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外火山监测研究科技文献的综合、归纳和整理,展示了当今世界火山监测研究的最新观测技术、最新理论和主攻方向,并针对我国国情对国外火山监测研究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火山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现代火山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将其划分为四种构造类型,即环太平洋火山、陆缘火山、碰撞带火山和大陆板内火山。分析了我国现代火山时在时间上的活动特点,喷发频率,火山喷发类型及其现代活动表现。提出了我国现代火山活动监测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我国最具潜在喷发可能的活火山,至今尚未建立和提出火山监测预警平台的构建技术。本文分析讨论了国外多个灾害预警系统案例,借鉴国内外成熟思路,得出一套适应长白山天池火山地理和火山监测手段的火山监测预警平台构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火山监测预警平台可提供海量数据库存储与管理,实时数据传输和实时处理,危险性分级,灾情、灾评信息速报,预警级别发布,信息传播与共享功能。具有为政府应急决策、公众逃生避险、重大工程实施紧急处置提供及时火山预警服务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现代火山活动案例较少,主要通过搜集全球活动火山区的监测数据,了解全球火山活动状况及应对策略。通过对2014年全球火山活动动态的总结,逐渐对全球现今活动火山分布位置、活动规律和灾害预防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对冰岛巴达本加(Bardarbunga)火山的监测和追踪,总结了冰岛政府对火山灾害的监测手段和应对策略,希望弥补我国火山监测及应急等方面的经验空白;通过对最近发表的火山监测技术及火山信息提取方法的总结,了解了各种先进技术在预防和减轻火山灾害方面的应用。最后,结合国内火山监测现状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作者对火山监测的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实时的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提取出必要的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网络优势共享最新监测成果和先进监测技术,为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使得灾害信息的发布更智能、更及时、更直观和更人性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测我国火山地震活动特征和规律,借鉴国内外成果,进一步论证我国火山地震监测研究的方向和科学思路”仅就搜集到日本的有关地震的火山研究资料:包括日本火山概况,火山及火山地震;着重介绍了日本火山学研究及发展状况;陈列了火山地震学术研究机构设置、研究方向,研究课题以及知名学者,工作人员等,做一剪辑。值得提出的是,火山及火山地震做为一种自然灾害,已被列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英文名为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缩写成IDNDR)顾问委员会的研究计划。文中介绍了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1990——2000年)期间,可以执行的计划。介绍日本火山、地震研究综述,旨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期我国第一个火山地震监测站在火山研究监测与研究中,为地震预报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地震局"三定"方案中,已正式将火山监测研究列入地震局工作任务.并在五大连池设有火山地震监测站,是国家地震局于1988年建立的我国第一个火山监测研究基地.为探讨我国火山地震活动特征和规律、借鉴国外成果,进一步论证我国火山地震监测研究的方问和科学思路,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9年7月19日至22日,在黑  相似文献   

7.
2010年3月开始的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喷发,火山灰肆虐欧洲,迫使很多机场关闭,航班取消,对世界的空中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冰岛埃亚火山的喷发机制和灾害效应,回顾了近些年来我国在活动火山监测与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强调了迅速加大我国火山监测与研究工作力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生代火山活动特征及危险活动区的初步划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灾害同地震灾害一样,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大问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由于火山喷发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减轻火山灾害,世界不少国家于本世纪初就成立了火山监测研究机构,制定了火山灾害防御计划,开展了火山监测预报、火山活动规律和火山对策的研究,这已成为当今世界火山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略介绍了国外火山灾害及火山监测预报的现状,并介绍了全球现代火山的分布。对我国的活火山和近代火山的喷发年代也做了介绍。强调应开展对我国近代有过喷发活动的几个火山区进行其潜在喷发危险性评定和火山灾害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岩浆活动的不同阶段引起地表变化不同。地表形变受压力源大小、形状、深度及岩浆运移速率等影响;另外火山类型不同,地形不同,形变特征也不同。地表形变幅度范围很大,为1×10-7—1米量级。火山区形变监测可以了解火山活动状态,有助于进行喷发危险性的预测预报。形变监测从20世纪60年代的传统技术逐渐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GNSS和InSAR等大地测量新技术,火山区形变时空监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缩短了预测时间。我国火山形变监测开始较晚,现已在长白山天池、腾冲以及海南等主要火山区开展监测。传统的连续测量以地倾斜观测为主;新技术主要以流动GNSS监测为主,连续观测站少,InSAR技术研究时间密度不够;目前形变监测还不能实现很好的时空覆盖。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天池火山历史上记载有多次喷发.这些年来,我国对近代活动火山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要建立长白山火山地震观测遥测台网对火山活动性进行监测研究,是很多研究人员的期望,吉林省地震局早期就开始了对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研究与监测. 在1993年~1994年,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下达了由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与吉林省  相似文献   

12.
刘若新 《地震地质》2003,25(Z1):1-2
全国第 3次火山学术讨论会是新世纪在我国举行的第 1次有关火山作用的学术讨论会 ,有许多同行提交了学术论文和报告 ,涉及诸多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学术领域 ,这在中国火山监测研究 1 0年的历史中还是第 1次 ,特别是涂光炽、丁国瑜等多位院士的与会并向本次会议作学术报告 ,会使我们深受教益。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学术交流 ,同时也进行火山学会的换届选举。回顾 1 0年前的 1 993年 ,当我们在长春举行第 1次全国火山学术讨论会的时候 ,中国火山事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艰难阶段。 1 995年末在云南大理举行全国第 2次火山学术讨论会的时候 ,火山监测研究已获得云南和吉林省的立项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则早在 1 992年开始 ,就连续支持了火山研究项目 ,国家科委和中国地震局也支持了对长白山天池火山深部岩浆囊的探测计划。更为重要的是经过科学家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争取 ,95-1 1国家火山监测研究项目也于 1 996年开始启动了 ,这标志着中国火山事业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在有关科技人员的努力下 ,95-1 1项目已取得丰硕成果 ,从而为中国火山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 ,火山事业在“十五”仍继续获得了国家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中国、西班牙两国在Lanzarote火山与地球动力学实验场 12年的合作监测研究。1991年以来 ,中西双方共同在Lanzarote岛火山活动地区建立了Cueva和Timanfaya 2个监测站 ,进行地壳变动和地热流动态监测研究。对合作研制的 2 9台 (套 )监测仪器开展长期稳定实验 ,积累了大量观测资料和数据。初步分析表明 :仪器运行良好 ,记录长期稳定可靠 ;Cueva站的仪器记录主要反映区域或全球地球物理环境或动力学效应 (如海潮、固体潮等 ) ,应变潮汐和倾斜潮汐的O1波、M2 波具有较高精度 ,显示火山目前活动微弱 ;Timanfaya站的仪器记录主要反映局部的火山活动信息 ,显示火山仍在活动但呈下降趋势。为今后火山喷发演变过程的监测研究和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卫星遥感技术在火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卫星遥感已被有效地应用于火山活动监测、通过SAR(合成孔径雷达)和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成像)资料可以监测火山地表形变、使用热辐射数据以及将遥感与其它技术相结合能够研究火山区的热活动和火山喷发物。在我国的火山监测中,广泛地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和黑龙江省地震办公室主持召开的“全国火山、地震研讨会”于1989年7月19日至22日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举行。会议目的是探讨我国火山地震活动的特征和规律;借鉴国外经验,论证我国火山地震监测研究的方向和科学思路。会议代表来自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情报中心,局属有关研究所和省局(办)以及北京大学,黑龙江省地矿局等单位约50人。局综合计划司,科技监测司,震害防御司,国际合作司等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有十余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与会代表针对黑龙江省地震办公室和五大连池火山地震监测站任锦章等四同志为会议主要议事内容准备的专题报告以及其他代表的大会发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科技监测司蒋克训同志作大会总结。黑龙江省地办(?)振海同志宣读了由刘若新、谢礼立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联名倡议成立“火山专业委员会”的倡议书,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响应。会议期间还组织考察了曾于公元十八世纪廿年代(清康熙年间)喷发过的老黑山和火烧山。五大连池天然火山博物馆壮丽的火山地貌和典型的熔岩景观,给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与我国大陆火山地区相关的主要火山灾害类型,即火山空降物、火山碎屑流、火山泥石流、火山熔岩穹与熔岩流的成灾机制和灾害效应,并回顾了国际上火山灾害区划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具有概率含义的火山灾害区划图的编图思路。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火山是一座具有潜在喷发危险的大型近代活动火山,因此通过对该火山活动的监测,加强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岩浆系统的研究并了解天池火山的活动性质是很有意义的.除了开展长白山火山活动历史、火山地层学、火山岩岩石学、年代学以及火山地质等研究之外,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该火山区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探测活动.为深入了解长白山火山区岩浆的分布与活动特征,本文对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得到了关于长白山火山活动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通过火山区地震活动性监测得到了火山区的岩浆活动状态;2)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对火山区地下是否存在可能再次活动的岩浆囊及其分布形态进行监测,为火山喷发的危险性预测和灾害评价提供依据;3)利用人工源深地震测深对长白山天池及其邻域的结晶基底及地壳精细结构进行讨论;4)利用天然地震对火山区地壳、上地幔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与火山区有关的深层动力学因素;5)对国外火山区重力监测实例的调研表明,重力监测对了解岩浆活动状态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应用,获得了长白山火山地区地壳至地幔转换带的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18.
许建东 《地震地质》2006,28(3):509-509
由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主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吉林省地震局和长白山科学研究院承办的长白山火山研讨会于2006年8月28日至31日在吉林省二道白河市新落成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白山天池火山观测试验站举行。来自中国科技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土资源部等20余个单位的共7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一次全国范围内活动火山监测与研究的盛会,丁国瑜、邓起东和刘嘉麒3位院士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重要发言。会议期间代表们考察了中国规模最大和最具潜在喷发危险性的天池火山口,天池巧夺天工的火山地貌给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长白山地处中国东北的东部和朝鲜北部,主峰海拔2691米,为东北最高峰。位于主峰之颠的天池及其附近的十几个火山群,构成了规模庞大的火山系统,是目前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潜在喷发危险性的火山之一。据地震部门监测,2002年下半年以来长白山火山出现了震群活动,火山活动呈现出趋于活跃的态势。为了交流火山监测与研究的经验,探讨中国大陆火山活动的趋势、火山未来喷发的危险性、火山活动在现今构造活动中的意义,减轻火山重新活动可能带来的灾害,本次会议以“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9.
国外火山减灾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光宇  皇甫岗 《地震研究》1998,21(4):397-405
概述了国外近期火山灾害减轻进展,内容包括:火山灾害分类,识别高危险性火山,灾害识别、评价和分带,火山监测和喷发预测。减轻火山灾害的工程措施以有火山应急管理等方面。并对几次重大火山喷发灾难实例作了介绍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火山监测研究规划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长白山火山监测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吉林省的实际,笔者提出了加强长白山火山监测规划的初步构想,这对于建立长白山火山观测站及开展火山监测研究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