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西部哈默斯利铁成矿省含有世界级高品位的赤铁矿体。主要铁矿床包括芒特维尔贝克、汤姆普莱斯山、帕拉伯杜等,它们均产于元古宙早期布罗克曼BIF型含铁建造中。高品住铁矿体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到元古宙区域隆起和拉张环境下形成的古老正断层系统的控制。该成矿省高品位铁矿层的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深层阶段,该阶段硅从含铁建造中淋滤出来,留下薄层状富含铁氧化物、碳酸盐岩、硅酸镁和磷灰石的残余物;第2阶段为深部大气水氧化阶段,该阶段含铁建造的磁铁矿-菱镁矿组合被氧化为赤铁矿-铁白云石,并以发育假象赤铁矿为特征;第3阶段为浅层风化作用。通过对成矿特征和成矿模式的总结,认为成矿时代、断层、褶皱等构造特征及流体和表生风化作用是富铁矿床形成的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铁矿石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铁矿石资源90%集中在西澳州哈默斯利铁成矿省和中西铁矿区。由于哈默斯利铁成矿省铁矿资源日渐枯竭,中西铁矿区已逐渐成为西澳的新兴铁矿区。基于对中西铁矿区地质特征及与世界上其它大型铁矿区(省)含铁建造成矿特征的对比,认为该矿区铁矿床的成矿类型为阿尔戈马型,太古宙的条带状含铁建造、正地形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表分布大面积的富铁红土及磁异常是该矿区铁矿的主要找矿标志。通过对该地区投资现状的分析,提出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拉布拉多铁矿的产出地质环境、铁矿类型及特征、矿床分布和勘查等情况进行研究,认为拉布拉多铁矿勘查和开采主要集中在"拉布拉多地槽"的拉布拉多城—Wabush和Schefferville两个区域。矿床赋存于下元古界Kaniapiskau群Sokoman组内,铁矿类型有高品位表生矿型、变质的粗粒的含铁建造型和弱变质的含铁建造或铁燧岩型,Julienne湖铁矿床为区域上Superior型含铁建造的典型代表,据其成矿条件和成矿特征建立区域上的同种类型铁矿床的勘查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铁矿石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铁矿石资源90%集中在西澳州哈默斯利铁成矿省和中西铁矿区。由于哈默斯利铁成矿省铁矿资源日渐枯竭,中西铁矿区已逐渐成为西澳的新兴铁矿区。基于对中西铁矿区地质特征及与世界上其它大型铁矿区(省)含铁建造成矿特征的对比,认为该矿区铁矿床的成矿类型为阿尔戈马型,太古宙的条带状含铁建造、正地形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表分布大面积的富铁红土及磁异常是该矿区铁矿的主要找矿标志。通过对该地区投资现状的分析,提出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式可布台铁矿床是西天山阿吾拉勒铁铜成矿带上发现较早、规模较大的赤铁矿矿床,是我国著名富铁矿床。该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赤铁矿,次为褐铁矿、镜铁矿及菱铁矿和磁铁矿。经矿床特征分析认为,成矿主要物质来源于上石炭统依什基里克组,构造活动为重要的控矿因素,结合成矿地质背景与控矿因素总结成矿模式,指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西部哈默斯利铁矿省赋存有世界级高纯度的赤铁矿体 ,这些矿体产在MountTomPrice、MountWhaleback和ParaburdooChannar下元古代条带状含铁建造中。新的证据表明 ,矿体受构造控制 ,沿元古代较大的隆起和扩张作用期间形成老的正断层系统分布。赤铁矿矿石全部赋存在BrockmanIron建造中 ,是脉石矿物多阶段逐步从围岩迁移出去使铁残留富集形成的。第一成矿阶段 ,在深部铁矿物氧化态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只去硅、变薄留下富铁氧化物、碳酸盐、镁硅酸盐和磷灰石残留物。温和的、高…  相似文献   

7.
李生全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83-1391
甘肃北祁连西段桦树沟铁铜矿床是西北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铁铜矿床,对其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的研究,将会对研究该成矿带铁铜矿床的成矿模式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大量的工作,认为桦树沟铁铜矿床为产于长城系上岩组的一套陆源碎屑岩夹碳酸沉积建造的同生海底喷流沉积矿床。铁矿体控矿构造主要是区域褶皱带,主要赋存于长城系上岩组的含铁细碎屑—粘土岩建造中,具体岩性为千枚岩。铜矿体的产出明显受后期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滑动带共同控制,主要矿石类型有含铁碧玉岩型和蚀变千枚岩型两种。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赤峰市阿根他拉铁矿是一个可以小规模开采的铁矿与钠长石矿。铁矿所赋存的岩体为原生钠长斑岩,其可能由深部的花岗闪长岩岩浆演化而来。铁矿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黑云母/绿泥石—石英—磁铁矿阶段,为本区主要的铁矿化阶段,形成网脉状—浸染状的磁铁矿矿石。该阶段成矿岩体为斑岩、网脉状矿化、伴生矿化组合与斑岩型矿床可类比及磁铁矿的(Ca+Al+Mn)—(Ti+V)图解位于斑岩型矿床中,表明该阶段具有类似于斑岩型矿床的特征。第二阶段为绿帘石—磁铁矿/赤铁矿阶段,形成可达工业品位的团块状磁铁矿/赤铁矿矿石。该阶段类似于矽卡岩型铁矿的团块状矿石,及磁铁矿的(Ca+Al+Mn)—(Ti+V)图解位于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中,表明该阶段具有类似于矽卡岩型铁矿床的特征。将如上与钠长斑岩有关,前期表现为类似斑岩型矿床特征,后期表现为类似矽卡岩型铁矿床特征的铁矿,称为钠长斑岩型铁矿。这类铁矿应注重与绿帘石伴生的团块状铁矿的寻找。对比研究表明,钠长斑岩型铁矿明显有别于长江中下游的玢岩铁矿。  相似文献   

9.
新余铁矿田含铁岩系地层物质系统沉积的地球化学环境是一个氧化相-弱氧化相-弱还原相-还原相的演变过程.矿田经历了澄江-加里东构造旋回的多期次、多方向、多型式褶皱构造改造.新余铁矿田矿层和舍铁岩系的各种成矿地质特征以及矿田东、中、西段构造特征是铁矿的沉积成岩作用以及构造演化历史的物质反映.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分析矿田成矿地质系统的内在规律,总结新余铁矿田矿层和舍铁岩系变化特征,矿层顶板、底板和含铁岩系标志层特征以及矿田东、中、西段构造特征.解释新余铁矿田单层矿"红绸舞式"褶皱的成因,为铁矿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西澳皮尔巴拉地区鲸背山铁矿床地质特征与形成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大利亚是全球铁矿石的生产大国,也是我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国。其铁矿主要产于西澳洲皮尔巴拉克拉通的哈默斯利省,与前寒武纪的条带状含铁建造(BIF)有关。对位于皮尔巴拉南部纽曼镇附近的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铁矿山——鲸背山(Mt Whaleback)铁矿的形成背景、矿体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总结。矿体产于哈默斯利群布洛克曼含铁建造中,矿体东部走向北东,西部走向近东西,总长度5 000余米。矿体在地表出露最宽处达600余米,一般200m;矿体向下延深最深达500m。主要矿石矿物为微板状赤铁矿和假象赤铁矿,还有少量针铁矿,基本不含磁铁矿。矿石基本没有磁性。围岩蚀变作用主要有:去硅化、高岭土化、赤铁矿化和碳酸盐化。元素地球化学、氧同位素和围岩蚀变等研究表明,鲸背山铁矿床属于热液改造型铁矿,其形成过程主要受原始矿源层BIF、正断层和热液流体等控制,使得BIF中的脉石矿物迁出,铁不断得到富集,从而形成高品位的铁矿床。由于西澳哈默斯利省面积大,含BIF的地层分布范围广,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因此该区隐伏铁矿找矿潜力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11.
江西新余铁矿田铁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书明 《地质与勘探》2011,47(2):187-196
本文总结了新余铁矿田矿层和含铁岩系变化特征、矿层顶板、底板和含铁岩系标志层特征以及矿田东、中、西段构造特征,分析了铁矿的沉积成岩作用以及构造演化历史,解释了新余铁矿田的各种成矿地质特征,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说明矿田成矿地质系统的内在规律,认为该矿床属于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其物质成分较稳定,体现出规律性的变形...  相似文献   

12.
河南商城县汤家坪钼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研究商城县汤家坪大型钼矿床的赋矿岩体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床成岩成矿模式。研究发现汤家坪钼矿主成矿期石英包裹体,以CO2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为主,少量二相气液包裹体,主成矿期的成矿温度在260~419℃之间;包裹体盐度具有典型的双配分模式特征,其中含盐度介于32.6%~48.54%(NaCl)之间的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基本代表含水的“岩浆”。成矿物质来源于元古宙大别片麻杂岩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富钼花岗岩浆。成矿流体为高温高盐度的初始岩浆水,中后期有大气降水加入。由此建立汤家坪钼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为:大别片麻杂岩重熔形成岩浆源—伸展体制下岩浆侵入冷凝阶段—钾化及初始岩浆热液成矿阶段—大气降水加入的中后期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3.
崔伟 《地质与勘探》2022,58(5):989-1000
铁矿是重要的大宗金属矿产资源,冀东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亟待深入开展冀东地区铁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本文在近年来冀东地区找矿实践的基础上,利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方法体系,系统归纳冀东铁矿床特征,共划分5个成矿区带,分析了本区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含铁建造、变质变形空间分带规律及控矿构造特征,并总结该地区矿床成矿规律。提出滦县滦南铁矿成矿区带成矿构造受背形和断裂构造共同控制的观点,指出冀东地区“就矿找矿”预测要素可简化为矿体控制程度和地球物理标志两大类。认为冀东铁矿地质工作程度高,进一步找矿的2个主要方向:一是已有大中型矿山深部和外围“就矿找矿”,预测其仍有较大资源潜力;二是迁安铁矿成矿区带第三层硅铁建造,属新发现的成矿空间,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蔡铁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舞阳—霍邱铁矿成矿带中部,是连接西部舞阳铁矿与东部霍邱铁矿的关键部位,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新太古界太华岩群变质岩系中。在研究新蔡地区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新蔡地区典型矿床练村铁矿床的矿石及围岩进行系统的主微量元素分析,探讨其成矿构造背景。在稀土配分模式上,铁矿石与原岩为杂砂岩及硅铁沉积物的石英岩类、以及原岩为长英质岩-黏土质杂砂岩的片麻岩类的相似度比较高,而与原岩为玄武岩类的角闪岩类相似度较低,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同沉积时期的沉积物,后经区域变质作用而进一步富集成矿。对矿体直接顶底板围岩斜长角闪岩原岩恢复及构造环境判别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原岩应为弧后盆地玄武岩,暗示本区含铁建造沉积时的构造环境亦为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前寒武纪是中国铁矿重要成矿期,该时期的铁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56%。前寒武纪铁矿床类型可分(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沉积型铁矿床、复合成矿作用型铁矿床和岩浆型铁矿床五类,再细分为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与细碧角斑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中浅变质铁矿床、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铁矿床等8个亚类。(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前寒武纪铁矿床的主要类型,其储量、矿产地和开采量均占全国首位,其中最主要的是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亚类,是前寒武纪的特征类型,是仅发育在前寒武纪时期的铁矿床。中国最古老的铁矿床形成于古太古代,新太古代是中国铁矿最重要的形成时期,此期间形成铁矿的储量约占全国铁矿总储量50%,矿床类型是与绿岩带有关的阿尔戈马型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陆块区和陆块边缘和内部的裂谷中,其成矿规模、成矿区域、成矿类型和成矿演化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16.
陈家垭铁矿床位于东秦岭Au-Ag-Mo-Cu-Pb-Zn-Sb-非金属成矿带.含铁围岩变细碧玢岩、变角斑质凝灰岩是成矿的基础,矿化强度与离火山活动中心的远近成正比,区域变质作用是促使矿物改造,使含铁火山岩中铁矿重新组合成浸染状磁铁矿—赤铁矿,使其富集.  相似文献   

17.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近年来发现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铁矿床,如老并铁矿床、乔普卡里莫铁矿床、叶里克铁矿床、吉尔铁克沟铁矿床等。由于这些矿床具有较为独特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特点而有别于世界上已知的铁矿床,因而将其命名为"帕米尔式"铁矿床。以老并铁矿床为例对"帕米尔式"铁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年代、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帕米尔式"铁矿床主要赋存于布伦阔勒岩群黑云石英片岩岩性段内,该岩性段磁铁矿化现象较为普遍,普遍发育磁铁矿、黄铁矿、石膏、硬石膏的矿物同生组合,为一种特殊的膏铁建造;LA-ICP-MS碎屑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含铁建造布伦阔勒岩群的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沉积型磁铁矿矿床,后期受到一定的区域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该类型矿床的发现,对于丰富世界铁矿床的类型和同类型铁矿床的找矿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乌石山沉积型铁矿产于泥盆系锡矿山组粗碎屑岩内,属于"宁乡式"沉积型铁矿,矿体呈条带状展布,顺层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鲕状赤铁矿、菱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及少量碳酸盐。依据区内成矿特征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表明铁的物源来自于武功古陆,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原始铁矿质矿源层富集阶段、铁矿层固结成岩阶段、铁矿层变形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19.
杜再飞  徐茂华  赵波  潘泽伟  唐忠 《云南地质》2013,(4):393-396,392
鹅头厂铁矿是滇中元古宙铁铜矿床的典型矿床,认为该铁矿是一个复成因矿床,矿床主体(Ⅰ1矿体)为沉积-热液改造型,次要矿体(Ⅰ2矿体)是热液脉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Cloncurry地区大部分被元古宙地层所覆盖,其中赋存有大量世界级的成矿热液系统。大型热液系统大都与含磁铁矿或赤铁矿等铁氧化物的铁矿化岩石密切相关。铁氧化物和铜金矿化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反映出成矿过程可能涉及到多种流体间的作用和水岩反应。对Cloncurry地区典型矿床和区域Na-Ca热液系统的研究表明,含铁氧化物的铁矿化岩石与铜金矿化之间的关系可分为4类:①贫磁铁矿或赤铁矿的"Kiruna-型"铁矿化岩石;②铜金矿化赋存于含铁氧化物的铁矿化岩石中;③与铁氧化物有关的铜金矿化;④少量或者不含铁氧化物的铜金矿化。该分类提供了一些与铁氧化物有关的铜金矿化成因联系、矿物学和矿化类型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