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亚萍  张焱  王洪庆  陶祖钰 《气象》2000,26(2):54-57
介绍了为国家攀登项目“海峡两岸汲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中所要求的对性质、来源不同的资料进行集成而开发的气象资料集成管理系统的开发、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祥国 《气象学报》1999,57(5):524-524
1999年9月25日,由中国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四大气象科学试验即南海季风试验研究、青藏高原地一气系统物理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和中国灾害性天气影响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中尺度试验和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分循环试验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邵立勤副司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地学部林海主任等分别在会上致辞,对四大气象科学试验取得丰硕成果表示祝贺。四大试验首席科学家丁一汇、陈联寿、赵柏林及首席科学家助理徐宝祥分别对四大试…  相似文献   

3.
徐宝祥  周秀骥 《高原气象》1999,18(3):436-440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项目经数载酝酿,筹划,在各界气象同行和有关人干的积极推动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最后获批准并列为国家“九.五”攀登计划志项,并在1998年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概要介绍这一项目的科学目标,研究 近期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受科技部委托,2003年12月3日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主持对科技部攀登计划专项“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已按计划完成了预期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利用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期间的时间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1998年5月24日发生在广东省的一次暴雨过程。发现湿有效能量与此次暴雨降水的关系比较清楚。降水开始前,暴雨区的能量显著增加,强降水开始于能量显著减少时;强降水时,暴雨区的能量出现小幅反弹;当暴雨区能量再次显著减少后暴雨降水结束;这是一次能量锋暴雨,暴雨开始前有能量锋生现象发生,暴雨强降水时段与强能量锋同步,暴雨区位于高能舌北侧能量锋附近。  相似文献   

6.
广东"5.24"暴雨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期间的时间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1998年5月24日发生在广东省的一次暴雨过程。发现湿有效能量与此次暴雨降水的关系比较清楚。降水开始前,暴雨区的能量显著增加,强降水开始于能量显著减少时;强降水时,暴雨区的能量出现小幅反弹;当暴雨区能量再次显著减少后暴雨降水结束;这是一次能量锋暴雨,暴雨开始前有能量锋生现象发生,暴雨强降水时段与强能量锋同步,暴雨区位于高能舌北侧能量锋附近。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已于1997年8月批准立项为国家”九五”攀登计划专项,其研究目标是通过外场试验获取暴雨发生发展全过程的中尺度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动力学理论。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资料同化。以及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华南暴雨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以及中尺度预报理论和方法‘具体设置7个研究课题:(1)暴雨综合观测试验问)雷达、卫星等遥感资料的分析与应用问)暴雨综合观测试验资料库(4)资料集成和中尺度论断分析预报(5)非静力暴雨中尺度数值模式与变分同化(6)中尺度对流系统天气动力学研究门)台风系统中尺…  相似文献   

8.
近50年来, 中尺度气象学研究一直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首要课题。早在1963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就开始参与主持国内首次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尺度气象学试验。此后, 又先后主持了“京津冀灾害性天气监测和超短期预报基地” (1986—1990年)、“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 (1997—2003年)、“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研究” (1998—2003年) 以及“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2004—2009年) 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这些项目中,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有关单位密切合作, 独立自主地完成了数字天气雷达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车载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风廓线雷达系统、全自动扫描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自动气象站网、中尺度气象资料自动收集、处理、分析及显示集成系统等研制工作, 并且研制发展了中尺度非静力大气数值预报模式。利用现代中尺度大气探测网, 组织实施了多次中尺度暴雨等大气综合观测试验, 取得了丰富的中尺度观测资料, 为我国中尺度气象发展奠定重要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做出了重大贡献, 先后获得了16项国家科技奖励。  相似文献   

9.
中国气象学会计划今年举办4个重点学术会议。长期天气预报(一季度、北京)、干早问题(四季度)、全国台风(十一月、上海)和第三次天地生相互关系(十二月、北京)。计划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性一般学术会议有:“卫星气象学术交流会”(四月)、“中期数值预报学术报告会”(四月)、“第五次 WMO 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理科学会议”(五月)、“全国第三届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二季度)、“大气探测方法及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学术交流会”(三季度)和“暴雨与强对流学术讨论会”(三季度)。  相似文献   

10.
武汉区域气象科技开发基金课题《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业务预报应用与开发》研讨会于1990年12月21-22日在武汉召开.江西、安徽、湖南省气象台以及武汉暴雨研究所等课题组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了有关各省运用数值预报产品的经验,讨论了武汉暴雨所提供的  相似文献   

11.
北方暴雨科研协作会议,于1988年9月2日到4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气象局举行.陕西、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新疆省、市、自治区气象局,北大、北京气象学院等12个单位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进行了技术交流,介绍各省、市、自治区一年来暴雨的科研及成果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情况,总结了经验.总的来看,一年来暴雨的科研协作取得了可喜的进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IOP608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给出了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1998年6月7-10日加密观测期的日平均红外云图的云顶亮温TBB的分布,并通过对逐时红外云图的普查共发现了14个中-α尺度的对汉系统和若干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重点分析了6月7日和9日给台湾中部和珠江口带来的暴雨的多个中尺度对流系统连续发生过程及其发生的环境条件,利用可视化系统LiveView展示出了高,低空水平风场和垂直环流之间的联系及湿空气运动的三维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我国暴雨研究水平及暴雨监测与预测能力,促进科研与业务的互动,加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人员与地方各级气象业务、研究人员的沟通与交流,2008年9月26~28日,由我院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08年我国南方暴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级气象部门的研究与业务人员140人参会,陶诗言、  相似文献   

14.
《湖北气象》2007,26(1):96-96
《暴雨灾害》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期刊,以促进气象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气象科技进步、气象防灾减灾和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为己任。报道内容主要包括暴雨的数值预报、数值试验、诊断研究、预报方法及应用,暴雨洪涝灾害及其他气象灾害的成因、预测与减灾对策,新的探测技术在暴雨、灾害分析研究中的  相似文献   

15.
《湖北气象》2008,27(1):96-96
《暴雨灾害》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期刊,以促进气象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气象科技进步、气象防灾减灾和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为己任。报道内容主要包括暴雨的数值预报、数值试验、诊断研究、预报方法及应用、暴雨洪涝灾害及其他气象灾害的成因、预测与减灾对策、新的探测技术和资料在暴雨、灾害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国内外暴雨、灾害科学研究与发展综述。本刊为季刊,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气象科研人员、气象业务人员、气象科研管理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惠稿。  相似文献   

16.
全省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于1990年10月14-18日在西安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贯彻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精神,重点讨论了如何在开拓服务中调整结构及如何加强气象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省各地、市气象局和局直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的主要领导同志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由省气象局孙海鹰局长传达了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精神。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今年8月在青岛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现行领导管理体制、“八五”气象事业发展计划、及结构调整问题。会议认为现行的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符合气象工作的特点和我国国情,随着形势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  相似文献   

17.
《大气科学》2004,28(6):i006-i008
第 1期关于末次盛冰期青藏高原大范围冰盖存在可能性的再研究姜大膀 王会军 郎咸梅 ( 1 )…………季风及季风与西风带相互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左瑞亭 曾庆存 张 铭 ( 7)………………………卫星遥感藏北高原非均匀陆表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参数…………………………………………马耀明 刘东升 苏中波 李召良 MassimoMenenti 王介民 ( 2 3)………………………………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 (HUAMEX)期间暴雨过程及环流特征研究陈 红 赵思雄 ( 32 )……地球轨道偏心率变化对东亚季风气候模拟的影响郑益群 于 革 王苏民 ( 4…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2月13-16日,中苏应用气候和农业气象研讨会在北京气象中心召开.这次研讨会是中苏气象技术合作计划的一部分.参加会议的代表共20人,其中苏方代表4人,中方代表16人.苏方代表均来自列宁格勒地球物理观象总台,中方代表来自  相似文献   

19.
仲书 《气象》1991,17(2):2-2
由中国气象学会第21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暴雨和强对流科学讨论会”,于1990年12月11—14日在无锡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区气象局,大专院校,水利、军队及盐业等部门的100位代表。会议共收到245篇论文,内容涉及暴雨强对流的成因、物理机制、监测手段、分析方法、数值试验、预报技术及业务系统等许多方面。 会议除大会报告和讨论外,还按专题  相似文献   

20.
陈红  赵思雄 《大气科学》2004,28(1):32-47
对1998年5~6月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期间的6次暴雨过程及其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1)6次暴雨过程均与锋面活动有关,每次锋面过程都与锋生区对应.锋面的特征既不同于冬季的冷锋,又不同于夏季长江流域的梅雨锋.(2)对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作了计算,发现暴雨过程中华南地区为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大值区,降水产生的凝结加热作用很重要.(3)华南前汛期暴雨与南海季风有密切关系.1998年华南前汛期偏南气流多次增强,与暴雨过程有直接的联系.(4)对四次降水过程的水汽来源作了分析,发现对应不同个例,水汽的供应源地并不相同,孟加拉湾、南中国海和西太平洋都可能是重要的水汽供应源地.(5)对云顶黑体温度(TBB)的分析表明,华南上空的对流云团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6)将HUAMEX暴雨过程与第一次全球大气研究计划试验(FGGE)期间的华南暴雨过程及"94·6"近百年一遇的华南暴雨过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