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家文化地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是我国中原汉族的一个分支,在中原战乱时,从中原迁徙到闽粤赣边区,在与当地原住居民的交流融合为一体后,形成独特的客家民系,从而也生成了所谓的客家文化.即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本文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进一步挖掘客家文化精髓,探讨客家文化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客家民系聚落的形成与演进是文化生态过程,是历史、自然、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家文化的形成、扩散演进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呈现出特定规律。以赣闽粤交界带客住核心区为研究空间范围,借助GIS技术以及地统计方法,对客家历史迁移过程和空间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探求客家聚落演进过程中的时空耦合规律。客家聚落的发育和分布呈现出以盆地为中心向外辐射状分布和沿水系呈带状分布的时间空间演进序列。客住核心区聚落所呈现的时空分布特征表明,客家聚落选址问题体现了中原汉民族的先验文化的重要影响,从文化本质上,客家文化是客家先民的主体适应性结果,体现了对环境的最优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廖文 《热带地理》2015,35(6):901-909
通过对医学成果、历史资料和典型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以更接近科学和事实的态度系统解释客家族群的形成发展过程,提出客家族群多元演进论:客家族群持守中原文化,务实地兼容多元要素逐步演进为独特的族群。在此基础之上,纵向梳理了客家族群多元演进的博弈过程,横向分析了客家族群多元演进的博弈“力场”。最后通过对客家族群与环境关系的分析,创建客家族群多元演进模型。  相似文献   

4.
客家文化景观基因特征 ——以湖南省炎陵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南方山丘区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文化聚居区--炎陵县为例,采用客家文化景观基因的特征提取技术,从民居建筑、传统习俗、地方方言、宗法制度、民间信仰5个角度,提取了炎陵县客家文化景观基因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该县客家人以开放性“围堡式”的血缘宗族聚居模式,与畲、黎、瑶等少数民族通婚繁衍在山丘区的山谷地带;在“入乡随俗”谋求生存发展的环境中,某些方面已适应当地习俗,但仍保留了基本的客家精神及风俗;并以当地炎帝神农文化为主要文化参照,形成了独具炎陵县特色的客家文化。2)该县客家文化的景观基因在不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衣、食、住、行、商等物质性方面的表达载体和地方语言、宗法制度、民间信仰、民情风俗、文化艺术等非物质性方面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5.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锦梅 《福建地理》2000,15(2):34-36,54
文化审美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是客家地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开发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将对客家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客家文化景观基因理论及其"地域机制",以客家扩展聚居区炎陵县为例,结合历史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发掘分析该县客家文化的景观基因。研究结果表明:(1)迁徙由来、地域背景分别是客家文化景观的共同基因、本土基因;(2)由共同基因以"反客为主"的作用方式与本土基因形成了地方客家景观本质特性的主体基因;(3)保护与传承意识形态是决定其主体基因能否在世代遵循并坚守着"原汁原味"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传承过程中的人为基因。基于这些独特基因构成内在相关联的地域机制而所表达的特征,提出了应加强客家文化景观基因的数字化保护管理、传承开发政策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许桂灵 《热带地理》2012,32(2):147-153
在分析岭南客家商帮形成的地理基础背景条件下,阐述了被迫外迁的部分从商客家人形成为客家商帮的历史过程,其可分为明中叶到清中后期的雏形期、鸦片战争后形成期和当代鼎盛期3个发展阶段;以客家会馆为标志,客家商帮在国内外的地域空间分布呈现出“国内以四川为中心,延及华南、华中,国外以东南亚为主体”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与此相应,造就客家商帮开拓性、儒商性、包容性、务实性和诚信性的文化风格,并以此在商海竞争中取胜,与广州帮、潮州帮并立于中国商业文化版图.  相似文献   

8.
客家文化旅游在粤赣闽三省旅游发展中占有独特地位,它具有文化习得、深度体验、交往互动、地方性等特征.大陆客家文化旅游内部竞争激烈、旅游整体形象不显,项目重复建设多、目标市场定位模糊,旅游体验不深,文化内涵把握与市场契合点不准等问题十分突出.为此,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在定位文化旅游的基础上,要以剧场化为撬动,渲染客家文化之旅的高端品味,强化其审美效果;依托传统围楼村落,建设综合文化主题园区,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地景观化,克服其产品零散而单薄的不足;通过主题创新、组合创新、结构创新使其产品达到系统整合升级目的.从传统发掘、现代嫁接、未来主题3个方面进行主题创新,从产品的地域组合、线路组合与主题组合架构组合创新,建设动静结合、旅游商品优化、核心层次与有形层次互为深化的旅游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客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运用游客满意理论,测评客家文化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发现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显著影响因子,探讨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结果表明,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总体满意度没有达到满意水平,不同游客群体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满意度显著影响因子。提出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形象策略、市场策略、产品策略、环境策略、管理策略以提升客家文化旅游的形象价值、产品价值、环境价值和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化生态学、景观地理学的分析视角,采用地理比较法和长时段历史过程分析法剖析福建客家土楼的文化地理内涵,认为福建客家土楼的文化地理意义不能仅限于土楼本身特征的分析。客家人从中原而来,而中原是"四战之地",战乱频仍,中原居民渴望寻找相对完全的理想家园。西侧关中盆地的"四塞之地"地形,构成中原居民的理想家园模式。中原居民南迁至赣闽粤山区时,终于找到了这样的理想家园。外围的高大山脉构成了第一重"四塞之地",内部的相对低矮的山地构成了第二重"四塞之地",在此基础上,坚固结实且全方位封闭的土楼,构成了最为安全的第三重"四塞之地"。因此,从文化地理角度而言,土楼是"四塞之地"的极致化的产物。在这种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形势派风水理论,并反馈至客家聚落的实践中,使得客家聚落成为中国风水案例的典型区和代表区和中国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