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辽南鞍山群岩石类型主要为片麻岩类、斜长角闪岩类。原岩是中基性火山岩,中酸性凝灰岩及硅铁质沉积岩,属含硅铁质沉积岩的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根据原岩建造分析。辽南地区地壳早期演化特点力:大约2800Ma前海底火山活动强烈,以基性岩浆喷发为主。其后,以中基性岩浆喷发为主。在喷发间歇期间有沉凝灰岩的出现。大约在2800Ma 后的鞍山运动第一幕,使本区隆起上升,缺失上鞍山群堆积。辽南鞍山群低角闪岩相岩石属正常区城变质成因的片麻岩,原岩是火山岩和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表壳岩。其原岩组合特点不同于某些典型地区的绿岩带,不代表原始地壳,是后期为岛弧—海沟带火山和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金矿田地处豫陕两省交界地带,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100余条,探明金矿储量巨大。为我国重要脉金产地之一,具有一定的成矿远景。一、矿田地质概况区内广泛出露的太古界太华群地层,自下而上分为:蒲峪组、焕池峪组、闾家峪组、观音堂组和抢马峪组等五组。它是一套中—深变质岩系。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各类混合岩夹大理岩、石英岩组成,变质相以角闪岩相为主,局部具麻粒岩相。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喷发岩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矿田构造受秦岭纬向构造体系所制约,又受太行山新华夏系和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  相似文献   

3.
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斜长角闪岩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一般呈似层状、透镜体状夹于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石英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大理岩等中。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并形成于两种构造环境: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出LREE明显富集,具有类似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特有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另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略富集(近平坦)型,与洋中脊玄武岩类非常相似。表明在长城纪时期,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主要处于板内大陆裂谷环境,随着大陆裂谷的进一步扩张,局部地区已形成初始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陈蔡群变质岩中的斜长用闪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特征表明陈蔡群变质岩中存在两种不同成因的斜长角闪岩,其一是正角闪岩,由拉斑玄武质岩石变质形成;其二是副变质成因的角闪岩,其原岩为白云质泥灰岩。进一步的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正斜长角闪岩的成岩构造环境类似于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5.
甘肃东大山地区龙首山岩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大山地区龙首山岩群形成于早元古代,是一套经角闪岩相变质改造的变质地质体。按岩石组合特征划为四个岩组:A岩组以黑云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夹有少量变粒岩、大理岩和二云石英片岩;B岩组以各种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为主,夹多层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和薄层状大理岩;C岩组以各种云母片岩和石英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D岩组以中层-中厚层状大理岩为主,夹钙质片岩、云母片岩和变粒岩。A岩组原岩为一套以火山岩为主的沉积岩;B、C岩组原岩建造均以杂砂岩-泥质岩为主,但B岩组比C岩组有更多石英砂岩,而C岩组夹基性火山岩;D岩组原岩以碳酸盐岩为主。A、C岩组中基性火山岩均显示偏碱性成分特征,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B、C岩组中泥质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与后太古代的均值接近。与B岩组川比,C岩组泥质岩更富稀土、更小的δEu、更大的(La/Lu)N;CT、Ni、Co低,Rb、Ba、Hf、Nb)、Ta高;FeO、MgO、CaO、Na2O低,P2O5、TiO2、K2O高。龙首山岩群原岩建造皿示华北板块西部早元古代的板内裂谷从早到晚构造活动性由强到弱。  相似文献   

6.
东大山地区龙首山岩群形成于早元古代,是一套经角闪岩相变质改造的变质地质体.按岩石组合特征划为四个岩组A岩组以黑云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夹有少量变粒岩、大理岩和二云石英片岩;B岩组以各种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为主,夹多层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和薄层状大理岩;C岩组以各种云母片岩和石英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D岩组以中层-中厚层状大理岩为主,夹钙质片岩、云母片岩和变粒岩.A岩组原岩为一套以火山岩为主的沉积岩;B、C岩组原岩建造均以杂砂岩-泥质岩为主,但B岩组比C岩组有更多石英砂岩,而C岩组夹基性火山岩;D岩组原岩以碳酸盐岩为主.A、C岩组中基性火山岩均显示偏碱性成分特征,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B、C岩组中泥质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与后太古代的均值接近.与B岩组相比,C岩组泥质岩更富稀土、更小的δEu、更大的(La/Lu)N;Cr、Ni、Co低,Rb、Ba、Hf、Nb、Ta高;FeO、MgO、CaO、Na2O低,P2O5、TiO2、K2O高.龙首山岩群原岩建造显示华北板块西部早元古代的板内裂谷从早到晚构造活动性由强到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表明,发育于胶南造山带日照地区的变质岩系,为一套以变质变形的侵入体为主,其中含有不同地质年代地层包体的变质杂岩。笔者等通过区域对比,将这套变质岩系中的变质地层厘定为胶东芝群及荆山岩群。胶东岩群仅出露苗家岩组,岩性单一,分布零星。荆山岩群发育相对较齐全,有野头岩组及陡崖岩组,主要岩石组合为黑云变粒岩、透辉透间变粒岩、石墨透辉变粒岩、富黑云变粒岩、黑云(二云)片岩、线粒岩、大理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及石榴蓝晶片岩等,其原岩为一套浅海相泥砂质碎屑岩、泥岩夹火山岩、碳酸盐岩的沉积建造。日照地区荆山岩群与胶北地区的荆山群具有大致相同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及大地构造环境。取自其陡崖岩组中变质岩石的错石U-Pb年龄为2146.8Ma和2279.2Ma,其时代应属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8.
新疆塔里木南缘埃连卡特岩群主要分为2个岩组,岩石类型主要以含方解石二云(石英)片岩、石英片岩夹少量火山岩为主,为一套低变质岩组合。本文选取15件样品,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原岩总体为中酸性的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所有样品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为右倾型,δEu和δCe均具有负异常特点,高场强元素Nb、Ti、P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相对富集,显示出上地壳长英质源区特征。岩石锆石U-Pb定年为(2386±78)Ma和(1830±40)Ma两个区间,属古元古代,代表了其原岩相应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原岩恢复、大地构造背景投点图显示,埃连卡特岩群变质岩原岩为一套砂岩类正常碎屑沉积岩,夹少量火山岩,其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该时期塔里木南缘总体为向南变深的拉张的沉陷陆表海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区位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北部边缘。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的一套深变质的沉积—火山岩系(包括混合岩),在区域南部尚有部分震旦系地层出露。太华群地层主要由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组成,其中夹有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的小透镜体,底部偶见大理岩及石英岩夹层。区内伟晶岩、辉绿岩普遍发育。  相似文献   

10.
辽宁结晶基底斜长角闪岩为贫碱低铝型斜长角闪岩,从鞍山期至辽河期斜长角闪岩基性度循序增高,主元素地球化学模型显示基底层和幔岩层之间的过渡特点。鞍山群斜长九闪岩微量元素主要分3大群;辽河群斜长角闪岩微量元素分2大群。其原岩主要为基性岩浆岩,少数为钙泥质沉积岩。该类岩石为 Ag、Co、Cu、Zn、Au 等成矿元素的主要荷载岩石。  相似文献   

11.
对豫西小秦岭太华群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华群具明显的两分性特征,下亚群属下部基底岩系,原岩为拉斑玄武岩及TTG岩系;上亚群属上部基底岩系,具孔达岩系特征的一套沉积变质岩。根据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提出了小秦岭地区的太华群上下亚群是不同地质时期、不同构造环境下的产物,下亚群时代为晚太古代,上亚群时代为古元古代,故太华群应予以解体.或给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青海滩间山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间山金矿床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产于中元古界蓟县系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矿床形成与柴北缘区域地壳多阶段演化和多次成矿作用有关,属多因复成矿床。矿床是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热变质等预富集的基础上,与区域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并遭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形成的。成矿物质来自容矿黑色岩系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灞源地区不同时代的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前人所称的部分太华群(Arth_3b)是太古宙末期太华群韧性变形的产物;张家坪花岗岩以左旋螺旋式上升侵位;燕山期,多期活动韧性剪切带是本区金矿形成富集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辽北清河镇群是由一套蛇绿岩组成,其中硅质岩与绿片岩和碳酸盐岩密切共生。在硅质岩中釆到了下古生代化石,从而否定了辽北“辽河群”的存在。根据硅质岩的化学成分关系图解和硅质岩的平均原子量计算,以及与硅质岩共生的岩石组合等分析, 笔者认为清河镇群中硅质岩形成于深海平原,硅质来源于地壳深部,通过生物比学作用而沉积,属于大洋板块内部远海沉积的硅质岩,随着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被带到俯冲带中残留下来。  相似文献   

15.
南秦岭碧口群岩石组合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碧口群是扬子板块西北缘中晚元古代古海沟—岛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表明,其下部为蛇绿岩组合,以大洋E型拉斑玄武岩为特征,代表古俯冲杂岩;上部为重力流沉积组合,以火山质碎屑浊积岩及陆源碎屑浊积岩为特征,类似于海沟型复理石组合,代表古海沟堆积。同时构造变形及变质作用特征表明,在蛇绿岩分布区发育有大型韧性剪切带和高压低温变质的蓝闪片岩。由此可见碧口群属于中晚元古代扬子板块西北缘的古海沟—俯冲地体。  相似文献   

16.
西天山中、上元古界包括蓟县系库松木切克群和青白口系开尔塔斯群,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夹少量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并有多层钾长岩、硅质岩和透辉岩等热水沉积岩,其沉积相为浅水碳酸盐台地相.上述地层为本区含矿地层,不仅其成矿元素含量高,而且产有热水沉积型和以矽卡岩型为主的复合型两类层控铜多金属矿床。地层对本区铜矿化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浙江雁荡山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地层归属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雁荡山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的地层归属,存在磨石山群和永康群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本文在详细分析对比了该区与浙东南磨石山群和永康群的地层层序、岩相组合、接触关系,古生物组合,同位素地质年龄,Nd同位素体系特征以及火山构造类型等方面的资料,认为除原划为永康群盆地外,仅桥下地区有面积不大的永康群,其余均为早白垩世早期的磨石山群,而不是早白恶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永康群.特别是在永嘉枫林村北,首次发现并证实了不整合覆于震旦系浅变质岩之上的大爽组地层,为浙东南沿海晚中生界火山-沉积岩系的划分对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地槽区的志留系—奥陶系分布于辽宁省北部,奥陶系称下二台群,由下向上分为盘岭组、黄顶子组、烧锅屯组;分布于辽宁省西部的奥陶系称明安山群。志留系下统为巴林桥组,中统为晒勿苏组。下二台群是一套变质的火山岩系夹正常海相沉积层,火山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及岩石结构与甘肃白银厂早古生代火山岩相似。在火山岩系中已发现有多处铜、金矿点,显然辽宁省北部下二台群是寻找铜、金、银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19.
以往都将研究区内商丹断裂南侧的岩石定为角岩化碎屑岩或火山岩,划归泥盆系青石垭组或加里东蛇绿岩套。笔者认为这些岩石是一套糜棱岩,不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单位。对该区的长英质、富铝质、斜长角闪质和碳酸盐质四类糜棱岩,分别做了岩相学特征描述。通过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碎斑矿物特征和变余构造恢复了各种糜棱岩的原岩。并讨论了这些原岩的时代归属,认为这些原岩分别来自秦岭群、丹凤群和中泥盆统,说明有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地质体卷入了这条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20.
桂东南那卜地区古生代变质岩系 ,主要由花岗质岩石 (宁潭超单元 )和古生界组成。岩石构造变形强烈 ,构造形迹复杂 ,根据不同尺度上观察到的各种构造要素的几何学、运动学、构造应力场以及相互叠加关系等特征 ,可将其组成不同的构造组合 (群落 )。依据各构造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位素年龄 ,并结合相应的变质事件和岩浆活动事件等 ,建立起 2个旋回和 4个世代的构造变形序列。并初步探讨了古生代变质岩系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