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灾害引起的地面变形标志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灾害区内房屋裂缝。结合威宁县山区房屋裂缝调查的实际情况,概括了威宁县山区农村房屋裂缝开裂的类型、特征,并详细阐述了工程引起房屋裂缝和地质灾害引起的房屋裂缝在区域上和个体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房屋裂缝在野外地质灾害调查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拆迁补偿是做好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工作的核心,其标准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被拆迁人的利益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成本,也影响到房屋拆迁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统筹兼顾、合理确定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是当前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掌握宁波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执行情况,合理平衡全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政策,现就宁波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不一性问题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3.
蔡宁 《浙江地质》2009,(6):46-49
一、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变迁 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它始于1953年政务院颁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1958年修订),在房屋拆迁方面,确定了拆迁房屋的原则、程序、权限及其补偿标准。1986年的土地管理法对过去法规中有关房屋拆迁的规定进行了修订,其主要内容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房屋注浆抬升实践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小明  张顶立  逄铁铮  骆建军 《岩土力学》2009,30(12):3776-3782
厦门梧村山浅埋大跨隧道,要求下穿浦南片区密集建筑群,其工程难度国内外罕见。通过对现场房屋的抬升实践和监测分析发现:房屋注浆抬升可分为两个层次,即注浆止沉和注浆抬升。现场抬升试验表明:采用动态跟踪补偿注浆能够较好地实现房屋止沉,而房屋的抬升则极富挑战性。一方面房屋抬升必须以补偿注浆、止浆墙完成、地层加固密实为前提;另一方面还必须选取合适的注浆工艺、注浆量、压力、抬升孔分布、注浆深度等,才可能实现抬升。抬升过程监控还发现:地层抬升明显,房屋止沉效果良好;但房屋抬升呈波动趋势,最终房屋仍呈沉降趋势。该结果反应了注浆地层抬升与房屋抬升是不一致的,只有较大范围、稳定的、均匀的、不消散的地表抬升,才能形成安全有效的房屋抬升。通过相关的解析和数值方法,对抬升注浆参数进行初步优选以及对房屋抬升量进行预测,结果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5.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作为主要结构型式,广泛应用于办公楼、写字楼及住宅房屋中,本文在分析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震害的基础上,阐述了抗震概念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开始施行。新《条例》的公布实施,解决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问题,它对房屋征收的原则、征收程序、房屋价值补偿、公众参与、强制拆迁、责任追究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与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相比,它更注重统筹兼顾、公平补偿、程序规范、结果公开、  相似文献   

7.
房屋裂缝的原因多种多样。在煤矿开采区,居民房屋发生裂缝容易产生纠纷。房屋裂缝是否由煤矿采煤引起,主要是看采空区是否进入村庄保安煤柱。本文对红梁上村保安煤柱进行了计算,并对村庄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及所遗受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找到了红梁上村房屋裂缝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守义 《冰川冻土》2003,25(Z1):116-118
通过对被动式太阳能房屋的模拟计算、分析, 针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提出了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被动式太阳能房屋设计模式. 与钢结构房屋有机结合, 通过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可以指导青藏铁路太阳能房屋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日益繁荣,购买商品房已成为人们解决住房问题,实现安居乐业的主要途径。房屋工程质量问题,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由于种种原因,房屋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屡见不鲜,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在工程建设和房屋安全鉴定中的工作实践,试就一些框架结构房屋的常见质量问题作一些探讨。 目前房屋质量问题中最常见的裂缝,按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郭建足 《福建地质》2013,32(1):70-74
当前房屋价值日益提高,分户房屋建筑面积的准确性尤其重要,因为它是房屋所有权人拥有的房地产权益的量化指标,是商品房销售活动中作为结算的重要依据之一,与房屋单价共同构成房屋的价值。在界定商品房建筑面积的基础上,结合厦门市商品住宅测绘的实例,分析了房屋建筑面积的测量技术和方法,以及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隧道下穿时,普遍存在着地表房屋变形超限、倾斜开裂等安全风险问题,而且当前针对房屋变形开裂的计算分析、风险评估研究,也严重滞后于实际工程的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比选,以及单、三轴试验验证表明:DSC(disturbed state concept)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材料开裂后力学行为;采用该模型并结合厦门机场路隧道下穿建筑群的工程实践,对地表建筑群开裂进行定量评估,评估结果与现场房屋裂缝监测、变形监测结果一致性良好。同时,对照扰动变量与实际房屋开裂的对应关系,发现扰动变量可以作为房屋开裂的定量安全指标,进一步即可以建立房屋变形开裂的过程控制标准,从而使隧道下穿过程中每个关键施工部、每个时段,地表房屋变形开裂程度、开裂风险都可以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静思楼纠偏加固实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软土地区房屋基础纠偏加固设计、施工及实施效果的实例进行了阐述分析,指出鲻了软土地区房屋基础纠偏加固设计应遵守的原则及程序,对类似地区房屋基础纠偏加固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裁决是发生在征收集体所有土地行为过程中,被征收土地上的房屋难以拆迁时,由拆迁主管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对房屋拆迁争议做出处置的一种准司法行为。该裁决行为也是发生在房屋拆迁过程中至司法强制拆迁前的最后一道工作环节,按照相关的拆迁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司法强制拆迁的。必须先要对该拆迁行为做出裁决,依裁决才能实施强制拆迁。反过来说,未经裁决,被征收的土地就无法供地,无法交付给建设单位使用。因此,在征收集体所有土地行为中,拆迂裁决工作对房屋拆迁有着重要的意义,下文就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裁决中的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重大自然灾害引起的房屋倒塌程度的快速制图,对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房屋倒塌程度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房屋倒塌分类标准不统一、解译标准缺乏等,在考虑人员和经济损失状况、灾害救助、恢复重建难度等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支持下的重大自然灾害房屋倒塌程度的分类体系,分为未倒塌、轻度倒塌、中度倒塌、重度倒塌、完全倒塌5级。系统描述了房屋倒塌程度遥感解译规则,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瓦砾信息开展房屋倒塌程度的遥感识别方法。最后,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开展了房屋倒塌程度遥感制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房屋倒塌程度识别精度达到92.73%,完全能够满足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的需求。该方法体系为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浙江地质》2011,(8):33-33
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近日印发《重庆市国土资源房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以规范全市国土资源房屋行政处罚裁量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基准》强调裁量权实施程序,明确凡属重大、疑难的违法案件,应当按国土资源房屋重大违法案件会审的有关规定进行集体会审,报部门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实施;主城区国土房管局实施减轻、从轻处罚的,应报市局备案:  相似文献   

16.
郑义 《河南地质》2009,(6):47-47
甲和乙是远房亲戚。甲在县城有住房一套,甲1990年将房屋卖给乙,乙支付给甲5万元,但双方没有签订任何书面的协议,仅有一个证人丙在场。1992年,乙申请土地登记,该县土地登记部门仅凭丙的书面证言就向乙发放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并非开展总登记)。乙以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申请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证书,后乙将房屋转让给丁并办理了房屋、土地的过户手续。但甲声称其没有将房屋转让给乙,而只是将房屋出租给乙居住,5万元不是房款,而是房屋的租金。因此要求撤销县国土资源局给乙颁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未得到支持。县国土资源局特到有关部门进行咨询。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的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规模的城市旧城改造,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业化重要环节的房屋拆迁的重心,已由原来的城市建成区国有土地房屋拆迁为主转向近、远郊和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为主。  相似文献   

18.
李莲英 《物探与化探》2012,(Z1):171-174
针对测区内村庄外围房屋多处出现的裂缝,查明这些房屋下是否有采空区存在,裂缝是否由采空区造成,应用瞬变电磁勘探方法探测资料,并结合开采区的地质和挖掘情况,推断出采空区影响范围,认为村庄外围房屋多数出现的裂缝主要是由采空区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日益繁荣,购买商品房已成为人们解决住房问题,实现安居乐业的主要途径。房屋工程质量问题,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由于种种原因,房屋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屡见不鲜,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在工程建设和房屋安全鉴定中的工作实践,试就一些框架结构房屋的常见质量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钱影 《浙江地质》2011,(8):51-52
在2011年新年之初,我们迎来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作为对当下备受诟病的"强制拆迁"的回击,以制约公权力运行,保障私权利实现为原则的《条例》基本完成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重大变革。但是,正如人们普遍认识到的,围绕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引发的争议远甚于城市。那么,《条例》出台以后,作为承担了大量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工作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如何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