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遥感技术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越发达、地区越发达地质工作程度越高,而中国现实却是,中西部山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东部城市或平原地区的地质工作程度则相对较低,这极不适应快速进步的经济、社会需求。在即将开展的城市地质调查暨立体地质填图的规划中,遥感作为一种伴随城市地质调查而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必将在城市广义地学和国土资源调查中大显身手。本文重点介绍遥感技术在第四纪地质、地貌单元划分、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城市化动态过程追溯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服务于城市地质调查和经济、社会需求等方面可以发挥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2.
当代世界地质调查工作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地质调查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地质调查的驱动机制、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技术手段、服务意识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趋势为:需求驱动——地质调查工作的驱动机制由传统的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领域拓宽——地质调查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从以寻找、发现矿产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型转变为兼顾资源与环境保护、灾害减轻的资源与环境并重的社会型;技术先导——地质调查的技术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地质调查传统的“老三件”正逐渐被“新三件”所替代;服务优先——地质调查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智能地质调查体系与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质调查局用了近10年时间,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领域基本完成了地质调查全流程数字化过程。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大环境下,未来5至10年,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基于新一代信息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在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交换传输、三维建模、信息泛在服务、业务管理全面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空间与普适计算概念给出了智能地质调查定义,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和Hadoop生态体系为基础的天地空一体化的智能地质调查体系、架构和应用模式,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王晓东 《城市地质》2019,14(1):103-108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其调查技术方法和工作手段也趋于多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无人机技术便开始了快速的发展,中国无人机市场已发展了将近30余年,从最初的军用领域逐渐扩展到民用领域,因其方便性能和高实用性也必将成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无人机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影像成像、快速机动的响应能力、航摄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在城市规划建设、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姜义 《中国地质》2001,28(11):40-43
1基础地质调查(1)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青藏高原腹地:原修康群被解体为以晚侏罗—早白垩世地层为基质、其他时代地质体为块体的大型构造混杂体。1∶25万聂拉木幅在曲龙共巴组(T3q)中首次发现厚百余米的珊瑚生物礁和海绵生物礁,对藏南油气勘探和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1∶25万措勤幅在布多藏布、假门等地发现高出现代河床500~600m的古河流堆积和出露厚度近100m的更新世湖积层断壁等,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环境变化提供了新资料。在喜马拉雅带发现一系列火山岩,在冈底斯带发现一系列蛇绿岩,对探讨古板块边界有…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质调查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调查立法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地质调查工作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地质调查工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立法应属于社会法领域.在“大国土”、“大资源”和“大地质”的理念下,地质调查工作隶属于自然科学体系的范畴,应该建立一个与资源平行的地质工作法律体系.在立法过程中,必须坚持地质调查工作的公益性定位,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律工作规律,建立地质调查规划、地质调查权、成果质量监督检查、资料管理与服务、财政出资等6项基本制度,以保障和推动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扩大区域地质调查的服务领域是新一论区域地质调查特别强调的内容。本文结合黄土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践,就区调过程中开展灾害地质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对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侧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试论1:5万生态地质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94年,大巴山区开展了我国第一次1:5万生态地质调查,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地质学,该学说是研究地球表层生态变化特征和生态发展规律的新型学科,理论核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态地质调查的成果提供给国民经济各部门使用,可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钙质土层有着特殊的工程性质,本文对钙质土层工程地质调查的原位测试技术进行了回顾,并对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工程地质普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获得50多种元素和指标的高精度数据。数据系统地展示了我国重要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和组成特征,是一项原始性创新成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为地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以至生命学等各学科领域建立了大信息量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2.
四川区域地质调查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区调从1957 年起步,1∶100 万和1∶20 万区调分别于1974 年和1986 年完成,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发现了一批矿产地。1∶5 万区调已完成面积近五分之一,开展了生态、环境等专题研究,扩大了成果的服务领域。在新形势下,区调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已任,围绕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采用综合方法和高新技术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区调工作的普遍趋势,根据世界先进国家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采集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基于3S技术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信息化的新一代野外数据采集(器)技术,从改变传统的填图手段、提高研究精度和程度、加快研究周期、改变成果表现形式的技术方法着手,对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模型、技术流程、实现的工具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郝永莲 《中国地质》2001,28(11):44-44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地学工作,也是地学领域地面数据获取的主要方法之一。全面系统地取全、取准野外第一手资料是进行地质调查与填图工作的基础和首要任务。传统的地质调查与填图工作获取资料的基本方式,是通过连续的野外地质路线观测,把获得的第一手基础资料记录在纸介的笔记本上。这种做法现已不能适应当前地质工作现代化的要求。开展数字区调,尽快实现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愿望,也是世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普遍发展趋势。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立项,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实施…  相似文献   

15.
试论1∶5万生态地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在大巴山区开展了我国第一次1∶5万生态地质调查。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地质学。该学说是研究地球表层生态变化特征和生态发展规律的新型学科,理论核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态地质调查的成果提供给国民经济各部门使用,可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戴传固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2,19(3):208-211
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新形势下应融入国家经济建设中。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应针对贵州存在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及前沿性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强调生产和科研相结合,总体提高贵州基础地质研究程度。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还要努力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为矿产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旅游资源调查基础资料,把社会需求与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有机联系起来,为贵州的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7.
论地质调查中的科技进步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洪涛  王平 《地质通报》2002,21(2):49-54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项目实施3年来,全国上万多名地学工作者无私地奋战在广袤的国土和海域,初步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地调和科研方面的高水平成果,得到了国际地学界的瞩目。但是,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特别是伴随国家地质队伍“野战军”的健全完善,新形势对国家地质工作在更深的层次、更广的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工作“面临着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重大任务”。科技创新是国家地质工作的灵魂,是地质成果向生产力转移的催化剂。为此,我们要…  相似文献   

18.
测地雷达在寒区浅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顾钟炜 《冰川冻土》1994,16(3):283-288
本综述了测地雷达技术在寒区浅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包括:圈出地下冰,探测多年冻土构造、冻土上限、冰丘内部构造,测量河、湖冰厚度,多年冻土冻结核防护坝的勘深和监测,以及探测埋设的管道及其周围上层状态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态地质调查涉及到与农业生态相关的诸多地学方面,其主要包括地貌、地质结构及土壤、地球化学及工业发展对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在调查工作中主要借鉴于地质学、农学的基本工作方法,如农业地质填图、剖面测量、样品采集,以及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编绘各类农业地质图件等。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再生 《地质通报》2003,22(11):977-983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调查,1999-2002年,中国在大江大河流域、沿海地区和特殊地区实施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回顾了近4年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和专题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总结归纳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展望了今后如何继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更好地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