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暴雨型滑坡灾害因素分析及预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暴雨型滑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的需要, 以江西为研究区域, 从暴雨型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理论入手, 通过8个滑坡灾害易发点的监测试验, 系统地研究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土体应力及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探讨了植被覆盖与滑坡的关系。结果表明:滑坡稳定系数与降水量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当降水量增大时, 滑坡稳定系数减小, 且略滞后于降水量的峰值; 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 地下水位升高, 滑坡稳定系数直线下降。经计算得到8个试验点促使滑坡复活的临界指标是24 h降水量为60~203 mm, 值域的变化与滑坡体的土壤结构、力学性质、植被覆盖程度和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降水与滑坡稳定性临界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暴雨型滑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的需要,以江西为研究区域,建立了8个滑坡灾害监测点.通过监测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土体应力及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和滑坡稳定性的模拟,初步确定了江西省8个代表点促使滑坡复活的临界降水量指标,初步划分出江西省滑坡灾害预警降水量临界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黄土地区地震崩滑的分布与宏观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黄土高原划分了9个震害区,分析研究了中国西北黄土地区地震崩滑的分布与宏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认为,位于六盘山西侧、会宁以东的第4区地震崩滑最发育;可以产生黄土地震崩滑的最大震中距或区域最大面积都与震级有关;影响黄土地区地震崩滑敏感性的宏观因素包括活动地质构造、地震断层、地层、地形、水文条件、地震强度等。坡度>2°的黄土斜坡就有可能发生地震滑坡,高烈度可以削弱或消除微地形对地震滑坡的影响。与现代地形具有相似性的埋藏地形、高达黏土层或砂层的地下水位、新黄土地层等,可加重地震滑坡的发育;而一定位置的下更新统砾岩层、老黄土等则可起到抗滑作用。中国西北黄土地区产生地震崩落、滑移的最低震级分别为4、5级,或地震烈度5度。在第4震害区,烈度6~7度就可能产生明显的地震崩滑;10度以上可形成较大面积的崩滑群;7(1/2)、8级以上的地震可分别产生滑陷、流滑。多因素组合对滑坡的影响可能不同于单因素,但比单因素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暴雨型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思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暴雨型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方法研究,在国内外仍是个难题和热点。本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以江西为研究区域,从暴雨型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理论入手。通过8个滑坡灾害易发点的监测试验,系统地研究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土体应力及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探讨植被覆盖与滑坡的关系;根据历史资料,进行滑坡风险区划和暴雨型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应用统计学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滑坡体发生滑动的临界雨量指标;开发基于Web—GIS的暴雨型滑坡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并进行业务试验。  相似文献   

5.
利用辽东湾近地层三轴风速仪资料分别计算不同稳定度的大气扩散参数及湍流强度。并将不同情况下的大气扩散参数及湍流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地形相对平坦的辽东湾 ,在不同的稳定度下 ,σy 和σz值均略大于同级布里格斯公式的计算值。在不稳定条件 (C、B类 )下 ,湍强值最大。  相似文献   

6.
杨洪斌  马雁军 《高原气象》2004,23(1):123-126
利用辽东湾地区近地层三轴风速仪资料,分别计算了不同稳定度下的大气扩散参数及湍流强度。并对不同情况下的大气扩散参数及湍流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地形相对平坦的辽东湾地区,在不同的稳定度下,σy和σx值均略大于同级Briggs公式的计算值,但小于地形相对复杂的本溪地区。在不稳定条件(C、B类)下,湍强值最大。  相似文献   

7.
水工混凝土在干旱环境下的干缩变形、抗裂性能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较大,本文采用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的交互作用来模拟高温干旱环境,采用典型工程渡槽和面板混凝土配合比配制试验用混凝土,在不同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了渡槽混凝土、面板混凝土的干缩、力学强度、抗裂特性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对已建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在长历时干旱环境下的干缩变形性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WRF模式中引入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GWDO),利用WRFV3.2中尺度模式对2007年7月3日00时至10日00时(世界时)发生在我国江淮梅雨季向华北雨季转换时段江淮与华北地区过渡区域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不同重力波拖曳力作用下的敏感性试验,设计了5组数值试验:不考虑重力波拖曳的控制试验(Ctrl)及考虑重力波拖曳(GWDO)但在不同拖曳力作用下的4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GWDO方案的引入,有效地改善了模式对环流场、水汽输送带、垂直速度场的模拟,缓解了对风速预报偏强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模式模拟的西风偏差,对降水落区和强度也有较好的改善。随着模拟时次的推移,引入的拖曳力越强,对降水模拟的改善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车载土壤采样设备的采样刀头力学建模,分析采样头在非导轨螺旋式工作状态下刀头所受土壤阻力以及内部应力,寻找出一种拓扑形状力学优化方法,仿真并计算出最优化的采样刀头形状与几何参数.优化后的采样头具有良好的减粘降阻和脱土功能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古洞口水库流域的暴雨洪水过程,利用新安江水文模型开展了水文模拟试验,结合确定性系数、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峰现时差等指标对模拟结果进行评定,并以该流域为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分别基于确定性系数、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峰现时差为评价指标,对模型参数敏感性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关键敏感性参数,为优化模型结构及评估模型应用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白佳  丁世民 《气象》1984,10(6):32-34
雷达常数(C)是由天气雷达本身的参数所决定的。雷达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有关参数的变化能够使雷达常数产生波动,造成反射因子(Z)值的变化。当发现天气雷达参数有变化后,台站就必须按照公式重新计算、点绘“距离-Z值图”和“回波强度分档图”。这无疑是很麻烦的。本文介绍一种在天气雷达参数发生变化后,对反射因子(Z)值进行订正的简便方法,供天气雷达台站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京津冀高温模拟,综合运用卫星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参数敏感性试验等技术方法,确定了耦合了多层城市冠层模型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BEP/BEM)的地表反照率、比辐射率和人为热等参数的本地化配置。数值对比试验表明,参照试验中优化地表反照率、比辐射率和人为热(通过本地优化BEM输入参数来实现)等参数后,模式对京津冀高温模拟的效果均有显著提高,65%及以上的城市站点,参照试验比敏感性试验模拟误差降低0.5℃以上。经参数优化的WRF/BEP/BEM,较好地模拟了201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5次极端高温过程,模拟结果与观测的标准差分别为1.4°C、0.8°C、0.9°C、1.0°C和0.7°C,分别较ERA5与观测的标准差减小26.3%、61.9%、40.0%、41.2%和36.3%。参数本地优化的WRF/BEP/BEM,可进一步应用于京津冀极端高温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城市化对极端高温作用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FY-2C卫星数据反演云辐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青  赵凤生  高文华 《大气科学》2010,34(4):827-842
本文利用FY-2C静止卫星提供的可见光、中红外和热红外观测数据, 开展了水云光学厚度、粒子有效半径和云顶温度的云参数遥感探测理论和反演方法研究。基于FY-2C可见光、中红外(3.75 μm)与热红外(11 μm)通道辐射率对云光学厚度、 云滴有效半径、云顶温度辐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提出三通道同时反演云的光学厚度、云滴有效半径及云顶温度的迭代方案; 通过个例分析进行了云参数反演试验, 并将结果与MODIS的云反演产品进行了对比, 最后对反演误差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 个例反演得到的云参数与各通道探测数据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迭代计算标准偏差在允许的计算精度范围内(<0.89%), 反演结果具有合理性; (2) 通过与MODIS云反演产品的对比可以看到, 两者云光学厚度、云滴有效半径的均值和直方图分布都非常一致, 而MODIS的云顶温度比FY-2C反演值要高, 考虑到FY-2C的 11 μm通道测量的辐射值与MODIS相比偏小, 因此认为我们的反演方法与MODIS方法的精度是相当的。  相似文献   

14.
麻素红 《气象学报》2019,77(4):662-673
2016年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GRAPES_TYM)对第18号热带气旋(记为TC 1618)的路径预报出现了较大的误差:其平均路径误差显著大于全年的平均误差。分析了涡旋初始化方案(包括涡旋重定位以及涡旋强度调整)对其路径预报的影响。结果显示,涡旋强度调整是造成TC1618预报路径平均误差偏大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强度调整半径(r0=12°,9°,6°,3°)对TC1618路径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强度调整半径越大,其平均路径预报误差越大。500 hPa副热带高压以及平均海平面涡旋尺度分析发现:较大的强度调整半径(r0=12°,9°)其初始时刻的涡旋尺度较大,涡旋北侧邻近区域副热带高压等值线相对偏北,副热带高压相对偏弱。尺度大的涡旋其北移速度较大,并且在积分过程中其环流邻近区域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减弱,导致涡旋环流会更早与其西北侧东移的西风槽结合,移速偏快。   相似文献   

15.
地表参数对T106模式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LSCP的土壤湿度、植被和NOAA的实时雪盖、海温资料, 通过改变T106模式的地表参数及改进地表通量计算方法, 探讨了地表参数对T106谱模式预报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 地表参数及地面过程对T106模式的预报结果有较大影响, 试验方案改进了模式的预报效果, 尤其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预报, 如对副高特征值588 dagpm线北界和西伸脊点、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以及副高整体进退预报都比业务模式更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连续气流纵向热梯度云凝结核仪对太原的云凝结核(CCN)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CCN数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CCN数浓度一天中出现了两次峰值。降水、降雪对地面CCN具有明显的冲刷作用。本文根据关系式N=CS#拟合得到的地面CCN活化谱参数C值明显较大,k值较高,属于典型的大陆型核谱。  相似文献   

17.
混合层深度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蒋小平  元慧慧  王骥鹏 《气象》2010,36(4):27-29
利用建立的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一组敏感性试验,以考察初始混合层深度对热带气旋(TC)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混合层深度对TC最大强度和增强时间影响都较大。一般来说,初始混合层越深,模拟的TC最大强度越大,TC增强时间越长。另外,TC与混合层深度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当混合层较浅时,TC强度对其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黑河流域土壤参数修正及其对大气要素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Cosby等1984年总结的土壤特征参数计算方法和基于黑河流域53个土壤剖面数据,得到对应于美国农业土壤分类标准的黑河流域6类土壤的平均粘、砂含量,计算了黑河流域各类土壤的特征参数,分别采用Cosby等计算的土壤参数以及黑河土壤剖面数据计算的土壤参数,运用耦合了NOAH陆面过程模型的大气中尺度模式(Mesoscale Model version 5,MM5)模拟土壤参数变化对黑河流域中上游大气要素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b参数和饱和导水率改变对局地能量变化影响很大,饱和土壤水势以及孔隙度对局地水分传输变化影响较大。特征参数变化引起的温度场变化位于砂质土壤和粉壤土覆盖范围,而湿度相关要素场变化则主要位于中游绿洲粉壤土、粉土覆盖区。通过与观测值的比较发现,除阿拉善右旗外,使用Heihe数组土壤参数后模拟的气温、湿度及风场都有一定改进。  相似文献   

19.
基于WRF模式,研究了不同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路径移动、强度变化和降水过程模拟的敏感性。结果显示,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莫拉克"的路径和强度模拟起主导作用,采用Kain-Fritsch积云对流方案模拟的72 h平均路径误差较小;降水量的模拟主要取决于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而降水分布的好坏更依赖于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而采用Thompson微物理和Grell-Devenyi积云对流方案的试验导致累积降水极值的偏干误差较大。积云对流方案对环境场和潜热释放模拟存在差异,导致路径和强度、温度廓线和垂直运动的模拟结果不同,而微物理方案对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的垂直分布结构模拟存在差异,从而导致降水模拟的差别。此外,由不同试验构造的集合平均能减少单个成员模拟路径和降水的不确定性,特别在强降水方面能减小空报数和漏报数,提高TS评分,改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2.2,选取其中NOAH陆面模式进行陆面参数随机扰动试验,模拟研究了南京地区2007年7月8—9日的暴雨对扰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对陆面参数随机扰动较为敏感,其中对土壤最大容积含水量的扰动最为敏感,对地表反照率的扰动敏感性次之,对地表粗糙度、最小叶孔阻抗扰动的敏感性较前两者要小;(2)降水变化的触发原因是陆面参数扰动引起的通量变化,其主要的机制是通过低层大气环流(如低空急流)和水汽辐合来影响暴雨的落区和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