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西省秋季连阴雨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秋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西省81站1961—2013年9—11月的逐日降水、日照时数等资料,分别以1961—2013年、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为统计时段,从高风险区域、发生次数、高风险时段等三个方面,对江西省秋季连阴雨变化特征及其对秋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秋季连阴雨高风险区域以宜春、吉安两市西部以及萍乡市为高值区;高风险时段为10月下旬;随着气候变化,江西省秋季连阴雨高风险区域范围明显缩小,但高风险时段有所延长,总体上呈少发但重发的趋势;由于10月1日前后及中旬连阴雨年均逐日站次有所减少,对粮食、棉花等秋收作物收获、晾晒有利,其余时段若出现秋季连阴雨,往往发生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秋收工作需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2.
张永红  葛徽衍  郭建茂 《气象科技》2014,42(6):1095-1099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花生产中吐絮收获期连阴雨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和水平,采用陕西关中棉区42个气象站1970—2010年的8月下旬至10月中旬逐日降水资料,同期的棉花灾情资料,经济资料和地理信息资料,基于GIS技术,针对影响陕西棉花吐絮成熟收获期的主要灾害——连阴雨进行风险区划研究,以期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避开不利气候条件,提高应对连阴雨灾害能力。结果表明:陕西关中棉花吐絮成熟收获期连阴雨灾害的高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在宝鸡市和西安南部沿秦岭北麓的周至、户县、长安和蓝田,不利于大面积种植棉花。关中东部渭南市、咸阳大部分区县,西安的临潼、阎良、高陵县,处于棉花种植的低风险区,能够保证棉花正常吐絮成熟收获。  相似文献   

3.
利用河北省棉区1981—2015年40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棉花农情、连阴雨灾情、棉花产量资料,分析连阴雨过程特征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修订和完善连阴雨灾害指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获取历史连阴雨产量灾损率、筛选关键致灾因子,采用权重系数法构建连阴雨强度指数,并建立基于强度指数的灾损评估模型;利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划分连阴雨强度等级;依据风险分析原理,构建连阴雨风险指数并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建立的强度指数能够客观反映连阴雨灾害强度,灾损评估模型评估效果较好。棉花播种出苗期连阴雨发生概率低(0.076)、造成的损失小(平均产量灾损率0.09%);现蕾至吐絮期连阴雨影响较大,发生概率和造成的灾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花铃期(0.447,17.1%) > 现蕾期(0.394,11.7%) > 吐絮期(0.237,7.2%)。近年来,现蕾期连阴雨发生站次减少,对棉花影响减弱,花铃期和吐絮期发生站次增加,尤其是吐絮期增加明显,成为连阴雨灾害影响棉花生长的主要时期。现蕾期和花铃期连阴雨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非主棉区,其中现蕾期高风险区分布在保定北部及以北棉区,花铃期高风险区分布在保定北部及以北棉区和石家庄、邢台、邯郸三市西部棉区;吐絮期高风险区分布在保定西南部、衡水西部、石家庄及其以南棉区,部分地区为主棉区。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1—2017年9—11月榆林市12县(区)气象站逐日(20—20时)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和小波分析法对榆林秋季区域连阴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周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1—2017年榆林出现秋季区域连阴雨37次,平均每年出现08次;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频次显著增加,2000年后由07次/年增加到1次/年。区域连阴雨的空间分布呈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区域连阴雨多发生于9月,最多的时段出现在9月中旬;持续时间以4~7 d为主。通过小波分析发现秋季区域连阴雨存在2 a、5 a和8 a变化周期。榆林市连阴雨天气主要由高原北侧冷空气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边缘的东南风或高原东侧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所输送来的暖湿气流交汇所致。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早秋连阴雨的中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秀雯 《气象》1979,5(12):26-27
一、早秋连阴雨的气候特征 由盛夏进入早秋季节,常是上海地区早秋连阴雨出现最多和冷空气开始活跃的时期。 根据1958—1976年的资料来看(见附表),每年9月上半月出现早秋连阴雨的次数比较多,有的年份甚至出现三段早秋连阴雨。在19年中,有这种连阴雨者占12年。过程持续天数一般可达13天,最短者5天,最长者可达20天。过程总雨量平均为150mm左右,最少者45mm;最多者达到200—300mm,有时还伴有大—暴雨过程。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73年9月1—20日,过程总雨量达269.8mm,超过上海地区梅雨期的平均总雨量(230.6mm)。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7,(3):10-12
一、预报思路和天气概况我区每年在春播期3月20日—4月20日,往往会出现1—3次5—7天或10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过程。我们根据预报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认为连阴雨天气过程的产生与大范围的环流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为此对1956年至1975年(缺1967年资料)3月20日—4月20日出现的25次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普查,发现我区产生连阴雨的前五天(±1天)在700毫巴中高纬度环流形势均为两槽一脊型。即我国沿海以东和乌拉尔山各为低槽,  相似文献   

7.
2013年1—3月江西省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分布不均。季度内出现了雨雪冰冻、冰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局部地区农业生产受灾严重;但大部时段气温偏高,热量充足,大部地区稳定通过10℃初日较常年提前了15—25d,且3月全省未出现明显的低温连阴雨灾害,天气条件对早稻播种育秧、棉花育苗总体有利,基本未发生烂种、烂秧现象,春播进度较常年有所加快。  相似文献   

8.
在棉花生产中,适期早播,可以促使棉花早发,获得高产。但是棉花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棉籽在温度12℃以上时,才能正常发芽。我县5厘米地温,多年平均在4月10日才能稳定通过12℃。4月中、下旬由于连阴雨天气多,≥4天连阴雨天气的年分约占50%,特别是4月第6候,正值棉籽出苗之际,  相似文献   

9.
受乌山阻高和副高共同影响,1985年9月11—17日,聊城地区出现了一次少见的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全区所属各县、市过程降水量60—90毫米,雨日7—8天,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3—4℃,最低气温11.9—12.8℃,旬日照为19—28小时。由于阴雨时间长,气温低、光照少,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使棉花烂桃,花生霉变,玉米、大豆等大秋作物成熟期和小麦播种期都推迟。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流域秋季连阴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江上游25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近1961—2012年来长江上游流域秋季连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秋季连阴雨过程平均出现1.54次/a,其中9月出现次数最多,10月次之,11月出现较少。秋季连阴雨日数、累积降水量分别以2.3 d/(10 a)、13.7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连阴雨开始和结束日期平均为9月9日和9月30日均表现出推迟趋势。进入21世纪后,5—9 d、10 d以上连阴雨过程的次数、80.0 mm以上连阴雨过程的次数均表现出减少趋势。金沙江下游和四川盆地东部为秋季连阴雨累计雨量及其变化速率的大值中心,四川盆地西南部为连阴雨日数及其变化速率的大值中心。9月的降水中心、雨日分布情况与秋季总体情况基本一致,10月降水中心、阴雨日数的中心出现了明显东撤,11月东撤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棉花蕾铃期连阴雨危害及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年的 6月中下旬至 7月中下旬 ,正值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现蕾盛期 ,通常也是这一区域连阴雨天气的多发时段。对这一阶段的棉花生长发育而言 ,出现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是非常不利的。正如俗话所说 :“七月里的雨 ,少落是油 ,多落是愁。”因为过长的连阴雨天气不仅会影响到棉籽的饱满度和成熟度 ,还会影响其纤维的合成与品质。连阴雨天气对处于结铃期的棉花生长带来的危害极大 ,其主要表现为两种症状。一是“未老先衰”症状 ,即棉花生长减缓 ,棉株弱小 ,其结铃少而小 ,并过早停止生长 ,虽成熟早 ,但产量不高。在长时间高温、高湿、阴雨的天气条…  相似文献   

12.
于达人 《气象》1978,4(4):25-25
根据调查,1957—1977年21年中,扬州地区三麦遭受严重渍害的有1963、1964、1977年3年。这3年都在4、5月份出现20天以上的长连阴雨,其总雨量都在150毫米以上,雨日都占总连阴雨日数的7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佳县气象站2006—2015年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红枣生态观测资料,对红枣可采成熟期(9月1日—10月10日)出现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的次数、降水量、降水日数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红枣生态观测资料进行降雨与红枣裂果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以来佳县秋季连阴雨天气呈增加趋势,是造成红枣裂变霉烂的主要因子。连阴雨出现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出现的越晚,红枣裂变率也越高;连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越大而且越均匀,红枣裂果率越大;降水日数多,日照寡、空气湿度大,也容易形成枣果裂变;大雾天气与连阴雨相伴也会增加红枣裂果率。9月上旬白熟期,连阴雨对枣果裂变影响程度相对较小;9月中、下旬脆熟期和10月上旬完熟期,连阴雨对枣果裂变影响严重,容易造成红枣裂变、霉烂。应对和减轻连阴雨天气对红枣的影响将是红枣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6,(1):32-32
为作好春播服务,我局找到了棉花、水稻、玉米、杂交高粱春播期的农业气象指标,具体为: 棉花:平均气温10—12℃,5厘米地温12℃以上,土壤湿度为18—22%,利于播种和出苗;日平均气温3℃以下,遇有连续5天左右的连阴雨低温天气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云南125个气象站30 a(1981~2010年)的5~10月逐日降水和日照资料,对云南省雨季连阴雨的时空分布及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雨季连阴雨次数自东北向西南呈阶梯增加趋势,丽江—洱源—景东—元江—个旧—马关一线以东是少连阴雨区,以西为多连阴雨区;"西线",怒江—西双版纳连阴雨次数较多,自北向南呈减少趋势。"东线",昭通—昆明连阴雨次数相对较少;近30 a连阴雨次数呈减少趋势,1980年代连阴雨次数最多,2000年代最少,且重度连阴雨偏少明显;7月连阴雨次数占雨季总次数比例最大,为24.4%,10月占比最小,为8.2%。6月是重度连阴雨高发期;云南区域连阴雨过程以一般性及重度连阴雨为主,3个等级的连阴雨均是自西南向东北减少。  相似文献   

16.
雷和雨     
陈柏林 《气象》1975,1(7):30-30
我哨位于长江中游地区,4月中旬的连阴雨对秧苗和春熟作物都很不利,因此,报准连阴雨在农业生产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今年,4月16日夜间我地出现雷阵雨,我们根据“一夜起雷二日雨,雷自夜起必连阴”这条天气谚语,加上雷声沉闷,预计可能出现连阴雨,就发布了连阴雨预报。结果,出现了三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总雨量达121毫米。16—18日连续三个晚上出现夜雷,我们又进一步分析,18日晚上的夜雷和16、17  相似文献   

17.
春季低温连阴雨天气对春播生产的影响及防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春季低温连阴雨天气发生概况根据江西气象局制订的春季低温连阴雨指标 ,以及早稻、棉花播种时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分析我省各地建站以来的气象资料得出 ,我省春季低温连阴雨天气灾害十分频繁 ,其发生频率为91 % ,即10a中有9a会出现程度及范围不同的低温连阴雨灾害 ;其空间分布频率差异不大 ,自北向南 ,发生频率为46~51 %。全省出现低温连阴雨灾害性天气最多的为于都 ,发生频率为67 % ;最少的为遂川,发生频率为32 %。从灾害程度来看 ,赣中出现重度灾害最多 ,频率为30.3 % ;赣北次之,为28.9 % ;赣南最少,为25.…  相似文献   

18.
浙江秋季连阴雨气候统计特征及其异常环流背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71—2016年浙江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多种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浙江省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及其异常环流背景。结果表明:(1)浙江每年每站平均出现1.8次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平均可持续5.5 d,平均雨量77 mm;秋季3个月中9月出现连阴雨的频次最高;大多年份会发生1~2次持续5~7 d的连阴雨,78%过程累计降水量在100 mm以下;发生时多为全省一致变化型,多发区集中在杭州—绍兴一带。(2)连阴雨过程次数、累计持续天数及累计降水量有一致变化性,均反映出浙江秋季连阴雨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有4个强年和7个弱年。(3)浙江秋季连阴雨强(弱)年对应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向(背)而行"。强(弱)年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东),南亚高压异常偏东(西),华东地区上空垂直上升运动强(盛行下沉气流),低层异常偏南(北)风提供了充足的水汽(阻碍了暖湿空气北上),有(不)利于浙江连阴雨的发生。(4)连阴雨强弱年大气环流异常与热带海表温度强迫有关。强(弱)年时,赤道太平洋海温呈拉尼娜状态(距平不明显),使东印度洋—南海—海洋性大陆上空对流活跃(偏弱),潜热加热(不足以)激发低层Matsuno-Gill型响应,(不能)在亚洲大陆激发气旋性环流异常,而赤道中东太平洋强(弱)下沉气流则(不能)在西北太平洋激发反气旋性环流异常,此低层气旋—反气旋异常环流配置(弱环流异常)使华东地区有低层偏南(北)风异常,水汽增多(减少),有(不)利于浙江连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利用NCEP/NCAR北半球逐日再分析和T213实况要素场资料,对宁夏2011年8月14-20日和9月14—19日两次连阴雨过程从形成机理、降水落区、降水强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范围持续降水的产生既要具备充足的水汽条件,又要有深厚的动力条件与之配合;相对湿度与垂直上升速度大值中心重叠区对预报连阴雨期间强降水出现的时段与落区有指示作用;2011年8月14—20日的连阴雨过程发生在纬向环流相对稳定时期,副高脊线较常年偏南,而9月14—19日连阴雨过程发生在经向环流相对稳定时期,副高脊线较常年偏北。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3月江西省气温显著偏高,降水正常,日照正常略偏多。季度内总体晴多雨少,热量充足,有利于油菜、蔬菜、柑橘等作物(果树)安全越冬以及早稻、棉花等春播作物播种育秧(苗)。2月18日开始出现10 d的连阴雨天气,影响油菜开花、结实和病虫防治。南昌市1月26日遭遇了2015年首个重度霾污染天气,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