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研究表明,泥化夹层的力学强度与其物质组成关系极为密切,尤以粒度成分对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作者曾依据粒度成分将泥化夹层分为粘泥型、泥夹碎屑型、碎屑——碎屑夹泥型、泥夹粉砂和粉砂夹泥型等各种类型[1]。并对黄河小浪底水库工程的各类夹泥进行了大量的中型试件剪切试验研究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进一步探讨了夹泥粒度成分与力学强度之关系。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盐-泥构造的样式和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为基础,借鉴典型盐或泥构造的研究成果,文中确立了东营凹陷盐-泥构造样式:盐-泥枕构造、盐-泥滚—滑脱断层簇—滚动背斜构造、盐-泥核背斜—拱顶断层簇构造。区域伸展作用下的重力滑动作用是东营凹陷盐-泥构造的主导成因机制。重力滑动作用表现为触发盐-泥层的聚集—隆升和引起薄皮滑脱作用。由此文中将盐-泥构造演化历程划分为盐-泥枕发育期和滑脱断层—盐-泥滚—盐-泥核背斜发育期。最终建立了东营凹陷盐-泥构造的成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泥泵特性、输泥管道性能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挖泥船延长输泥排距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夹有泥皮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嘎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05,26(9):1374-1378
进行了粗粒土与结构之间夹有泥皮和无泥皮两种状态的接触面单调和循环剪切试验,初步研究了夹有泥皮时接触面静动力学特性的规律和作用机理。试验表明,泥皮对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有重要影响。当泥皮不厚时,接触面仍表现出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基本力学特性。泥皮越厚,接触面的抗剪强度越低,相对法向位移会越大。当泥皮极厚时,泥皮将隔断粗粒土与结构面的接触而成为泥皮与结构接触面。泥皮对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程度不仅与泥皮本身的特性及其厚度有关,还与构成接触面的结构面材料与粗粒土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矿产与地质》2001,15(Z1):627-628
从泥泵特性、输泥管道性能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挖泥船延长输泥排距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魏代伟  朱伟  闵凡路 《岩土力学》2014,299(2):423-428
泥水盾构施工中,维持开挖面稳定的关键是要在开挖面及时形成微渗透的泥膜,才能将泥浆压力转化为有效应力来平衡开挖面的土压力。开挖面处的泥膜是动态泥膜,所以泥膜的形成时间是影响泥膜能否有效支护开挖面稳定的重要因素。利用自行设计的泥膜形成时间测量试验装置,在3种地层中,利用5种泥浆开展泥浆渗透成膜试验,研究泥膜的形成时间及相关规律。研究表明,在泥皮型渗透中泥膜的形成时间一般为10 s左右,泥浆性质及粒径对泥膜的形成时间有重要影响。讨论了国内外部分大型泥水盾构泥膜形成时间,发现泥膜从破坏到形成、再到破坏的时间间隔为5~20 s不等,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调整泥浆性质,使泥膜形成时间小于泥膜从破坏到再破坏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土与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环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有莲  朱俊高  余挺  吴晓铭 《岩土力学》2009,30(11):3256-3260
利用环剪仪对不同的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对有泥皮及没有泥皮的接触面情况进行试验,并对剪切面位于黏土内的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接触面的应力-应变特性差异很大,泥皮的存在明显改变了接触面的性状;对没有泥皮的情况,剪切破坏面可能发生在土体内部,也可能发生在土-混凝土接触界面;而有泥皮时,破坏面始终发生在泥皮内部。试验的各种接触界面中,破坏时平均剪应力与法向应力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接触面强度可用摩尔-库仑准则较好地描述;当有泥皮存在时,摩擦角为没有泥皮时的63.4 %。  相似文献   

8.
沉积构造是沉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泥裂作为物理成因中的暴露成因构造,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此次研究 以甘肃敦煌阿克塞河和党河地区的泥裂为研究对象,根据泥裂多边形平面形态特征和边缘形态特征划分泥裂的类型,表征 不同类型泥裂的几何学特征,总结泥裂发育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几种特殊泥裂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敦煌地区 发育矩形泥裂、圆形泥裂、不规则泥裂、复式泥裂以及边缘翘起型泥裂;泥裂的发育受到温度及其变化、泥质沉积物的性 质、上下物质的差异、含盐度和后期生物改造的影响;矩形泥裂多发育在倾斜地层之上;边缘翘起型泥裂泥质沉积物一般 较薄,沉积物底部为松散的粉砂岩,其形成一般经历初始阶段、破裂阶段、分离阶段和翘起阶段四个过程;复式泥裂反映 了古水体、古气候的多期次变化,对古环境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有瑜  王彪 《现代地质》1997,11(1):29-35,T001
泥页岩组构意指构成泥页岩的成分单位(分散颗粒、矿物晶体和胶结物等)的空间定向性。首先详细地论述了利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泥页岩组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而后为便于定量地描述泥页岩的组构特征,引入了“定向度”概念并据此把泥页岩组构分成5种类型,进而详细地论述了实际样品分析中的定向度计算方法以及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大港油田)部分泥页岩样品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0.
“泥科学与应用技术”的提出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  闵凡路  吕一彦  王升位  孙政  张春雷  李磊 《岩土力学》2013,34(11):3041-305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淤泥、污泥为代表的各种泥状物产量巨大,接近于城市垃圾的数量。而各种泥的性状及污染物种类非常复杂、多样,经济、安全地进行各种泥的处理和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各种泥状物虽然种类不同、成分各异,但具有很多共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处理方面也具有以脱水为主的减量化、以污染物稳定为主的无害化、以改变性质后进行利用为主的资源化的途径上的一致性。此外,泥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也能够被利用来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长期以来,各种泥的科学研究和处理技术分布在各行各业,使用的概念、指标不能统一,技术和方法隔离发展,影响了对于泥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泥科学与应用技术”的学科方向,对于泥的主要种类和问题,处理泥中所遇到的热点问题以及几个典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解决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煤系风化软弱夹层泥化与井筒破裂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定龙  周治安 《江苏地质》1996,20(2):101-107
文章以淮北临涣矿区为例,分析了二叠系煤系风化软弱夹层泥化的可能性,提出了夹层泥化发展的四个可能阶段,探讨了风化夹层泥化与井筒破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特征及其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页岩油气微纳米储层地质理论,进一步揭示页岩油气富集成藏机理,并促进页岩油气综合地质评价与勘探开发.通过综述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特征及发育演化影响因素,简述了泥页岩复杂孔隙系统研究发展历程,分析了自然成熟序列泥页岩和模拟序列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富有机...  相似文献   

13.
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湖相喷流岩成因探讨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泥云岩 (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白云岩,统称“泥云岩”)以其富含泥级钠长石、石英、铁白云石和重晶石等特殊矿物成分为特点。从构造、沉积、岩石学等方面对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泥云岩进行了地质分析,指出泥云岩的成因与湖底热水喷流有关。  相似文献   

14.
泥化夹层是岩质边坡常见的软弱结构面(带),其细观组构参数量化是细观损伤及破坏机制研究的基础。为实现泥化夹层细观组构参数的系统化综合提取,通过研究现有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泥化夹层细观特征图像处理方法。以泥化夹层SEM扫描图像为基础,利用灰度直方图均衡化、加权平均非线性中值滤波以及基于标记区域的分水岭分割实现了泥化夹层细观组构参数的准确提取,并用Image-Pro Plus统计量化其参数。结果表明:(1)上述方法能够实现泥化夹层细观组构参数的量化;(2)并计算统计得到泥化夹层单元体粒径、圆度、定向角以及分形维数;(3)通过对区域扫描数据的分析发现泥化夹层细观组构具有成层特征。泥化夹层细观组构参数量化能够为后续泥化夹层的层状结构研究及结构化建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盐-泥层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晓峰  解习农  姜涛  张成 《地球科学》2005,30(5):604-608
含盐层序原始沉积的典型特征是盐类岩石与超压泥岩等构成互层的多韵律结构.盐和泥作为一个整体, 与纯粹的厚层的盐或泥相比, 其塑性变形能力和行为具有特殊性.针对这一特点, 提出了盐-泥层和盐-泥构造的概念.盐-泥层是指盐类岩石与超压泥岩呈互层的沉积层序, 具有一定的塑性或流动性.盐-泥构造是由盐-泥层的流动变形而形成的一类构造样式.盐-泥层的概念在含盐盆地中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黄河小浪底坝区泥化夹层分布及其抗剪试验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量地质勘探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了形成泥化夹层的母岩和地质构造力 ,泥化夹层的类型及其粒度成分以及泥化夹层的分布规律。还分析研究了不同试验方法对泥化夹层抗剪强度的影响 ,并着重分析研究了我院研制的控制膨胀饱和固结慢剪的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7.
自生泥晶,也称作原地微晶碳酸钙或原地灰泥以区分他生泥晶或异地泥晶,指的是通过无机和/或有机媒介过程作用在原地形成的泥晶碳酸钙。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自生泥晶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进行了概括;对自生泥晶的矿物组成、显微结构、荧光和阴极发光特征进行了总结;对自生泥晶的形成过程和来源(包括生物矿化作用、有机矿化作用和无机沉淀三种方式)进行了探讨;对自生泥晶在不同沉积环境碳酸盐岩中的贡献及其地球化学指示进行了论述;对自生泥晶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分布做了归纳;最后对自生泥晶的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认为正确认识自生泥晶的性质,其形成过程和来源对碳酸盐岩的结构成因分类、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礁丘的演化和地球化学指示、建筑工程和环境修复、探寻地外生命和油气地质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蔡博文  金大龙  李兴高  袁大军  陈健  杨公标 《岩土力学》2023,(5):1395-1404+1415
近年来,泥水盾构工法在越江跨海隧道中被广泛应用,在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带压开舱始终是一个高风险、高难度技术环节。盾构带压开舱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泥膜的闭气性能。然而,一直以来泥膜闭气破坏机制、闭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从理论上较少探讨。对此,首先考虑了气体对泥膜中孔隙水的驱替作用,建立了泥膜压气从渗流启动-击穿渗透带的多相流模型,提出了泥膜压气渗水量和闭气时间评估方法;然后开展了室内渗透柱泥膜压气破坏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理论方法的适用性;最后探讨了气压、地层参数、泥膜厚度、泥浆剪切强度等参数对闭气时间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盾构带压开舱以“泥皮为主、渗透带为辅”的闭气作用。研究成果对泥水盾构带压开舱的安全保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大洋科学考察对中北太平洋的深海泥开展了系统调查,在中太平洋海盆新发现了稀土含量极高的深海沉积泥。最近,日本科学家在南鸟岛附近也发现了稀土含量接近7000×10~(-6)的富稀土泥(Ohta et al.,2016)。沉积泥样品显示稀土(REY)与P_2O_5含量良好的相关性,样品淋洗实验获得的磷酸盐溶液及其稀土特征,富稀土泥样品的稀土模式与海洋磷酸盐的稀土模式极其相似,以及从沉积泥中挑选出来的磷酸盐生物碎屑的富稀土含量和模  相似文献   

20.
防渗墙粗粒土槽孔泥皮的抗渗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自制泥浆渗透试验仪,针对粗粒土地基防渗墙泥皮的渗透稳定性问题,开展了护壁泥皮抗渗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皮具有明显的截渗作用;不同压差作用下泥浆渗透形成的泥皮具有不同的抗渗特性,压差越大、泥皮越致密,抵抗渗透破坏的能力越强,泥皮的渗透性也就越小;反压渗水作用下泥皮的抗渗性能较正压渗水作用下的抗渗性能差;随着水力作用持续时间的增长,泥皮的结构发生变化,孔隙增大,流速逐渐增大,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会发生破坏;泥皮的临界水力梯度与其形成时压差作用大小有关,泥皮形成压差越大,正、反向渗水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大;反之,临界水力梯度越小。关于泥皮抗渗性能的深化认识,对于完善防渗墙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