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酸雨是指酸性强于正常雨水的降水,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科学家们研究证实,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燃烧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污染大气的排放物所致。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尤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危害甚大。酸雨降落到地面以后首先污染土壤,使土壤pH值下降变成强酸土。强酸土会抑制硝化细菌和固氮菌的活动,使有机物分解变慢,营养物质循环降低,生态系统生物产量明显下降。1982年我国重庆郊区有几千公顷水稻、豆类植物受酸雨危害,产量损失在6.5%以上。酸雨还通过…  相似文献   

2.
酸雨观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酸雨是因人类活动(或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导致区域降水酸化的一种污染现象,对公众健康、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全球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排放造成污染物的巨增,酸雨已经成为三大全球环境问题之一.而酸雨观测则为研究酸雨的时空分布及其长期变化趋势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为治理大气污染和防治酸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是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等国家决策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在酸雨观测中减少各种误差并获得高质量的数据,需要在酸雨观测中把好两个关口:采样和测量.  相似文献   

3.
1引言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0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雹等。酸雨是因为人类活动或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导致的区域降水酸化的一种污染现象,对公众健康、工农业发展、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大气降尘是指从大气中靠重力作用自然沉降到地面的颗粒物,其直径一般大于10μm,是开展较早的大气污染物例行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4.
重庆酸雨分布的一个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迁移、转化、降水化学和微观云物理等方面国内外已有的认识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适用于区域性酸雨研究的拉氏烟团轨迹模式,用此模式模拟了重庆市1982年7—10月的6个连续降水过程的酸雨分布.结果表明,重庆酸雨的来源主要是自身污染造成的,这与该市污染源排放低、风小的事实一致、这种类型的酸雨和美国、西欧由超高烟囱排放造成的在污染源下风方很远区域形成的酸雨从机理上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中的几个问题介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龙元 《高原气象》1990,9(3):337-346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是指为了获取全球性和区域性大气组成本底浓度值的监测工作及与此相联系的各项科学研究活动。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日益增多,引起了诸如“温室效应”、“平流层臭氧减少”、“酸雨”等危及人类生存条件、促使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本底污染监测受到了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环境计  相似文献   

6.
刘慧  鲁斌 《黑龙江气象》2013,30(2):28-29
1引言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0的雨、雪、雹等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到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的形成主要与煤炭和石油燃烧以及工业生产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有关。这些释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分别转化成硫酸化合物和硝酸化合物,混入雨、雪、雹当中,使其酸度增加,形成酸性降水。目前,鸡西降水呈酸性的频率较高,是黑龙江酸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级市。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聚集、工业迅速发展、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导致SO2和汽车尾气排放量猛增,引起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酸雨污染程度随之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根据鸡西市酸雨观测站2009-2012年的监测结果,对鸡西市区的酸性降水污染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回顾了我国在酸雨研究方面所获得的成果,包括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生态影响模拟以及控制对策等4个方面的内容.大量的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酸雨污染的范围有所增加、程度有所加重.酸雨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特定的气象条件、天气类型和大气环流等有密切的关系.针对酸雨污染有所加重的趋势,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酸雨研究史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这一术语最早见于英国化学家史密斯(R.A.Smith)1872年出版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一书。时隔70余年,即本世纪40年代末,瑞典土壤学家艾格纳(H.Egner)建立了第一个大气沉降物长期监测网,采集沉降物并分析化学参数,其中包括酸度。其后挪威、丹麦、芬兰以及西欧和中欧各国都开始了类似的工作。1956年起,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气象研究所主持的欧洲大气化学监测网一直进行着降水化学的观测。  相似文献   

9.
中国酸雨研究综述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回顾了我国开展酸雨研究以来所取得的各方面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酸雨的定义、空间分布特征、化学特征、影响酸雨pH值的因素、酸雨对生态社会的影响以及酸雨控制的对策和方法6个方面。研究表明,海洋降水pH值以4.8、内陆降水以5.0作为酸雨的界限更为合理;我国酸雨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且以城市为中心分布;我国降水中总离子浓度很高,酸雨是典型的硫酸性酸雨,降水酸度与(SO42- NO3-)/(NH4 Ca2 )的浓度比值有着高度的正相关;酸雨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酸性物质的排放,还与酸性物质的迁移和扩散、土壤的性质、大气中的氨、大气颗粒物及其缓冲能力和气象条件有关;酸雨对生态系统、建筑物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酸雨还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发展酸雨控制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酸雨是大气化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它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而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简要地介绍酸雨的研究历史,形成酸雨的主要化学过程,国内外研究的一些情况及其危害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酸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是大气化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它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而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简要地介绍酸雨的研究历史,形成酸雨的主要化学过程,国内外研究的一些情况及其危害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2—2015年长春市酸雨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要素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对长春市酸雨的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大气污染物浓度对酸雨的作用。结果表明:2012—2015年长春市由轻度酸雨区逐渐发展为中度酸雨区,降水pH值呈波动下降的趋势,秋季和冬季降水的pH值低于春季和夏季,降水的电导率K值呈相反的变化态势。长春市区酸雨更易发生在小量级降水中,受偏南风或偏西风影响时,酸雨污染严重;降水pH值随逆温温差和逆温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长春市降水pH值与前一日的SO_2和NO_2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见NO_2和SO_2浓度对长春市酸雨污染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3.
酸雨     
甚至直到最近,绝大多数北美人都没听说过“酸雨”这个词。但是今天,它已变成一个普通的名词了。酸雨不仅是加拿大和美国,也是欧洲和斯堪的纳维亚多数地区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在作者任环境部长的加拿大安大略省,酸雨是个危及环境和社会经济的问题。对于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排放、输送和沉积以及这些物质返回环境的结果来说,“酸雨”是一个吸引人们注意的术语。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每天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气体越来越多,要保证人们生活的大气环境满足空气质量标准,一方面对新建企业要作合理布局,对已建企业的排放物质要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对污染物质未来的危害程度要作预告。所有这些,都迫切要求了解不同气象条件下大气对污染物质的稀释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杨桃进  刘宇迪  眭敏 《大气科学》2017,41(4):882-896
本文应用WRF-Chem模式耦合人为排放源,模拟了2011年8月13日的一次强降水过程,研究了正常(试验Norm)和两种极端情况(试验High和试验Low)下3种排放强度的人为污染气溶胶对微物理过程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排放强度下降水开始的时间没有变化,低排放情况下降水区域未发生变化,暴雨前期试验Low的降水增强,后期减弱,降水中心强度减弱,周边降水增强,降水分散;高排放情况下降水区域明显减小,降水强度和各个量级的降水区域都减少。雨水和霰含量的变化是导致降水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同强度的污染气溶胶通过影响微物理过程影响大气的热力和动力过程,大气动力过程的变化反过来又通过微物理过程影响降水粒子的增长,从而影响地面降水。影响机理可概括为:当污染气溶胶的排放浓度增强,水汽凝结和冰晶凝华增长过程的减弱导致微物理过程的大气加热减弱,可用于发展对流的能量减少,上升运动减弱,对流强度的减弱抑制了了雨水和霰收集云水的增长,导致了可降水粒子含量的减少,降水减弱。  相似文献   

16.
洪盛茂 《气象》1989,15(9):42-47
本文对1984年6月—1986年12月期间监测到的大气本底污染资料中的降水部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区域性大气本底污染日趋严重,降水酸度逐年增加,酸雨频率逐年增大。本文还分析了酸雨形成与风的关系。对比分析了梅雨和非梅雨、雷雨和非雷雨的降水酸度差异。对本区降水的化学组分分析表明,大气中氯离子对降水酸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南省1986~1991年大气降水监测资料的分析,发现了河南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南阳、洛阳、郑州三地酸雨较为严重;市区比郊外严重;酸雨主要出现在冬季.燃煤所排放的大量硫氧化物是产生河南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浅谈酸雨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工业生产、频繁的交通运输以及居民使用的炉灶,不断向空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各种尘埃等,其中二氧化硫是最长见的、含量最高的污染物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在空气中氧化剂的作用下,溶解于水汽中,以雨、雪等形式下落到地面,当雨、雪等大气降水的PH(酸碱度)值小于5.6时,即成为酸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我国在酸雨研究方面所获得的成果,包括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生态影响模拟以及控制对策等4个方面的内容。大量的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酸雨污染的范围有所增加、程度有所加重。酸雨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特定的气象条件、天气类型和大气环流等有密切的关系。针对酸雨污染有所加重的趋势,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酸雨及其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寿喜 《贵州气象》2001,25(2):45-46
根据国家环保局前不久公布的“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资料 ,酸雨在我国正呈蔓延之势 ,中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上第 3大酸雨区 ,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 0 %。监测表明 ,我国西南地区 (如重庆、贵阳、南宁 )酸雨较为严重 ;长江以南的上海、武汉、杭州也经常出现酸雨 ;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门和青岛 ,酸雨的量和酸性都非常突出。酸雨 ,顾名思义 ,就是一种溶入酸性物质的雨 ,而这些配性物质则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 ,当雨水的PH <5 .6时 ,就是酸雨。随着工业的发展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