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矿床地质学会 (SGA)和经济地质学家学会 (SEG)联合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8月 2 6— 2 9日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市举行。该会承办单位为克拉科夫矿冶大学 (UMM ,波文称AGH)。与会者来自美国、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中国、法国、西班牙、捷克、乌克兰、阿根廷、南非、埃及等 5 0余个国家和地区 ,约 35 0人参加。中国赴会者有毛景文、宋学信、盛继福和彭渤等 4人 ,他们均做了学术演讲。会议的科学议程包括 :①大会报告 4个 ,即 ,2 1世纪的矿业 :艰难爬坡与适者生存 (A .H .Meldrum) ;金属矿床 :…  相似文献   

2.
蒋小珍  雷明堂 《中国岩溶》2005,24(4):349-349
从1984年开始,每两年召开一届的第十届岩溶塌陷、工程、环境影响国际会议于2005年9月24-28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举行,会议由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主办。与会人员200余人,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科威特、黎巴嫩、伊朗、英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土耳其等国。我国3位代表出席该会议,分别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雷明堂研究员、蒋小珍副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的吴耀国副教授。会前考察了圣安东尼奥市Edwards含水层的岩溶特征、地下水示踪试验等。会议议题包括以下11个内容: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质》2004,27(3):196-196
20 0 4年 8月 2~ 5日 ,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召开了国际第六届潮汐沉积学会议 ( 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idalSedimentology ,Tidalites 2 0 0 4 )。国际潮汐沉积学会议 ,每四年举行一次。 1 996年的第四届 ,由德国Senkenberg研究所海洋科学研究室主办 ;2 0 0 0年的第五届 ,在韩国国立汉城大学召开 ;这一届 (第六届 )则由哥本哈根大学地理系主办。 8月 2~ 5日 ,为学术交流 (其中有半天是会议期间的地质旅行 ) ;8月 6~ 1 0日 ,为会后地质旅行。国际第六届潮汐沉积学会议 ,有来自比利时、加拿大、中国、丹麦、英国、芬兰、法国、德…  相似文献   

4.
目前,与研究含煤地层有关的国际性会议主要有:1.国际石炭系地层与地质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第七届于1971年在西德举行,第八届1975年在苏联召开,第九届于1979年5月在美国举行。2.国际二迭-三迭系会议,最近一届1971年在加拿大召开。3.国际冈瓦纳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1973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第三届会议,1977年在印度召开第四届会议。显然,通过分析这些会议的论文内容,可以基本了解国外煤田地层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继在美国那不拉斯加大学(1974年),加拿大卡鲁加林大学(1982年)和法国格林诺布尔环境冰川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所(1988年)召开的第一、二、三届国际冰钻技术讨论会后,由日本极地所和日本雪冰学会共同发起组织的第四届国际冰钻技术研讨会于1993年4月20—23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在1992年夏季格陵兰冰盖中心完成3029m透底深钻,创造了国际冰芯钻探史的新记录,日本国确  相似文献   

6.
国际泥盆系亚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第八届欧洲国际牙形刺会议期间 ,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于 2 0 0 2年 6月 2 4日在法国南部Toulouse市 Paul Sabatier大学举行了工作会议 ,对泥盆系亚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提出了各阶的亚阶的定义和划分方案。泥盆系分会在国际年代地层的研究上是走在显生宙各系年代地层研究的前列 ,泥盆系各阶的定义和界线层型已全部建立 (王成源 ,1 994)。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 ( SDS)自 1 999年摩洛哥年会后 ,就积极开展泥盆系亚阶的研究 ,组建各阶的亚阶工作组 ,全面开展建立亚阶的工作 (王成源 ,1 999、2 0 0 0 )。国际泥盆系分会秘书长 Tho…  相似文献   

7.
王成善 《地质通报》2004,23(8):i001
根据2003年在瑞士召开的第18届喜马拉雅一喀喇昆仑一西藏国际学术讨论会(HKT)上的决定,第19届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国际学术讨论会(HKT)于2004年7月10—13日在日本北海道召开。考虑到会议地点的季节问题,本届HKT会议打破了该会春天召开的传统习惯,在夏天举行。尽管如此,参加此次会议仍有来自世界20余个国家的代表130余名,超出了会议举办者  相似文献   

8.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 ( Himalaya- Karakoram- Tibet Workshop,简称KH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日~ 2 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 2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其中国外学者 61人 ,中国的港、台地区各1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王君、曾融生、陈禺页、许志琴等出席…  相似文献   

9.
1 991年1 .1月14~18日 议题遥感中的物理测量及图象(第五届国际学术讨论会) 地点法国Courehov:I(法国C:urehevel,La Cr、·15。tt。,7320,Couroh。velR。s:r-votion;电话:(33)79080023)2。1月19一23日 议题阿拉伯国家地质(第一届国际会议) 地点埃及开罗(埃及开罗市开罗大学科学院地质学系人11 sadek博士)‘-3。1月31日 议题地下水及渗流带调查:从80年代到90年代(讨论会) 地点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由ASTM委员会关于土壤及岩石的D一18分会发起·” 联系人及地址:(MartinN.sara,W“sto Management ofN〔rth Ameriea,Ine.,3003 Butterfiel…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9—24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和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五届SHRIMP国际工作会议暨高分辨二次离子质谱(HR-SIMS)及LA-ICP-MS地质年代学进展及其地质应用国际研讨会(包括‘锆石年代学讲座’)和会后野外地质考察分别在北京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巴西、德国、俄罗斯、法国、古巴、韩国、加拿大、美国、挪威、瑞士、日本、西班牙、印度、意大利共17个国家的百余名代表(其中境外代表40余名)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 4月 2~ 5日在广州市举办了中国“第六届国际非开挖技术研讨会”。到会代表超过 4 0 0人 ,其中来自海外 30余人。会议除专题报告、宣读论文和商品交流外 ,设室内外展台 4 0多个 ,并有水平定向钻和微型隧道顶管掘进现场演示。之所以参加会议人数空前 ,主要是看好中国非开挖技术市场 ,而会议展示的技术许多居世界一流。兹将会议有关主要信息摘记如下 ,供对非开挖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参考。(1)尽管非开挖技术 (简称TT)已出现 110年左右 ,但 2 0世纪 5 0年代后才迅速发展。 1986年  相似文献   

12.
<正>第五届国际盐史学会会议于2001年5月26~27日在德国魏玛市的筑房大学主楼举行。参加会议人员共有45名会员,会议期间宣读论文38篇,涉及到盐史、地质及湖沼学等方面的内容。会议期间游览了魏玛市附近的苏尔查、科森、欧伯里姆及哥达等地的盐矿。 前学会主席、法国教授让-克劳德·奥凯(Prof.Jean-Prof.Dr Claude Hocquet)向会议做  相似文献   

13.
通讯     
应“第三届海峡两岸山地环境与保育研讨会”筹备委员会的邀请 ,成都理工大学许模教授、许强副教授以及杨武年教授共一行三人于 2 0 0 1年 5月 13日至 2 1日赴台湾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山地环境与保育研讨会”。该会议是由台湾大学、高雄师范大学以及云南省地理研究所共同主办 ,在台湾大学召开。大陆方面共派出了包括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中科院云南天文台、成都理工大学、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大学以及云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 19位专家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台湾方面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包括台湾…  相似文献   

14.
学术动态     
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倡议下由澳大利亚科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冈瓦纳会议将于1973年8月6—11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市举行。上两届会议是在阿根廷和南非举行的。这次会议将要讨论的议题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降会议于2000年9月24~29日在意大利拉维那市(Ravenna)召开.与会代表共145人,来自20多个国家.会议出版的论文集分两卷,含68篇.论文按内容分成地质问题、抽吸流体、提取固体、措施和决策制定、测量和监测、以及理论和模型等6大部分.东道主意大利的代表79人,论文篇数达24篇.中国代表共6人出席,其中包括2名台湾同胞,有4篇论文刊登于论文集,其中1篇在大会发言,3篇在展厅张贴(台湾1篇).会议期间还对意大利波河三角洲的地面沉降现象进行了实地考察.闭幕式上会议主席宣布下一届国际地面沉降会议有可能在中国上海举行,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2000,25(3):310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 (Himalaya_Karakoram_TibetWorkshop ,简称HK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 2 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 .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两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曾融生、陈、许志琴等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由我国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主办 ,并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地…  相似文献   

17.
蔡桂鸿 《中国岩溶》1982,1(2):159-162
<正> 第八届国际洞穴会议于1981年7月18日至24日在美国肯塔基州Bowing Green市召开。这次会议由美国洞穴协会主办,具体筹备的是西肯塔基大学地质地理系。参加会议的国际洞穴协会成员国代表共有一千一百余人,其中东道主美国的代表人数将近一半。会议分别在四个报告厅进行。会前印制了会议文集,共刊载论文319篇,大多属摘要性质。我国岩溶工作者提交大会的论文共有9篇,主要是介绍南方岩溶地貌和岩溶水文地质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日~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  相似文献   

19.
秦葆瑚 《物探与化探》1984,8(3):190-192
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第53届年会于1983年9月11日至15日在美国拉斯韦加斯市举行。一万一千余人参加了会议。除美国本国的地球物理学家外,还有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苏联等二十余国的地球物理学家参加。我国由7人组成的代表团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第27届国际地质学会议于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参加会议的有90多个国家5000多名代表,其中我国代表团有82人。会议历时10天,在两天的全体会议上主要介绍地质学的现代成就和环境保护的地质形势,其余8天分为22个组和2个专题组同时活动。 矿物学组是会议第10组。召集人:F.V.Chuklov(苏联)和S.S.Hafner(法国)。学术交流活动分两个小组进行。矿物标型、矿物结晶化学和矿物物理等为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包括矿物形成的热力学和矿物中熔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