平台—GeoGlobe, 并成功应用于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中。  相似文献   

20.
田吉舷 《地图》2011,(3):26-29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听过许多创城记,先驱们长途远征、历经劫难,才寻到梦想中的宜居之地。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我们不好跟物理学先贤抢风头,姑且把口气放缓一些吧:给我一个点,我能建起一座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