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21,(2)
抗生素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和迁移已引起高度关注。随着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抗生素对地下水尤其是岩溶地下水水质造成的严重威胁不容忽视。本文系统的阐述了岩溶地下水中抗生素的类型、来源、污染模式及污染现状,并总结了抗生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特征。由于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和难以逆转性,因此,地下水一旦被抗生素污染,将难以发现和治理。目前,针对抗生素在岩溶地下水中的存在、分布和迁移特征研究及相关数据资料还相对较少,本文据此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预测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岳梅 《地下水》2002,24(2):77-78
浅层地下水极易受到污染,用水动力弥散理论模拟浅层地下水中可溶物质弥散运移时,其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建立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模型,定量预测地下水中污染物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前,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总体较好,局部地下水污染主要集中在城近郊区。通过研究表明,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范围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开采利用状况有密切联系。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系统分析,查明其污染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水质自然状况、水质污染缓慢发展阶段、水质污染加快阶段和趋于稳定阶段。目前北京在城近郊区地下水质逐渐趋于稳定。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污染主要是工业、生活以及排污河渠等污染源的影响,其污染的程度.分布范围还与地区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有关,含水层的岩性及地下水流场控制着污染物的迁移。  相似文献   

4.
沈阳地区地下水水质污染逐年趋向恶化。本文在阐明区域环境条件、地下水污染特征及地下水质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型集中供水城市地下水常量组份的灰色预测模型,并应用模型对该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详细的预测研究。由于在模型中引用了溶液理论,建立了水化学平衡控制模型,使预测结果的可信程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运用溶质迁移模型预测化工区地下水质污染和用统计模型预测化工区区域井水污染,为制定一个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整体规划提出了科学依据,对控制现有的污染程度和范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河铁矿变更建设工程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野外弥散试验用于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时其浓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获得进行地下水质量定量评价的弥散参数,从而计算出特定时间内地下水水质污染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如:城市垃圾堆放,工农业排污,放射性废弃物的地下弃置等,无论在污染质的数量上或在污染范围上都在迅速的增长,结果使地下水水质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因此人们已越来越关心地下污染质运移规律的研究。而数学模型则是研究和模拟地下水污染质(或称溶质)运移规律的一种很好的工具。 目前已有的数学模型多数是用来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抚顺矿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水质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矿区地下水水质演变规律。针对1991年、2004年水质实际状况,对该区地下水污染程度进行分级,并综合评价了地下水水质。研究了地下水质污染机理、污染因子变化规律、水化学类型变化规律,并提出地下水污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于公众、政府、工业界对水资源质量及其脆弱性的觉醒,在过去的20年里地下水污染问题已得到高度的重视。同时,水文地质这一专门地质学科迅速发展,现在已成为一门与许多基础分支学科、工程科学,甚至社会科学有关的高度交叉性学科。水地球化学家的参与及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的广泛应用是现代水文地质学发展的两个明显趋势。对地下水污染物质成分、分布和化学行为的认识迫切需要水文地球化学分析,而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定量研究流体及污染物在多孔介质和碎裂岩石中的迁移、分散过程。这些研究将减少预测亚地表中污染物质活动规律的不定性。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最后有效解决,除了加强多学科性科学研究外,还必须有公众及政府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大同地区地下水弥散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建峰  王政友 《地下水》2000,22(4):168-169
水动力弥散理论主要研究地下水可溶物质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和弥散运移,预测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大同御河漫滩中细砂取样,模拟野外地下水水质污染的运移,进行了室内二维弥散实验研究,计算弥散系数,为制订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野外调查及取样分析,文章分析了某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场区地下水污染组分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污染组分CODcr和Cl-的数学迁移模型,进行了CODcr、Cl-污染因子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证明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并解释了类似Cl-的较为稳定的污染组分和类似于CODcr的易降解吸附污染组分在该区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土壤-地下水耦合数值模拟是定量刻画水流和溶质运移的主要手段。现有大范围场地尺度的研究受到数据采集难度及模拟计算量的限制,多是将土壤和地下水分成两个系统,这种方式不利于模型之间的计算反馈,易出现计算误差,因此将土壤和地下水作为整体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精确刻画实际场地土壤-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规律,揭示变饱和反应溶质迁移模型的参数敏感性,以某铬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试验及前人研究所获数据,采用Galerkin有限元法建立三维土壤-地下水模型,定量描述六价铬在土壤-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补给条件,研究潜水面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波动。并讨论阻滞系数和反应常数对溶质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污染物最大水平迁移距离为场地东南侧300 m;地下水中污染晕最大分布面积约为1.632 km2;垂向上土壤中的六价铬仅需15.6 h即可下渗至潜水面,第6天贯穿含水层。当潜水面随着补给量变化而波动时,地下水中六价铬会随水流进入土壤,影响土壤中污染分布。对溶质运移参数的讨论显示,当反应常数由0增大至10?6 s-1时,迁移出场区边界时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约减少2000 mg/L,较难迁移至涟水河。基于FEFLOW的数值模型,能够解决各系统之间交互性差的问题,提供较为精确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3.
遵义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忠 《贵州地质》2004,21(4):258-261
近年来遵义市两城区地下水污染日益加重,对地下水水质污染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地下水水质污染变化趋势,是当前区内地下水水质污染防治研究的首要任务。文中根据地下水综合水质评价指数F和累计超起始值污染指数Pi的计算结果,对地下水超起始值污染指数进行趋势面分析,并对水质污染态势进行类型分区,然后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谈谈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水文地球化学是研究人的水文地球化学活动。因人的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的影响和地下水的变质作用的评价,主要是对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的评价。热力学平衡模型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它适用于水交替较迟缓的、地球化学环境较均匀的地区。谨慎地应用局部平衡假设,可使热力学平衡模型的运用扩大。污染质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模型,应是渗透水动力学模型与地球化学模型有机结合的。这种结合在数学上是有困难的,文中介绍了两个解决上述困难的例子,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希望在我国出现更多更好的与水文地球化学结合的水质迁移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6,(2)
根据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水文地质条件,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数值模型,对表面处理园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池池底泄露后Cr~(6+)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趋势和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Cr~(6+)向河流方向运移,10后运移距离为112 m,污染停止泄露后浓度由30 mg/L降至9 mg/L。虽然污染范围相对较小且无居民区及环境敏感点,但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严重。针对化工园区企业数量较多、企业类型多样、废水污染物种类繁多且危害性大等特点,需加强园区地下水监管。  相似文献   

16.
全文分几部分论述。本篇(一)为济宁市区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的第一部分材料,集中阐述了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以及模型建立问题。有关济宁市区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电算程序、实际模拟和计算、地下水污染发展趋势预测等问题,将在后续的其他部份中陈述。  相似文献   

17.
以某污染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已有资料,利用GMS软件建立研究区域地下水流场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并且详细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扩散方式下,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速率与污染物的浓度及地下水介质密切相关.在潜水含水层中,污染物主要以垂向运移为主,并且受污染源强影响较大,污染物浓度越高,其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标准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某锡多金属矿尾矿库周边深层、浅层地下水质量状况,研究地下水污染特征,为同类尾矿库地下水污染防治及矿区环境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及选矿废水下渗等导致锡多金属矿尾矿库下游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尚未污染下游深层地下水。尾矿库上、下游同一位置深层地下水水质优于浅层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平迁移能力强于垂向迁移,下层浅层地下水铅、砷超标应引起重视,应在尾矿库四周进行防渗处理,遏制尾矿库下游浅层地下水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9.
张光辉 《地下水》1994,16(2):63-65,69
要保护地下水环境,避免其遭受更严重污染,需考虑各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在已知的地下水环境内生物、化学、物理作用,而且,还应考虑物质使用的类型及分布状况、污染物迁移特征,并以地下水环境系统污染物特征为基础,确定地下水环境保护区。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废旧金属拆解场地浅层地下水中芘的检出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地下水中芘的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和污染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场地中心和地下水下游2km范围内芘污染明显,垂直于地下水流向芘迁移距离较小,一般小于0.5km.芘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受地下水中pH、Eh及DO等因素的控制,弱酸性或中性环境以及厌氧强还原条件下,芘易于检出和迁移,一般难以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