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由于受震源性质、传播介质特性以及近地表场地条件的影响,存在较强的区域性差异。收集1937—2015年发生在江苏及邻区的59个地震数据,利用长轴可转向方法得到120条等震线长短轴半径,采用椭圆烈度衰减模型,用多元稳健回归方法将等震线数据进行拟合,统计得到本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与汪素云等的研究及实际地震等震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结果与实际资料拟合程度较好,且在地震震级M_S6.0及震中距小于300 km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由于受震源性质、传播介质特性以及近地表场地条件的影响,存在较强的区域性差异。收集1937—2015年发生在江苏及邻区的59个地震数据,利用长轴可转向方法得到120条等震线长短轴半径,采用椭圆烈度衰减模型,用多元稳健回归方法将等震线数据进行拟合,统计得到本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与汪素云等的研究及实际地震等震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结果与实际资料拟合程度较好,且在地震震级MS < 6.0及震中距小于300 km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浙江及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及其周边的历史震例资料稀少,其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一直沿用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模型。本文采用椭圆模型,利用浙江及邻区历史地震的震害资料,建立了浙江及邻区天然地震烈度衰减公式。根据东南沿海地区水库地震多发的特点,收集整理了水库地震相关震例数据,建立了浙江及邻区水库地震烈度衰减公式。最后,将本文拟合结果与其他学者拟合出的衰减模型通过实际震例进行了对比,并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4.
任静  李志强  杨彦明  任克新 《地震》2021,41(3):59-76
收集1900年以来,中国西部地区488次地震的烈度等震线资料,采用长、短轴椭圆模型,应用Levenberg-Marquardt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了中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拟合方法的回归模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2个统计单元内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有显著不同,应作为不同的分区对待.同时,将本文结果与其他研究者得出的中国西部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近年来中国西部发生的6个真实地震的烈度圈数据为基准,对比了本文模型与其他区域模型的长、短轴及面积的计算结果,结果显示:本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结果的精准性要稍高于大区域的计算结果,但相对于小区域来说,本文结果比小区域的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误差偏大.由于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具有区域性特征,区域划分越细范围越小,结果精准性越高,但是计算大区域的烈度衰减关系,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灾区大范围的灾情分布,特别是对于震级较大的地震,计算得到大尺度上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可以迅速分析相邻省区受影响地区的烈度分布特征,无须利用另一个省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数据重新计算,故而本文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烈度衰减的区域特征,适合用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工程地震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安徽及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安徽及邻区15次地震的40条等震线资料,采用联合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到统计回归方程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将此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与其他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对比,并结合地震烈度分布资料对衰减关系进行检验.认为本次统计回归所得的烈度衰减关系对安徽地区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6.
山东及近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山东及近邻区34个地震的70条等震线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得到了山东及近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同时根据地形与地质构造特征将山东及近邻区分为土层覆盖区和基岩出露区,分别拟合出了各自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7.
使用胶东及邻区地震数据,对于发生在基岩出露区的18次地震的30条可靠等震线,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公式。与华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比较,发现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较慢。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建立,可以辅助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和震后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8.
杨伟松    王长理    许卫晓    杜轲  于德湖   《世界地震工程》2021,(1):207-218
收集了我国南北地震带地区1970年~2012年的85次地震事件的烈度等震线资料,建立了震中烈度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长轴和短轴椭圆模型拟合得到了该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同时还搜集整理了近年来基于我国各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得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将其中与南北地震带存在地域重合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南北地震带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对该地区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北及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震动的衰减关系在地震区划和工程场地的安全性评估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利用河北及周边区域历史地震的等震线资料,运用统计回归的分析方法,得到统计回归方程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与其他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软件及地震烈度分布资料进行对比,从而得到适用于河北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建立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误差向后传播算法拟合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方法。借助于这一方法可将地震烈度作为一有序分类变量而非数值型的连续变量处理,并可对长、短半轴两个距离项同时拟合衰减关系。 为了说明所建议方法的实用性,也介绍了实际拟合的中国东部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结果,并与常用的统计关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