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n)的背景值误差会使得求解的灰色参数精度降低。总体最小二乘是一种可以同时顾及到观测误差与模型系数矩阵误差的数学方法。基于此,引入TLS对传统MGM(1,n)模型的灰色参数进行修正。通过对某大坝变形数据试算,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变形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多点灰色预测模型MGM(1,n)白化背景值构造方法不合理性导致模型往往不符合变形体实际情况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加权MGM(1,n)模型。引入白化背景值最佳生成权值矩阵替换传统模型背景值构造公式中的紧邻均值生成权阵,较好地顾及变形区域内多监测点变形趋势的突变性与不规则性,弥补了线性系统MGM(1,n)模型在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变形预测分析应用中的不足;建立多目标优化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实现背景值最优构造权阵的迭代搜索。基于仿真和工程实例数据的建模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较传统MGM(1,n)模型预测精度提高,抗噪声干扰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3.
鉴于MGM(1,n)在预测过程中,不同变量的拟合及预测残差差距较大,本文将自适应回归模型引入到不同变量的残差估计中,对整体的残差起到平滑的作用,从而抑制了残差的上扬趋势,经过实例分析,残差自适应回归MGM(1,n)的预测精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观测误差影响最小二乘解算MGM(1,n)模型的灰色参数精度,基于此,现采用总体最小二乘(Total Least Square,TLS)对MGM(1)模型的灰色参数解算进行优化。通过对某高层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数据进行试算,结果表明,TLS优化后的MGM(1)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MGM(1,m)模型的基本建模原理,发现了模型背景值的构造形式对模型精度存在影响,从传统MGM(1,m)模型背景值构造形式的角度对其进行改造,重新构建灰色MGM(1,m)模型背景值。通过实例分析,改进后的灰色MGM(1,m)模型相较传统的MGM(1,m)模型,在精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罗诚  杨培兵 《四川测绘》2008,31(1):16-20
针对常规的灰色模型没有考虑时滞效应的问题,本文在新近发展的MGM(1,m)模型中引入时滞项,建立了带时滞的MGM(1,m)模型.研究了这种模型的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和预报的等有关问题.结合具体的边坡监测实例,证明了上述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变形分析和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Lagrange插值法和三次样条曲线法为基础,利用灰色理论建立高速公路沉降预测的非等时距GM(1,m)模型。分析比较MGM(1,m)与GM(1,1)模型精度,基于非等时距的MGM(1,3)模型沉降预测结果与实测情况吻合较好,拟合与预测精度也比非等时距GM(1,1)的精度高,非等时距的序列转换采用Lagrange插值函数法和三次样条曲线法求得,对于此次工程数据采用三次样条曲线法较Lagrange插值函数法精度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传统MGM模型背景值选择以及模型误差问题,提出了半参数补偿及背景值优化的MGM预测模型。选取同一变形体上3个相关性较高的监测点实测数据,分别利用传统MGM模型、背景值优化MGM模型、半参数MGM模型以及半参数补偿及背景值优化MGM模型对其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预测值的均方误差为0.61,比传统MGM模型的1.12、背景值优化MGM模型的0.66和半参数MGM模型1.01,分别降低了0.51、0.05和0.40;且3个点残差标准差的均值分别比传统MGM模型、背景值优化MGM模型和半参数MGM模型小0.21、0.03和0.15。这说明本文模型的预测精度有所提高,且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一般都是等时距的。针对样本不能满足等时距的需要,通过一定方法将样本等时距化,用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n)与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相结合对等时距样本进行建模,建立非等时距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文中结合某大坝内部水平位移实测数据,用此模型进行建模。结果表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不仅比灰色模型的拟合精度高,而且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坝变形数据的非平稳非线性特点,传统预测模型受到了一定限制。鉴于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GP)对非平稳数据具有高自适应性,考虑到其自身在协方差函数选取以及超参数优化方面存在不足,为提高高斯过程模型的预测精度,文中通过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其超参数并选择最优协方差函数。通过实例验证分析,比较多元回归分析、GP、PSO-GP三种模型在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预测精度,表明大坝非线性预测模型粒子群优化高斯过程算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是一种有效的大坝变形分析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武器装备实验与训练活动中无人机等运动目标位置测量数据少、概率分布未知的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MGM(1,N)模型的轨迹预测方法,建立了针对运动目标3个位置坐标的MGM(1,3)模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GM(1,N)模型的运动目标轨迹预测方法合理可行,可以预测该周期内任一时刻的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12.
岩土工程沉降监测数据的缺失问题会影响变形趋势预测、预报的精度,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需要采取数学建模方法对缺失的数据进行插补修复。本文以海南省万宁市某建筑沉降监测项目为例,介绍了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n)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的过程。实践表明,该模型能够以较高的精度有效地对缺失数据进行修复,在工程项目实践中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变形的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大坝变形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首次运用灰色理论和方法通过模型的建立、模型精度检验过程得出用于预测大坝变形的GM(1,1)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坝顶视准线部分监测点的变形量进行了预测,预测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证明此模型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是可行的,同时为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坝变形系统的非线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等特点,提出一种优化多核相关向量机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核函数的加权组合以及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的优化,建立遗传算法优化多核相关向量机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数据归一化能归纳统一样本的统计分布性,加快梯度下降求解最优解速度和提高预测精度;优化的加权核函数能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各项精度指标值均优于BP神经网络方法、多项式核相关向量机方法预测精度,证实优化的多核相关向量机模型是一种精度较高的大坝变形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嘉 《北京测绘》2019,33(1):101-105
由于受到温度、雨水冲刷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大坝变形时间序列数据会呈现出非线性和非平稳的曲线特性。为此,提出一种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首先,使用EMD对大坝变形时间序列数据分解成若干个不同尺度的本征模式分量(IMF);然后,利用LSSVM模型对各个IMF进行预测;最后,对预测的结果相加得到大坝变形预测值。以吉林市丰满大坝为算例,构建EMD-LSSVM预测模型,并与LSSVM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MD-LSSVM模型预测效果更好,精度更高,具有更好的实用型。  相似文献   

16.
刘琼  李能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3):201-203,207,210
大坝时间序列变形的高精度预测对于大坝运行维护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大坝113期变形时间序列数据为实验,提出了一种深度学习中的循环神经网络(LSTM)方法来进行大坝变形预测,将实验的结果与机器学习中NAR神经网络和ARI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LSTM、NAR和ARIMA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392 5、0.573 7、1.298 7;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0498、0.1046、0.1878;R^2系数分别为0.932 3、0.822 1、0.247 7。从上述结果对比可知,LSTM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精度更高且稳定性更好,可作为后续大坝变形预测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王利  张勤  李亚红 《测绘科学》2007,32(2):135-137
在大坝变形监测中,当用GM(1,1)模型对稳定变化的变形数据序列进行预测时,效果较好。但是,影响坝体变形的因素多种多样,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观测数据中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随机扰动,这些扰动使大坝的变形曲线发生异常波动。此时仅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其精度和可靠性就会下降。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中值滤波的GM预测模型,即先用中值滤波算法对发生波动的原始变形监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而后再建立GM模型进行灰色预测。实例证明,基于中值滤波的GM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坝变形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坝安全预测采用传统的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存在的不足,应用遗传算法(GA)与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相结合,构成GA-BP混合遗传算法,建立大坝边坡变形预测的遗传优化神经网络模型(GA-BP模型)。该模型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网络推理和预测功能及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特征,克服BP算法易限人局部最小问题。通过该模型对某大坝的实际观测数据进行预测,表明GA-BP模型的预测具有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的优点,在大坝的预测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中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强和传统大坝预测模型精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利用改进蝙蝠算法选取最优的参数作为极限学习机的连接权值和阈值,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蝙蝠算法(IBA)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IBA-ELM)。将IBA-ELM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通过对某地水库大坝监测数据预测分析,验证IBA-ELM模型、BA-ELM和GA-ELM模型预测结果并进行精度评价,3种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178 3、0.459 8、0.335 6 mm,IBA-ELM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另外2种模型,表明IBA-ELM模型能有效提高大坝变形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诚  王维钰 《北京测绘》2020,(3):386-390
为了使大坝变形的预测精度更高,针对大坝形变量的时间序列中存在着非平稳和非线性等曲线特性,使用一种经验模态分解(EMD)和非线性自回归动态神经网络(NAR)相结合的EMD-NAR模型对大坝形变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以某大坝实测的时间序列数据为算例,分别使用BP模型、NAR模型和EMD-NAR模型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BP、NAR、EMD-NAR模型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449,0.6993,0.4678;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1492,0.1065和0.0688,从三种模型预测结果对比可知,组合的EMD-NAR模型预测精度最高且稳定性最好,为时间序列的大坝形变预测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