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通过分析政府部门对石羊河流域综合管理与保护的需要,结合流域内重点治理工程的实施,设计了流域重点治理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多项理研究成果向业务化信息平台的转化,为石羊河流域治理提供了信息支持和辅助决策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吴玉杰  卜方玲  陈莉琼  方新  付静 《测绘科学》2016,41(7):104-108,114
针对洱海流域蓝藻预警研究所需的气象数据不足的问题,提出洱海气象监测站优化布局方法,采用环境影响统计概念模型分析了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经济因素,根据水体污染指标将洱海各个行政区分为高污染区和低污染区,再考虑汇入洱海支流是否流经高污染区,认为在高污染区支流汇入口是蓝藻发生概率较高的区域。依据2个主要参数:区域污染程度和支流入口,部署气象监测站,该监测站能为洱海蓝藻预警研究提供必要、准确和可靠的水面气温、降雨量以及日照长度等气象参数,将对水环境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文分析是GIS空间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在水利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赣江流域的DEM数据,利用ArcGISEngine二次开发包,对水文分析模块进行开发,建立赣江流域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其水文数据的访问、分析和处理操作,旨在找出最容易受洪灾影响的地区,为各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VirtualGIS技术的龙口市流域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虚拟再现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集成在一起构建虚拟再现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不同时期流域地理环境的虚 拟再现,追踪其演化过程和认识其存在的问题,经过三维建模分析,提出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并对预期治理效果进行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非工程防洪措施是减缓洪涝灾害损失的有效方法之一。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使多学科综合性的非工程防洪措施成为现实。本文从流域数据库设计、洪水预警数字模拟、河道洪水演进数字模拟、洪泛区洪水演进数字模拟、灾民疏散模型和洪水灾情损失评估等6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流域洪涝数字模拟和灾情损失评估上的应用,为今后开展同类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问题,结合作者的管理实践,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作为研究区域,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2000年、2005年、2009年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处理并提取水土流失因子,通过转移概率矩阵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2010年-2020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水土流失变化情况。研究发现:2000年-2005年...  相似文献   

8.
识别磷素流失的关键源区,对合理实施养分资源管理、指导平衡施肥、有目的治理来源于农业养分造成的污染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养分平衡计算等方法为依托,参照国际常用的磷指数法对长江流域主要农用地进行了农业非点源磷污染风险评价,得到以下结论:磷非点源污染危险性指数高和极高的农用地,分别占到了流域农用地的24.40%和0.49%;风险低和中区域分别占到了11.16%和63.95%。长江流域为农用地磷污染风险中等的流域。  相似文献   

9.
日前,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了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申报的地理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以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研究为优势,以长江中游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为特色的地理学科,拥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方法与应用、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可视化、长江中游湿地生态修复重建与流域水循环机理及系统调控、  相似文献   

10.
业界动态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31(3):54-54
武汉大学获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日前,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了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申报的地理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以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研究为优势,以长江中游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为特色的地理学科,拥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方法与应用、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可视化、长江中游湿地生态修复重建与流域水循环机理及系统调控、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等4个研究方向有鲜明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有较大和广泛的影响。(张传喜)北京建成新闻出版行业地理信息系统日前,…  相似文献   

11.
基础地理数据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他相关信息系统的应用,直接影响着整个信息系统的可信度。结合宁波市鄞州区基础地理数据入库工程实例,叙述基于ArcObjects组件建立地理数据检查软件的原理、方法和实现功能过程。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法能使地理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得到极大地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技术要求,基于Arc GIS桌面平台Arc Objects开发接口,采用Add-in开发模式,设计出一套符合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检查验收的软件功能模块,可将大部分数据质量检验工作实现自动化。对提高普查成果检验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控制普查成果的质量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洱海作为我国重点保护湖泊“新三湖”之一,近30年间环洱海地带经济发展与人地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 研究环洱海地区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分析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对保护治理洱海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以1991—2020年7期Landsat TM/OLI影像为基础数据,融合光谱、归一化差异指数和增强型植被指数等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对环洱海10 km范围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图谱、人类活动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环洱海地带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趋势及人类活动强度. 结果表明:1991—2020年林地、草地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主要转出方向为耕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主要转入来源为耕地;水域面积变化较小,湿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上述变化趋势与环洱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有关;人类活动强度总体逐年上升,以低影响区为主且保持相对稳定.高影响区和中高影响区主要集中于环湖南侧和环湖西侧,中低影响区呈零星块状分布且一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利用ArcObjects开发、基于ArcScene的建筑物日照分析模块的研制,对各个子模块作了介绍。特别对涉及到的日照分析技术、阴影动态显示、3维建筑设计等技术做了详细的说明。最后对该模块的应用做了简要演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AO和面向对象思想的GIS图形编辑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ArcObjects的基础上,以面向对象的思想作为指导,设计并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形编辑。  相似文献   

16.
黄桦  吴健平 《东北测绘》2008,31(1):86-89
介绍了利用arcObjects开发、基于ArcScene的建筑物日照分析模块的研制,对各个子模块作了介绍。特别对涉及到的日照分析技术、阴影动态显示、3维建筑设计等技术做了详细的说明。最后对该模块的应用做了简要演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GIS的旅游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建设基于WebGIS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是促进和推广GIS在旅游部门中应用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出了Internet和GIS技术相结合,将地理信息与旅游专业信息相结合,建设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介绍了基于WebGIS的旅游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技术路线、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的特点以及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旅游企业部门的管理,和人们出行旅游提供了及时的地理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家启动了1∶100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项目,其中1∶1000000地形数据库主要是利用最新版的1∶250000地形数据进行缩编更新生产。本文主要依据1∶1000000地形数据库缩编更新相关的项目要求和技术指标,研究和制定对应的地形数据缩编方法。并在人机交互作业的前提下,利用ArcGIS桌面软件和ArcObjects组件,开发一系列缩编工具,将地图综合过程分解,合理地进行人机分工,交互式地完成地图缩编工作。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deally, scientists should be able to format, explore, analyse, and visualise data in a simple, powerful and fast application that would seamlessly integrate georeferenced data from a variety of data sources into an intuitive visualisation. The focus of 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is providing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o decision makers, policy planner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research workers, etc. which ensures integration of data collection, collation, storage, retrieval and dissemination to all concerned. All such queries should be responded to supplying substantive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reports. The paper presents an innovative way to utilise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data. The stand-alone applic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using ArcObjects Environmental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ArcGIS Engine 9.1 and VB.Net.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based application, a framework of digital earth in terms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provides a user-friendly query interface, which gives information about various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 tabular as well as on map display. It also provides the visual interpretation to make further analysis and future decisions at multiple scales, locations and extents. The facility for modifying the map attributes and corresponding databases is integrated to update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utput spatial data are produced in the form of reports using selected fields with display on map.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inter-compared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satellite-rainfall products in representing the diurnal cycle of rain occurrence and rain rate over the Nile basin in eastern Africa. These products are the real time (RT) and post-real-time (PRT) (bias adjusted) versions of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 and other sources product known as TRMM-3B42 and the National Oceanograph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NOAA-CPC) product which is based on the CPC morphing technique (CMORPH). The rainfall diurnal cycles are re-produced using these products with specific focus on assessing effects of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topographic featur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atellite products in representing rainfall diurnal cycle shows large variation over the Nile basin. The products overestimate rain occurrence over the lakes, islands, and shores and underestimate occurrence over mountain tops. Overall, CMORPH performs better than TRMM-3B42 RT and TRMM-3B42 PRT in capturing the diurnal cycle of rain rate in Lake Tana basin. Howev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roducts is very small for Lake Victoria basin, where both products perform more favorably. Over most of the Nile basin areas, the use of fine versus coarse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CMORPH product showed large differences for diurnal cycle of rain occurrence than that of rain rat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bias adjustment of TRMM-3B42 product does not necessarily bring improvements probably since the adjustments are not performed based on local rain gauge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