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谢群 《甘肃地质》2003,12(2):67-72
黑刺沟金矿位于秦祁昆地槽褶皱系南祁连地向斜构造带的西段。矿床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是构造,地层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物源,岩浆活动提供了部分流体及热动力,构造破碎带为成矿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2.
甘肃银硐梁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来,在西秦岭锑成矿带中发现了中型规模的甘肃银硐梁锑矿床。通过论述该锑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并讨论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结果表明: 该锑矿床主要赋存于三叠纪官亭群中部建造层第二岩性段、钙质硅化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的断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中; 锑矿化明显受地层和断裂破碎带控制,为成矿提供成矿物质、热液条件和赋存空间,较早形成的NW向断裂是导矿构造,较晚形成的NE向次级断裂是赋矿构造;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成矿热动力主要来源于构造运动,成矿作用以热液充填为主; 银硐梁锑矿床属于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3.
断裂和火山机构是虎形山金铅锌矿的主要控矿成矿因素。赛阳关火山活动晚期第二次侵入活动为该区金铅锌成矿提供了矿源及热液流体。矿床定位于东乡—广丰深断裂带次级NNE向、NE向及NW向张性、张扭性断裂和破碎蚀变带内(控矿构造),再次级近SN向断裂,为本区成矿构造(容矿构造)。该认识更全面把握构造对虎形山金铅锌矿成矿控制作用,可为下一步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甘肃李坝金 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坝金矿为近年发现的大型金矿。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泥盆系浅变质细碎屑岩中,为一受岩性、断裂、蚀变带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F1为主要导矿构造。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地地层,成矿热液来源于大气降水、变质水和岩浆水,中川岩体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5.
辽宁义县萤石矿床成矿与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义县地区的岩浆期后充填热液交代型萤石矿床的成矿质量与构造的型式和性质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证实,构造性质控制着形成萤石矿床的规模和质量。构造既是成矿热液运移通道,更重要的是提供有效的成矿贮矿空间。背斜构造成矿最好,成群出现近于平行的压扭性断裂构造破碎带次之,这两种性质的构造均能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萤石矿床。而张性(张扭性)构造破碎带中只能见到规模较小的萤石矿化。  相似文献   

6.
于秋波 《吉林地质》2010,29(1):58-61,77
简要介绍了大东南岔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及主要矿床地质特征,重点阐述了成矿元素富集的重要场所主要集中在不同岩性的接触部及断裂构造中,区内金、铜的矿化与断裂构造关系十分密切。分析了大东南岔金铜矿床工业类型属于破碎蚀变带石英细脉型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7.
吉林中部地区南天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天门金矿床受区域弧形构造控制,成矿与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有关,矿床类型为低质量分数脉状含金蚀变破碎带型。矿体蚀变破碎强烈,规模可观,彰显良好的找矿潜力。对该矿床成矿规律及地质特征总结和分析,旨在更深入开展区内找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广西姑婆山锡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姑婆山锡矿田锡矿床类型丰富,其中以矽卡岩型、矽卡岩-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锡矿床为主,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早期姑婆山花岗岩西南接触带2km范围内,且具一定的分带性,从接触带往外,依次为矽卡岩型→矽卡岩与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锡石硫化物型→石英脉型。矿床受成矿花岗岩、有利赋矿层位及构造复合等因素的控制,与成矿花岗岩关系尤为密切,成岩、成矿时间接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矿床为与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贵东-大东山构造带南缘的压扭性断裂是大尖山铅锌矿床最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矿床产于断裂挤压破碎带内靠近上盘与英安斑岩的接触部位,是广东第二大铅锌矿床.通过对成矿时代、控矿构造、矿化特征、成矿温度及成矿物质来源的分析研究,初步证明该矿床成因属中温岩浆热液充填破碎带型;在分析研究了围岩含矿性的基础上,总结出矿区围岩对成矿的贡献:流纹斑岩>英安斑岩>中基性岩脉>变质石英砂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子沟金矿为近年发现的大型金矿。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三叠系浅变质细碎屑岩中,为一受岩脉、断裂、蚀变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动力和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1.
张建明  程培生  李壮 《江苏地质》2023,47(3):249-258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庐枞矿集区北部、NE与近EW向基底断裂交会处,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区地质、矿化蚀变、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西湾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周冲村组灰岩角砾岩,控矿构造为基底褶皱隆起带、基底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和“硅钙面”对铅锌矿体的控制明显。NE向断裂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及其形成的破碎带和“硅钙面”为容矿构造。根据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铅锌矿赋存特征,认为西湾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为地层和构造,该矿床为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2.
武夷成矿带北部萤石矿床主要受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萤石矿体均呈脉状、复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域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时空上与区内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多期次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是萤石成矿的重要基础,岩浆期后热液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矿床类型属于断裂带充填交代型脉状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13.
西藏仲巴县天公尼勒铜金矿床为一小而富的铜金矿床,矿化体赋存于早白垩世闪长岩体外接触带NE—NNE向断裂及其层间破碎带中,控矿岩体的外接触带发育的NW向韧脆性剪切断裂带控制着矿区断裂系统,已知的铜金矿体特征相似,均产于灰黑色结晶灰岩与灰白色大理岩接触部位的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中;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辉铜矿、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和绿帘石等;成矿经历了岩浆热液期(包括中高温热液阶段和中温热液阶段)和次生氧化期;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的侵入、NW—NNE向断裂和层间破碎带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其工业类型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何宝山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宝山金矿床具有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的重要特征.剪切断裂构造带对金矿化具有严格的控制作用.文章主要介绍在矿区开展的地质、物探、化探综合找矿预测工作,通过对该矿床进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物探电法测量以及化探新方法测量,对何宝山金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成矿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矿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者龙锑矿受构造、地层岩性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版纳组。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构造破碎带内,含矿岩性为构造角砾岩,蚀变标志明显,矿床成因属于断裂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6.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贵州中部五指山背斜南东翼,是贵州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铅锌矿床。本文利用矿床勘探和开发的最新地质资料,从成矿背景、构造、地层、岩性和岩相等方面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五指山背斜控制了矿床的分布,区内与该背斜轴向近于平行的深断裂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构造破碎带和地层层间破碎带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空间,赋矿地层下寒武统清虚洞组成矿元素高背景值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地层中的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为重要赋矿岩性,上部泥质白云岩(砂泥质层)+中部瘤状似瘤状白云岩或细-中晶白云岩+下上部泥质白云岩岩性组合是成矿的关键,有利矿化富集的地段是洼地微相、滩丘微相和过渡微相的急变带,沉积微相变化营造了良好的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17.
骑田岭白腊水锡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腊水锡矿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锡矿床,主要由矽卡岩化破碎带蚀变岩型、蚀变岩体型和斑岩型等类型的锡矿脉组成。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包裹体特征和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认为:①锡矿的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其中高序次断裂控制着锡矿带的展布,低序次断裂控制着矿脉(体)的分布及其形态、产状等;②由均一法测温得出锡多金属成矿期有3个成矿温度区间;③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物质为深部来源,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④矿床应该属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在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识的基础上,详细解剖了吉祥金铜矿的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讨论了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并初步展望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沿断裂构造充填的岩浆热液矿床。控矿因素主要是断裂构造和岩浆岩,主要找矿标志为发育于二长岩体内的硅化、黄铜矿化构造破碎带。通过对地质、物探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区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七宝山铜及多金属矿床特征,认为矿床的成因属于沿断裂构造充填的中-低温次火山热液矿床。控矿因素主要是断裂构造、岩性、地层,简要分析了该区的找矿标志主要为断裂交汇部位、构造破碎带及其火山岩体等。同时分析了该区的找矿方向,指出了五莲七宝山、南官庄、李家坡3个找矿预测区的潜力,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0-30
茶洞矿区位于北东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北端与东西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断裂带及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金矿分布。是区域上非常有利的构造成矿部位,成矿条件优越。本文主要结合该区地质勘查成果,简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并进一步详细论述了矿床成因。认为断裂构造是控制矿体规模、产状、形态的主要因素,并为含矿溶液的活动和充填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矿区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其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带型银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