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土地的资源和资产双重作用得到明显体现,于是“经营城市、经营土地”逐渐成了热门话题。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如何与国际接轨,尽快转变观念,从以前资源的行政配置为主转向以市场配置为主,最大限度的显化土地资产价值,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而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摆在我省各级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土地资产在我省经营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按照WTO规则,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土地,是经营城市和建制镇的核心和关键,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经济…  相似文献   

2.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一种政府和市场相结合配置土地资源的新机制,是一种经营土地、经营城市,促进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培育和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盘活企业存量土地,落实城市规划,增加政府土地收益,显化土地资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一种政府和市场相结合配置土地资源的新机制,是一种经营土地、经营城市,促进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行之有效的方法。土地储备制度在完善土地市场,控制土地供应情况,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和开发区、经济园区的纷纷建立以及少数官员只讲眼前"政绩",盲目经营城市土地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征而闲置土地荒芜,价格低下,资产流失,甚至不办手续违法用地等等.我们认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理性经营城市土地,是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土地经营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就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政府收益的最大化.近些年,莱芜市从实际出发,探索土地资产经营,积极推行"五项制度",不断增加政府收益.但目前仍存在国有土地低价出让和非法转让、出租、抵押等问题.建议采取相关对策,加大土地经营监管力度,推动土地经营的科学化、规范化,以进一步增加政府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6.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一种政府和市场相结合配置土地资源的新机制,是促进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行之有效地方法,对培育和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盘活企业存量土地,落实城市规划,增加政府土地收益,显化土地资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等方面具有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实现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绝对垄断,2001年,焦作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组建成立后,以实施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为突破口,积极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大力开展城市土地资产经营改革,逐步探索出一条运用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经营城市土地资产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城市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经营城市资产是经营城市的关键。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土地市场与土地资产管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矛盾。土地经营已经成为经营城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机制是市场与事业兴旺的根本保障。日照市在城市土地资产经营中,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为目标,从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入手,促进了土地资产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增值,为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1垄断土地市场建立需求新机制土地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城市土地为主的国有土地,越来越多地以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土地的资产价值日益显现。土地储备机制的建立,使得经营城市土地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企业改制、重组的一个热门话题,成为了促进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浅析与之紧密相关的城市土地储备与国有土地资本运营的问题。1城市土地储备给经营城市带来了生机城市土地是城市市民生产生活的物质、空间载体,也是城市国有资产中最具活力、增值潜力最大、政府又能直接经营运作的资产。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去经营土地,兼顾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掘资源的潜力,可以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城市资本的流动和增值,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撑,从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造成了国家只有名义上的土地所有权,从而让土地使用者攫取了本应属于国家的巨额土地收益。许多土地使用者只代表小团体的利益,经营土地时根本不可能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综合考虑土地的利用问题,由此造成了各单位争相要地、多占少用或占而不用,甚至于自“批”自用等,使得大量土地被圈占...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城市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经营城市土地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是经营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关键。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当前很有必要冷静而理性地思考城市土地经营工作中的得与失、利与弊,不断总结经验,在建设小康社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大局中去重新审视城市土地经营工作。总的来说,在经营城市土地中,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理清新思路,寻求新措施,开创新篇章,科学合理地经营城市土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我国国有资产中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资产,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城市的开发建设离不开土地,经营土地是经营城市的核心和关键。经营土地不能单纯地追求土地资产价值,必须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既要注重对耕地的保护,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同时,又要注重土地资产的管理,实现土地资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营土地是经营城市的核心和关键,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根本途径,推进土地储备制度是经营土地的基础和要求。嘉兴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土地资产的有效运营。2000年以来,嘉兴市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城市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工作,以土地储备为突破口,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有形市场,实现土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灵宝市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入手,加强土地资产管理,积极探索以地经营城市新途径。2001年市区土地收益达到870万元,比1999年增长了30倍;2002年土地收益金逾1000万元;2003年以来土地收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前6个月土地收益已达110055元。 灵宝市城镇现有土地资产价值近80亿元,这笔资产如果经营的好,可为全市经济经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大量资金。 1.土地有偿使用观念的改变,促使土地配置更趋合理,土地价值逐步显现。长期以来土地的无偿、无期限、无流动使用,导致城镇用地扩展较快,耕地急剧减少,区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及城镇内部用…  相似文献   

15.
杨天权 《国土资源》2003,(12):39-39
1.推行土地租赁制的必要性 土地资产是城市政府可以经营的最主要的资产之一。如何更好地发挥当地政府对土地资产经营的主导作用?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灵活机动地运用多种有偿用地方式获取土地资产的最大经济效益。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首次将土地租赁制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土地市场,提高经营城市的水平,开创城市土地运营的新局面,是一个重要课题。经营城市的核心是经营土地,通过对土地资产的市场化运作,实现土地的自身价值,把对城市土地的长期投入回报给政府。因此,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经营好城市土地资产,  相似文献   

17.
土地收购储备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事物,其核心是变被动供地为主动供地,为推行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创造条件。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土地管理方式的一种改革和创新,是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也是盘活土地资产、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升土地价值、推动土地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实施对于整个国土资源工作,特别是土地经营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8.
安阳正在向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奋进,安阳正在向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据安阳市最新完成的基准地价更新成果显示,全市国有土地资产总量为940亿元,其中市区国有土地资产占584亿,约占62%.假设每年盘活土地资产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能为市财政提供6个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笔巨额土地资产隐含在土地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使用之中,不可能实现增值;随着经营城市、经营土地新理念的确立,将为盘活这笔巨额的国有土地资产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翟峰 《国土资源》2003,(8):38-39
农村城市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因此在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县城建设应引起人们特别重视。通过建立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和运营机制,实现城市和县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价值最大化,可以为城市和县城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提供资源和资金保障。 目前县城建设的土地经营工作中到底存在一些什么样的主要问题?我们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县城建设中土地经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区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是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的反映,它客观地揭示了城区内不同区段土地使用价值及变化规律,是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产的有效手段.随着枣庄市市中区经济建设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带动了城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土地使用权价格稳定上涨.该文通过对枣庄市市中区新一轮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详细分析,探讨了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