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景显著性的行人室内外一体化导航数据模型,以支持基于实景的行人导航路径规划和引导研究和应用.该模型能够综合室外步行环境、公共交通网络和室内建筑等3种行人导航环境,组织实景显著性对象、全景图和步行路网等拓扑关系.以3种典型环境区域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北京世纪华侨城室内剧场工程中综合运用的导线控制法、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CAD放样、矢高法和反矢高法等多种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G PS技术在电力控制网的应用,如何解决投影变形后的控制网与国家控制网的差异并能满足施工测量变形的要求,本文运用分步控制法结合实际工程来对消除G PS控制网投影变形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地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回归分析,本文以新城花园酒店为例,用幂级数和最大值函数两种回归函数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显著性检验值和均方差的大小来推测建筑沉降的规律,并根据分析预测结果来评价两种回归函数的性能,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采用最大值函数和幂级数对LS5的观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都能够达到建筑物沉降变形的精度要求,但最大值函数的性能优于幂级数。  相似文献   

5.
基于重庆已公布的历史建筑相关数据和空间分布情况,利用GIS技术,以历史建筑空间格局、风貌特征、建筑类型等为切入点,分析了重庆历史建筑的现状特征,为研究重庆地域文化特征和社会发展变迁情况提供了分析支撑,也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辅助。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历史建筑现状格局和特征为范围覆盖全面、分布离散,整体呈西多东少、主城向周边发散的态势;建筑风貌以传统巴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风貌为主;建筑类型丰富多样,居住建筑和公共服务建筑为主要类型,但不乏大量具有重庆特色的桥梁、渡槽、粮站、碉楼等特殊类型建筑,充分体现了重庆历史建筑丰厚的个性与内涵。  相似文献   

6.
朱赞  甘淑 《测绘工程》2018,(7):71-75,80
以钢结构为主体的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气温、风力、日照以及自身重力等方面的影响而造成建筑的整体结构变形或建筑中心轴线倾斜变形。文中以某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变形监测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分别构建倾斜变形量与时间以及变形速率与高度的相关回归分析模型,对建筑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并通过分析对建筑的倾斜方位、角度进行计算,确定建筑物主轴线的倾斜度。对单日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温度变化对钢结构建筑倾斜变形规律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确定钢结构建筑重要构件安装时间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7.
点云配准是集成车载和航空LiDAR数据进行三维建筑模型构建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建筑轮廓为配准基元,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车载和航空LiDAR数据配准流程,包括点云数据中建筑轮廓的提取、基于建筑轮廓的点云配准两个步骤。文中首先提出了一种极大值累积量的方法,以实现车载LiDAR点云中建筑轮廓的提取;在利用建筑轮廓进行初始配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配准关系修正的方法以精确配准点云。实验证明,极大值累积量方法能够有效地从车载LiDAR点云中提取建筑轮廓,本文的配准方法能够实现车载和航空LiDAR数据的高精度配准。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实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理念的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法。首先通过三维激光仪采集点云数据,生构建绘图纸;再构建文化遗产建筑信息模型(BIM),并集成历史建筑的综合信息;最后结合VR技术实现效果展示,通过复原和再现将建筑文化遗产转换成可共享再生的数字形态,以全新的视角加以解读和利用。通过实际案例,系统全面地构建了以BIM为核心的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法和实践路径,搭建了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信息桥梁。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博物馆建筑信息管理应用为例,从建筑信息管理和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基于三维GIS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提出系统总体框架,详细阐述了三维建筑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结构、功能设计方法,并总结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扰动质点赋值模式结构优化及序贯解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谟涛 《测绘学报》1994,23(2):81-89
扰动质点模型作为地球外部策略场的一种数值逼近方法,已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本文从优化模式结构出发,提出一种新的扰动质点模式构制方法,即所谓窗口移动控制法,在此基础上,推出扰动质点序贯解式,从而为解决大规模策略场逼近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许浩  程亮  伍阳 《测绘科学》2021,46(7):51-59
针对城市建筑表面太阳能利用的迫切需要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屋顶及立面太阳辐照度一体化计算方案.该方法以机载LiDAR点云为数据基础,以"建筑遮挡分析—天空视域分析—太阳辐照度模型构建"为技术框架,高效率和准确地计算了建筑屋顶及立面辐照度.同时,将散射辐射分为环 日散射、天穹散射和建筑散射,提高了建筑散射辐射计算准确度.选取南京奥体新城约30 km2区域(共计5 216栋建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屋顶直接辐照度时间变化规律明显,受太阳高度角、屋顶坡度和坡向影响较大,而建筑立面太阳辐照度则主要受建筑朝向影响.利用本文方法计算建筑表面太阳辐照度,可为光伏发电模拟、建筑形态设计、城市能源规划等提供基础信息产品.  相似文献   

12.
历史建筑数字化复原有助于建筑历史和文脉的研究,为建筑保护和修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以上海徐汇区的1座历史保护建筑为对象,研究点云逆向建模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使用Leica RTC 360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清数码相机获取建筑高精度的点云数据和纹理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部件化建模,构建精细的现状三维数字模型,并结合有关资料,对模型进行修改,复原80年前建筑的原始风貌。  相似文献   

13.
高精度建筑内部三维模型在地理信息应用领域需求旺盛,但建模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仍然不高,以建筑平面图为基础的建模方式仍然是当前的主流。其中,首要解决的是建筑平面图上各类建筑构件的识别和提取问题。从建筑平面图的栅格图像出发,设计了一种基于Faster R-CNN目标检测模型的建筑功能构件自动识别方法,通过该方法识别并剔除床、桌子等无效的建筑功能构件,获得以墙体为主的室内结构图,为三维模型的快速生成提供无噪声的基础数据。经过实验验证,模型在功能构件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能够满足多种场景下的建筑构件自动识别需求,提高建筑平面图分析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3维建筑综合对于3维城市多尺度表达具有重要意义。以综合为出发点,探讨了3维建筑模型重构的意义,以CityGML规范所表达的建筑模型为基础,针对当前模型中存在的影响综合的主要因素,总结出3维建筑模型重构的一般规则,提出了一种面向综合的3维建筑模型重构方法。该方法采用渐进式的思想来提高处理效率,通过对处理过程的控制保证模型重构结果的合理性。实验证明该方法消除了建筑模型中的大部分不合理结构,处理结果能够满足综合实施的要求,同时为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以江西省赣州市水东坡地建筑选址为例,综合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交通组织及市政配套、景观廊道等因素,确立了坡地建筑选址的因子体系与权重,借助ArcGIS软件建立了坡地建筑选址综合评价模型,探讨了基于GIS技术的坡地建筑选址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大连市区建筑数据、SPOT 5和Landsat 8遥感数据为基础,运用局部气候带分类、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大连市局部气候带分区类型和特征,进而分析不同局部气候带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大连市建筑类型高度主要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和中高层建筑,建筑密度为中密度和较高密度,甘井子区分布大量森林绿地,中山区具有丰富的公园绿地;②地表温度整体偏高,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其中半数以上地区地表温度达到28℃~31℃,并且有超过1%的地区地表温度大于38℃,该区域出现极端高温;③同一建筑高度上,密度越大的建筑区域,地表温度越高;同一建筑密度,多层建筑高度覆盖区地表温度较高。森林绿地地表温度最低,公园绿地和社区绿地地表温度几乎一致,附属绿地地表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从三维建筑的数据组织入手,提出了一种适于综合的数据结构,从平行结构建筑的正交化处理、平面结构的引入和特征信息的获取三个方面分析了建筑的结构化方法;根据可视化需求,将建筑LOD分为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以最短距离为指标实现了平行结构建筑的面平移化简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通用性,对于平行结构建筑几何特征的化简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历史建筑是珍贵的历史遗产,针对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以佛山市禅城区历史建筑信息化管理为例,从历史建筑基础数据"一张图"、辅助规划决策"一张图"两个维度,阐述了基于"一张图"的历史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应用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和应用体系提供了历史建筑信息化管理新模式,为历史建筑活化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历史建筑从封闭管理向多部门共享应用及社会公众参与的开放式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地图》2019,(4):112-125
宜春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堂邑侯陈婴(一说灌婴)筑城以来,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人其事均典出宜春。宜春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宜春市境域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商周时期,今樟树市吴城一带,已形成了繁荣的城邑或方国。  相似文献   

20.
陈亨霖  汪小钦  励惠国  凌飞龙 《测绘科学》2008,33(6):154-155,96
以福州市城区ENVISAT ASAR影像为例,研究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准确快速提取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影像主要地物类型的极化特征分析,构建基于双极化雷达后向散射差值指数以突显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并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分类。该方法与基于单极化得到的分类结果相比,提高了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提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的有效方法,这为极化雷达影像数据在城市建筑用地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