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_2-H_2O平衡法分析常量水中氧同位素的一些计算问题刘士琳,严正(北京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101601)(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分析常量水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值通常采用CO2-H2O平衡法,是将一定量的CO2气体和水置于真空  相似文献   

2.
黔中碳酸盐岩和非碳酸盐岩上覆土壤CO_2 来源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含量和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分别对黔中灰岩、白云岩和粘土岩上覆土层中CO2的来源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 不同基岩上覆土壤CO2浓度相比, 灰岩>白云岩>粘土岩; 土层20 cm深度以下, 灰岩上覆土壤CO2的δ13C值介于-12.811‰ ~13.492 ‰ (PDB)、白云岩上覆土壤CO2的δ13C值介于-13.212‰~-14.271‰ (PDB), 粘土岩土壤剖面CO2的δ13C值介于-20.234 ‰ ~-21.485‰ (PDB). 以土壤有机碳和碳酸盐岩的δ13C值为两个同位素端元, 计算CO2来自于碳酸盐岩溶蚀产生的比例, 灰岩上覆土壤为21%~25%, 白云岩上覆土壤为19%~21%, 粘土岩上覆土壤基本上没有碳酸盐岩溶解产生的CO2混入.  相似文献   

3.
腾冲热海地区现代幔源岩浆气体释放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详细讨论了腾冲热海地区逸出气体的化学和氦、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在地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壳浅部存在幔源岩浆侵入活动;现代幔源岩浆挥发组分通过活动断裂带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其主要成分是CO_2,还有少量的He,H_2,CH_4,H_2S和CO等.研究区内南北向断裂最深,它可能与得到幔源岩浆挥发组分直接补充的深部热储直接相通.逸出气体的氦、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现今在热海地区壳内活动的幔源岩浆与导致区内最新火山喷发的幔源岩浆之间可能存在着渊源和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南雄盆地两个白晋垩-第三系(K/T)剖面恐龙蛋壳的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在 K/T交界过渡的大约 150 ka期间内, δ~(18)O出现了多次向正值偏移,说明当时曾出现过至少 3次年平均气温在 27℃以上的相当严重的干燥气候.蛋壳δ~(13)C值在-8.37‰。~11.60‰之间,再加上因新陈代谢作用富集了16‰,表明由这些蛋壳所代表的恐龙可能以δ~(13)C为~24.3‰~27.60‰的C_3型植物作为主要食物来源.然而,在K/T交界过渡期间蛋壳δ~(13)C相对亏损(约1.3‰)可能间接说明当时曾有过较长时间大气CO_2浓度的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5.
隐伏断裂不同深度CO2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研究了华北北部隐伏活动的唐山断裂和夏垫断裂以及隐伏不活动的香河-皇庄断裂上0.5m和2.0m深处的CO2异常特征,并初步讨论了CO2异常机理及不同深度CO2异常特征在判断隐伏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中的应用。0.5m深处的CO2在隐伏活动断裂和隐伏不活动断裂上均有异常;而2.0m深处CO2在隐伏活动断裂上异常显著,在隐伏不活动断裂上则没有异常。2.0m深处CO2异常范围比0.5m深处CO2异常范  相似文献   

6.
野外监测土壤CO2释放结果表明,土壤CO2释放量晴天高于雨天,洼地,垭口土壤CO2释放量高于坡地土壤CO2释放量,试验场土壤CO2年释放量在1057.8t(1.763kgm^-2)与552.6t(0.921kgm^-2)之间,估算值为810.0t(1.35kgm^-2)。野外溶蚀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场岩土作用过程年吸收CO2量为13.08t,岩溶系统年吸收CO2量为61.73t。土壤温室气体(CO2  相似文献   

7.
应用EA-MS在线技术,对大别山东南部太湖附近黄镇和石马两地榴辉岩及其中的磷灰石进行了碳同位素分析.结果得到,榴辉岩全岩的δ~13C值变化较大(+1.5‰~-30.7‰),而所含磷灰石中结构碳酸根的6~13C值变化较小并显著亏损~13C(-21.0‰~-28.1‰).部分榴辉岩具有高的全岩~δ13C值,指示其形成后受到过含CO_2流体的退化蚀变.低的磷灰石δ13C值指示,榴辉岩中含有地表有机碳,因此证明这些榴辉岩的原岩曾出露过地表,在超高压变质阶段流体以亏损~13C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含碳酸盐球粒煌斑岩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哀牢山金矿带北段老王寨金矿区和北衙金矿区发现3条含碳酸盐球粒煌斑岩脉.岩脉中球粒为主要由白云石和方解石组成的碳酸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C同位素组成具岩浆碳酸盐(即碳酸岩)特征;基体的主要矿物组合、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均与矿区无碳酸盐球粒煌斑岩脉相似,为来源于交代富集地幔的钙碱性煌斑岩.结果表明,该区含碳酸盐球粒煌斑岩脉为区内喜山期煌斑岩岩浆演化到相对晚期硅酸盐-碳酸盐液态不混溶作用产物,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CO2和H2O为主的去气作用.  相似文献   

9.
燕辽-阴山地区 15个碱性岩体同位素年龄的变化范围为 190~268 Ma,其中 10 个年龄在 208~250 Ma之间,指示出它们主要形成于三叠纪. ε_(Nd)(t),ε_(Sr)(t)和Isr(t)初始值 变化范围分别为-3.21~17.19, 11.7~71.5和 0.705 0~0.709 3,平均值依次是-7.09, 36.63和 0.706 8,反映出它们的富集性质.在ε_(Nd)(t)- ε_(Sr)(t)相关图中,这些岩石的投影点 均落在富集地幔演化趋势线内及其附近,并具有地幔铅的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与富 集地幔储库物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浙赣皖相邻地区A2型花岗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赣皖相邻地区燕山期大茅山、铜山、里山岭、黄山、伏岭等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其中斜长石属钠长石和富钠更长石,黑云母呈它形填隙状,结晶晚于浅色矿物。岩石化学成分富SiO2(73.92-77.55%)、富碱(Na2O+K2O为7.81-8.67%),贫CaO(0.26%-0.92%)、MgO(0-0.45);微量元素中富集Y、Nb、Zr等HFSE,贫过渡元素及Sr、Ba;稀土配分曲线呈“海鸥型”  相似文献   

11.
微粒暗色包体中锆石的形态演化及其制约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浙江青田钙碱性花岗岩的微粒暗色包体中存在着3种不同类型的锆石,其中,A类错石具有最小的、但变化范围最大的I_(pr),I_(py)和I_(el)值;C类锆石与A类锆石相反,具有最大的、但变化范围最小的 I_(pr), I_(py)和 I_(el)值; B类锆石的晶型特征介于 A类锆石与C类锆石之间.锆石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微量元素(Hf, U, Y, Th)含量从 A类锆石至 C类锆石呈现为连续增大的演化趋势,且伴随着含量的变化范围亦趋于增大.这些特征反映了A类锆石、B类锆石和C类锆石依次形成于包体岩浆冷凝过程的不同阶段或包体岩浆侵入过程的不同空间位置.根据晶体的UO_2/HfO_2,ThO_2/Y_2O_3,UO_2/(ThO_2+Y_2O_3)比值分别与 I_(pr), I_(py)和 I_(el)数值里显著的正相关性,可以认为锆石晶型变化是由于在不同锆石晶面上微量元素的差异性分配造成的.结合微粒暗色包体的岩石学特征和锆石的晶型和成分标型特征,可以推测包体岩浆可能同源于产生寄主花岗岩浆的部分熔融区,为该区残留物质部分熔融作用而分离出来的熔体。  相似文献   

12.
张北-尚义地震现场CO_2测量与震后趋势判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元武  刘五洲 《地震地质》1998,20(2):22-121
利用CO2快速测定法监测了张北-尚义地震现场4个观测点的CO2动态特征,并初步讨论了CO2的来源。结果表明CO2没有明显的异常,故认为6.2级地震之后,震区构造应力没有进一步增强的迹象。因此于1998年1月20日和2月3日两次提出15d内震区发生MS≥5.0强余震的可能性不大的震后趋势预测意见。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断层气CO2测定新方法与张北—尚义6.2级地震预报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林元武  王基华 《地震》1998,18(4):353-357
简要介绍了断层气CO2快速测定法的特点,分析了近7年来在怀来后赤窑断层气CO2观测点测得的9个4级以上地震的CO2前兆异常特征。张北-尚义地震前47天,断层气CO2出现突升异常,异常峰值是背景值的10倍左右,据此在震前12天对这次地震提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部二台北花岗岩体的两期同位素交换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伟 《中国科学D辑》2000,30(3):298-306
对阿尔泰二台北花岗岩体的20个岩石样品的共生长石、石英、黑云母做了氧、氢同位素组成测定.二台北岩体经历了两期同位素交换反应.第2期与大气水的D/H,~18O/~16O交换造成了第2组样品的δ~18O_长石和δ_黑云母值显著降低;黑云母的D/H组成相对于~18O/~16O组成对大气水蚀变的反应更加灵敏.第1期与富~18O的流体发生~18O/~16O交换,造成了反转△~O_石英-长石关系.富~18O的流体来源于地壳深部的脱水反应;脱水熔融是花岗岩源区熔融的重要机制.深部流体具有围绕岩体分布的外封皮性质,它对地表流体构成了有效的屏蔽。  相似文献   

15.
首次提出用石笋中稳定同位素记录重建由降雨量和降水气团同位素组成所反映的古气候历史,从而为研究高分辨率的古季风气候信息开辟了新的途径。利用Hendy准则、洞穴温度、研究区水系的δ18OH2O值以及温度公式,证实了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CaCO3-H2O之间存在同位素平衡分馏。对采自石花洞的石笋样品进行了分辨率约为25a的δ18O和δ13C的分析测量,从而得到3000a以来,北京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
首次提出用石笋中稳定同位素记录重建由降雨量和降水气团同位素组成所反映的古气候历史,从而为研究分辨率古季风气候信息开辟了新的途径,利用Hendy准则,洞穴温度,研究区水系的δ^18OH2O值以及温度公式,证实了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CaCO3-H2O之间存在同位素平衡分馏,对采自石花洞的石笋样品进行了分辨率约在25a的δ^18O和δ^13C的分析测量,从而得到3000a以来,北京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  相似文献   

17.
《地震地质》1997,19(1):78
首次提出用石笋中稳定同位素记录重建由降雨量和降水气团同位素组成所反映的古气候历史,从而为研究高分辨率的古季风气候信息开辟了新的途径。利用Hendy准则、洞穴温度、研究区水系的δ18OH2O值以及温度公式,证实了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CaCO3-H2O之间存在同位素平衡分馏。对采自石花洞的石笋样品进行了分辨率约为25a的δ18O和δ13C的分析测量,从而得到3000a以来,北京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13kaBP以来滇池地区古环境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DC93-1孔孢粉组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氮比(C/N)、有机碳同位素δ^13Crog、磁化率(x)、频率磁化率(xfd)等资料,结合^14C、^210Pb和^137Cs测年,汗池地区13ka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3-10.2kaBP,气候偏凉湿,湖水深度不大;10.2-7.5kaBP,气候向暖湿过渡,湖水渐深:7.5-4.0kaBP,气候暖湿,水热条件达  相似文献   

19.
泥河湾层内易溶盐沉积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泥河湾古湖盆区4个地层剖面中易溶盐类沉积物的观察与实验分析,对泥河湾古湖的性质、演化阶段及其在地层划分和古环境复原上的意义有了新认识.泥河湾古湖至少是微咸水-半咸水湖,属于半干旱区的内陆湖泊.湖相层下段夹石膏层和石膏微薄层,易溶盐以 SO_2~(2-)和Ca~(2+)离子为主,代表古湖向硫酸盐湖阶段演化的趋向;上段易溶盐中Cl~-和K~+,Na~+离子占优势,证明古湖已向氯化物湖方向发展,虽未出现盐岩沉积,却代表本地区向更干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东部天然气中CO2含量多数小于2%,但H2S含量大于5%时CO2含量普遍较高.川东地区天然气13C1值较高,与H2S含量之间没有明显关系.油型气样品普遍发生了甲、乙烷碳同位素倒转,而煤成气样品则表现出正序特征.天然气中CO2的δ13C1值大致可以分为较低(24‰~12‰)和较高(8‰~4‰)两类.这些天然气具有较低的R/Ra值和分布较广的CO2/3He比值,与幔源气体不同,CO2均为典型壳源成因.高δ13CCO2值的天然气均位于川东北地区,其中低(不)含H2S气藏中的CO2主要来自二叠纪岩浆活动和高热流作用下碳酸盐岩的热分解,而TSR反应程度较高的气藏中的CO2则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储层在酸性较强的地层水中发生的去白云岩化作用,TSR成因的CO2基本进入到次生方解石中.川东的中、南部地区天然气则具有低的δ13CCO2值,该区受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影响较小,天然气中的CO2均为有机成因,其中卧龙河气田天然气尽管经历了TSR作用,但反应程度相对较低,地层水酸性较弱,储层尚未发生去白云岩化,CO2仍以TSR成因的为主,具有较低的δ13C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